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自贸区发展战略

上海自贸区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1-05-25 17:41:16

㈠ 什么是中国自贸区战略,以及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中国自贸区战略:围绕着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核心——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展开,在中国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市场的买卖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
中国自贸区战略其意义是:
1、将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中,占据有利位置;
2、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3、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
4、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国自贸区战略其作用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上海自贸区发展状况如何

2020年,算是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第6年,应该说是第7个年头了。其各经济产业领域都实现了回快速发展:
自贸答区仅占浦东新区1/10的面积,却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经济总值;
占上海市1/50的面积,却创造上海市近1/5的产值;
据相关统计,在上海自贸区120.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17年实现了13500亿元的外贸进出口总值。

㈢ 如何实现上海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的发展取得互补共赢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开张,这是十八大之后,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标志着长三角、乃至中国的开发开放新棋局正在徐徐展开。从区域经济竞争的角度看,作为近邻的嘉善,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给周嘉善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嘉善的优势在哪里,嘉善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对。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合理协调区域分工,形成错位发展;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的活力带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一、“虹吸效应”冲击服务业与外资外贸
相对于周边的嘉善,上海不仅具有金融优势,还具有一定的制造业优势,这使其具有规避外资因利积聚、利薄散去的系统性风险的优势。上海自贸区新政的施行,无疑将强化上海的原有优势,在服务业及外资外贸方面,嘉善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海自贸区的许多优惠政策诸如准入前国民待遇及税收优惠,主要是围绕六大现代服务业领域(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用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试点开展。
现代金融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重点,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及相关金融离岸业务等,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将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政策开放及制度创新将推动上海集聚更多的现代金融高级要素,上海与嘉善的现代金融的发展落差将进一步拉大。
在外资方面,上海自贸园区试行外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以备案制代替审批制,这对于外资尤其是技术周期较短、时间价值突出的外商投资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上海自贸园区的先行先试意味着将成为跨国公司总部选址的首选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嘉善与上海的招商引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金融角度看,上海自贸区新政对于外资PE和VC吸引力甚大。外资PE和VC对于促进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非常重要,而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孵化有利于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因此上海新政将间接地影响嘉善的产业转型升级。
在外贸方面,在综合保税区政策基础上,上海自贸园区实施货物进口自由,无配额限制,不缴纳进口税;货物转口自由,无需缴税,同时放松外汇管制等优惠政策,逐步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向离岸自由贸易、服务贸易转变。嘉善的跨国公司可能倾向于把产品运输至上海自贸园区的全球分拨中心进行综合调配,集聚更多的贸易流量。
二、倒逼区域分工沪善联动发展将强化
上海自贸区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将对临近的嘉善产生辐射,推动嘉善和上海区域分工和联动发展。
在金融方面,嘉善完全可倚仗自身制造业产业发达、金融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率先错位打造次区域金融中心。可以把自身定位于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乃至海内外、有一定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主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前期包括承接数据单据处理、呼叫中心等中低端业务,中远期则主要吸引电子银行、产品创新研发等中高端业务,旨在打造金融中心的后援系统。
在沪善同城一体化区域经济中,上海的中心地位通过贸区得到强化将深刻影响嘉善的制造业发展。根据“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原理,上海作为长期为嘉善提供降低交易成本的经济中心,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嘉善的现代制造业就越发达。
例如,自贸区的设立对于在沪金融机构来说,可以扩大到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国际金融机构的同台竞争,将为嘉善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优越和高效率的服务。
此外,上海自贸区将对嘉善产生改革示范效应。实践证明,体制机制活力及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的关键要素。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意味着上海在区域竞争中获得压倒性的政策优势而再次抢占先机,对于嘉善而言,如若不能在涉外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抢先一步,进而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升级,将很可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被迫扮演制度模仿及经济追赶的角色甚至直接出局。
三、承接上海自贸区外溢优势独特
一是政治优势独特。2013年2月28日,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方案报批成功,其从国家层面要求嘉善依托毗邻大都市上海,全面加强以上海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建设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示范片区,并为大都市毗邻县依托大都市加快发展提供示范。嘉善在承接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应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领导关爱转化为发展动力,进一步推动嘉善全面转型升级。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嘉善区域上属于浙江,区位上紧靠上海,与上海有32公里左右的边界线,距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四大城市都只有1小时车程,乘坐高铁到上海只需要20分钟左右,形成了融入上海的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和工作圈,并形成了“13579”的独特现象。嘉善已实现与上海的“无缝对接”,因此,在承接上海自贸区辐射和聚集效应上,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三是产业基础雄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工业大县,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1000亿元,2012年规上工业产值740.3亿元,正在向“千亿俱乐部”迈进。拥有木业家具、电子电声、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四大区域性特色支柱产业,新兴信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是“中国实木复合板之都”、“浙江省光伏产业基地”、“浙江省精密机械产业(嘉善)示范基地”。 嘉善具有承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坚实产业基础。
四、超前谋划 借力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凭借极其优惠的政策和制度,必然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聚焦点。无论是从机遇的角度还是挑战的角度,嘉善都面临重大考验,关键是寻找适宜的应对策略。

一是提早谋划。嘉善新城区建设不妨从规划、制度、管理、产业、企业、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积极主动接轨自贸区,尤其要注重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投资自由化改革以及相关的投资管理制度和理念,例如投资监管从事先审批到备案以及事后监管,形成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
二是深化合作。嘉善可与上海市政府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机制,及时沟通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发改、商务、海关、经信、金融等部门,既要积极与上海对口部门建立对接机制,及时掌握部门工作相关进展情况,还要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条线建立对接机制,及时了解自贸区优惠政策,并做好相关研究。嘉善不妨考虑设立驻上海自贸区办事机构,以实现与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无缝衔接”。
三是创新体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建设是一个探索、推进、完善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监管措施的便利化与管理体制的多样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后能否顺利运行并有效吸引投资者,与海关监管的原则、方式和手段密切相关。嘉善应积极争取海关对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区域的抽查式的监管;推进货物装卸、运输、再装运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服务便捷化;利用风险管理方式,实施分级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监管,以对账目的监管代替货物实物监管。
四是园区共建。深入推进嘉善与上海共建的跨区域联动开发园区建设。嘉善应以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因势利导,创造条件,通过搭建平台、树立典型、政策支持等举措,强力推进与上海共建的跨区域联动开发园区建设,更好地满足上海制造业转移和现代服务业扩张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嘉善与上海的区域分工和联动发展。
五是借力发展。大力营造上海自贸区腹地功能,借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嘉善应以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为方向,加快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以网络、科技、软件和信息服务提升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以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增强制造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六是错位发展。嘉善应充分发挥加工制造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临近上海的地域优势,利用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契机,一方面扩大出口、稳定外需,另一方面扩大进口,尤其是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有针对性的扩大先进装备及前沿技术的进口,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七是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南通开放经济水平,实现开放型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嘉善应利用上海自贸区政策的优势,加快出口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开发出口支柱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努力实现出口产品和出口企业“中高端化”结构转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出口发展基础建设,打好产业布局基础,加快推进出口功能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八是强强联合。嘉善应着力推动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综合保税区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全面合作。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保税区,是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应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紧建立和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积极争取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更好地推动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综合保税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外高桥保税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㈣ 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如何

上海自贸区发展可以顺应全 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可以开放促进发展,改革。具体可以咨询瑞丰德永的客服。

㈤ 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中国自贸区战略试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
扩展区域包括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其中,陆家嘴金融片区,共34.26平方公里,东至济阳路、浦东南路、龙阳路、锦绣路、罗山路,南至中环线,西至黄浦江,北至黄浦江。金桥开发片区,共20.48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绿带,南至锦绣东路,西至杨高路,北至巨峰路。张江高科技片区,共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是中国中央政府在天津直辖市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它是中国大陆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
天津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天津港东疆片区30平方公里,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是天津先进制造业企业和科技研发转化机构的重要集聚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是天津金融改革创新集聚区,也是滨海新区城市核心区。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将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此成为中国大陆境内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的第二批自贸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总面积118.04平方公里,包括平潭、厦门、福州3个片区。其中平潭片区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43.78平方公里、福州片区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厦门片区重点发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

㈥ 如何评价上海自贸区自贸区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上海建设自贸区,就是“造香港”,中国再回造几个香港,表明答中国不仅不怕自由贸易的新趋势,而且将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中,占据有利位置。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也值得关注,虽然中日之间、日韩之间的政治关系都不正常,但日本经济界与政界的有识之士都很清楚,中日韩自贸区对日本经济带来的好处。但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毕竟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而上海自贸区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中国内地,再加上台湾、香港、澳门这三个关税区都与内地有非常紧密的经贸联系,这一巨大的市场,向自贸区的方向发展,其对中国企业、外国企业的吸引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预期。

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将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进将使得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决航运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问题,这将使得上海获得更多的制度红利。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中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㈧ 上海自贸区带来哪些新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自贸区方案获批强化了市场对自贸区带来的行业转型升级预期。在此背景下,受益于自贸区以开放促改革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物流、地产、商贸等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是更高层次的自由贸易,比如跨国企业的资金账户管理,金融人才的交流,外资金融业务的管制放开和随之而来的服务技术的引进等,也就是要素贸易的开放。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货物状态监管等将促进贸易改革,将有助于厂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消费者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能吸引各国货物到自贸区集散转口,有助推动自贸区航运物流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自贸区依赖的港口吞吐量上升,进出口总额上升。这有利于自贸区内的物流和贸易类企业,参股相关公司的园区公司将直接受益。此外,更多类型的公司进入自贸区,极大地丰富自贸区的商贸和产业类型,企业和消费者的增加有助于促进园区公司的商业物业和商品房的销售,利好房地产板块。
伴随新的试点区域逐步扩大,开放促改革的‘制度红利’有望辐射至全国。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相关行业中,与自贸区直接相关的贸易、航运、港口、物流、建筑、地产、金融等领域将最为受益。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东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长三角地区是个突破性的利好,江苏也将获得明显的发展红利。自贸易区将为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苏的企业打开窗口,不但利于出口还能把国际新技术引进来。尤其是江苏的装备制作业、新能源行业等,今后利用好自贸区的窗口优势,有利于引进国际最新的技术。
上海本地制造业相当发达,远胜香港;两翼的苏、浙两省都是制造业发达的省份,腹地的皖、赣、两湖、川、渝等省市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也在快速发展,足以为上海货物贸易发展提供长久支持。上海自贸区转口贸易的发展将进而给其两翼和长江沿岸的港口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并带动该区域发达的出口加工业升级。
一位港航业内人士说:上海港已经将长江沿线的众多大港收在旗下,像武汉、九江、江阴、南京、重庆、宁波、连云港等大港,上海港都占有大量股份,所以上海自贸区的开设不仅仅是上海的问题了,而是涉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益,涉及到长三流域城市商品的转运、外销、进口等。
重庆商界人士分析说:重庆加工业、国际贸易业、服务业等行业将面临一个新机遇,但金融、物流等行业在短期内将受冲击。
上海自贸区对其它申请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地区(包括重庆)而言,短期内的影响是相对负面的。相关产业面临上海自贸区的竞争,或者会损失一些发展的机会。短期内这些地区(包括重庆)的现代金融服务、物流、商业贸易、餐饮旅游等行业可能会受到一些冲击。因此也需提前制定一定的应对措施。当然,重庆企业也有一些利好机会。

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作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1] ,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2014年12月,上海自贸区由原先的28.78平方公里扩至120.72平方公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 七个区域。
同时也开启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微信平台,“上海自贸区销售中心”,为广大消费者和机构合作者提供一个平台。
截至2014年11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年投资企业累计2.2万多家、新设企业近1.4万家、境外投资办结160个项目、中方对外投资额38亿美元、进口通关速度快41.3%、企业盈利水平增20%、设自由贸易账户6925个、存款余额48.9亿元人民币。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战略意义编辑
国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主编杨达卿在2013年9月23日《论道》节目"升级的试验 自贸区"[8] 中指出,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
杨达卿指出,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建立自贸区既利于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接轨。上海自贸区将促进上海成为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9] 。
上海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将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进将使得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决航运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问题,这将使得上海获得更多的制度红利。[10]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中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11

在挂牌仪式上,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001号”入驻企业。这家由美国微软公司与中国电视新媒体企业百视通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如愿吹响了外资企业进入上海自贸区的第一声号角。
除百家合外,2012年入股平安保险的泰国华人企业卜蜂集团、德国保时捷汽车和意大利服装品牌杰尼亚等十一家外资企业也在首批进驻名单之内。其中花旗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以支行形式入驻,法国巴黎银行则在自贸区设立一般商贸企业。
据了解,已有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在内的10余家外资银行获准在自贸区成立分支机构。由于自贸区银行采用简化准入方式,筹建支行审批远快于分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在第二批入驻的外资银行更是不惜将初审时提交的分行“降格”为支行,以缩短入驻审批所用的时间。

阅读全文

与上海自贸区发展战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09年天然气价格 浏览:906
航天电子股票价格是多少钱 浏览:800
文华随身行支持哪些期货公司 浏览:603
2017年基金沪指最高点 浏览:914
股票账户忘记了 浏览:827
有关金通灵贷款公示 浏览:254
q板股票代码 浏览:447
st上普股票退市时价格 浏览:967
股票1月7日 浏览:106
乐视网一股票价格查询 浏览:926
58人民币等于多少欧元 浏览:121
股票解禁是利好吗 浏览:266
用微信看股票 浏览:548
民生证券投资总监 浏览:799
博元股票退市 浏览:117
银行资金外流怎么算 浏览:526
中国神钢股票 浏览:823
久吾高科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162
银行贷款调查报告要求 浏览:670
苏州森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