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份基差抄 —100 有题中袭的 交易中确定基差也是 —100 所以实现完全套期保值。
2.
①:预期价差将缩小,进行卖出套利,卖出(价格较高一边)大豆期货合约,买入豆粕期货合约。
②:
(1)从价差分析:2月份价差800元/吨 ; 4月份价差500元/吨 价差缩小了300元/吨 即盈利为300元/元
(2)对冲:大豆合约亏损 = 2400 - 2300 = 100元/吨
豆粕合约盈利 = 1900 - 1500 = 400元/吨
最终总盈利 = 400 - 100 = 300元/吨
㈡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求解)
1、不是。复在CIF条件下,卖制方只有保证按时发货的义务,而无须保证货物何时达到。
2、交易没有达成。我方22日的回电中修改了价格条款,属于还盘,即成了新的发盘,意方原发盘即随之无效。因此我方25日的去电并不能使交易达成。
3、我方应坚持向代收行索赔。在凭信托收据借单时,若代收行没有征得我方同意擅自让买方借单,应负付款责任。
4、我方应向买方协商,征得买方同意。银行只按信用证规定付款,而不管合同中有无规定。我方没有按信用证规定交货,银行有理由拒付。
5、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但只能赔8000美元。因为船只触礁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内,而暴雨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不在其范围内。
6、交易未达成。法方来电规定7月份交货,而德方回电要求6月交货,已对法方的发盘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属于还盘,法方未复电同意,因此交易没有达成。
德方可以要求法方退回400000欧元,或重新与法方达成交易。
㈢ 关于交易磋商的案例分析题的答案
1、询盘:询盘是交易的一方向对方探询交易条件,询盘多由买方作出,也可由卖方作出、内容可详可略。买方询盘:“有兴趣东北大豆,请发盘”,询盘对交易双方无约束力。
2、发盘:发盘也叫发价,发盘多由卖方提出,也可由买方提出。实务中常见由买方询盘后,卖方发盘,但也可以不经过询盘,一方迳直发盘。例如:“东北大豆5元/斤”。
3、还盘:还盘可以在双方之间反复进行,还盘的内容通常仅陈述需变更或增添的条件,对双方同意的交易条件毋需重复。
4、接受:受盘人在发盘的有效期内,无条件地同意发盘中提出的各项交易条件,愿意按这些条件和对方达成交易的一种表示。
(3)交易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贸易谈判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合同能否顺利签订,主要取决于双方条款的谈判结果。在一笔交易中,为了获得有利的贸易条件,双方经常会发生纠纷。
双方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协议应符合各自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贸易惯例。
㈣ 案例分析(2)
1、甲-乙,委托代理协议书
2、乙-丙,属于转委托行为。是否认定为有效需满足以下条件:(1)乙得的重病是否严重到他已经完全无法正常的完成代理工作;(2)转委托给丙,是否为甲的利益。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2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行为,可认定为交易有效:(1)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
(2)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承认的;
(3)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
(4)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经进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后为了被代理人的继承人的利益继续完成的。
㈤ 期货交易案例分析问题
目前国内来各家期货经纪公自司的保证金比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你这个问题没有提供具体的保证金比率数值,因此无法算出具体的各保证金数值。我在这里给你个比较详细的演算框架,具体数值你自己向里面套。
假设这家期货经纪公司上海铜的保证金比率为a,那么张先生的
(1)履约保证金=16500×5×20×a
初始保证金=16500×5×20×a
维持保证金=16500×5×20×a×75%
(2)浮动亏损=(16500-16000)×5×20=50000
那么现在,张先生的保证金账户余额为100000-50000=50000 ,如果这一账户余额小于维持保证金(16500×5×20×a×75%),那么张先生就需要补足保证金了,需要补交的就是追加保证金,
追加保证金=16500×5×20×a - 50000
如果你知道这家期货公司的沪铜保证金比率a,代入你就可以算出具体答案了。
(个人原创,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㈥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2
美商做法不合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第五十二条规定第二款规定,如果卖方交付的数量大于合同规定的数量,买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绝收取多交部分的货物。如果买方收取多交部分货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须按合同价格付款。
所以,美方可以拒收多交的2000公吨铁矿石或以合同价格购买2000公吨铁矿石一部分或全部,但同时,他不能拒绝包括合同规定的全部货物。
㈦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案例分析
6,从中国运输货物的国家达10天以上,那么90天见票后付款交单(D / P在90天以后的视线),这样的规定不使感 - 因为D / P付款交单单,也就是说,付款人必须支付可以得到的文件。 D / P长期(如30天或45天等),一般在海洋运输,该文件的货物到达之前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人,但早在占压资金,D / P远期付款交单条件等货物到港后,影响支付给银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运输时间10天左右,但文件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甚至比银行在货物到达后,D/P90天的付款条款不适用,并能可谓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
因此,卖方接受并不排除 - 后10天货到香港,买方肯定需要的文件传送,D / P付款的原则,无论是转发的天数,为了带走文件时,一定要 - 这是主要的区别D / P和D / A
7,卖方应负责的损失 - 因为合同条款是FOB卖方将货物装后,风险转移给购货方,并在合同规定的装运货物的合同检验机构检验,符合质量的条件下。货物在航行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导致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卖方的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8,我发现这样做合理的线 - 因为信用证是独立的处理开证行以外的合同文件提交的受益者,表面一致的资信证明文件支付,没有实际的商品。所以,我注意到拒绝发卡银行,该行是有道理的。
(1)开证银行的差异符合UCP600的规定。
(2)该业务的一个错误是误解信用证的,的信贷不明白的只是数量和装运的字母是不允许分批和允许转船条款和改变的意义后的信用证后,作为开证行指出:允许分批装运总量为500吨。一个公司,因为它错误500吨400吨和100吨的船舶,因此,不符合的。记录在转运的话,提交的提单,这也是违反信用证的规定,开证行拒绝支付。
正确操作:8月31日500吨的货物一次性的船直接安装到目的港,如何交单的谈判。
㈧ 钢材中远期交易经典案例谁有啊,举个例子说明他的好处
一 、稳健型卖出保值操作方案:
回顾2009年,钢材市场将继续呈供大于求的局面,钢材出口难以有大幅增长。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将继续维持目前的位置作小幅震荡,下半年随着各项经济刺激措施效果显现有望拉动钢材价格上涨。在此分析基础上,制定如下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规避的风险:批量进货后钢材价格出现大幅下跌。
适用对象:一级钢贸商、大型经销商;
保值方向:卖期保值;
卖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购入现货同时在某大宗市场卖出远期螺纹钢;
卖期保值原理简介:购入钢材现货后,将未销售的库存钢材、在途钢材在大宗市场做空卖出,锁定销售利润。
2. 模拟操作实例:
某钢贸公司 2月初由钢厂进货共10000吨,钢厂结算价3300元,公司销货价3350元(销售利润50元),到货日期 2月25日。为防止在到货之前钢材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遭受风险,该公司在某大宗市场以 3400 元做空10000吨螺纹钢。
2 月中旬,钢材现货价格下跌至3200元,钢材电子盘价格下跌至3250元,公司签订一份销售合同,将此批钢材中的2000吨以3200元售出,同时将卖出的螺纹钢中的2000吨以3250平仓。
套保结果分析:
现货盈亏:3200-3300= -100 元/吨
电子盘盈亏:3400-3250= 150 元/吨
实际盈利:50 元/吨
如果不作套期保值操作,则:
现货盈亏:3200-3300= -100 元/吨
模拟操作结论:通过套期保值,公司可以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规避了钢价下跌的风险。
3.某钢贸公司保值操作方案:
稳健型卖出保值操作方案
保值价位的确定
基于对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走势的判断,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将在3000-3900元之间作区间震荡,震荡的低点在3000-3300元/吨(三级螺纹钢为例),震荡的区间高点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价在3400-3500元左右。
基于以上判断,制定如下套保方案
3000-3200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少量保值;
保值比例:30%
3300-3500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至少一半保值;
保值比例:50%
3600-3800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大部分保值;
保值比例:80%
3800以上元/吨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做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说明:保值比例=期货做空数量/未定价销售货物数量
以上保值比例仅为建议方案,实际保值数量还要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保证金充裕程度来确定。未保值的现货,按照日常经营择机高卖低买,根据钢材市场变化情况确定买卖时机。未保值的现货将承担钢材价格下跌的风险。
二、冲抵进货成本的买入套期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规避的风险:当钢价相对低点时,不能及时补充库存错失进货良机;钢价相对高点时进货源源不断,不能及时售货形成被动囤货;
适用对象:一级钢贸商、大型经销商;
操作方向:双向操作;
卖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判断出的低点不能及时补充库存时,在期货市场作
多头买入;在补充库存或者至阶段性高点后,在钢材大宗市场作多头平仓。
原理简介:钢材现货贸易实质就是在钢材现货市场的投机行为,利润来源于现货的进销差价。但大中型钢贸商因流动资金等原因不能自由选择进货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不能自由确定进货的数量和价格上。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为贸易商提供了这样一个市场:在电子盘市场开盘时间内,随时自由选择以市场价格和数量进行钢材远期合约的买卖。
2. 模拟操作实例:
某钢贸公司与某钢厂有协议,每月销钢材10000吨,结算价以发货日上海地区某钢铁综合指数为准,该钢贸商平时控制屯货量在3000吨以下。3月2日,螺纹钢电子盘6月合约价格下跌至3250元,营销部门认为这是本月螺纹钢价格的低点,应按3250元增加3000吨的库存。但从钢厂传来的信息表明,最快一批货3000吨要到3月10日才能发货。营销部门3月2日以3250元买入3000吨钢材期货作为虚拟库存。
3月10日钢厂到货,结算价3500元。当日将3000吨钢材期货以3550元平仓。
套保结果分析:
3000 吨钢材现货进货成本进货成:3500 元/吨
钢材远期合约的盈利:3550-3250=300 元/吨
冲抵后的现货进货成本:3500-300=3200 元/吨
如果没有做套期保值,则: 贸易商无法在价格相对低点购入现货,进货成本会增加 300 元/吨。
模拟操作结论:灵活操作套期保值,公司降低了钢材现货的进货成本。
3. 钢贸公司建虚拟库存
虚拟库存建设方案
建库价位的确定
基于对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走势的判断,2009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将在3000-3900元之间作区间震荡,震荡的低点在3000-3300元/吨(三级螺纹钢为例),震荡的区间高点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价在3400-3500元左右。
基于以上判断,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价格区间
操作方案
3100以下
如不能在低价及时补充现货库存,以少量资金买入钢材远期合约,建立虚拟库存;
虚拟库存比例:90%
3100-3200元/吨
如不能及时补充现货库存,以少量资金买入钢材远期合约,建立虚拟库存;
虚拟库存比例:70%
3200-3500元/吨
减少虚拟库存,冲减现货进货成本;
虚拟库存比例:30%以下
3500-3800元/吨
清空虚拟库存,冲减现货进货成本;
如仍有现货则对现货卖出保值;
保值比例70%
3800元/吨以上
对库存、在途的钢材现货作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说明:虚拟库存比例=虚拟库存数量/公司最大存货比例
保值比例=期货做空数量/未定价销售货物数量
以上虚拟库存比例、保值比例仅为建议方案,实际虚拟库存比例、保值数量还要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期货账户保证金充裕程度来确定。
未保值的现货,按照日常经营择机高卖低买,根据钢材市场变化情况确定买卖时机。未保值的现货将承担钢材价格下跌的风险。
三、跨市套利方案:
1. 方案概述:
适用对象:可以同时在电子盘和期货市场同时操作的机构客户。
方案目标:获取低风险的利润。
操作方向:双向操作;
基本操作方法:在两个市场同时做等量的买入卖出操作,利用两个市场不同合约的价差变化获利。
原理简介:跨市套利是指在某个交易所买入(或卖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种商品合约同时,在另一个交易所卖出(或买入)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种商品合约,以期在有利时机分别在远期和远期合约交易市场对冲在手的合约获利。
2. 模拟操作实例:
某钢贸公司同时在上海某两个螺纹钢大宗交易市场开有交易账户,通过对两者合约观察发现,二者交易的合约的实物标的基本一致,二者价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但是仍会出现小范围的波动。二者的差价基本维持在每吨上下浮动 30 元的范围内: 当其中一个市场价格比另外一个市场价格高30元:买价格低的市场远期合约,卖价格高的市场远期合约;反之:买高价合约,买卖低价合约;
以上操作每吨盈利:30+30=60元/吨
3. 某钢贸公司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合约价差范围的确定
1、确定可套利操作的两个合约。
2、追踪甲大宗市场与乙大宗市场的差价
3、根据两个市场价格走势,同时计算交割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费用后,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价差的合理范围:
价差范围:上限A→下限B
基于以上判断,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价格区间
操作方案
两合约价差接近或超过上限A
卖出甲合约,同时买入等量的乙合约。
两合约价差接近或超过下限B
买入(平仓)甲合约,同时卖出(平仓)等量的乙合约。
说明:合约差价
虚拟库存比例=虚拟库存数量/公司最大存货数量
来源:上海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上文有部分表格未显示,要查看全文的话 你直接去他们网站看得了
㈨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首先了解下CIF的定义:
“CIF术语的中译名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其原文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按此术语成交,货价的构成因素中包括从装运港至约定目的地港的通常运费和约定的保险费,故卖方除具有与CFR术语的相同的义务外,还就为买方办理货运保险,交支付保险费。”
-摘自网络
简单讲,就是运费+保险+FOB本地费用(如产品的成本+一定的利润,装货费,单证费,码头费,柜子来回的托运费等,和其他费用)。这里的运费和保险,其实是进口商付的钱(含在合同单价里面),出口方只是帮忙找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代为办理而已,其他程序同FOB操作。
回到LZ的问题:
贸易条款:CIF;
当事人:进口方A,出口方B,运输公司C(船公司或者无船的代理)和保险人D;
问题:
1/ 与C办理运输手续的是哪一个公司?
- 是B公司,即出口方B,
与D公司办理保险手续的事那一个公司?
- 还是B公司,即出口方B;
2/ C公司是否能已保函为由拒绝赔偿?为什么?
- 原文是,“在B公司提供保函后,C公司为外包装有水渍的该批货物出具清洁提单。”
首先,不清楚“保函”具体内容是什么(应该是保证产品和包装无损之类的),但是仅从字面了解,出口方B在出具“保函”前,很有可能知道这些外包装是有水渍的(可能在出厂,装货前已有,有故意欺骗的意思),或者不知道,外包装也可能是在货物从工厂运往出口码头的时候产生的。但是绝对是在上船前产生的,因为按照国际贸易惯例来讲,贸易的风险划分是按照“货物是否越过船舷”为界的。很显然,货物在上船前,即越过船舷前,已经受损,所以,理论上,这个损失应该是出口方B承担,所以,运输公司C拒绝赔偿也是理所当然的。
3/ D公司能否拒赔A公司?为什么?
同理,保险人D也是拒绝赔偿的,因为,保险人D的保险赔付界定也是按照“货物是否越过船舷”来的,只是保障,从货物上船(第一次越过船舷),到目的港,吊柜卸货(第二次越过船舷)期间的一切风险。很显然,这些货物是在上船前都损坏了的,所以保险人D拒赔很正常。
-----------
其实,这个题目讲的是,国际贸易中各个当事人对于风险划分和判定的问题,考的就是这个。。。。。
相信,进口方A也只能自认倒霉,但可以向出口方B投诉,这里就不多讲了。
ANYWAY希望LZ能满意并采纳,同望其他童鞋补充,T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