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试比较分析中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差异
我还是说句实话吧。
中国叫:中国人民银行,所以所有负债都是人民回的,当答人民穷时家看紧点时会少点,有钱了和帮人民看家的松点也就会多点。
西方:大多是股份制和国家控股调控的,那就看他们国家的需要了,为了各个政府经济政策需要来制定的。
个人或单位贷款都会影响到国家央行银行的负债情况。
Ⅱ 如何理解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
2002年之后,央行的扩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之前,外汇占款是央行扩表的主要方式。年5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达到峰值27.30万亿,较之2002年初增加了25.50万亿,与此同时,央行资产规模增加了28.37万亿。
第二阶段:2014年之后,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成为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途径。2014年之后,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主要通过MLF、PSL、OMO等工具扩张资产负债表。截至2017年4月底,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资产由2014年5月的1.39万亿增加至8.46万亿,累计增加7.07万亿,外汇占款下降5.72万亿,净增加1.35万亿。同期,央行资产规模增加1.23万亿。
图2: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路径
同样,央行的“缩表”也是通过减少资产的方式来实现。
2015年外汇占款减少2.2万亿,同期央行资产规模减少2万亿;2017年2、3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共计净回笼9185亿,对存款类公司债权减少1.06万亿,同期央行资产规模减少1.1万亿。2015年的“缩表”主要是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央行资产规模被动减少,而2017年2、3月系央行主动减少投放,造成的资产规模减少。
由此可知,外汇占款、购入国债、增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OMO、MLF、PSL、再贷款等)是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方式。在这三种方式中,购入国债和增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央行具有绝对的主动权,而外汇占款的主动权较差。
在目前外汇占款较为稳定的背景下,央行的扩表与缩表只与其货币政策选择有关。换言之,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只取决于央行OMO、MLF、PSL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
Ⅲ 央行资产负债表究竟意味着什么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高度关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健康状况。 特别是 2008 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及随后蔓延发展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发了各国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危机应对能力的高度关注。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涵义 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作为人民银行会计报表体系之一,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的会计平衡方程式,综合反映某一时点人民银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的报表。 总的来讲,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国内信贷、国外资产和其他资产;总负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存款、货币发行和债券发行。其中,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存款包括准备金存款和政府存款。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资产方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是政府债权,美国、日本货币当局的政府债权占比最高,分别为 86.06%和 63.32%;欧洲货币当局的政府债权较为重要,占比为 21.48%。与此对应,负债方最重要的科目是通货,美、日、欧占比分别为 85.44%、73.04% 和 44.78%。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中央银行相比较,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恰恰相反,呈现特征为:人民银行的政府债权占比最低,通货比例不高。资产方外汇资产占比最高(68.09%),负债方准备金存款比例最高(40.45%)。 何谓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反映着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的配置,它既是实施货币政策的结果,体现了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开展金融服务等业务活动的效果,同时也是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也就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健康。 衡量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的首要标准就是报表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其次是对应资产的安全与效益,最后是资产负债结构要合理。 因此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科目设置、结构变化、规模调整和资产负债走势,有利于探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取向、能力、举措和动向,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确认和管理咨询的作用,把中央银行风险降到最低,维护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安全和稳健。(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Ⅳ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商业银行的有什么异同
中央银行在履行职能时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综合会计记录。中央银行正是通过自身的业务操作来调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社会货币总量。
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最初使用“商业银行”这个概念,是因为这类银行在发展初期,只承做“商业”短期放贷业务。放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放款对象一般为商人和进出口贸易商。人们将这种主要吸收短期存款,发放短期商业贷款为基本业务的银行,称为商业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Ⅳ 求助求助,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如何影响货币供应
因为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存款+现金),所以在资产业务既定的情况下,负债方若存款增加,可减少现金投放或增加回笼。中央银行存款的减少则意味着需要增加现钞投放,存款增减虽不改变中央银行负债总额,但有利于调节现金发行量与货币结构。
Ⅵ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由于有自有资本也是其资金运用的来源之一专,因此将其列入属负债方。但实际上,自有资本不是真正的负债,其作用也不同于一般负债,因此如果把自有资本从负债中分列出来,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一下3个公式表示:
资产=负债+资本项目
负债=资产-资本项目
自有资本=资产-负债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资产负债各主要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1、对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关系。
2、对政府债权和政府存款的关系。
3、国外资产和其他存款及自由资本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结构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主要项目虽然基本一致,但个项目的比重结构却不相同,反映了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重点和特点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与条件不一,在具体的资产负债业务上存在着一些差别。就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也是有变化的。
Ⅶ 怎么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连载 见智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净资产情况,所以是静态报表。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或亏损的情况,所以是动态报表。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Ⅷ 关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已发,请采纳
Ⅸ 对2011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我近期对央行资产负债表有几个看点,虽不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或许也能有所帮助。
一. 基础货币的投放
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是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其中的货币发行包括M0和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和超额准备金。
储备货币是央行的主要负债。它的净增长或减少就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或回笼。它不同于央行月度金融统计数据中的“本月净投放或回笼现金”,本月净投放或回笼现金是本月M0相对于上个月M0的差。它只是基础货币净投放或回笼的一个部分。
货币发行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应相协调,否则会助长通货膨胀或紧缩。
央行提供准备金率,将时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同时造成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就是说,对基础货币量不造成太大影响,但是,提高准备金率却抑制商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能力(其货币扩张乘数变小)
二. 央行资产的配置
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央行资产的配置情况。当前,我国央行的外汇资产配置占比达到82%。其次是对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和对政府的债权。这是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 央票发行存量
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债券”,对应的是央票存量余额。是央行回笼资金的一部分。另外,央行出卖国债或其他债券,也造成货币回笼,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对政府债券或其他债权的减少,相应的储备货币中的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也将减少,货币流动性表现为收缩。反之也然。
Ⅹ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这是我近期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几个看点,与你分享,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一. 基础货币的投放
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是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其中的货币发行包括M0和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和超额准备金。
储备货币是央行的主要负债。它的净增长或减少就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或回笼。它不同于央行月度金融统计数据中的“本月净投放或回笼现金”,本月净投放或回笼现金是本月M0相对于上个月M0的差。它只是基础货币净投放或回笼的一个部分。
货币发行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应相协调,否则会助长通货膨胀或紧缩。
央行提供准备金率,将时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同时造成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就是说,对基础货币量不造成太大影响,但是,提高准备金率却抑制商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能力(其货币扩张乘数变小)
二. 央行资产的配置
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央行资产的配置情况。当前,我国央行的外汇资产配置占比达到82%。其次是对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和对政府的债权。这是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 央票发行存量
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债券”,对应的是央票存量余额。是央行回笼资金的一部分。另外,央行出卖国债或其他债券,也造成货币回笼,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对政府债券或其他债权的减少,相应的储备货币中的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也将减少,货币流动性表现为收缩。反之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