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医药现状的调查报告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将大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并列为国家战略。并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使得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在深化医改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可期。据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届时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而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药产业,基于“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务领域有比较优势。
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本报告分析框架分为三大篇,第一篇主要呈现了呼吸系统中成药市场的整体概况,分析了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品牌竞争力;第二篇从行业各细分市场入手,详尽地分析了每一类呼吸系统中成药产品的发展概况、药品竞争格局、企业地位竞争以及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第三篇是在前两篇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行业企业面对竞争时所应该选择的竞争策略。通过层层分析,企业可以清楚谁是该产品领域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谁是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及区域市场在哪里等。
B. 中医药发展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1、中医药种植规模增大,但缺乏源头监管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中药材种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地方政府极力推行中药材种植,但是未能严格按照道地药材规划进行科学种植,同时缺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扶持,源头监管缺乏,土壤检测、田间作业全过程监管缺失,导致品种变异,原药材性状、含量水平差异较大。
2、中医药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由于药材种植监管缺失,原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完全符合药典要求的原料药缺乏。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医药下游产业企业如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监管逐年增强,各种市场抽检、飞行检查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3、中医药产品业态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中药产品业态包括:中药饮片、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 、膏药、颗粒剂、粉剂、代煎代配,以及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中成药发展势头不足,各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业内竞争激烈。
4、中医药产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设备陈旧
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粉剂等,其生产工艺基本达到化学药物生产技术水平,可以较大程度实现自动化、工业化。但是,中药饮片、颗粒剂、丸剂、膏剂的生产加工,受片型要求的影响,物料流动性差,依然沿用80年代日本药材加工技术。
5、中医药新产品发展迟缓,产业延伸动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保健品广告市场的规范与整顿,中药保健品行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关国家职能部门加强了对中药保健品广告的审查,加大了对违法广告的审查和打击力度,舆论声讨违法广告的声音不断,给本来就危机四伏的中药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强烈地冲击。
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设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统筹规划、加强源头和过程监管,提出产业发展指导规划和采取监管措施,分阶段实现产业升级,最终达到中医药产业绿色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
中药材的种植产地非常重要。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规划道地化区域,利用“互联网+中药材基地”形成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差异化种植,保证药材道地化,避免品种变异,实现药材种植、田间作业可追溯,保证原料药的质量,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C. 中医药就业前景如何
中药学专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西药疗效迅速,但化学制剂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药却无毒无副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药。目前除了日本、朝鲜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加强中药研究外,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使用中药。
从业领域为:中药检验、中药研究、中药新药开发、医药院校、药厂、医院、医药公司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3)中医药药品行业分析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中医学类部分院校会招收文科生。但是学医都需要有高中理科基础,运用理科思维思考问题,文科生上学后可能比较吃力,这就要学生自己使劲了。
2、医疗行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本科所学习的知识可以说仅是普及,与行业接轨紧密还远远不够。想要去好医院或是在医学上有所建树,还是要考研考博。如果真心热爱中医,就必须做好长期吃苦的打算。
D. 试用五力模型分析一家中医药企业的竞争关系
中医药行业在我国应属于国粹级行业了,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时期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其行业内的专项医疗差异化程度与其知名度及贡献度是成正比的。由此,得出以下推论
PS:该推论以业内差异化为前提(仅仅是在假设的情况下)
若某一家中医药行业的某一项医疗技术是通过家族式的手艺传承的话,那么其在客源及能力、资源(医术、医药等)方面相较其他企业就有稀缺性及难以模仿性(至少在短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行业内专属领域差异化,设置了进入壁垒,使得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
因能力、资源等方面的稀缺性,使得该项医疗技术在行业内难以找到其他的替代技术。该项医疗技术通过稀缺性的药理及技术施行业内差异化战略,不但使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增加运营风险,也使原材料的供应商与购买者的机会主义成本减低,使其难以实行纵向一体化(至少在短期)。
E.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17亿元,同比增长17.5%;新产品产值621.91亿元,同比增长23.58%。累计完成化学原料药生产123.84万吨,同比增长36.9%,实现中成药生产75.89万吨,同比增长11.6%。
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实现累计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同比增长19.41%;完成累计出口交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
2007年上半年,中国医药经济增速加快,行业效益明显回升。医药工业完成累计工业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销售收入达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利润总额达231.14亿元,同比增长34.06%。
2007年1-9月份,中国医药商品实现进出口总额1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进口总额为5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0%;出口总额为6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贸易顺差19.27亿美元。
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20年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行业的现状,接着具体介绍了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的发展,并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分析了OTC药品市场、国内农村医药市场的运行情况以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随后,报告对医药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分析了医药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F.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这是多年来刺激全球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材过度开发还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国外医药公司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G. 谈谈您对中医药行业的认识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回顾我国医药行业近五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医药行业共实现利润279.55亿元,同比增长9.25%。在主要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实现利润96.65亿元,同比增长15.69%;化学品原料药工业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下降10.95%;医疗器械工业实现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49.01%;生物制药工业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4.22%;中成药工业实现利润74.39亿元,同比增长11.37%。 2005年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全年呈现持续加快的增长走势,并创下“十五”期间医药行业的最高增幅。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17亿元,同比增长17.5%;新产品产值621.91亿元,同比增长23.58%。累计完成化学原料药生产123.84万吨,同比增长36.9%,实现中成药生产75.89万吨,同比增长11.6%。在工业总产值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化学原料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3个分行业呈现快速增势,同比增速分别为36.60%、33.18%和27.76%,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2006年1-5月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最高的达到了4473237千元,企业资产总计最高的达到了10263812千元,利润总额最高的达到了345829千元,2006年1-5月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最高的达到了19715人。2006年,医药流通领域的盈利空间随着药品分类管理、药品价格透明化和药品降价等政策的陆续推出而进一步压缩。目前,中国的医药商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更惨烈的激战还在后头。经过竞争,医药商业完全有进一步集中的可能。相信随着医药电子商务的开放,大的医药物流配送公司和大型医药商业公司的运营成本将会大幅下跌。 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 本报告共分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医药行业和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接着对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的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分析了医药行业的经济数据,随后,报告对OTC药品市场、我国农村医药市场和我国主要地区医药行业的发展做了介绍,并对医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医药流通、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做了透析,最后对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医药行业的投资进行了分析,还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做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医药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医药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经历了2006年政策性“寒流”后,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行业景气度开始回升,销售收入和净利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销售毛利率同比也有所提高,这为上半年医药企业业绩的增长开了个好头。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全局性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开,供给医疗服务的资金量将持续增加,这必将带来药品需求的提高,医药行业的经济状况也会逐步“回暖”。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研发实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虽然今年一季度部分医药企业的投资收益对其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很大,但这部分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行业未来发展尚存隐忧。 投资收益助推业绩增长 与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形成对照的是,今年1至3月份,作为医药行业经济状况晴雨表的医药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明显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5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营业利润91.12亿元,同比增长13.4%,行业毛利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22.63亿元,同比增长59.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68亿元,同比增长也达59.9%。 在医药各子行业中,表现最好的是中药饮片业和化学制剂业。尤其是化学制剂业,去年受行业政策的影响最大,今年初出现强劲反弹,利润同比增长了30.49%,销售毛利率也快速增长。 助推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大增。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医药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一项总计达8.9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占今年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总净利润的39.65%。 有分析人士认为,医药行业正逐步走出去年的“低谷”。虽然今年的政策和监管更趋严厉,但优质医药公司已率先开始复,中报业绩预期良好。随着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优质公司市场份额扩大的趋势将更为显著。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恢复的迹象,许多化学原料药价格上涨,为相关子行业的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抗生素系列原料药和维生素系列原料药是最主要的两类原料药产品,而近一年来国内这两大类产品中都出现了一些价格大幅上涨的品种。 普药与医药商业将受惠“医改” 业内人士认为,医改是今年影响医药经济起伏的主要因素,根据目前医改的一些动向可以确定,普药生产企业与医药流通行业将受益较大。目前,国家已经确定基础用药将定点生产,大型普药生产企业的效益改善将逐步显现。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45.36亿元,未来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以往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将逐步被纳入医保范围,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增加,这些都将加大医疗服务的消费量。据此,有专家指出,未来4年,按人均新增50元药品消费额计算,全国9亿农民将新增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而这一增量将主要集中在普药领域。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行业分析师孙雅娜认为,在药品使用成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普药行业和医药流通行业受医改政策的利好影响会逐步显现。对于大型普药生产企业而言,其产品价格经过多年的市场和政策调整,已经没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医药流通业目前也正在加速市场整合,“它们将在中国农村和社区医疗的建设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H. 中医药产业发展未来的价值是什么
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研究和发掘古代密方验方和临床应用的添加方。(做成浓缩的丸剂,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医药走出国门,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让世界人认识中国认识中医药,这就是价值,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的价值。(如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