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是国有企业吗
每日经济新闻报,起初是由解放日报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但在新闻出版署网站备案只有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信息。他们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都设有新闻中心。目前来看,这家报社还是一家不错的财经类报刊,待遇在同行业属于中等水平吧。如果能能踏踏实实的做事,这里还是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至于他是国企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现在我国还不允许私有企业主办报刊,也就是说,国内的合法报刊都是国有企业性质和部分未改制的事业编制的报刊社。
2. 重磅!上海银保监局连夜发文,要求住房不封顶银行不予个人放贷
控制按揭总量,降低炒房预期,上海又迎来了一拨政策加码。
1月29日晚间,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持续做好个人住房信贷管理相关工作提出8条要求,包括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审核、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管理、信贷资金用途管理、房产中介机构业务合作管理、风险排查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管理方面,《通知》明确将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新规或延缓房企回款进度
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严格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管理,相当于准现房销售,将使上海住宅项目周转速度减缓。“预售制没有改变,房企可以继续卖期房,但贷款要到结构封顶才能放下来,这将拖慢房企销售回款的进度。”
据悉,上海目前预售的标准之中,对于多层住宅是要求主体结构封顶,而高层住宅要求基本结构成型。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政策要求所有即使达到预售标准的新房,也必须主体结构封顶才可发放贷款,明显提高了房贷的发放门槛,会直接放缓不少新房项目的上市节奏及销售速度。对于意在加速去化回笼资金、尤其是在意去化的开发商,这一政策无疑减少了大量预售资金流入。
一般来说,房企的预售资金对于自身的现金流影响面极大,预售资金减少不但可能减缓整体开发的速度,还会提高降负债的难度。张波预计,今年一季度上海商品房去化速度可能出现一定降速。这一政策同时也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体现,突出了对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的加强,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实现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节奏和增速,防止突击放贷。重点支持首套中小户型的政策,则体现出对上海新市民首套购房需求的保护。
林波表示,如今销售采用摇号制,房企自己不能选择客户,就只能牺牲自己的回款进度。以前在上海楼市大热时,有些开发商已经实现了开盘即回款的光速。如今这一政策或延缓开发商的回款速度,大大降低了周转效率。
一位房企营销总则告诉记者,这是从资金上卡,这样的结果是楼市供应更少了,相当于在上海开发房地产的回报率不高了。
他举例说,原先一块地10个月就能开盘,2个月后银行贷款就能放下来,今后要3个月之后才能放款。“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的规定,将直接导致(以18层住宅为例)开发商按揭款要慢上3~6个月时间。
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
《通知》要求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完善调查、审查手段;强化首付款资金真实性审查要求,防止借款人通过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渠道违规获取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资金,或者通过伪造首付款支付凭证方式套取银行贷款;审慎评估借款人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严格控制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贷支出与收入比、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多渠道核实借款人真实收入水平,防止通过假流水、假证明等造假行为虚增偿债能力。
对此,张波表示,该政策明确指向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审贷管理,并强化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通过经营贷和消费贷的形式获得资金来买房的确值得重视,通过这一方式不但会变相降低购房门槛,同时还提升了房地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真正需要流入中小企业资金却变相流入楼市,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知》要求严格加强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尤其是夫妻离异借款人限贷资格的审查,防止借款人规避限购、限贷等行为给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类征信和信息共享平台查询借款人信用信息,结合借款人信用状况,严格审批个人住房贷款;对于违规获取首付款资金、存在造假行为等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应拒绝其房贷申请,将其列入黑名单,并作为失信行为信息报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张波表示,结合今年1月21日的政策,上海从金融角度加大对假离婚购房的打击力度。通过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批,可以从源头打击炒房的苗头,封堵非理性购房的行为,同时还能有效对房地产金融风险提前进行规避。值得关注的是,黑名单制度的惩戒信号明显,向社会释放出明确打击违法违规申请房贷的行为,同时对房价的稳定也起到侧面作用。
《通知》还要求,严格开展房产中介合作资质审核,实施业务合作准入和名单制管理,建立贷后质量监测及中介退出机制。对发现存在为购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联合“包装公司”协助伪造贷款资质证明和收入证明等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中介,应立即终止合作,并将其列入黑名单,报送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这一政策直指中介机构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过桥资金’,违规帮助购房者获得不实的证明信息,并由此获得购房资格或取得变相降低购房门槛。”张波表示,通过黑名单方式对中介行业形成震慑作用,净化行业风气,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 上海每日经济新闻地址
买一份报纸,上面就会有报社地址电话呀,就算不买报纸,在网络里输入报纸名,也会搜到报社网址,从而得到地址电话的……
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396弄10号
电话:61213800(总机) 61213988(客服)
4. 上海将法拍房纳入限购 又一个破限购的口子被堵上
1月25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继1月21日晚楼市调控新政“沪十条”后,上海楼市调控组合拳相继落地,法拍房纳入限购。
随后,记者在公拍网司法拍卖页面看到,上海法院已将司法拍卖的本市商品住房纳入限购政策范围。其中列明,竞买人参与竞买的,应当事先确定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必要时可致电本市房地产交易服务热线“962269”具体咨询限购政策。拍卖成交确认后,因买受人无购房资格的,将依法承担悔拍等法律后果。
原则上,法拍房因为关系复杂,一般起拍价就比市值低3成。但这也只是原则上,在限购的大城市,总会时不时发生一些刷新三观的案例,比如上海。
尤其是2020年,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一些热门区域的法拍房价格比同一区位的二手房,足足贵了10%。对比房源的起拍价,拍出高溢价的盘更是不计其数。法拍房高溢价出让,其实也是中高端购房者入市动力增强的印证。
2019年上海法拍房总成交量1777套,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表示,这个数字仅占上海全年成交的0.1%,但2020年增速明显,有明显上升趋势。
58安居客研究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该政策出台体现出上海限购的决心,可以说是未雨绸缪,因为目前来看,很多人买房的诉求很明确,为的就是破限购,现在很多法拍房实际成交价比市价还要高。
此外,法拍房存在一定风险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流程比较复杂,造成法拍房市场出现火热的情况,提前将法拍房可能存在破限购的漏洞堵上,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同时给市场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下一步上海市场不断收紧的态势不会变化。
卢文曦告诉记者,法拍房虽然在交易中是非主流,但从技术手段可以绕开限购的门槛。原先法拍房要求全额支付房款,但后来贷款也能解决部分杠杆问题,加上去年下半年楼市火热,法拍房也成为投机的门路之一。法拍房施行限购是对原有限购补漏洞,一是确保限购限贷的效果,另一方面继续震慑市场。这也说明调控的政策储备还有很多,会给市场中的乱象给予精准打击。
从公开数据看,浦东新区因为区域范围大,住宅房总基数大,挂拍量最多,2020年全年共成交了323套法拍住宅房。紧随其后的是闵行区、宝山区、松江区,这几个地区的活动人口相对也不少,成交量均超150套。
张波告诉记者,由于法拍从线下分流到线上,操作更容易,市民对法拍房的接受度更高,法拍房价格也逐渐趋近于正常的二手房价格。
卢文曦表示,法拍房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的原因是大部分法拍房都能做到“清场”,打消买家的顾虑。原先法拍房可能会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或者租赁关系,甚至还有未迁出的户口。即便是买下了可能也无法实际使用,而现在这些债权债务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每日经济新闻
5. 上海银保监局连夜发文,要求住房不封顶银行不予个人放贷
控制按揭总量,降低炒房预期,上海又迎来了一拨政策加码。
1月29日晚间,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持续做好个人住房信贷管理相关工作提出8条要求,包括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审核、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管理、信贷资金用途管理、房产中介机构业务合作管理、风险排查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管理方面,《通知》明确将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上海银保监局官网截图
新规或延缓房企回款进度
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严格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管理,相当于准现房销售,将使上海住宅项目周转速度减缓。“预售制没有改变,房企可以继续卖期房,但贷款要到结构封顶才能放下来,这将拖慢房企销售回款的进度。”
据悉,上海目前预售的标准之中,对于多层住宅是要求主体结构封顶,而高层住宅要求基本结构成型。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政策要求所有即使达到预售标准的新房,也必须主体结构封顶才可发放贷款,明显提高了房贷的发放门槛,会直接放缓不少新房项目的上市节奏及销售速度。对于意在加速去化回笼资金、尤其是在意去化的开发商,这一政策无疑减少了大量预售资金流入。
一般来说,房企的预售资金对于自身的现金流影响面极大,预售资金减少不但可能减缓整体开发的速度,还会提高降负债的难度。张波预计,今年一季度上海商品房去化速度可能出现一定降速。这一政策同时也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体现,突出了对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的加强,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实现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节奏和增速,防止突击放贷。重点支持首套中小户型的政策,则体现出对上海新市民首套购房需求的保护。
林波表示,如今销售采用摇号制,房企自己不能选择客户,就只能牺牲自己的回款进度。以前在上海楼市大热时,有些开发商已经实现了开盘即回款的光速。如今这一政策或延缓开发商的回款速度,大大降低了周转效率。
一位房企营销总则告诉记者,这是从资金上卡,这样的结果是楼市供应更少了,相当于在上海开发房地产的回报率不高了。
他举例说,原先一块地10个月就能开盘,2个月后银行贷款就能放下来,今后要3个月之后才能放款。“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的规定,将直接导致(以18层住宅为例)开发商按揭款要慢上3~6个月时间。
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
《通知》要求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完善调查、审查手段;强化首付款资金真实性审查要求,防止借款人通过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渠道违规获取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资金,或者通过伪造首付款支付凭证方式套取银行贷款;审慎评估借款人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严格控制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贷支出与收入比、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多渠道核实借款人真实收入水平,防止通过假流水、假证明等造假行为虚增偿债能力。
对此,张波表示,该政策明确指向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审贷管理,并强化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通过经营贷和消费贷的形式获得资金来买房的确值得重视,通过这一方式不但会变相降低购房门槛,同时还提升了房地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真正需要流入中小企业资金却变相流入楼市,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知》要求严格加强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尤其是夫妻离异借款人限贷资格的审查,防止借款人规避限购、限贷等行为给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类征信和信息共享平台查询借款人信用信息,结合借款人信用状况,严格审批个人住房贷款;对于违规获取首付款资金、存在造假行为等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应拒绝其房贷申请,将其列入黑名单,并作为失信行为信息报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张波表示,结合今年1月21日的政策,上海从金融角度加大对假离婚购房的打击力度。通过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批,可以从源头打击炒房的苗头,封堵非理性购房的行为,同时还能有效对房地产金融风险提前进行规避。值得关注的是,黑名单制度的惩戒信号明显,向社会释放出明确打击违法违规申请房贷的行为,同时对房价的稳定也起到侧面作用。
《通知》还要求,严格开展房产中介合作资质审核,实施业务合作准入和名单制管理,建立贷后质量监测及中介退出机制。对发现存在为购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联合“包装公司”协助伪造贷款资质证明和收入证明等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中介,应立即终止合作,并将其列入黑名单,报送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这一政策直指中介机构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过桥资金’,违规帮助购房者获得不实的证明信息,并由此获得购房资格或取得变相降低购房门槛。”张波表示,通过黑名单方式对中介行业形成震慑作用,净化行业风气,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6. 每日经济新闻是哪里的报纸
每日经济新闻是成都的报纸,每周一份,周六出版。
7. 上海“沪七条”新政后多招稳定楼市
“沪七条”等楼市调控政策落地后,上海首次以集中批量供应的方式推出房源。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中入市的33个楼盘分布在浦东、宝山、松江、临港、奉贤、青浦、金山等区域,房源共计10044套,总建筑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其中单套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占比约75%,绝大部分楼盘的备案均价在6万元以下,有着典型的刚需倾向。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上海部分银行准备从4月起上调经营贷利率,相关审核也在趋严。
33个楼盘与1张房票
在“沪七条”新政后首批入市的33个楼盘中,3月17日认购的上海星河湾是第一个“吃螃蟹”取证入市的新盘。根据规定,认购了此盘,大约一个月内不能再认购其他楼盘。
这也意味着,倘若这33盘都是在4月14日之前开启认购,那么买房者就只能放弃另外32个机会,因为房票只有1张。
并且,即使认购了上海星河湾,根据新规,一旦触发积分制,所有房源都限售5年。同时,认购开始至摇号结果公布期间,只能认购一个新盘。触发积分制后,优先选房后的剩余房源,将按积分高低和认购登记日期先后选房。
虽然条件看起来层层加码,但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这次整体触发积分制的热盘摇号项目并不是特别多,其中有29个盘都处于上海外环以外区域,这些区域的购房需求人群数量有限,按照以往经验也不是摇号集中的楼盘,预计这批项目中的红盘不多,不太会触发积分摇号的需求。
张波同时其认为,本次上海33盘集中入市,需要结合前段时间“土地集中供应”的新要求来看,这给市场传递了一个明显的信号——楼盘会集中入市,不用担心无盘可售,不用恐慌,购房入市的节奏可以从容一些。“尤其是当有网红盘面市的时候,认筹的时候不能选择多个盘,房企和中介不能借机炒作市场,楼市会更稳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4.4%;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3%,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7.6%。尤其是2月份,上海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以环比上涨1.3%领跑全国。由此可见,上海房地产市场需要强力降温调整。
经营贷利率或上调5%~10%
在拒绝恐慌、引导楼市健康发展方面,监管部门从不同角度都有发力。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了解到的消息,目前上海部分银行准备从4月起上调经营贷利率。同时,审核也在趋严——有银行的二抵利率已经攀升至10%,较此前的利率水平大幅调升了超3个百分点,覆盖地区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北京、无锡、宁波、温州、丽水、金华。
“利率高低是根据贷款人资质审核然后打分定的,也就是原来利率低的要上浮,原来利率本就很高的则不受影响。总体来看,经营性贷款利率将上调5%~10%。”上海某银行负责经营贷和消费贷的贷款专员告诉记者,此次受影响较大的是原本贷款评分较高的用户,他们将面临利率上浮,而如果原先利率比较高的用户受影响不大。
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贷款增速中,2020年末,银行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为13.62万亿元,经营贷增速最快,同比增长达20%,全年增加2.27万亿元。但相比之下,房贷的增速却低于其他贷款。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底,央行上海总部就严禁银行以消费贷、经营贷款等形式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今年3月12日,央行上海总部印发再次明确要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今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通知,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防范借款人或受托支付对象规避用途管理;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亦要求银行严防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
“一线城市城市全面出台加紧追回违规贷款政策,是大势。”张波指出,今年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控将持续加强措施,特别是落实到“违规资金流入楼市”方面,保持房地产金融环境稳定将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张波预计,后续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提前回收贷款”措施将对房地产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