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股救还是不救 看看98年香港是怎么狙击索罗斯的
A股在牛市中遭遇暴跌,正在经历股灾,有怀疑是国际机构在大肆做空。这不得不让市场想起了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大鳄索罗斯等国际对冲基金巨头携数千亿资产做空港股港币,与香港政府包括其身后的中央政府打了一场没有硝烟但惨烈无比的金融战。
香港最终艰难获胜的基本经验有四条:1. 高度重视全力迎战不惜代价;2. 中央政府雄厚财力支持;3. 国家队直接出动在市场上击垮对手;4. 修改政策法规让空头再无机可乘。
❷ 索罗斯狙击香港经济的时候李嘉诚比他有钱呀,会怕他
索罗斯狙击香港的时候又不是赤膊上阵的,当时狙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主力是索罗斯带领下的量子基金,拥有几千亿美金的体量。1997年福布斯上,李嘉诚当时还不是香港首富,资产不过100亿美金,当时的首富是拥有150亿美金资产的李兆基。李嘉诚直到1999年才超越李兆基成为首富。
❸ 索罗斯是怎么在香港失败的
92年狙击英镑,大获全胜,量子基金名声大振。94年狙击墨西哥比索,胜利告终版。97年是量子危权机最风光的一年,先从马来西亚开始攻击,前期失败之后转战泰铢,大获全胜,进而攻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与泰国经济连带较深的国家,外界推测索罗斯净赚20亿美元。98年狙击港币,索罗斯打出了量子基金史上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并发明了立体狙击理论,但是据说最后阶段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银香港给港府注资,让索罗斯吃了个哑巴亏,以大败告终,索罗斯个人损失就有八亿美元,港府净赚100多亿美元。之后俄罗斯债务危机的损失和对日元投资的失败让量子基金大败而归,量子基金和索罗斯旗下的另一个基金宣布关闭
❹ 索罗斯,在97年底,金融狙击攻击香港之外,还狙击哪些经济体系胜败各有多少次
92年狙击英镑,大获全胜,量子基金名声大振。
94年狙击墨西哥比索,胜利告终。
97年是量子危机最风光的一年,先从马来西亚开始攻击,前期失败之后转战泰铢,大获全胜,进而攻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与泰国经济连带较深的国家,外界推测索罗斯净赚20亿美元。
98年狙击港币,索罗斯打出了量子基金史上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并发明了立体狙击理论,但是据说最后阶段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银香港给港府注资,让索罗斯吃了个哑巴亏,以大败告终,索罗斯个人损失就有八亿美元,港府净赚100多亿美元。
之后俄罗斯债务危机的损失和对日元投资的失败让量子基金大败而归,量子基金和索罗斯旗下的另一个基金宣布关闭
❺ 97年金融风暴时,香港对索罗斯的对冲基金,是赢了还是输了
输了 1997年,美国金融大亨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掀起了对东南亚各国的连番狙击,震惊全球。在横扫东南亚各国之后,索罗斯把目光移向了中国香港。那么索罗斯是怎么做的呢???
索罗斯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突然在半夜12点,索罗斯在纽约卖空港币。{我们的股市当年5.30好像也是半夜12点宣布提高印花税的}。什么叫卖空?就是今天我向一家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在今天以100元的价格先卖掉,明天等股价跌到60元在买回来把股票还给证券公司,由于我是100元卖,60元买的,所以我就赚了40元。我们的股票是要涨才能赚钱,卖空呢?必须股价跌了才能赚钱。
因此索罗斯要卖空港币的目的就是狙击港币,赌港币下跌!和卖空股票一样的,只要港币跌它就能赚钱。但索罗斯这么做一点都不合理,因为香港的汇率制度非常奇怪,他不是简单的固定汇率,而是联系美元汇率。
什么是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就是政府定一个外汇价格,比如一美元换七元人民币。如果美元价格高了,政府就要抛美元来打压美元价格,买人民币拉抬价格来调节,政府通过买卖美元外汇来维持这个汇价,保持一美元换七元人民币。
但香港不是,香港是联系汇率,那什么叫联系汇率呢?它和固定汇率不一样,那就是香港的三家发钞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只要他们想发行港币,就一定要先存美元到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就是说我必须存100美元去金融管理局,银行才能发行750元港币。如果不存美元进去,就不能发行港币,这就是联系汇率。这几乎是全世界唯一的。和中国大陆不一样,中国发行人民币是不需要存美元的,理论上来说中国政府想怎么印人民币就能印多少人民币。但香港不是,香港是必须存入美元,才能发港币。这样港币实际上就是美元的代用券。
既然港币就是戴着面纱的美元,那索罗斯怎么可能去卖空呢?他怎么会去和美元对抗呢?那有用美元狙击美元的呢?除非索罗斯不想活了,那样美国政府必然会逮捕他。这样你看就不合理了,你索罗斯总的用不同的货币来狙击才行呀?对不对?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但结果把我们吓坏了,天呀!完了,完了,索罗斯要狙击我们了!
所以香港金融管理局当场就做了个决定,说不准拆借能。也就是说索罗斯今天高价卖空港币,明天他也就要买回港币还回去。对不对,但是他今天卖了港币叫他明天还的时候买不到港币了,还不了了,他索罗斯不就是违约,就要交罚款了吗?那你狙击港币不就失败了吗?我们不就把它打败了吗?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让索罗斯借不到港币,叫他还不了钱,还不了钱他就是输!
好,香港金融管理局为了让索罗斯拿不到港币,所以大量抛出美元收购港币,把市面上的港币都买回来,就叫你索罗斯买不到港币还不了钱。所以港币没有了,对!索罗斯也买不到港币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港币没有了,那港币的利率怎么办?肯定会上涨对不对,因为没有港币了,我需要港币怎么办?我就只得用高利率来借港币是不是,好了我告诉你,你把港币回收的结果就是市面上缺港币,因此港元的利率立刻狂涨,知道涨了多少吗?一天的利率就涨到了百分之280的天价。
那这时的香港股市会怎么样,不用说了二个字;狂跌!索罗斯在狙击港币之前,他就已经卖空了8万个恒生指数的合同,赌的什么?赌的就是恒生指数的暴跌。什么叫卖空?就是他先借8万个恒生指数高价卖出,等明天恒生指数跌到低谷在买8万张合同还回去,所以索罗斯真正是靠什么赚钱?是靠股价大跌卖空赚钱的,而不是外汇。
结果,在1997年10月23日利率提高到百分之280的时候,我们的股票价格暴跌,40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烟消云散。索罗斯的狙击,1997年以后,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百分之60,就这么一招,我们就彻底的失败了。
❻ 关于97香港索罗斯的那战争的详细情况
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罗斯刚刚打完一场漂亮的“扫荡战”,扫荡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这次出手甚至波及到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但是索罗斯绝不是那种肯轻易罢休的人,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不是英格兰、泰国等国所可比拟的。此番袭击港币,胜算的把握并不大。
(6)香港股市狙击谁扩展阅读:
97香港索罗斯的相关情况:
1、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2、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3、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❼ 97年索罗斯狙击港币和港股,政府和金融大鳄究竟谁是赢家
老索的方法每次其实来都差不多的,源当你拥有足够力量的时候,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97年是因为他搞完日本和亚洲四小虎以后在香港落脚,香港又处于回归之机,所以想再捞一把,可惜是错误估计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决心。方法很简单,在香港用大肆购买港币,抬高港币的外汇价格,当时最严重的时侯连老百姓买菜都用的美元。计划到某个临界点在抛售港币,赚取差价。可惜邓爷爷下了大决心,动用了中央80%港币储备与老索对冲。老索也许想坚持,但钱不是他一个人的,他背后的人不一定会坚持,其实老索当时要是再坚持两个星期的话,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其实很多国家恨老索或怕老索并不是因为他的手段有多诡异,而是你明知道他的方法,却无能为力。像日本,明知道他会哄抬股市再抛售,但最后是被搞残,到现在才回复到被搞之前的程度。
❽ 索罗斯狙击港币过程
战胜索罗斯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全民族合力的结果。
早在97年索罗斯掀起第一轮狙击时,香港政府就十分清楚,以香港现有的外汇储备,根本无力单独应付可能的金融袭击。
于是,香港财政高官秘密进京,得到了中央的将不遗余力地,倾中国外汇储备之全力支持的许诺。这也是在首轮港元狙击战中港府死守港元汇率的底气来源。
之后不久,在世界银行年会,朱镕基、索罗斯同时受邀参会,朱镕基当场对索罗斯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
索罗斯当然清楚香港背后中央政府的实力, 此时的朱镕基已经成功带领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中央政府的弹药库储备充足,足以应对这场世纪之战。
然而,中央政府是会强势出手还是隐忍不发,索罗斯将宝押给了后者。原因很简单,香港素来有自由之港的美称,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本市场尚无先例,况且还会严重影响香港自由市场的信誉。
况且,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还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可以动用,这足以打垮世界绝大多数的经济体。
时间进入到1998年的8月,在肆虐了半个世界之后,索罗斯带领着国际炒家们回到香港。此时,索罗斯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
朱镕基总理也说:“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
开弓没有回头箭,谁都知道双方都没有收手的余地,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两位副行长此时已经带着600亿港币来到了香港,随时准备应战。决战的日子不远了……
8月14日,香港政府突然出手,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同时进入股票市场和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举吸纳,致使那一天的恒生指数反弹560多点,升幅达8%,以7224点收盘;
索罗斯军团瞬间意外,他们没有想到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的港府,竟然会真的入市搏杀。不过索罗斯毕竟是老江湖,开工没有回头箭,稳住阵脚。既然你港府已经下水,那只有小鱼大鱼一起带走了。
随后一直到24日,港府和索罗斯的炒家集团之间一直你来我往,短兵相接。但是恒生指数慢慢的抑制住了之前疯狂下滑的势头,开始处于一种震荡的状态。
8月26日,离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还有两天。
8月27日,结算日前一天。上午10时,香港股市开市。一开始,炒家的卖盘就如排山倒海一般扑来。在第一个15分钟内,成交额即达19亿港元;在第二个15分钟内,成交额为10亿港元。
而在收市前的15分钟,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成交额高达82亿港元!状态之惨烈,令场上所有交易员都目瞪口呆。
这一天,香港政府动用了200亿港元,委托10家经纪行在33家恒指成分股上围追堵截。
恒生指数报收7922点,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扬88点,这是自97年11月4日以来的最高点。
27日晚,最终的决战即将到来。那一晚,香港几乎无人入睡。
8月28日,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这是索罗斯做空恒生指数的最后机会,之前购买的大量看跌期货能不能赚,就看这一波了。
要注意的是,恒指期货的结算价格为这一天每五分钟恒生指数报价的平均值,因此,要抬高结算价,就必须保证恒生指数走势平稳。要达此目的,港府必须得竭尽全力,寸土必争。
这一天,百万香港人锁定频道,眼睛紧紧盯住飞快跳动的恒生指数,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这一刻,许多香港市民都不再关心自己的财产是否缩水,真正意义上的与香港这座城市同命运共荣辱。
上午10时,决战打响。港府与做空集团立刻在“汇丰控股”与“香港电讯”上展开激战。炒家的抛盘气势汹汹、排山倒海,政府军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不剩,全盘买入。开市仅5分钟,成交额即高达30亿港元!
中午12时午市收市前,战斗又趋激烈,“长江实业”、“中国电讯”等多个蓝筹股被炒家疯狂抛售,滔滔股海,港府狂澜力挽。午市收市时成交额报409亿港元。下午开市,战况更趋严峻。炒家的抛盘滚滚而来,港府几乎是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外汇储备,全盘吃下,全线死守,平均每分钟就有价值3.5亿元的股票易手。
下午四时整,恒生指数终于在7829点定格!
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之后,全天交易额达到了香港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790亿港元!恒指期货最终以7851点结算。在上溯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政府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8)香港股市狙击谁扩展阅读:
1998年8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震动海内外,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战。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成功,不仅使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能力;
而且香港敢对国际大鳄说不,要求金融正义,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自立自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树立了可贵的经验和范例,博得了海内外的赞许。
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
❾ 1997年香港金融阻击战的前因后果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
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
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
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力反弹,曾荫权再次重申,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
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素了。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
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
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系汇率。
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联系汇率制度。
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
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 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
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 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 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 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
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 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 保卫战告一段落。
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难取胜而告终,但 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击。
(9)香港股市狙击谁扩展阅读: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
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金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