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世博会预计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海外参观者人数将超过___万
300
上海世博期望吸引350多万海外游客 占总人次5%
期望吸引350多万海外游客
上海世博会境外个人门票发售,也在7月1日同时启动。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及大洋洲地区的个人购票者,当日起可通过当地代理商购买到上海世博会门票。
目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与9家境外门票销售指定代理商签署了代理合同,包括香港中国旅行社、日本JTB公司、台湾中国旅行社、澳门中国旅行社、新新丽华旅行社、澳洲中国旅行社、Ticketmaster公司、美国恒信百利佳集团、天宝旅游公司。
在日本,60万张上海世博会门票,也由各门票代理机构网点对日本民众发售,预计将吸引100万人次的日本游客。为方便某些日本观众多次进出世博会,日本地区还将发售3次券和7次券,60岁以上的老人、大中小学校学生和儿童还享有相应优惠。
据悉,上海世博会预计将有7000万参观人次,主办者期望能吸引到350万名左右的海外游客,占总参观人次的5%。
『贰』 上海市每年入境旅游人数(1978年-2009年)
第八章 浙江旅游业
第二节 浙江海外客源市场
一、浙江旅游业概述 (一)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奠定了浙江作为中国重要旅游省份和重要旅游创汇基地的地位。 (二)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四)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五)综合功能全面发挥,拉动效应日益明显。
2003年,由于受突如其来的“非典”的影响,浙江省旅游业受到了重创,但浙江省旅游业变危机为机遇,变困难为动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抓要素整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抓区域联合,积极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通过抓宣传促销,重建旅游者消费信心;通过抓管理整顿,促进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抓队伍建设,展现了良好的行业风采。
二、旅游区域开发布局 浙江各旅游区的发展和建设将以交通发展和资源配置为导向,以旅游城市为轴心,沿杭甬、上三、杭金衢、甬台温、金丽温等高速公路交通线发展,实现梯度推进,沿线开发,最终形成全省旅游大网络。
(一)杭绍旅游区(含杭州、绍兴地区) 杭州 三大重点是: 一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 二是做好西湖文章,深挖内涵,推陈出新; 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绍兴 要抓住机场通航、公路交通改善的有利时机,将旅游体系纳入杭州大旅游圈,以创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为目标,挖掘江南水乡、越地风情内涵,做好越文化文章,深层次开发名人书法、水乡、桥乡、酒乡、佛教等专项旅游,搞好以“祭禹”、“国际书法节”、“黄酒节”和“水乡风情”等龙头项目的配套建设,加紧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和水乡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挖掘江南水乡、越地风情的内涵,
(二)宁舟台旅游区(含宁波、舟山和台州地区) 宁波 作为全省的旅游第二中心,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利用海港、空港、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的优势,以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海港口城市为依托,发挥浙东旅游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作用,以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里、儒商摇篮、佛教胜地为基本特色,形成全市一圈四带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布局,建设以现代化城市形象为核心的,辐射浙东各市地旅游区的多层次旅游网络,尽快使宁波发展成为全国重要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海内外闻名的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舟山 充分发挥海岛、海洋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加入上海及长江流域旅游网络,利用机场将客源市场拓宽至全国,突出海天佛国和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两大主题,以中国沙雕节为基础,开发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系列旅游产品,开拓朝拜寻根旅游、玩海休闲旅游、国际海员旅游等,使舟山尽快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
台州 以建设“中国东海岸神往的台州”市场形象为中心,创建“看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中国到台州”和“山神、海韵、山海经”等旅游特色,完善天台山佛教、济公故里游、茶道、名品果园观光等四大旅游专项产品,开发大陈岛、千年阳光名镇、大鹿岛岩雕、蛇蟠岛等海洋黄金旅游线,形成以临海古城、长屿硐天、仙居漂流、皤滩古镇为主体等旅游名品,把台州建设成具有鲜明山海风光特色、在全国和国际有影响的综合性人文山水旅游区
(三)温丽旅游区(含温州、丽水地区) 温州 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抓住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的改善,突出“瓯越风情”的地方特色,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继续旅游产业的“温州模式”,以雁荡山和楠溪江为重点,加速以温州为全省旅游副中心的辐射型旅游网络建设。在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发展国际旅游;在推出名山大川游的同时,积极开发商务投资、社会经济等专项旅游,使温州的国际和国内旅游同步提高,别具山海特色和经济格局的海内外著名旅游地。
丽水 要以浙江高原、秀山丽水、全国生态示范区、畲乡和名品(宝剑、青瓷、石雕)之乡、中国摄影之乡、黄帝文化为重点,抓住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等交通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瓯江旅游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形成以瓯江为纽带,以丽缙青、龙泉为重点、以中国休闲养生基地为长期卖点。抓好缙云仙都、龙泉山(又称风阳山)、百山祖、东西岩——南明山、石门洞、畲乡旅游和青田石雕城、云和仙宫湖的规划建设,通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把丽水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休闲养生基地”。
(四)金衢旅游区(含金华、衢州地区) 金华 要发挥浙江中部旅游副中心的地位,搞好浙中南与浙西旅游线的吸引与集散。充分挖掘四省九地市的客源市场。重点抓好北山双龙风景旅游区建设,加强“黄大仙”旅游线和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的市场开拓与促销,争取金华成为港澳台、东南亚黄大仙信徒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做好横店影视文化的建设与包装,使中国农民旅游节成为我省高规格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搞好兰溪诸葛文化、义乌小商品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建设。加快六洞山、仙华山、方岩、武义俞源、郭洞等景区建设。启动兰溪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武义温泉度假区开发,使金华成为我省旅游在中西部的有力支撑点。
衢州 充分利用交通要道、浙闽赣皖四省旅游线结合点的有利区位,逐步建成以衢州为旅游集散中心,以城区孔庙与烂柯山相组合的名城文化旅游区,并以东部的龙游石窟为龙头,西部江郎山为代表的两翼进行建设布局。以及构建衢南紫微山、九龙湖组成的山水文化旅游区,衢北太真洞、白塔洞、两头洞等组成的溶洞景观旅游区和常山、开化钱江源森林公园、三衢石林旅游区所组成的旅游发展区域布局。并延伸拓展开发至千岛湖、杭州、温州、金华等省内旅游线及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歙县、江西三清山、龙虎山、庐山等国际旅游线。
(五)嘉湖旅游区(含嘉兴、湖州地区) 嘉兴 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潮、湖、河、海、古镇等地方特色,发展历史文化和水乡度假等专项旅游。抓好“钱江观潮”、“南湖第一船”、“东海西湖”、“水乡古镇”等精品开发。完成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海水变蓝工程、西塘古镇和乌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程;完善盐官、南北湖等景区的配套建设;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客源市场优势,开发休闲度假娱乐产品,使嘉兴成为苏浙沪旅游网络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会议基地。
湖州 以太湖和吴越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推出“南浔古镇”、“中国竹乡”、“莫干名胜”“太湖风光”四大品牌,突出蚕丝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和湖笔文化特色,加快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抓紧太湖水上运动中心、南浔古镇区、安吉黄浦江源景区、德清吴越风情景区和长兴古生态景区等项目建设。开通太湖水上通道,连接苏州、无锡构筑环太湖风情旅游圈;开通莫干山至安吉绿色通道,连接临安、余杭构筑浙西北生态旅游圈。使湖州成为太湖南端重要旅游枢纽阳华东旅游线上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旅游线路开发 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是旅游线路的组织,“十五”期间,全省将重点进社五条旅游干线,以干线为基础,形成多条环形旅游线,从而带动全省旅游的整体开发。
(一)浙东风情旅游线 杭州——绍兴——(余姚)新昌——天台——临海——奉化——宁波——普陀——嵊泗——上海。 (二)浙西山水旅游线 A、杭州——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黄山 B、杭州——建德——兰溪——衢州——武夷山(三清山) (三)浙北运河古镇旅游线 A、杭州——嘉兴——或上海或苏州 B、杭州——湖州——苏南(苏州、无锡、南京) C、上海——湖州——皖南
(四)浙中南生态文化旅游线 浙中南主线为杭州(衢州)——浦江——东阳——金华——武义——永康——缙云——丽水——青田——温州;温州——楠溪江——雁荡山——玉环——温岭——台州;温州——瑞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南麂。 (五)滨海海洋旅游线 上海市——嘉兴或宁波——台州——温州——福建
四、浙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一)旅游总收入相当国内产总值比重 2005年10.2%,2010年11.5%,2020年13%。 (二)接待海外旅游者总人次 2005年,接待201万人次,年均增12.3%,2010年,接待300万人次,年均增8.4%,2020年,接待480万人次,年均增5%。
(三)旅游创汇 2005年,创10.3亿美元,平均年增15%,2010年,创21亿美元,平均年增15%,2020年,创43亿美元,平均年增7.5%. (四)国内旅游接待人次 2005年,9100万人次,平均年增9%,2010年,14000万人次,平均年增9%,2020年,27500万人次,平均年增7% (五)国内旅游收入 2005年,855亿元,平均年增14.8%,2010年,1720亿元,平均年增15%,2020年,3500亿元,平均年增7.5%。
第三节 浙江旅游客源市场 一、入境旅游 (一)入境旅游人数
1、旅游者构成
2、区域分布
3、国别 2002、2003年,浙江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按接待量排序),位居前十名的是: 2002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泰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 2003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泰国、德国、意大利、印尼、法国
4、城市接待量 在浙江的11地市中,接待入境旅游者最多的杭州市,基本上要占到47-50%的比重,宁波市次之,嘉兴市近几年发展较快,超过了温州市、绍兴市,金华市也后来居上,2003年已位列全省第四。
1995—2003年,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者接待量情况
(二)入境旅游者特征 1、性别 2003年,来浙江的人境旅游者中,男性占66.7%,比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女性占33.3%。
2、年龄
3、职业
4、旅游目的
(三)旅游外汇收入 1、总量 列全国第六位。
2、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旅游外汇收人情况如下表:
(四)入境旅游者花费 1、人均天花费 2003年,入境旅游者在我省人均天花费188.3美元。
2、主要市场过夜旅游者人均天花费 2003年,浙江省入境旅游者主要市场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费见下图:
3、人均天花费 2003年,入境旅游者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费构成见下图:
(五)停留时间 2002年,入境旅游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48天,与上年基本持平。2003年,入境旅游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6天,与上年延长0.12天。
二、国内旅游 (一)国内旅游者人数 2003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8429万人次,同比增长5.1%,列全国第六位。 1、按是否过夜划分 2003年,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占64.6%,外地一日游占23.7%,本地一日游占11.7%。 2、按居民类型 2003年,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中城镇居民占87.6%,非城镇居民占12.4%。 3、按旅游方式分 2003年,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中通过单位组织占21.5%,旅行社组织占11.3%.个人或与亲朋结伴占67.2%。
4、按来源地分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本省游客占42.5%,上海14.8%,江苏11.3%,安徽2.9%,广东4.3%,北京4.2%,山东3.9%,福建2.5%,江西2.0%,四川2.0%,其他9.6%。 5、按停留时间分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在我省停留1夜的占39.3%;停留2—3夜的占35.4%,停留4-7夜的占23.1%,停留8在以上的占2.2%。 6、按旅游次数分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平均旅游一次的占45.9%,2-3次的占36.8%,4次以上的占17.3%。
7、按城市接待量分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
(二)国内旅游者特征 1、性别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男性占62.4%,女性占37.6%。 2、年龄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65岁以上的占4.2%,45—64岁占17.5%,25—44岁占62.6%,15-24岁占14.3%,14岁以下占1.4%。
3、职业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 公务员占10.3%,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占10.9%,工人占9.3%,企事业管理人员占28.7%,服务销售人员占14.2%,离退休人员占3.4%,农民占3.6%,军人占1.2%,学生占5.1%,其他人员占14.3%. 4、旅游目的 2003年,来浙江的国内旅游者中,观光游览占38.3%,休闲度假19.8%,探亲访友占8.9%,商务活动占16.7%,会议占5.3%,健康、疗养占1.1%,宗教朝拜占0.9%,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占3.2%,其他目的占5.8%。
(三)国内旅游者花费 2003年,全省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为824.9元,同比增长4.4%。主要用于住宿、购物、餐饮、长途交通。停留时间,国内过夜旅游者在浙江平均停留时间为2.5天。
三、入境旅游市场 (一)亚洲市场 1、日本
2、韩国
3、东南亚 (1) 马来西亚 2002年,马来西亚来浙游客9.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6%,是增幅最大的客源国。 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马来西亚来浙游客8.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7.8%。
(2) 新加坡 2002年,新加坡来浙游客6.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3%,增幅仅次于马来西亚,在所有客源国中名列第二。 2003年,新加坡来浙游客5.7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8.0%。
(3) 泰国 2002年,泰国来浙游客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9%,增幅创历史新高。 2003年,泰国来浙游客3.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2.5%,跌幅创历史新高。 单位:人次
(4) 菲律宾、印尼 2002年,菲律宾、印尼来浙游客达到1.98万和2.23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6.4%、23.8%。 2003年,菲律宾来浙游客达1.43万,比上年下降27.6%;印尼来浙游客达2.40万人次,是东南亚唯一增长的国家。
(二)欧洲市场 1、德国 近些年欧洲市场在浙江发展比较平稳,波动不大。德国是西欧市场中来浙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2002年来浙德国旅游者达到3.00万人次,增长8.5%。2003年来浙德国旅游者达2.76万人次,下降8.2%。
2、法国 法国近年来浙旅游人数增长较快,2002年2.85万人次 ,增幅高达28.9%。2003年来浙人数2.24万人次,下降21.5%,在欧洲国家中跌幅最大。
3、英国 近几年来浙旅游人数呈稳步增长态势。2001年来浙人数1.63万人次,增长15.5%,2002年来浙人数2.09万人次,增长27.7%。2003年来浙人数1.99万人次,下降4.5%。
4、意大利 意大利市场基本与英国相似,来浙的意大利旅游者以商务散客为主,2002来浙人数2.58万人次,增长18.6%。2003来浙人数2.69万人次,增长4.4%。
5、西班牙、俄罗斯 西班牙、俄罗斯是浙江省欧洲市场中新兴的市场。2002年,西班牙来浙旅游1.54人次,比上一年增长12.2%;俄罗斯9767人次,下降13.4%。2003年,西班牙来浙旅游1.18人次,比上一年下降23.3%;俄罗斯9686人次,下降0.9%。
6、瑞士、瑞典、荷兰 2002年,瑞士、瑞典、荷兰来浙旅游人数分别达到3750人次、5862人次、11618人次,其中瑞士、瑞典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10%、1.7%,荷兰增长17.1%。 2003年,瑞士、瑞典、荷兰来浙旅游人数分别达到4378人次、5785人次、11371人次,其中瑞士增长16.8%,瑞典、荷兰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1.3%、2.1% 。
(三)美洲市场 1、美国 美国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外国人市场之一。2002年,来浙游客达到9.07万人次,在所有客源国中排名第四位, 增长24.3%。2003年,来浙游客达7.51万人次,下降17.3%。 2、加拿大 加拿大近几年来浙人数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002年,来浙游客达到2.29万人次,增长11.2%。2003年,来浙游客达1.97万人次,下降13.9%。
(四)大洋州市场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作为浙江省新兴的客源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2年来浙游客1.96万人次,增长17.3%。2003年来浙游客2.02万人次,增长2.9%。
(五)港澳台市场 港澳台市场是浙江省入境旅游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来浙的港澳同胞30.29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0.6%,台湾同胞52.42万人次,增长31.3%。2003年来浙的港澳同胞31.18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9%,台湾同胞42.71万人次,下降18.5%。 1、港澳市场 2、台湾市场
四、国内市场 浙江省国内旅游的最大客源市场是本省居民,省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东六省一市每年为我省输送79%左右的国内旅游客源。
(一)一级市场 1、浙江市场 浙江本省居民是我省国内旅游最大客源市场,2003年,本省游客达到3582万人次,占全部国内旅游者的42.5%。 2、上海市场 上海市是我省省外首位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每年的市场份额在13—17%之间,2003年来我省的上海游客达到1247万人次,占全部国内旅游者的14.8%。 3、江苏市场 江苏为我省第三大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江苏来浙旅游人数一直占我省接待全部国内旅游者的10%左右,是一个潜力比较大的市场。2003年来我省江苏游客达到952万人次,占全部国内旅游者的11.3%。
(二)二级市场 广东、北京、山东是我省发展较快的几个市场,近几年来我省的国内游客基本呈稳步增长态势,市场份额在4—5%之间,是值得继续大力开拓的市场。2003年三地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分别达到了362万、354万和329万。
(三)三级市场 福建、安徽、江西、四川来我省的国内游客所占份额在2%-3%之间,这几个省是近几年稳居我省国内旅游前十位的客源市场。2003年四省来我省的国内旅游者分别达到了211万、244万、169万和169万。
五、浙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拓展 拓宽客源市场是旅游产业一切要素运行的核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加强市场研究,制定市场开发策略,研制适销产品,加大市场促销力度,是实现“十五”目标,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旅游市场总体形象策划 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众多,然而我省缺乏鲜明主题的旅游形象。通过全国范围内征集旅游整体形象口号,根据浙江省旅游资源特色 浙江旅游整体形象口号: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构成浙江旅游总体形象的理念基础是:江南水乡、文化之邦、名山名湖、休闲胜地、钱潮奇观、海天佛国。浙江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突出性,展示出“忆江南,最忆是浙江”的风采。
(二)旅游市场分析 1、入境旅游市场 基本特点:发展平稳,分布集中,以洲内市场为主体,有竞争紧迫感。 时空分布: 浙江入境旅游时段主要集中于春秋二季。 在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杭州
客源构成:“十五”期间,入境旅游市场方面,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出“新华东线”、“新江南游”等产品后,浙江入境客源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省推行了入境倍增计划,加大了对台湾市场、东南亚市场促销,台湾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入境旅游水平有了较大增长。
国内市场基本特点:快速增长、网络化发展、江浙沪市场为主、观光休闲兼容。 时空分布:浙江国内旅游主要分布于春夏秋三季,春节前后出现一个小黄金周。从1999年以后,除了12月、2月出现旅游人次稍有下降外,全年基本无淡季。
市场客源结构:浙江国内旅游市场客源构成以江浙沪为主流。市场竞争力:浙江国内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产品大量涌现。 “十五”期间,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消费结构中商务和会展旅游比重将继续上升。 随着浙江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将与文化观光旅游成为浙江国内旅游产品的三大主流。
2、出境旅游市场 基本特点:增长快、幅度大、效益显著、时段集中、洲内市场为主。 发展速度:按照“加强管理、适当控制、搞好服务、稳步发展”的总方针,形成浙江第三大出境旅游热潮。此外,浙江为著名侨乡,以探亲访友形式的出境旅游在浙江也很活跃。 时空分布:浙江出境游多集中于杭、绍、温、台、甬等地区。出游时段多集中于春节、暑假和五一、十一等黄金周时节。
3、国际旅游市场开拓 浙江省海外旅游市场特点:东南亚市场是浙江重点市场。日本、韩国是浙江省主要海外客源国,位居浙江外国旅游者第一、第二位。新、马、泰、菲是浙江重要客源市场。欧美市场平稳增长。海外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十五”期间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总方针是:重点吸引,推陈出新,以洲内市场为主,全面拓展。加强民族历史、佛教、道教、书法、茶文化等专项产品研究,扩大日、韩市场,主攻新、马、澳市场,拓宽欧美市场。推出投资商务等专项旅游,巩固台湾、香港、澳门市场,延长逗留时间。
『叁』 上海外滩客流瞬时6.1万,创历史新高,为何今年要比往年游客多的多
据悉,上海外滩的瞬时客流量达到了6.1万,创下了历史新高,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上海外滩的客流量也不为过,真的是人挤人呀。那么,为什么今年的游客数量要比往年的游客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吧。
一、恰好是五一小长假
今年的五一假期有五天,因此,很多人都安排了出游计划,毕竟去年一整年受疫情的影响,并没有好好的出去旅游过。
而这次五一假期不仅天气好,而且国内疫情方面也得到了逐步稳定的程度,允许大家进行游玩了。
因此,就会有很多人带着自己家人出去旅游,就算是人挤人的局面,他们也是开心的,毕竟对于他们老说,也许已经是一年没有安排过旅游计划了。
所以说,今年的游客人数,肯定是会不往年多的,毕竟除了上班的,放假了的都想出去玩。
『肆』 上海邮轮出入境游客已突破了千万人次吗
据上海海关30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5月中旬,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靠邮轮1600余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助力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邮轮客源地市场。
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旅客通关现场,游客进出境从原有的8个环节整合优化为卫生检疫、申报、现场调研、查验、处置5个环节,邮轮办理入境手续简化将近一半。游客原先需要分别申报的水果和随身贵重物品,现在只需向海关申报一次就可以了。
据上海海关介绍,面对上海口岸邮轮旅客数量不断突破的新常态,该海关致力于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目前旅检现场人均通关耗时仅需6秒。
文章来源:央广网
『伍』 截止目前上海迪士尼乐园接待了多少中外游客
据报道,8月9日迪士尼负责人表示,上海迪士尼乐园自去年6月16日开园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将在其首个财年适当盈利。
据悉上海迪士尼项目是迄今中美合作最大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整个度假区包括一座主题乐园,以及配套的迪士尼小镇、两座主题酒店等,乐园扩建项目之一玩具总动园计划于2018年对外开放。
希望迪士尼的门票更亲民一点,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游乐园的乐趣。
『陆』 上海外滩客流创纪录,瞬时6.1万人!今年为何会如此爆满
因为正值五一期间,所以假期大家都会比较空闲,所以就会去大城市的景点进行观光。现在,正是五一小长假,很多人都选择出去旅游。那么,特别是上海,是一个很多人选择去游览的城市。据了解,今年五一小长假的上海外滩客流量创记录,达到了6.1万人。只见新闻报道发布的现场图片可以看到,外滩的人流量非常大,可以看见马路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这也让人不禁感叹,中国人是真的多啊。6.1万人其实跟中国总人口比起来真的是不足为奇,但是一个景点一天就有那么多人聚集,实属有一些多。
『柒』 赴日游客上海人占40%,上海人有多爱去日本旅游原因是什么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很多中国家庭在每年节假日的时候选择去海外旅游度假,于是就会发现无论走到哪里个都会遇到很多中国人,说到底支撑起世界旅游业大军的还是我们中国人。而作为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
因此,只要是去过日本的小伙伴都说日本的环境好,这一点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到目前为止日本每年的游客数量正在逐年递增。
『捌』 上海旅游人数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玖』 如何知道 上海世博会海外旅游的人数
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一)
1. 网上世博会的展馆分为浏览型展馆、体验型展馆和创意型展馆。
2. 世博园区跨越黄浦江两岸,多种渡江交通工具,每小时可运送10万人次往返。
3. 城市未来主题馆内还特别设立为残疾人设置的“生命?阳光馆”。
4. 组织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免费展示空间,每个国家最多可使用648平方米。
5. 将建成的轨道交通13号线可直抵世博园区。
6. 为了使人流能够有序地出入园区,世博园区出入口有面积总计约为40公顷的广场区。
7. 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8. 为迎接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制定了《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启动了“迎世博600天行动”。
9. “迎世博600天行动”要求市民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
10. “迎世博600天行动”动员全市人民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
11. 为迎接世博会,上海窗口服务行业要做到“服务设施一流、服务品质一流、服务水平一流、服务环境一流”。
12. 为迎接世博会,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要实施“市容市貌改观工程、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工程”。
13. “迎世博600天行动”强调提升市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14. “迎世博600天行动”.要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15. 为营造迎接世博会的语言环境,上海在市民中开展了“迎世博,学双语”的学习普及活动。
16. “双语”是指普通话和英语。
17. 网上世博会还设有网上虚拟区域,即创意型展馆。
18.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共有13个出入口,其中4个水上出入口。
19. 特别日活动是指参展组织选择有纪念意义的某日,在本展馆或园区内主办的活动。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21. 语言文明、穿着得体、谦恭有礼、遵守秩序的上海市民,必将给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的中外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成为展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22. 的城市精神的窗口和名片。
23. 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将要举行两万场各类演艺娱乐活动。
24. 在上海市区内,到2010年有13条轨道交通可以建成。
25.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共有13个出入口,其中8个地面常规出入口。
26. 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将每天举行开闭园活动。
27. 上海世博会园区以步行游览为主,道路设计为人车分行的模式。
28. 直抵世博园区的轨道交通出入口将配置五百余个检票闸口,以迎接每天密集的参观客流。
29. 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平均每天将要举行100多场各类演艺娱乐活动。
30. “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中区将利用老厂房改造,展示40余个案例。
31. 上海世博会论坛分为高峰论坛、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
32. 到2010年上海市区内有5条轨道在世博园区周边设有站点。
33.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4个水上出入口中,有3个位于浦东,1个位于浦西。
34. 2010年的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的展示主题被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35. 专题论坛将贯穿上海世博会会前、会期和会后。
36. 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会历史上首开先河的项目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37. 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梦想墙、网上导游、世博明星团、未来之城等四大看点。
38. 世博园区内为参观者提供的服务设施总计约为15万平方米。
39. 直达世博园区的轨道交通出入口位于浦西。
40. 上海世博会开幕庆典活动将于世博会开幕前夕举行。
41. 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主题论坛将每月举办一场,每场三至五天。
42. 专题论坛是世博会论坛中的综合类论坛。
43.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心是常年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展示基地。
44. 上海世博园区内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步行。
45. 世博园区的水上入口,也称为“水门”。
46. 上海世博会官方参展者的展览场地按照所在洲的地理位置或性质分布。
47. “城市最佳实践区”位于浦西世博园区的E区。
48. 网上世博会将会提前于实体世博会开通。
49. 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世博网,目前已开通中、英、日、法四种语言版本。
50. 世博园区内浦东园区和浦西园区都将设置公交环路,由清洁能源的智能车辆搭载游客前往各个展区。
51. 世博园区开园仪式将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日举行。
52. 世博论坛中的专题论坛数量众多、涵盖面广。
53.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8个常规出入口中,有5个位于浦东,3个位于浦西。
54. 世博园区内还设有许多世博会特许产品零售商店、书报亭、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
5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将引入交通信息智能导引系统,以便参观者及时调整行程。
56. 开展“四大门户”迎世博主题实践活动,是指空港、铁路、长途汽车客运、水运客运。
57. 上海迎世博“七建”目标是守秩序,建法治之城讲卫生,建健康之城护环境,建生态之城有礼貌,建礼仪之城重信用,建信用之城爱科学,建学习之城献爱心,建友善之城
58. 围绕“维护公共秩序”、“提升市民素质”和“营造社会氛围”的目标扎实推进迎世博文明行动。
59. 组织者将在联合展馆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免费的展示空间。
60. 世博会闭幕式旨在总结、概括本届世博会的成就。
61. 上海世博会开创了两个全新的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62. 网上展馆及其他更丰富的功能将和实体世博会同时开通。
63. 世博园区内的公交车站规划选点平均几百米就有一个。
64. 世博园中还计划设置不少游乐设施,供参观者全家一同休闲嬉戏.
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二)
1. 世博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 足球 赛一起,并称全球三大顶级盛事。
2. 世博会期间,组织者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论坛,还可以组织 网上讨论 。
3.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是“ 人类、自然、科技 ”。
4. 20世纪90年代以前,历届世博会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都在 100 个以下。
5. 大阪世博会共有 6400 万人次入场参观,创下了参观人数最多的世博会历史纪录。
6. 张裕公司的“可雅白兰地”因获得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金奖而改名为“金奖白兰地”。
7. 中国以绝对优势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是在2002年12月 3 日。
8. 上海世博会预计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海外参观者人数将超过 300 万。
9. 在浦东世博园区,从东到西规划有 “A、B、C”三 个功能片区。
10. 世博村总建筑面积 54 万平方米,由生活楼、服务公寓以及配套生活服务区组成。
11. 世博会的持续时间通常为几个月甚至半年。
12. 第一届世博会比1896年的希腊雅典第一届奥运会要早 近半个世纪 。
13. 《国际展览公约》可以说是第 一 个关于协调和管理世博会的国际公约。
14.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已达到 172 个。
15. 迄今为止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数量最多的一届世博会是 2000年德国汉诺威 世博会。
16. 2003年,吴建民顺利当选国际展览局新一届主席,这是在长达 75 年历史上第一次举荐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选担任主席。
17. 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场地设在海德公园。
18. 按照7000万人次参观者推算,平均每天在世博园区的人流将达到 40 万人次,一般高峰日可达 60 万人次,极端高峰日可能达到 80 万人次。
19. 浦西世博园区规划有D、E两个功能片区,D片区位于浦西世博园区的西部,E片区则靠近 南浦 大桥。
20. 上海世博会不是普通的展览,不是寻常的“嘉年华”,因为它关注一个 全球性 课题——城市。
21. 世博会的理念是: 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1851年,英国 举办了首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
22. 《国际展览公约》的制定标志着世博会的协调和管理走向 起步 。
23. 第一届世博会的展馆水晶宫采用成批工厂工艺,整个建造时间只用了不到 6个月。
24. 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是日本第 5 次举办世博会。
25. 在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上,中国馆接待观众 500 多万人次,成为这届世博会中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国家馆。
26. 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下还设有 五 个副主题。
27.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执行委员会,简称 执委会 。
28. 世博园区内的一些主要建筑,如中国馆、主题馆、世博轴等,将得到 永久 保留。
29. 上海世博会关注一个全球性课题—— “城市” 。
30. 注册类世博会会期通常为 6 个月,每 5 年举办一次。
31.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集中了 20余个 国家、千余件各类艺术珍品和新机器产品。
32. 截至2008年9月底,国际展览局已有 154 个成员国。
33.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1853年纽约世博会展出了 电梯 。
34.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超过2200万人次,其中外国参观者大约占 5% 。
35.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上,中国馆被评为 五星级 展馆。
36. 上海世博会会期共为 184 天。
37. 第一届世博会的标志“水晶宫”,是第一座能够在同一天容纳10万人的大型建筑。
38. 中国馆由中国的 “国家馆、地区馆以及港澳台馆”三 部分组成。
39. 上海世博会组织者设定了一个重要的前提—— 城市 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40. 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 3 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41. 首届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贸人员、社会名流和旅游观光人士约 600 多万人次前往观展。
42. 国际展览局的徽标中的英文缩写是 “BIE” 。
43. 配有同步录音的电影在 1900 年世博会上大受欢迎。
44. 中国上海在 2002 年12月3日赢得了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45. 1992年5月15日至8月25日的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上,中国馆共接待观众 150 多万人次。
46.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 1 日开幕。
47.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参展指南》以 官方文件 形式为各参展者提供参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信息。
48. 中国馆将是浦东园区内 最高 的建筑物。
49. 城市是人创造的,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 互动 。
50. 世博园区里,可供参观者观赏、游玩、参与的项目很多,综合起来讲主要分为 展示、论坛、活动三大形式 。
51. 初期世博会大多由 举办国政府 主办。
52.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 自然的睿智 ”。
53. 世博会成为一个推动世界工业经济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各国间了解和进步的文明大舞台始于 伦敦世博会 。
54. 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展品是在 1851年伦敦世博会 上展出的。
55. 在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上,中国馆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三峡水利工程等。
56. 世博园区的规划以“ 和谐城市 ”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57. 中国国家馆建设以中国政府出资为主,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定向捐赠,起捐金额为 一元 人民币。
58.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10月31日闭幕,会期184天。
59.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活动分为主题活动和日常文娱活动,承担 演绎主题、渲染气氛、分流人群 功能。
60. 世博会园区内的各类展馆,一般分为主办方设立的国家馆和 主题馆 ,以及由各个参展方设立的国家馆、 国际组织馆 和企业馆。
61. 《国际展览公约》是1928年,由法国牵头组织了 31 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巴黎,讨论通过的。
62. 在世博会的主办国中,美国曾先后 14 次举办世博会,高居世博会主办国的榜首。
63. 芝加哥世博会有 二 个独创,成为以后各届世博会的惯例: 一是首次以主题指导和贯穿整个世博会的展示体系;二是首次设立了独立的企业馆。
64. 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的是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 世博会。
65.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中国馆每天接待观众近3万人,约占世博会观众总数的 四分之一 。
66.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诞生于2007年 12 月18日。
67. 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面积有 5.28 平方公里。
68. 城市未来馆的主题词是: “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足迹”“梦想” 。
69. 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 海洋——未来的财富 ”。
70. 世博会的主要形式是 展馆展示 。
71. 1933年,“主题”体系首次被引入 芝加哥 世博会中。
72.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 一 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
73. 开创以主题为本位的办展模式的是 芝加哥 世博会。
74. 中国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 1211 个奖项。
75. 2005爱知世博会中,中国馆共接待观众 570 余万人次,是世博会中接待观众人数最多的国家馆。
76.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蓝色表现了 海洋、未来、科技 等元素。
77. 上海世博园区按照 “园、区、片、组、团”五 个层次进行结构布局。
78. 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全长约 1000 米。
79. 以“城市人”为主旨的主题馆位于 浦东 。
80. 世博会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可达 上百 场次。
81.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主题为“ 发现的时代 ”。
82.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于市中心地带,位于 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 之间的滨水区域,并沿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83. 从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以后,每一届世博会都确定了一个极富意义的主题。
84. 我国从 1982 年起,开始逐步与国际展览局建立联系。1999年5月,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85. 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的目标是吸引 21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86. “片” 是世博园区最小的布局单位。
87. 世博公园长约2公里,幅宽70至3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为 29 公顷。
88. 与“城市”概念相对应的主题馆,将以“ 生活 ”为主线。
89. 世博会期间,组织者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论坛,其中既有高层次的高峰论坛,又有适合普通观众参与的 大众论坛 。
90.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主题为“ 发现的时代 ”。
91. 近20年来全球举办的各届世博会达到和达不到预计参观人数的各占 一半 。
92. 日本为纪念明治维新100周年,于1970年3月15日至9月13日,举办了 大阪 世博会。
93.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94. 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95. 截至2008年10月6日,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达到 223 个。
96. 世博园区里,展馆的“团”共有 26 个。
97. 世博公园在世博会结束后,还将集 休闲、娱乐、观光 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重要的公园绿地。
98. 城市文明艺术馆以 建筑、雕塑、绘画 艺术博物精品的形式来诠释人类城市文明的足迹。
99. 《上海市迎世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宣传动员600天行动纲要》总结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特奥会以及国内外其他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和机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立足实际、与时俱进、鼓励创新。着力推进五个方面二十一个重点项目。动员全市人民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围绕“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的愿景,努力实现“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目标。
『拾』 上海每年的所有游客数量大概是多少
国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
其中境外游客超过4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