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何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市场有巨大的潜力
据报道,11月6日,在2017年世界旅游交易会(伦敦)召开之际,论坛邀请联合会专家、会员代表探讨了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下的中国市场特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市场份额巨大。
专家表示,2016年中国出境游达1.22亿人次,占世界出境游总消费的20%,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各国应该适应中国出境游的新特点,发掘自身文化特色,为中国游客提供独特的旅行体验,提供个性化的、量身打造的产品和服务,加强线上服务,改善游客的线上体验。
希望中国的市场的经济的潜力可以不断被发掘!
『贰』 最近2016年国外的旅游发展的现状是怎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游人数10018.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57%。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迎来新的机遇,也给了垂涎西部旅游业的投资者们出手的良机。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您若想对旅游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旅游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绍了旅游业的定义与投资特性,接着对相关行业、国际旅游业的现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的入境旅游、生态旅游、黄金周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城镇、主题公园、其他等进行了细致透析。随后对旅游业市场细分与消费者、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业的竞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旅游业上市公司、我国的重点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述。最后对旅游业的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叁』 2016 年我国的出境游产生了哪些变化
哥们,我在国家旅游局的官网上,只找到了2001至2006的数字: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1213.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因公出境人数为518.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因私出境人数为694.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3%。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其中:因公出境654.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8%;因私出境100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87%。2003年,非典,没有统计。2004你,还是没有统计,但是根据2005增长7.5%的计算,为2886.16万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其中: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私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2006年,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人数3452万,2006年的数字还有一点说法如下:3400万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这对于一个以“国内独家专注于出境旅游市场的专业盛会”的“中国出境旅游博览会”来说,自然是太重要不过了。然而,来自英国的博览会主方也许没有仔细斟量,其实就是这个重要的数字,也如同我国的统计部门报告出来的其他数字一样,是存在疑点的。而这次的疑点由来,竟然是会出现在中国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新华社2006年1月18日的一条消息是这样说的:“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18日在此间说,去年中国出境游客达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中国继续保持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这是来自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一项说法,日后人们“2006年出境人数3400万”的数据引用,皆出自于此。但是,中国另一个更加权威的政府机构公安部正式公布的数据,不仅与国家旅游局所说很不一致,甚至还相差甚远。公安部2006年1月15日通过其网站告诉世人:“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统计……2006年,我国内地居民出境3452.36万人次。”公安部然后对此数字进行了详细分解:“其中,出境观光旅游984.45万人次;出境访问597.95万人次;出境会议商务469.07万人次;其他出境目的的为1400.89万人次。”就这样,两个不同的2006年出境旅游的数字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公安部公布的数字因有中国各边防口岸检查站的依据,当然可信度更高。国家旅游局所说的3400万出境旅游数字,按照公安部的解构,其实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出国劳务人员、留学人员、外交人员等等。如果按照公安部的统计数字,2006年我国出境观光旅游984.45万人次,那么中国的出境旅游就远远不是什么“亚洲第一”了。这个数字也仅仅与台湾年800万的出境人数差不多;日本的1600万出境游人数,我们相信它是更为真实可信,我们更落后它许多。对于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这项数字,其实还不光是2006年,在近些年的旅游管理部门的统计中,一直是将公安部提供的“出境”数字当作“出境旅游”数字来使用的。旅游部门之所以以偏概全、有意曲解出境数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可以显示自己主管工作的政绩以及强化其存在的必要性。全文2002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1660万人次,2003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2020万人次,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2850万人次,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3102万人次,2006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3410万人次。还有一个法,你可以到国家旅游局的网站首页上去,他有一个“网上咨询”的服务,你可以在那里把你的要求提出,看看能不能有回复。最后祝愿你的精彩论文一次通过!
『肆』 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据报道,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与消费增长趋势虽然放缓,但中国出境旅游需求依然潜力巨大,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更加成熟和理性。
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游客的消费方式正在实现从“买买买”到“游游游”的理性转变。调查结果显示,首次出境旅游的游客居多,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出境游花费的主要项目为购物、参团费用、餐饮和景点门票等。尽管购物仍然为花费最高的项目,但其比重已经减小。
随着宏观经济、基础设施、市场政策等发展环境持续完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中国游客旅游需求多样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分享经济、支付手段等新技术和新政策将有效扩大旅游供给。
『伍』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市场份额大吗
据报道,国际旅游目的地管理及推广问题专家、英格兰国家旅游局前局长罗杰·卡特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游客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特性上都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与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签证政策的放宽有关。各国人民的旅游习惯都是先去往自己临近的国家,然后再去更远的地方,所以日本、韩国等中国邻国都见证了中国游客数量的显著增长,欧洲正在迎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未来中国游客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罗杰·卡特先生认为,吸引中国游客,旅游产品非常重要。购物,特别是奢侈品的购物,是吸引中国游客的一个关键点,伦敦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既有家喻户晓的观光景点,又有许多购物中心,可以同时满足中国游客游览和购物的需求,所以中国游客来到英国会首先考虑伦敦,伦敦北部的比斯特购物村更是中国游客必到之处。然后他们会考虑到曼彻斯特以及苏格兰进一步深度游。苏格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产特色,苏格兰格子裙、风笛对中国人都非常有吸引力,虽然目前去往苏格兰的中国游客还没有去伦敦的多,但以后很有潜力。
此外,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宝春向与会专家分享了《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2016~2017)》。李宝春说,2016年中国出境游达1.22亿人次,占世界出境游总消费的20%,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他认为,世界各国旅游城市和相关旅游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吸引中国游客:一是适应中国出境游的新特点,发掘自身文化特色,为中国游客提供独特的旅行体验;二是对中国出境游游客进行研究,提供个性化的、量身打造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强线上服务,改善游客的线上体验。
『陆』 出境旅游市场近年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截止2019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的场景日益多元化,出境旅游已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改善、幸福指数提升的一大标志。
1、在预订渠道上,中国游客一个手机走天下,携程这类OTA(在线旅行社)成为出境游主流预订、服务平台。
2018年,携程通过各类出境旅游产品和服务,服务了超过5000万人次出境游客。2019年中国游客选择出境游度假产品到达全球158个国家,较去年增加了17%,出境人次和消费额也创新高。
2、银行卡消费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但移动支付快速提升,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
为更好服务出境游客,银联国际加速受理环境建设。境外已有176个国家和地区,2850万商户支持银联卡,“云闪付”用户已可在境外52个国家和地区扫码或“挥”机支付。银联国际数据显示,
(6)2016年境外游市场分析扩展阅读:
中国出境游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融入当地生活,深耕目的地特色体验
从在线旅游厂商来看,途家扩充10万+海外新房源,布局对应中国出境游热门东南亚目的地;穷游Q-Home线下门店加入民宿功能,目的地生活场景从服饰、厨艺到住宿逐步丰富。
2、技术+服务并行,解决目的地即时需求
旅游和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科技改变人们的旅游方式带来更多互动式的体验,而体验中产生的差异化新需求也在催化着技术不断前行。从需求本质上来看,游客对技术的需求即是对解决能力的需求,因此,安全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技术革新才是提升服务的有力辅助。
『柒』 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多少人次
近日《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共有1.22亿人次出境旅游,共花费1098亿美元,出境旅游市场增长呈趋缓态势。
收入的增长让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从“买买买”向“游游游”转变。调查显示,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其中广州和重庆的游客对旅游景点及目的地吸引力最为看重,上海游客对旅行费用和景点吸引力较为关注,北京游客对旅行费用敏感度较低、对休闲的环境要求较高,而成都游客对旅游地交通、住宿及饮食的要求相对更高。
『捌』 出境旅游的发展现状
1997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我国目前出境旅游的发展大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旅游人次保持连续高速增长
1994年至2003年,我国累计出境近一亿人次,年均增长13.87%。其中,2003年出境总人数达2022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1700万人次左右的出境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见表1。
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居亚洲第一位。其中: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了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私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见图1。
(二)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
截至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90个,已经实施的达63个。我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我国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亚太地区为主。从地域上看,1997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马、泰和港澳地区,而现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更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
(三)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
因公出境在经历两年的减少之后,于2001年出现正增长,这一变化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扩大有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因私出境旅游冲破长期封闭,一经开办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而且,从2000年起,我国因私出境人数超过因公出境人数,成为出境旅游的主体。
(四)出境旅游成为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
出境旅游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经营操作主动性强,且利润率较高,各家旅行社都瞄准这块市场,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五)我国公民境外消费支出高
高收入的群体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体。因此,我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平均水平。据记载,目前,内地游客人均在港消费已达5000港元,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3000美元。粗略推算,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
(六)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刺激了出境旅游势头的增长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一直不断升值,汇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境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
出境旅游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费用,这包括游客的交通、食宿、游玩等方面。由于这部分费用支付给旅行社的是人民币,因此不会对游客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部分费用是游客在境外的购物。人民币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居民境外购物将进一步受到激励;一些潜在游客也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也将出现新的结构变化,欧美游受到欢迎。另外,出国留学旅游受到市场追捧。
201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9.98亿人次,同比增长14.1%,国内旅游收入7657亿元,增长18.4%。
当前中国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去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并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总体来看,旅游市场总量在增长,结构在优化,效益在提升,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下半年中国将大力巩固重点市场、积极发展新兴市场、着力培育潜在市场,强化措施,开拓创新,保持三大旅游市场平稳增长,保持中国旅游业国际地位稳中有升。
80后成出境旅游消费主力军
消费力旺盛的中国游客让羊年春节成为全球商户的“旺季”。大数据显示,中国“80后”正逐步成为出境游消费的主力军。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输出国。2014年中国内地出境旅游人次超过1亿,海外交易总额达1648亿美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内地旅客已经成为主要的中国出境游人群,去年超过67.5%的中国内地旅客为“80后”。由于中国年轻旅客热衷冒险和英语水平的提升,古巴、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原本“冷门”的拉丁美洲地区受欢迎程度也迅速提升。
『玖』 日本出境旅游情况与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进行对比分析
一、出境旅游者人数
1.出境旅游人数发展趋势
2000年日本出境人数为1781.9万人,比上年增长8.9%,增长146万人,比1997年的1680万人增加了100万人,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自1964年取消对海外旅行的限制后,在1965年出现了第一次海外旅行高潮,达到了15.9万人;1970年大型喷汽式飞机的使用使当年海外旅行人数达到 66.3万人,比上年增长34.6%;1971年出现第二次海外旅行高潮,达96.1万人,比上年增长44.9%;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当年的赴海外旅行人数比上年仅增长2%,结束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出境人数为 233.6万人;之后进人平稳增长阶段。到 1980年遇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当年出境游人数比上年减少 3.2%,为 390.9万人;1986年日元升值带来了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当年出境人数达551.6万人,比上年增长 11.5%;次年又增长 23.8%,达682.9万人;第三次旅行高潮因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结束,当年出游人数下降3.3%,为1063.4万人;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使当年出游人数增长13.8%,为1357.9万人;1995年日元汇率达历史最高点,出游人数为1529.8万人,增长12.7%。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日本出游人数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和交通状况。无论如何,持续或高速增长是日本出境游市场的总趋势。
2.各县的出游人数及出游比例
秋田县、山形县和新渴县的出境游人数在1999年均是负增长,在2000年实现了正增长。2000年各县的出游人数增幅为5%-16%,显示出全国范围的增长趋势。大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自1994年关西机场投人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阪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 15.6%。
2000年日本各都道府县中出国旅游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数(8.9%)的有北海道、福岛、群马、石川、福井、山梨、长野、歧阜、静冈、爱知、三重、滋贺、奈良、鸟取、冈山、山口、德岛、香川、高知、福冈、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冲绳。
对出游比例的分析显示,2000年全国的出游比例为14%,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对各县数字的分析显示,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秋田县最低,为4.2%。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结果显示大都市地区出游比例高,日本各地区出游比例差距明显。
3.各月出游人数
2000年除1月外各月人数均比1999年有所增长。l月因千年病毒影响下降1.3%。以前游客较少的月份 4月5月在月、10月、11月出游人数有所增长,出游高峰月份( 8月3月)峰值减缓。
4.各机场出境人数
机场离境的分析显示,5l%的游客,即908.8万人从成田机场出境;26.l%的游客,即464.7万人从关西机场出境;近80%的游客从上述两个机场出境。名古屋机场出境172.8万人;福冈机场出境94.l万人;上述4个机场共出境1640.3万人,占92.l%。
所有4个机场出境人数均有增长,成田机场增长7.6%;关西机场增长9.9%。所有机场(高松机场除外)的正常国际航班均比1999年有增长。
5.出境旅游者的目的地
对2000年出境旅游市场的细分显示,47.6%的游客去了亚洲(比 1999年增加 2个百分点),31%去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去欧洲的占13.3%,去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占7.l%。
去往亚洲的游客人数增长了13.6%,去往欧洲和中北美洲的游客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6%和4.3%,转变了前一年的下降趋势;去往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游客与1999年基本持平。
连续两年韩国都是日本游客的第一目的地,2000年达247.2万人,比上年增长13.2%;去往中国的游客为220.2万人,增长18.7%,取代美国大陆成为第二目的地;之后是美国大陆和夏威夷,增长率只有5.6%和1.7%。
去往亚洲的游客继续保持着高增长,中国香港增长17.7%,泰国增长13.2%,新加坡增长8.4%,中国台湾增长11.l%。
1997-2001年日本出境、来华及来京旅游者人数
出境人数来华人数(人)来京人数(人)来华占出境%来京占来华%来京与上年相比%
1997 16803000 1581747 430439 9.4 27.2 0.22
1998 15806000 1572054 435156 9.9 27.7 1.10
1999 16358000 1855197 456451 11.3 24.6 4.89
2000 17819000 2201528 543319 12.4 24.7 19.03
2001 2385700 506662 21.2-6.75
二、海外旅行方式
1.市场组成与规模
据"海外旅行状态调查"对2000年出境游客的目的和性质的调查(答卷者按性别、年龄、就业状态、婚姻状态和其他标准分成12组),中年男性组所占份额最大,为18%,其次为已婚男性和中年女性。2000年,60.4%的答卷者出行1次,26.1%的答卷者出行2次,平均1.7次,多次出游率比上年有所增长。市场细分显示,中年男子出游次数最多,为2.3次;其次是已婚男子1.8次;单身男子和老年男子都是1.7次。6%的游客是初次出行;16%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16%是第四次或第五次旅行;20.4%是第六次至第九次旅行;40.2%是第十次或更多次;平均为第 12.2次。
2.旅游目的地与市场
东亚地区如韩国是大众趋向,但对中年男性市场显示出不均衡性。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趋向于欧洲,有很强的偏好性。单身男性和已婚男性去美国西海岸的比例较高;家庭主妇去澳大利亚、夏威夷、关岛、塞班的比例较高。
来中国的游客中,中年男性占30.7%;老年男性占15.l%;中年女性占10.8%;老年女性。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均占8.8%;未婚女性、女学生、男学生、职业妇女、家庭主妇分别只占4.4%、2.8%、2%、1.6%和 1.2%。
去往欧洲和俄罗斯的以老年、中年和单身女性居多,家庭主妇、单身和已婚男性较少。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喜欢海滨度假地,如夏威夷、关岛和塞班。男学生去大洋洲的比例高。女学生、单身和已婚男性去美国大陆的多。
3.旅行目的
2000年主要的海外旅行以旅游为目的,占65.8%(含蜜月旅行);商务旅行占11.5%;探亲访友占6.l%。1997年以来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比例从70.4%开始下降,商务出行比例上升。70%的女性游客(女学生除外)和老年男性游客的出游目的是旅游;男女学生修学旅游的比例超过15%;3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中年男性是商务旅行。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访问美国大陆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探亲访友的比例达13.8%。
4.旅行时间和住宿地的数量
海外旅行l-4天的占22.3%;5-7天的占35.9%;8-14天的占33.6%。大部分出游5-14天。尽管如此,4天以内的短途旅行年年增多。超过15天的长途旅行和最近流行的5-14天旅行呈下降趋势。
5.在目的地的活动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购物占58.5%;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占58.1%;参观文化和历史古迹占44.6%;之后是品尝美食和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近年来,购物、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一直是海外旅行的主要活动,购物跃升为首位。赴韩国和亚洲国家旅行的增多导致了购物活动的增多。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等观光活动占很高的比例。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休闲比例高,占40%。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日本游客在中国旅游景感兴趣的是文化遗产,主要以万里长城和故宫为代表;其次是大自然馈赠的众多自然遗产,山水风光、自然风景;各地有特色的美味佳肴,对于日本游客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外,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华丽的民族歌舞和各种戏剧为代表的娱乐,作为中国旅游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据日本旅行业协会调查,近80%的旅华日本游客集中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旅游,其余的约20%则以中西部地区为目的地,这其中又有80%到西安旅游。来中国的游客中,82.l%是历史文化观光;64.3%是自然风景观光;44.6%是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33%是品尝美食;31.3%是购物;观看戏剧、表演、音乐会和电影的占17.9%;休闲的占5.4%;探亲访友和打高尔夫球的各占3.6%。
6.旅行花费
2000年海外旅行人均花费30.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l.7万日元。总花费中含参团费16.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8000日元);5万日元当地旅行费用,含当地食宿、交通费(下降9000日元);7.5万日元购物支出和 1.4万日元杂费。 1997年以来参团费和当地旅行费用连续下降,购物支出从1999年的占23.l%上升到24.4%。2000年赴中国的游客参团费占总花费的63.2%;购物费占26.4%;当地旅行费占8%;其他费用占2.5%。日本游客在华购物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茶叶/食品,占 18.6%;丝绸/服装/棉毛织品占 14.2%;纪念品/手工艺品占 12.8%;中成药/保健品占10.7%;酒类/香烟占9.7%;字画/文房四宝占7.4%。
7.目的地与重游者
赴夏威夷和美国大陆的重游率最高,分别为63.1%和59.8%;重游3次或以上的占40%。重游率次高的是东亚、中国和欧洲/俄罗斯。调查问卷显示,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
三、旅行动机与旅行社的选择
1.海外旅行动机
调查显示,到海外旅游25.9%的人是出于对目的地的向往;20.l%是出于家庭或朋友的邀请;19.4%拥有假期;15.7%经常旅行。出于对目的地向往的老年人最多,占40%;其次是男学生、中年妇女和单身妇女,占30%。拥有假期是单身女性、职业女性和单身男性的主要出游动机;学生和中年妇女受家庭或朋友邀请的比例较高。不同的细分市场显示出不同的出游动机。
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大因素是阅读小册子和受亲友的推荐。传媒影响也起了一定作用。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15.2%是其他;6.3%没有回答。
制约海外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第二位要素是卫生条件,第三位要素是对餐饮卫生、旅游购物环境的放心,第四位是住宿饭店、客房情况,如卫生间、浴室、床单的卫生状况,第五位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2.来中国旅游的原因
日本旅华客源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交往。日本社会在众多领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今日本社会依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目前,大部分日本访华游客是中老年客源层。这一客源层的特点是:对学习非常热心。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日本接触、了解中国诗歌、电影、音乐、戏剧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在这样一个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所认识,又非常向往的外围环境完善以后,游客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对粗泛的解说是不会满意的。满足日本游客的求知欲望,就要求导游员掌握较深的文化知识和日语能力。
3.选择旅行社
通过旅行社预订的占44.l%;通过邮寄或电话预订的占21.9%,两者合计为66%。通过因特网预订的只占3.2%,上一年占1.4%,有显著增长。单身男性用因特同预订的较高,占7%。人们出游愿意选择旅行社,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是"提供满意的旅行"。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是包价旅行,占50.8%;其次是自助旅行,占34%;团体旅行占7.8%。与上年相比,自助旅行的下降了,包价和团体旅行的略有增多。女性选择包价旅行的多,超过60%(不含女学生)。男性自助旅行的多,超过40%(不含老年男性)。中老年旅游者选择全包价旅行的多,老年人高达80%。女学生、青年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选择自由行程的超过60%。赴中国旅行的包价旅行占39.5%,自助旅行的占36.8%;团体旅行的占10.8%;其他占9.4%。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
四、今后海外旅行倾向
1.海外旅行需求
调查显示,希望赴海外旅行的人占66.8%,比上年增长3.4%。明确在当年旅行的占26.2%,比上年增长0.3%。被动旅行的(例如回答如有机会的)占40.7%,增长3.8%。否定回答的(不是很想去和不想去的)占24.5%,下降0.6%。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和18-39岁的女性的80%有出游兴趣。女性出游兴趣较强,40.8%的单身女性和46.4%的已婚女性(18-39岁)有出游兴趣。单身男性的出游兴趣较低,持否定态度的占19%。在40岁以上者中,男性、女性倾向相似,否定回答的占30%,肯定回答的占20%,被动需求的占40%。
2.阻碍海外旅行的因素
37.5%的没有出游需求的人是考虑安全因素;考虑语言障碍的占33.9%,下降了7个百分点。其他阻碍因素有不喜欢当地饮食、健康因素、不喜欢乘坐飞机、费用过高等。
3.旅游目的地倾向
多项选择调查显示,自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占5l.4%)和夏威夷(占50.8%)一直是主要的旅游倾向。排在第3-6位的是加拿大、瑞士、意大利和法国。1996年以来这4个国家都是受欢迎地区,各占约40%,四者之间的顺序有所变化。中国在1999年排在第16位,占21.8%;2000年排在第17位,占22.5%;2001年排在第15位,占21.9%。
4.旅行方式倾向
对"旅游次数"的重视超过了"行程长短"。倾向于较少的旅行伴侣,而不愿随大旅行团。讲求住宿设施的质量与状态,而不是仅仅满足居住舒适。希望餐馆豪华而不仅仅是在当地人吃饭的地方。上述一切反映出人们在追求高档次的旅行。希望"旅行伴侣越少越好"和"方便的包价旅游"的超过70%。18-39岁的已婚者只希望停留l-2地;男人倾向于旅行次数少而停留时间长;女性希望停留时间短而出行次数多。除单身男性外,80%的人希望包价旅行;单身男性的此一比例不到60%,他们更愿意自己安排行程。18-39岁年龄组中,男人希望获得"当地的体验";女性希望"享受旅行伴侣"。40岁以上的已婚者中,情况刚好相反。
五、加强日本客源市场开发的对策
1.应重视青年女性游客市场的开发
在2000年的 1782万出境旅游者中,男性为 953万人,占 53.5%;女性为 829万人,占46.5%。男性年增9.5%,女性年增8.2%。就市场规模来讲,占份额最大的仍是20-29岁的女性游客,为265万人。2001年l-11月日本来华旅游者中,男性占73.5%,女性占26.5%。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占出境旅游者总数的比例,具有市场开发的潜力。
2.重视回头客
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日本游客尤其是中老年游客很喜欢重游。提高重游率一是要注重产品的质量,树立好的信誉;二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吸引回头客。
3.开发以旅游为目的的市场群体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商务旅游是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也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弹性最大,要加强这一层次的宣传促销。
4.针对日本各区域进行重点促销
大东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年出国人数为278.3万人次,占总量的 15.6%。自 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皈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15.6%。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所以,大都市地区应作为我们市场开发的重点地区。
5.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购物占58.5%。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增加购物消费,一是要开发女性市场,二是要保证旅游购物的信誉和服务。
6.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
中国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我们应增加游客在京的活动内容并重点宣传,如品尝北京美食,欣赏京剧,来北京购买特色商品等。
7.开发修学、蜜月旅行
从出游目的上看,海外修学旅行花费最高,为48.9万元;其次是蜜月旅行,为46.5万元。因修学旅行的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当地旅行花费和其他花费上涨。要加强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8.加强宣传品制作
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因此,注重宣传册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宣传能起到好的效果。
9.做好对旅行社的工作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中东/非洲的包价旅游和团体旅游所占比例高,合全包价旅游在内,比例超过80%。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所以旅行社仍掌握着来华的大部分客源,做好旅行社的工作意义重大。
10.增强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从今后的趋向看,"欣赏自然景观"和"参观历史遗迹"是总的旅行目的。40岁以上的已婚者修学旅行的偏好较强,含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18- 39岁的已婚者休闲旅游的较多。单身男女更希望接触新的文化,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女性购物需求较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