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港股通资金流向和沪股通资金流向有什么区别
你好。
港股通资金流向,是指通过香港买卖A股; 沪港通资金流向,是指通过国内买卖港股。
B. 请问从哪里可以最快了解沪深两市的实时资金流
简单,随随便便找个软件(比如同花顺等),选代码1(上海)或3(深圳股市)按净资产收益率(PEG的倒数)排序就行
C. 天津银行上海分行7.8亿票据案细节曝光,骗出的数十亿元资金流向了哪
天津银行的十亿资金,都转入禾和公司朱辉等人的银行账户,由于这些资金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好处费”、“过桥费”等成本,所以第二部分的资金获得的四亿多元,基本上全部转入了吉庆村镇银行,并且这些有的人还将这些钱用于炒股。
在2016年4月6日,张仲夏主动到公安局自首,最终揭露了这场是天津银行损失7.8亿元的流动资金的案件,张忠夏也以挪动资金罪和接收贿赂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一百万元,而李文亮等七人以诈骗罪和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罚款三百万万元。除了天津银行这个案子以外,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件,更加的严重,更加的恶劣。
D. 怎样才能看懂资金流,把握趋势
资金流即为水,分析出资金的流动方向,则交易方向已明。《追踪资金流——金银交易的趋势判断》主要讲的是如何发现市场中资金的流动并跟随资金的流动来拟定你的交易计划。这种方法不能算是技术分析,也不能算是基本面分析,更不能算是数据或者消息面的分析。它是融合了这些分析方式,并且在与跨市场的相关品种的比较中,发现主力资金的流动方向。
为何要分析资金流呢?因为笔者认为,通过传统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交易员会得到一个对市场的判断,但这只是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而不是市场真正的方向。除非我们是神或者控盘的主力,否则我们绝对不能操纵市场的走势。所以如果市场朝着我们判断的方向前进,那只是刚好市场“给面子”,我们的分析偶然撞对了而已,是偶然,是个案。如果市场不符合我们的判断,则是必然,是普遍现象。与其如此,我们就有两个选择。要么,我们找到“庄家”并打入内部卧底,自己去做“老鼠仓”;要么,我们分析资金的流动,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谁是主力,我们只需要知道资金在往哪个方向流动然后跟随它流动就好了。
在全球市场范围之内,资金一般会在四个“池子”里流动——国债、股市、商品和汇市。流动的目的只有两个——避险或者冒险。避险是为了保值,而冒险则是为了搏取较大收益甚至超额的利润。所以,本书开篇就讲如何看资金是否在国债市场里避险,如果不是,那么资金就会在剩下的三个“池子”里流动。然后再分析资金目前是在这三个“池子”里面的哪一个?由于《追踪资金流——金银交易的趋势判断》重点落在了贵金属的交易,所以用了很多篇幅讲解如何判断资金是否进入了贵金属市场。但这种分析资金流的方法其实可以用于分析任何品种,无论你是交易股票、外汇还是商品。当你找到资金流动的方向之后,再配合具体品种的行业特点,基本上你就可以拟定自己大致的交易方向。剩下的就是常规的技术活儿,包括仓位的分配、合适的进出点位选择以及风控方案等等。如果有可能,也许以后可以有机会和大家探讨如何通过跨市场以及跨品种寻找合适的交易机会。
交易指标和程序化交易
有些读者可能以前听过笔者在汇通网的讲座,我们所讲的是在进行贵金属的交易之前,如何从多个角度判断它的价格走势。我们知道价格形成在所有的技术指标之前,所有技术指标都是滞后的。而我们则主要是通过《追踪资金流——金银交易的趋势判断》去学习了解构成贵金属价格的底层因素,也就是在价格形成K线以前,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价格的变化?如果大家做过一些交易就会知道基本上所有技术指标都是滞后的,例如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MA和KDJ等指标,都是滞后于价格的。由于最快的是价格,所以也有很多人在价格上做功夫,比如通过蜡烛图技术和图形等分析方式。另外还有一些比价格更早的反映市场走势的盘面信息,比如说交易量,很多人都知道价格的变化需要交易量的配合,尤其在证券市场更是如此。如果有量的配合的话,这个价格走势才有可能是确实的,比如股民们耳熟能详的说法:放量突破或者下跌,天量见天价,地量地价啊等等。但是我们要了解交易量和价格一样,也是一个结果,价格走势最终是多空双方博弈的结果。那么如何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多空双方是如何在博弈呢?最终主力资金会流向何处呢?这就是我们这本书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就是除了了解贵金属价格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演变的趋势可能会是怎么样的,也未必就能保证你的交易一定能成功。因为交易是一个综合性的操盘结果,除了分析还需要操作实盘的成功交易,最终你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结果。所以仅仅分析贵金属价格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在介绍完这些方法之后,在书的后半部分我们想和大家更多分享如何把握整个交易的过程,以及你如何打造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而你的这个交易系统除了这些方法(就是所谓的“术”),无论是什么“术”,还需要有一些你自己独特的东西。什么是独特呢,就是你把自己的个性与你的这个交易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个才是你自己真正的交易系统。我也看到过很多的交易系统,而且国内的期货界现在很流行程序化交易,我知道这个在国际上也很流行。我自己也写过几十个交易程序,但我个人一直对程序化交易抱一个怀疑的态度。
当然我个人经验是有限的,我只是分享自己的感受。我曾经尝试把自己的交易思路量化并尝试程序化交易。后来在2009年去杭州参加中国第一届程序化交易论坛,当时有来自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程序化交易员,还有一些投资公司,一些期货公司的人去参加,还有“交易开拓者”的陈剑灵以及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程序化交易员。主办方一个是杭国强先生的泛金投资公司,另一个是南华期货研究所,南华是研究方面比较居前的一家期货公司。那次会议之后我们又做了一些程序,有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但最终我们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去优化,程序总是有漏洞的。也就是说它在一段时间之内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是再过段时间,或者我们再换个交易品种,可能就不适用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包括交易员,甚至很多老交易员,一直在反复修改自己系统的原因。平时经常跟一些老交易员交流,他们一般都是有超过二十年交易经验,总体而言,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还在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二十年过去了还需要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呢,交易真的是有这么复杂吗?
还是说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换个思维来看?就是说,我的交易系统就是有漏洞,我接受有漏洞,我不认为我可以找到一个完美的系统,就像我们自己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有句老话讲: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当然这句话讲的貌似有点消极,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如意的事究竟有多少呢?所以我们如果想有一个完美的交易系统,比如你想拥有一把屠龙剑的话,也许有,问题是如果你真的打造出这把屠龙剑,那么龙在哪儿呢?你能找到这条龙吗?我想对于老百姓而言,可能拥有一把菜刀比拥有一把屠龙剑会来的更实在一些。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在找一个完美的交易系统,或者是一个完美的交易指标,或者是一个完美的交易方式,我认为可能成功概率会非常低。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以上思路的对面,就是承认我不可能达到完美,也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交易系统,我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交易员,我承认我有各方面的缺陷,也许这个交易世界会给我们开另外一扇门,其实不规则不完美也是一种美,也许是最正常的一种美。那么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再去看市场,我想首先第一点,我们先不管交易成绩,首先我们的心态会更平和一些,会比我们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更放松一些。那么我们知道当人在放松的情况之下往往会容易出很好的状态,或许这种状态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那种交易的最理想的状态,而它却是当我们接受不完美时实现的。
E. 大智慧软件LEVEL2版 里面的资金流向问题
散户等以单笔成交的单子大小规定计算的。其实不是绝对的。比如
大单买回入或者卖出要根据盘子答大小判断。
如果一个盘子1亿以内的股票,平时交易一般只有几百万股,如果持续几笔都在10万股,就可以认为是大单。如果只有一笔,还不能认定。
可是如果对于工商银行这样股票,只有50w以上的单子持续几笔才能认为是大单子。否则出现一笔50万的单子就认定是大单从而判断是主力进货或者出货未免过于草率。
另外,单笔成交金额在百万以上,也可以认定是大单。可以想想,苏宁成交5万股跟中国石化成交10万股的概念是不同的
好像密码改不了,除非你致电大智慧公司,密码忘记了,我以前致电过上海服务商。
F. 股票中的资金流向是怎么统计的
统计起来很简单。但是你想看明白就不是特别容易。所谓流出就是卖出股票。流入就是买入。数值当然不同,因为买卖的股票价格不同。如果你想知道具体数字,就可以看股票交易软件上有统计,外盘内盘。外盘表示买的,内盘表示卖的。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了。如果外盘大,那就是资金流入了。还有不明白的可以补充你的问题顺便通知我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G. 可以看资金流向的免费股票软件
所有的免费行情软件都可以看
H. 怎么看个股历史资金流向
可以在炒股软件上看,但是这是一项收费的功能。可以利用K线图来分析。
如何判断主力资金动向:
一、当某只股票在某日正常平稳的运行之中,股价突然被盘中出现的上千手的大抛单砸至跌停板或停板附近,随后又被快速拉起。或者股价被盘中突然出现的上千手的大买单拉升然后又快速归位,出现这些情况则表明有主力在其中试盘,主力向下砸盘,是在试探基础的牢固程度,然后决定是否拉升。该股如果在一段时期内总收下影线,则主力向上拉升的可能性大;反之,该股如果在一段时期内总收上影线的话,主力出逃的可能性大。
二、当某只股票长期在低迷状况中运行,某日股价有所异动,而在卖盘上挂出巨大抛单(每笔经常上百、上千手),但买单比较少,此时如果有资金进场将挂在卖一、卖二、卖三、卖四档的压单吃掉,可视为是主力建仓动作。因为此时的压单并不一定是有人在抛空,有可能是主力自己的筹码,主力在造量,在吸引投资者注意。此时,如果持续出现卖单挂出便被吃掉的情况,那便可反映出主力的实力。但是投资者要注意,如果想介入,千万不要跟风追买卖盘,待到大抛单不见了,股价在盘中回调时再介入,避免当日追高被套。主力有时卖单挂出大单,也是为了吓走那些持股者。无论如何,在低位出现上述情况,介入一般风险不大,主力向上拉升意图明显,短线虽有被浅套可能,但终能有所收益。
相反,如果在个股被炒高之后,盘中常见巨大抛单,卖盘一、二、三、四档总有成百、上千手压单,而买盘不济,此时便要注意风险了,一般此时退出,可有效地避险。
三、某只个股经过连续下跌,出现了经常性的护盘动作,在其买一、二、三、四档常见大手笔买单挂出,这是绝对的护盘动作。但这不意味着该股后市止跌了。因为在市场中,股价护是护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主力护盘,证明其实力欠缺,否则可以推升股价。此时,该股股价往往还有下降空间。但投资者可留意该股,如果股价处于低位,一旦市场转强,这种股票往往也会突然暴发,一鸣惊人。
散户投资者之所以亏损,最根本原因在于获取信息的不确定性
虽然技术分析的指标多达上百种,但归根结底,最基本的就是价格与成交量,其他指标无非就是这两个指标的变异或延伸。
量价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价是果;量在先,价在后”,也就是说成交量是股价变动的内在动力。由此,人们导出了多种量价关系的规则,用于指明具体的投资。在实际中,人们会发现根据量价关系来进行具体买卖股票时,常常会出现失误,尤其是在根据成交量判断主力出货与洗盘方面,失误率更高,不是错把洗盘当出货,过早卖出,就是误将出货当洗盘,该出不出,结果痛失出货良机。
四、在实际投资中该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正确判断出主力的进出方向。或者说,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准确判断出主力是在出货还是洗盘呢?
一般说来,当主力尚未准备拉抬股价时,股价的表现往往很沉闷,成交量的变化也很小。此时研究成交量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好断定主力的意图。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价时,其行踪就会暴露。我们把这种股票称为强势股,此时研究成交量的变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了。此时,如果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盘迹象,并果断介入,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理想的收益。实践证明,根据成交量变化的特征,可以对强势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盘,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
1、由于主力的积极介入,原本沉闷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推动下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价升量增的态势。然后,主力为了给以后的大幅拉升扫平障碍,不得不将短线获利盘强行洗去,这一洗盘行为,在K线图上往往表现为阴阳相间的震荡。同时,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资者出局,因此,股价的K线形态往往成明显的“头部形态”。
2、在主力洗盘阶段,K线组合往往是大阴不断,并且收阴的次数多,且每次收阴时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货。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当出现以上巨量大阴时,股价很少跌破10日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对股价构成强大支撑,主力低位回补的迹象一目了然。
3、在主力洗盘时,作为研判成交量变化的主要指标OBV、均量线,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当出现以上大阴巨量时,股价的5日、10日均量线始终保持向上运行,说明主力一直在增仓,股票交投活跃,后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标OBV在股价高位震荡期间,始终保持向上,即使瞬间回落,也会迅速拉起,并能够创出近期的新高。这说明单从量能的角度看,股价已具备上涨的条件。
I. 我看和讯网的沪深300指数资金流向分时数据是比较准确的,但就是有5分钟的延时,怎么能得到实时的数据呢
资金流向数据是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当天成交买卖得出来的(现在的计算公式都是通过专表面的数据得出的);由于属期指可以T+0操作,所以变动幅度很大,一些人在买入之后发觉形式不对或是既得利益后往往快刀斩乱麻,因此在技术公式条件下的结论往往会出现错误情况下,通过几分钟的时间来观察未来数据来验证当前计算结果,得出来的数据自然正确很多了,这个无非就是拿时间换正确率的方法,这种数据根本就不可信,何必去深追。
J. 在股市大盘上怎么查找当天的资金流向
我用的是通达信,点击最下面一排的"A股",显示的是沪深两市的全部A股,然后版点右向箭头权,也就是向小键盘方向的箭头.观察最上面一排的项目,例如:代码,买入价,卖出价等.上面的总量是指手数,不要管它,继续向后点击,当出现总金额时,将鼠表在总金额上点击一下,就是正数资金流入最大的排行,再点击一下就是倒数资金流入最少的排行,若只看前五位,按81看上海,按83看深圳,按87看两市全部A股.
其右下角就是总资金流向.
2009.9.4
1:600111 36.18亿
2:600030 32.62亿
3:000002 27.45亿
4:601899 27.33亿
5:600489 26.66亿
6:600547 25.16亿
7:600000 22.55亿
8:000878 17.3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