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现在各个城市的晚报都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可以在公众号里看当天的报纸,那么,都不买报纸了,报社倒闭吗
不会。很多报纸都靠广告赚钱,不靠卖你一份赚多少钱。比如湖北的楚天都市报,有点重点事件,报纸得有60多页,重半斤多,以前卖5毛一份 都不够成本价的。现在卖一块钱,报社也不像能靠差价养活的。赚的就是广告费,阅读的人越多,广告费越高。所以你买不买实体报纸 对报社影响不大。
『贰』 中国现有的网民数量 提出报纸消亡论的人 近年来倒闭的知名报纸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
2005年7月,我国国内网上公布了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尔普·迈尔对报纸寿命的预言,他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这就是说在本世纪50年代前报纸将要“消亡”。
南方体育报
『叁』 上海主要有什么报纸
在上海地区有明显的地区优势,上海知名报纸有《青年报》、《东方回早报》。生活服务类答的报纸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外滩画报》等。另外知名的广告报纸还有:《东方体育日报》、《上海证券报》都很受到当地人的青睐:
上海知名报纸申江服务导报(申报)1.00
上海壹周1.00
上海星期三1.00
完全生活手册2.00
-----------------------以上为每周一次喷绘、写真
,新闻晨报0.7
新闻午报(新报)0.5
新闻晚报0.5
新民晚报0.7
青年报0.5
--------------------以上天天有
销量比较好的是新报和申报,新民晚报更不用说拉,纵横几十年了
『肆』 上海的书报亭为什么全都拆除或关门了
上海的书报亭基本上全都倒闭了,只剩下了极少的一些,很难找到的。
其实不是为了市容,是因为现在纸质媒体每况愈下,报纸杂志根本卖不掉,书报亭难以生存下去了。
人人只看手机或电脑了。。。我是媒体人,这个趋势无法逆转了啊!
『伍』 上海市东方报亭没了到哪儿去买报纸
去邮局看看
『陆』 报纸是否会消亡
报纸会消亡吗?
第一个问题说一下去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去年年底,美国时代杂志登了一篇文章,介绍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这个文章其实是一个很一般的预测性的文章,但没想到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好多媒体上都发表了文章在谈论这个问题。也就在去年,《时代》杂志将年度人物定为你,也就是我们所有使用网络的人都是《时代》的年度人物。这点说明了传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带有耸人视听和炒作的性质 。因为我们已经进入“融媒”时代,(融合媒体时期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985的一个研究项目),从传媒渠道的整体角度看,各种传媒实际上正在或已经融合为数字化传媒,只是外在形态为了适应不同的接受需要而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不再是本质的差异,而是形式的差异了。在新的传媒环境中,简单地说某种介质的信息载体要灭亡,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这幅漫画是上海漫画家戴逸如先生画的。现在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围着电脑转,围着屏幕在转,因为我们进入了这么一个时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机。去年十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五媒体原理》,以手机为例,它自身的媒体化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媒介融合的过程。手机不断地将话音、短信、报纸、电视、互联网、博客、游戏、摄影等功能融合在一起——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博客也因此成为当红一时的词语——从而使手机媒体不断具有新的附加功能,从而真正构成了一个综合性和融合性的个人信息传播平台,能放在平台上的传播功能几乎都已经放在了上面。所以,手机媒体对于信息传播世界格局的改变,最大的一个因素是由于其自身的融合性。如果没有这种融合性的存在,手机还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语音通信工具,而无法成为令人瞩目的媒体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讲,融合产生竞争力和生命力,而手机的生命力就恰恰在于其融合性。
未来世界,传播形式就是数字化传播。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杂志报纸广播电视还有其他媒体都是一种媒体,都是数字化媒体。在这个意义上,谈报纸消失,本身就有点不合现在的时宜。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手机显示出未来传播的形态发展变化。但估计这个路子我们还要走一段。
现在为什么中国对报纸要消亡这个问题这么敏感,中国纸质媒体遇到一个很大问题。2005年以前,连续十几年,每年广告额往上涨都是两位数,2005年降到一位数,而且低于国民生产增长速度。这个中国报业的普遍问题。外国人说了一句话,怎么会在中国引起如此的关注?因为现在恰好中国的报业遭遇到广告额下滑的局面。报业发展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往多年,报业的发展太顺利了,就应该预见到总有一天会跌跟头,关键是要用正常的心态去看待。现在我国报业所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如果笼统地把困难之根源归咎于与新传媒的竞争(存在这个因素),那只能说是报业在为自身竞争不力推卸责任,寻找借口。
其实问题主要出在报业本身,发展非常快,但同时问题也非常多。发展自身跟自身比觉得非常自豪,但是举个例子。纽约时报是一个综合的传媒集团,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社都有,当然是以《纽约时报》为龙头了。它的年盈利额为29亿美元,而我们所有的报纸报业集团加起来年盈利额还是不到《纽约时报》报业集团的一个零头。可以看到中国的报业发展要和世界上比较强的报业集团相比,差距有多大。不要以为我们的报业发展有多快,其实我们在全球的发展很缓慢。我们这么多报业集团里,盈利最多的就是深圳的南方报业集团,年盈利一个亿,人民币一个亿,怎么跟人家比?
由此可见,中国的报业发展是相当缓慢的。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现在的报业高品位的文化娱乐,负责任的社会新闻,观点深入的新闻评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些都不够,都是相当差。文化娱乐是低品位的,社会新闻是不负责任的,观点深入的新闻评论只限于少数的几家报纸,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更是达不到。还有一点我国报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送报到家,送报及时现在大部分报纸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报业的发展水平离国际报业的发展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呢一看别人说报业要衰亡了,心里就不踏实了。
还有历史的原因,诸如新闻资源使用不平等、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广告和发行数据核查不科学,等等。少数报纸为了欺骗读者,误导客户,收买调查公司,信口开河;有的报纸为了取得市场份额,挑起“报刊发行大战”,把报纸的售价一降再降;为了抢夺广告客户,竞相杀价,大打广告折扣战。这些都是不规范的操作,而且在目前中国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报业竞争陷入到无序、混战状态,一些广告客户坐收渔利。报业的这种困境不是跟互联网竞争的结果,也不是跟广电媒体竞争的结果,而是自身内部恶性竞争造成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支撑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广告,广告一旦出现问题,报纸就玩了。报业经营收入单一,是我国纸质传媒的通病。
所以报业经历十几年的突飞猛进之后,现在开始往下降,很正常。如果不经过仔细思考的话,真的觉得报纸会衰亡。
『柒』 报社会倒闭吗
报纸这种宣传形式会保留下来的,纸质的报纸也会有部分社会功能,还不至于完全消失。
至于报社,单个报社已经垮了很多了,看经营吧。不适合现实又不迎合市场还没有背景,估计活不长。
『捌』 上海知名报纸有哪些
上海知名报纸
在上海地区有明显的地区优势,上海知名报纸有《青年报》、《东方早版报》。权生活服务类的报纸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外滩画报》等。另外知名的广告报纸还有:《东方体育日报》、《上海证券报》都很受到当地人的青睐:
上海知名报纸申江服务导报(申报)1.00
上海壹周1.00
上海星期三1.00
完全生活手册2.00
-----------------------以上为每周一次喷绘、写真
,新闻晨报0.7
新闻午报(新报)0.5
新闻晚报0.5
新民晚报0.7
青年报0.5
--------------------以上天天有
销量比较好的是新报和申报,新民晚报更不用说拉,纵横几十年了
以上是对上海知名报纸的介绍,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帮助到你了解上海的报纸情况,想了解更多的广告报纸信息,请登录报纸专题。
『玖』 上海都没报纸了 人民日报是个什么东西
啥意思啊?
纸媒发行量越来越小,是一个必然趋势。
但是为了那些上了岁数的人,
为了记录下来成历史资料,
为了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
为了宣传正能量教育内容,
纸媒还必须用。必须有。
各个城市都有。
为了不太赔钱,广告刊载不少。(这也是读者蹙眉的原因)
『拾』 上海知名的报纸有哪些
上海知名报纸有复《青年报》、《制东方早报》等。下面简要介绍如下:
《青年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张公开出版的青年报纸。由邓小平同志批准创刊于1949年6月10。其报刊宗旨为: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媒体选择 -----最大限度消除客户东奔西走的烦恼;
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媒体计划 -----最大限度降低客户谈判时间和成本;
为客户提供批发式的优惠价格 -----最大限度减少客户的媒体发布成本;
为客户提供高实效的投播方案 ------最大限度减少客户的广告投放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