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股市里熬过二十年

股市里熬过二十年

发布时间:2021-05-29 06:17:57

1.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阚治东的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通过阅读这本书对我国证券业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就阚治东经历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与制度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我不知道如何评判他的经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会对他既有羡慕,又有惋惜。我国证券业起步缺乏证券人才,可能是阚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当然不可否认他确实是很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其胆略还是才识。阚最终离开申银万国,确实很让人惋惜,但确实在政府、监管部门的问责下,无论你是否有过错都得承担责任,即使每个人都知道你没有责任。但阚进入南方证券,我觉得这个决定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证券情结,或者说对自己过去的怀念,导致其错误的或者说没有对南方证券当时的状况进行简单的了解就草率的决定同意接手它,读后感《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不过有些事情是注定的,不同的时间考虑的问题不同,我想阚在进入南方证券时肯定没有想到以后会由于当时的决定惹上大麻烦,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南方证券对阚来说也算是一个机会。但南方证券当时缺病的太重,即使阚尽力也没能挽救,其实阚在书中也有点责怪当时的深圳政府和监管层没有给南方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其喘息,但是我想大家当时都觉得南方证券已经没得救了,各方都希望不想牵扯到南方证券的CASE里,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埋怨的。但是为什么还要让阚进入南方证券,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其中有一点我很不明白,国企的董事长和总裁到底是怎么分工的?文章谈到阚和当时任董事长的贺云的矛盾,主要是关于经营战略和经营权的。按照一般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长一般由大股东担任,总裁是由董事长任命的,对企业拥有经营管理权,或者董事长和总裁直接是同一人担任。当时南方证券的总裁和董事长都是有深圳市政府确定的,他们理应如何分工,我到目前也没有搞清楚。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 在中国股市上,长期投资可以吗,比如买一个股票然后一放十年二十的可以吗

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在中国你放一二十年也没有什么用,你看看上证指数从以前到现在是不是来了个轮回,要是真想从股市里挣钱的话还是先学点专业知识,当然啊,你要是想放一二十年的话你的眼光就要放长远一点了,不过要找这股票的话就要看基本面了,如果你不看基本面随便买一只股票放一二十年要挣钱那就纯粹靠运气了,但然了,现在买的话我敢保证只要你买基本面没有问题的股票,你放个几十年绝对会挣钱的,最好是找刚刚发行几个月的新股票,以后进行拆分的几率比较大。

3. 中国股市现在如果长线投资20年会怎么样

看个股
20年有翻了很多倍的
也有打入三板退市的
而且20年也看你买到一个什么价位
买到高位 20年一样没有解套
甚至还是亏损
就像没有人知道 明天彩票开什么号
谁也不能预测哪家企业20年后发展的怎么样
二十年前买万科深发展原始股放二十年成为千万富翁的概率
和中500W没什么区别
真正的长期投资 也是需要持续的学习持续的关注持续的调整股票仓位品种的
也没听说巴菲特所有的股票都是买了20年不动 他也有很多股票交易

4. 股市跌到了20年前了,世界经济是怎么了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如果如你所说股市真的跌倒20年前,必定是大的金融危机,很多企业破产,人员失业

5. 股市里亏了280万,也失去了十一年的光阴,终得大成,晚不晚

姜子牙80多岁,才得到了周文王的重用,帮助后者创建了800年江山。所以,在股市亏了280万,失去了11年光阴,只要最后能够取得成功,就不算晚。更何况,如果没有11年光阴的失去,没有股市里面亏掉的280万,也未必能够取得成功。趣评认为:首先,什么时候到来的成功都不算晚;其次,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历过失败的成功才更令人珍惜;最后,由衷的奉劝大家一句,千万不要学这位炒股,靠炒股赚钱的人十里无一。

最后,人都有低谷期与高潮期。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坚持自我,永不放弃,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在人生巅峰的时候,也不要过于自负,保持谨慎的状态。人生没有永远的低谷,更没有永远的巅峰。

6. 中国股市未来20年真的不会有牛市吗

中国股市20年不会有牛市这种观点太悲观了,也是一种危言耸听的说法。我敢肯定的说,不用20年,未来1~2年A股市场一定有牛市。

至于为什么有人会感觉中国股市20年没有牛市,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其一:已经对A股绝望了,在A股看不到希望,炒股亏怕了,伤心欲绝。

其二:这类股民根本没经历过牛市,根本不知道股市牛市行情是怎么样的,完全就是股市小白,对股市没有概念。

未来中国股市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在未来20年都会处于熊市的,这一点是绝对保证。最起码未来20年时间有2~3轮的牛市行情,绝对不会实现中国股市在20年不会有牛市的观点,拭目以待。

股票市场有牛市,也有熊市,类似股票有上涨,也有下跌,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也是任何一个国家股票市场的规律。所以从这里可以断定,未来20年中国股市不会来牛市这是危言耸听,这观点不可信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盲目听信各种观点只会伤害自己。

7. 股市二十年有几次大涨大跌

第一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1992年5月26日下跌120点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1993年3月1日,沪综指大跌140点,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次暴跌:见中期顶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1995年5月23日,沪综指大跌147点,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第四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1997年5月22日,沪综指大跌120点,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1999年7月1日,沪综指大跌128点,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次暴跌:2007年2月27日暴跌8.84%,次日大涨3.94%

第七次暴跌:2007年4月19日暴跌4.52%,次日大涨3.92%

第八次暴跌:2007年6月4日暴跌8.26%,次日涨2.63%

第九次暴跌:2009年7月29日暴跌5%,次日涨1.69%。

8. 中国股市的历史使命

中国股市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股市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不一样。

它不是投资的市场,而是用来融资的市场。更确切的说,它只是政府用来变卖国有资产的交易市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国有企业体制演变为如今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结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因体制及背负的历史包袱太重等原因,不敌外资、合资、私营企业败下阵来,只能靠政府不断注入资金输血维系生命。由此造成了承担着输血任务的国有银行因不堪重负形成了大量的坏帐,中央政府又不得不几次从中央财政资金中拨出资金来救济银行,以此来维系银行系统的运转。国有企业成了的巨大的经济婴儿,躺在政府的怀抱里,贪婪地吞噬着其它经济体创造的社会财富,而政府却不得不扮演一个偏心的老娘,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喂养它。因为不管国有企业如何的不争气,但在现在这个时候,它仍然国民经济的支柱,现在它还不能倒。

国有企业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性,变国家政府经营为社会经营。然而这种转变之路走得颇为坎坷,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引发了国有企业的贱卖和腐败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也最终催生了国资委――处置国有资产的机构。

中国股市的产生最初并不是为了要解决国有企业问题,而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以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为参照物,股市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搞股市带有很大的实验性质,因此它的产生在当时也备受争议。然而股市强大的融资功能和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要求却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转型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借了银行的钱要还贷,还要支付利息,通过上市融资却不用还一分钱,减轻了银行的压力;要上市就得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优化了企业管理结构,又减少了政府的麻烦,至少可以少抱几个只会吃奶拉屎的孩子,何乐而不为。因此一家又一家的国有企业在经过一番股份制的改造后源源不断地挂牌上市。

但国有企业上市后只是一时解决了当时的融资问题,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的状况。股市成立时出于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担心使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制度设计上做了折中的处理,上市公司的资产只有少部分进行流通,上市企业的控股权仍然掌握在国企大股东手里。此种设计引发了二个恶果:一股独大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在股市上能够轻易地融到几个亿的资金的诱惑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去考虑如何改善经营业绩,而是利用证券监管制度的薄弱环节在股市上大肆圈钱,利用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把上市公司变成了提款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无法在股市上进行。对此弊端的纠正由此引出了全流通的股改。

中国的股市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国有企业要改造,实现从政府经营向社会化经营的转变,所有权也要经历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转变的实现过程中,股市就成了国有资产的变卖或卖出的交易市场,因此它也承担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使命。

中国的股民无疑是这场经济变革的牺牲者。从中国股市成立至今,上千家上市公司在股市里得到了几万亿的资金,企业也因此焕发了活力。而中国的股民们得到的回报却是亏损,再亏损。从密集的公司上市,不良上市公司的造假圈钱,直到大小非解禁,以及政府为了使上市公司融资的最大化在股票发行制度上的设计,造成了上市公司股价市盈率的高企,各种因素造成了中国股市长期的低迷,低迷的熊市一次次的将股民深套其中。

中国经济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但股市却表现得持续低迷,这种异常现象为世界所无,中国独有。原因纷繁复杂,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在操控着股市,频繁密集的股票发行不断地抽取着股民的入市资金,当股市低迷到危及股市的正常运作时就暂停发行,引发一波行情,才缓过气又再次发行,形成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现象。然而核心问题却是因为中国经济的组织结构正经历着一场所有制的蜕变,这种蜕变的压力主要由股市来承担,由此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低迷。如果换个角度跳出股市去看中国问题,不难发现另一番景象,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一场脱胎换骨的过程:从国有到私有。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不难认识到中国经济只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市场化机制才是健康的,国有企业只有经过私有化改造,才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只有建立在一个完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股市,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而这一过程无疑是相当漫长的,也许要十年,也许要二十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并且至今仍然在膨胀的国有资产,至少需要一两代股民和机构的资金投入去消化。

只有当相当规模数量的国有企业转型为私有后,中国股市当前的历史使命才告结束。

而在此之前,中国的股市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寒冬,才能迎来温暖的春天。无数的股民和机构也必须在熬过这个寒冬后,才能在充满了生机的股市中收获自己的所得。

9. 股市在未来几十年里可能会消失吗

不会。
股市是由很多上市公司汇集而成,而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一些正规的、规模大、实力雄厚的公司,而且还有更多的企业不断的上市进入股市。发行股票是公司从社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也是公司融资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这是很多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从这个方面讲,股市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规模会越来越来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股市的操作会日趋完善。

与股市里熬过二十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期货收盘价做单法 浏览:976
参股天弘基金的上市公司 浏览:444
如何查私募基金经理人是否真实 浏览:236
红枣期货的交易时间 浏览:778
黄金现货最高价格表 浏览:525
余额宝对接的14个基金对比 浏览:336
万达信息股票股吧 浏览:169
股票基金80 浏览:1
持有亿网科技的基金 浏览:85
中强能源股票 浏览:472
长城证券持有期货公司股权吗 浏览:313
002349资金 浏览:530
公积金贷款没有记录但已申请 浏览:363
博时混合裕隆基金 浏览:735
100038基金净值查询今日 浏览:157
民间贷款理财收益最高收益 浏览:427
中行元汇率今日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623
期货品种镍 浏览:848
中粮系股票 浏览:140
股指期货干死指数 浏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