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星探路者”怎样对火星的探测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和地球在许多地方十分相似:火星自转一周是24?66小时,昼夜只比地球上的一天多40分钟;火星自转倾斜角也和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火星上还有大气层。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用望远镜发现火星上有许多细长的暗线和暗区,他把暗线称为“水道”。有人干脆把“水道”翻译成英语的“运河”,暗区就成了“湖泊”。有运河就有智慧生命的大规模活动。于是,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这颗红色星球上的火星人和火星生命的传说、猜测和探测不断出现。眼见为实,只有对火星进行逼近观测,才能彻底解开这些谜。20世纪50年代后,人类就开始了利用航天技术探测火星的努力。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人们看到了摆脱地球引力和大气束缚登陆火星的希望。
1965年7月14日,美国人发射的“水手4”号从离火星不到1万千米的地方掠过,第一次对它进行了近距离考察,并拍摄了21张照片。“水手4”号的考察结果表明,火星的大气密度不足地球的1%。火星生命如果存在的话,生存环境看来要比地球上的艰难许多。
1969年2、3月间,“水手6”号和“水手7”号向火星进发,从距火星3200千米处传回了200帧照片。照片的清晰度大大增加,但运河仍然不见踪影。为了彻底弄清火星的全貌,1971年11月13日,“水手9”号驶入了环火星轨道,成为第一颗环绕另一颗行星的人造天体。
然而就在“水手9”号驶向火星的过程中,火星上发生了大规模的尘暴,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尘暴扼杀了随后赶到的两颗前苏联火星探测器“火星2”号和“火星3”号。它们在1971年11月27日和12月2日投下的装置在工作了20秒之后就音信全无,仅仅传回了半张灰蒙蒙的照片。
“水手9”号躲过了火星尘暴的灾难。1971年12月,它传回来的第一幅火星照片就给持“运河说”的人以致命的一击:火星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运河,人们看到的——如果他们真的看到了的话,只是火星风形成的沙粒带状条纹,就如同我们在沙漠里看到的一样。
令那些支持“火星生命说”的人松了一口气的是,“水手9”号在火星上发现了许多干涸的河床,其中有的长达1500千米,宽2130千米,这证明在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液态的水。只要有液态水,火星上的生命就有希望。
1976年7月和9月,“海盗1”号和“海盗2”号的探测器先后在火星着陆。在那里,它们确定了火星的大气成分,分析了火星土壤的样品,发布了火星上第一份气象报告,并探测到了火星的“地震”。“海盗”号着重研究了火星上的生命痕迹,得出的结论却并不清晰。最后美国国家科学院用标准的科学语言总结了这些实验:它减小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1996年8月6日,美国宇航局宣称,科学家们从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上发现了可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生命的化学物质。部分专家认为,在这块来自火星、年龄40亿~45亿年的陨石ALH84001上,含有某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特殊化学物质。此举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国学者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连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迪韦也参加了这一世界性大辩论,他说:“仅仅是从一块被认为可能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有机物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存在生命。”英国天文学家希尔甚至怀疑这块石头是否真的来自火星,他说:“只有当飞船在火星上着陆取回试样并发现生命的踪迹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国科学家也参加了这一大讨论,并且意见不一。
火星上尼克尔森陨石坑中央峰的透视图
1996年11月,美国发射“火星全球勘探者”飞船。“火星全球勘探者”在1997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这是人类成功地送入火星的第一个轨道器。
“火星全球勘探者”探测器将在环绕火星的轨道上飞行时勘探其地质特征,这也许能帮助人们找到ALH84001陨石的地理渊源。它需经过10个月的旅行抵达绕火星飞行的轨道,将绘制火星地形图、分析火星大气成分和记录火星大气变化的情况,完成1992年升空的“火星观察者”探测器未完成的任务。“火星观察者”探测器原定1993年8月24自到达火星轨道,但1993年8月21日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
从“海盗”号登上火星之后,人类的火星探测已经不是去寻找“火星人”之类的高等生物了。
1996年12月,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探路者”号的4个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形特征,选好人类登临的“火星探路者”着陆点,观测火星上的各种变迁,仔细探寻生命的痕迹。
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经过7个月的旅行,行程4?94亿千米,终于来到火星,并成功地在火星上的阿瑞斯平原着陆。这是自“海盗”号以后,人类再次把航天器送入火星表面,也是美国宇航局跨世纪的一连串火星轨道和着陆探测计划的开始。
“探路者”号登陆的场面非常热闹,而且从那样高的地方投下去,探测器受到的冲击力仅为50克,的确令人叹服。但大家应更多地关注火星车。这个60厘米×45厘米×30厘米的小家伙里包括1台计算机、70个传感器、5个激光测距仪和由3套摄像机组成的立体视镜系统,带有自动导航和前后轮独立转向系统,同时还有发动机、X射线仪和其他分析仪器,其精巧程度可见一斑。它要迈上一定的坡度,跨过岩石和深沟,还要屏蔽火星土壤的强磁性干扰。在背向地球时,它必须有能力独立使用X光分析仪和测距仪。这一切的难度都非常高。而为达到这些要求所做的工作,都是在航天器预算削减了近1/4的情况下完成的。
“火星探路者”
携带了一辆六轮小跑车,称为“漫游者”。“漫游者”在着陆器着陆后的第二天走下着陆器,开始对选定的目标进行研究。在以后的90天里,“火星探路者”共向人类发回了1?6万张照片。
从“火星探路者”发回的1?6万张照片中科学家发现,几十亿年前,火星的阿瑞斯平原曾发生过大洪水,而现在的火星可能与地球一样有晨雾,说明火星上有水,有水就可能有生命。而“漫游者”的研究结果,证实地球上的一块编号为“ALH84001”的陨星,可能来自火星,而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这块陨星中发现了可能存在原始生命的证据。
1998年春天,美国宇航局又提出一种载人火星飞行方案。首先要研制出一种能发射89?5吨有效载荷的运载火箭。用这种火箭将载人火星飞船和其他设备发射到地球低轨道上,从低轨道又上升到高轨道,然后再从高轨道飞往火星。从地球到低轨道的发射要进行三次。计划在2011年发射。载人火星飞船能乘坐4人,飞往火星时间200天,在火星上停留580天,返回地球时间190天,总飞行时间970天。
1999年,美国火星学会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提出一种更加安全的载人火星飞行方案。按照该方案,除了载人火星飞船以外,还要设计一种火星上升飞行器(MAV),用于将人员从火星表面发射到火星轨道上;一种返回地球飞行器(ERV),用于将人员从火星轨道送回地球;一个火星表面居住舱,供火星探险队在火星表面生活和工作。火星飞船能乘坐5人,飞往火星时间134天,在火星表面停留时间570天,返回地球时间146天,总飞行时间850天。计划于2011年开始实施。
2000年12月,俄罗斯提出“火星载人轨道站”计划。所谓“火星载人轨道站”实际上就是一艘巨型载人火星飞船,重400吨,用俄罗斯的重型火箭将结构件发射到地球低轨道上,一共发射4次,在低轨道上组装起来。飞船乘坐6人,长600米,最大直径6米,到达火星表面的重量仅有35吨。飞船飞往火星时间415天,在火星表面停留时间30天,返回地球时间285天,总飞行时间730天。计划于2017年发射。
火星探测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2007年4月,中、俄两国总理举行会晤,签署了火星探测项目合作相关文件。按照任务分工,中国火星探测器由上海航天局负责总研制。
知识点
火星的大气层
与地球外层笼罩着大气层一样,在火星的周围也笼罩着大气层。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气。火星大气的密度很低,还不到地球大气密度的百分之一,表面大气压约500~700毫帕。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在火星大气层中存在甲烷气体,研究人员怀疑甲烷是来自火星上的微生物,由此开始了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考证。
② “探路者”号何时巧遇火星诺亚方舟
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届时,数百万美国电视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焦急地等待着“火星探路者”号从火星上传回的震惊世界的新发现,但令人遗憾的是“火星探路者”号在火星上着陆和“外来者”号火星漫游车在火星上行驶的镜头已向广大观众播放,但另一个震惊世界的场面并未向观众公开播放——摄像机的镜头上清晰地出现一艘酷似地球上的诺亚方舟诺亚方舟:圣经中记载的一条拯救地球生灵的船。的高大船体,它半埋在很像一片沙滩的地方,旁边是“外来者”号火星漫游车。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立刻接到一道极严格的命令:“在官方当局尚未决定向社会公众发布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震惊世界的新闻之前,必须守口如瓶!”
然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却把这张“火星诺亚方舟”的照片转交给一位天文学家小组负责人。这位主管天文学家认为,美国“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发回的“火星诺亚方舟”照片是昔日的火星上曾发生自然悲剧最有说服力的佐证:火星上曾一度发生类似《圣经》中所描述的那种大洪水悲剧,这场大洪水给火星上的类人智能生物——火星文明人类带来空前的损失。
科学家们认为,火星诺亚方舟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发达的火星文明的真实存在,而且证明了火星上洪水灭世大劫难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正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那样,跟地球史前发生的大水灭世悲剧一样,火星曾一度被可怕的大洪水吞没。
发现火星诺亚方舟的地点处于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着陆后,“外来者”号火星漫游车开离着陆的探测器不远的地方,这里被称作“阿雷斯·瓦利斯”平原。行星考古学家根据探测器传回的图像上的火星岩石的颜色和形状判断,立刻恍然大悟: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上的江河大川曾是星罗棋布,水资源极为丰富。
此外,从发回的火星地面照片中,还能清晰地分辨出一些同周围许多湖泊相连的凹陷的河床,当火星上的大洪水过后,湖水渐渐蒸发掉。专家们通过计算和研究确知,火星上这场大洪水的殃殃(yānɡ):灾祸。及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洪水深度达几百公里。科学家们今天才如梦方醒:为什么火星是红色的?原来,这颗以“红色行星”闻名的火星表面经过漫长的宇宙演化后逐渐锈蚀成锈红色。
接着,“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借助α质子X射线光谱测定仪对火星诺亚方舟的化学成分自动进行光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火星诺亚方舟是用树木建造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火星诺亚方舟的精确尺寸跟《圣经》(旧约全书)中所描述的地球上的诺亚方舟的尺寸完全一样:船体长137米、宽23米、高14米。
可见,火星诺亚方舟的大小跟地球诺亚方舟完全吻合,这一新发现和所面对的现实使科学家们走进死胡同,进而提出一系列使人意想不到的假说:
假说1.有可能,火星诺亚方舟在天文学的尺度上如此之小,跟《圣经》中所说的诺亚方舟如此相同而纯属巧合。
假说2.决不应把在世界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的“大水灭世”的传说视为不可能的神,其实,在火星的历史上就曾发生过这种“大水灭世”的悲剧。
假说3.倘若一切果真如此,那么,通常被崇拜为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的始祖的诺亚一定是火星人。
假说4.大洪水过后,古代文明几乎全部从火星上消失了,诺亚诺亚:圣经中记载的一个传奇人物。的后代便发明了宇宙飞船,不久便离开了文明已不复存在的火星。
假说5.诺亚的后代乘宇宙飞船从火星移居到地上,在地球上的大洪水袭来之前,他们便建造了地球上的诺亚方舟。
③ 用k线理论、移动平行线、切线理论、形态理论分析(股票)“探路者”
K线理论看,4月20日大抄阴线后袭小阴小阳盘整了8个交易日无法收复起半分位,多方力弱,周四的反弹也只是卖出性质的上涨,继续看跌;
移动平均线理论看目前股价跌破30日、60日线,且中长期均线皆为空头排列,近2周放量跌,缩量涨,继续看跌;
切线理论看,去年6月8日高点和11月24日两高点形成的下降趋势线依然压制股价,前期突破后再度破位术语无效突破,继续看跌。
形态理论看16年1月21日开始到今天目前是一个上升三角形的整理形态,暂时还没有跌破下轨支撑,所以存在继续盘整的可能,但也可能跌破下轨创新低去制造顶背离,届时均线粘合后发散加形态破位如果右侧交易者必须卖出待底背离企稳后再行看驴。
大形态从去年9月到今天是一个下降三角形整理,所以有破位创13.91以下新低的可能。
④ 据说中国的骆驼和探路者基本全是假货只有代购才能买到真货
中国的骆驼现在的生产基地在广东做的,不是假货,探路者现在在国内有没有生产,就不知道了,但也不排除越南生产,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的东西都放在越南生产,那样成本要比中国还要低
⑤ 日产探路者故障码P0A08是什么原因
首先要确定故障码的含义,然后根据提示进行故障分析排除,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⑥ 基本面分析探路者股票基本价值
市值在持续攀高 有涨有落 开盘后最低和最高的股长指数还是差别不大 成交量较高 在振幅不大筑底走势将继续 不建议买入 建议减持 短期也许会回暖 做反弹观摩 可以关注后期走势动向 天津通宝财富 玉石多多
⑦ 创下多个记录的“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是那国家的
1997年7月4日13时7分(美国东部时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经过8个月的漫长旅途,终于在火星上着陆,从此揭开了人类探索火星奥秘的新纪元。
据资料显示,“火星探路者”开创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多个第一:该探测器是首次向地球发回彩色三维立体照片;也是首次采用自由下降方式降落在火星表面;首次使用缓冲气囊技术;而它携带的“漫游者”探测机器人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向地球之外的星球发射这种装置。
专家指出,“火星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此次的任务是调查火星的大气和地质构造。就该探测器的结构来看,其3个侧面外侧的6个直径达6米的充气球体,即缓冲气囊,作用在于为探测器筑起一道缓冲屏障。值得一提的是,它所携带的“漫游者”火星车是个小型机器人,其电脑核心部分采用的是20MHz主频的RAD6000CPU,重达23磅,并且使用太阳能动力,而行驶速度最快可达2英尺/分钟。火星车上还有一台阿尔法—质子—射线光谱仪,能现场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并将分析结果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它完成了对“甲壳比尔”和“尤基”两块岩石及周围部分土壤的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火星岩石成分竟与地球很相似。
“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示意图
从发回的照片中,火星阿瑞斯平原看起来就像地球上的荒漠,有山脉、丘陵、沟谷,甚至还有陨石坑,科学家由此猜想,或许在几十亿年前,这里曾发生过特大洪水。而从火星车留下的车辙看,火星表面是一层虚土,下面是坚硬的壳层。此次探测,还使得人类对火星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火星当时是夏季,白天地表温度约零下十几摄氏度,夜晚会降到约-70℃,白天有微风。
那么,火星上曾有过生命吗?水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消失的?火星曾有过与地球同样的地质过程吗?这一切如今都还是谜。但是,“探路者”的火星之行已为以后的探索甚至为人类登上火星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探路者”火星探测器这次着陆飞行在设计思想上与“火星全球勘测者”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是利用已失败的“火星观测者”留下的备件制造的。
而据资料显示,此次探路者计划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研制工作又快又省
“探路者”使美国恢复了对火星的着陆探测,而且既有着陆器,又有漫游车,但所花的代价却比两个“海盗”号上的计算机部分还低。它的研制工作仅用了3年时间,费用只有1.96亿美元(着陆器1.71亿美元,漫游车0.25亿美元)。加上0.55亿美元的火箭费用,总硬件费用才2.51亿美元。探测器上使用的IBM公司RS6000微处理器(128兆内存)性能要远远高于“海盗”号着陆器所用的计算机。
着陆器设计适应性强
“探路者”选定气囊着陆设计是为了开发和试验新的着陆技术,使未来的着陆器能在地形条件比在火箭辅助下用着陆支柱着陆所要求的条件还要差的情况下着陆。“探路者”将以7.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此后其“海盗”号式的气动外形可把速度降到0.4千米/秒。打开阻力伞后速度将进一步降至54米/秒。此后减速火箭点火工作2秒,使探测器在火星表面以上约21米处短暂悬停一会儿。探测器最终触地时的速度约为13米/秒,落地时由气囊进行缓冲。到达火星表面上的探测器包括350千克重的基地站(带太阳阵)、装在支杆上的一架相机、天气探测器以及漫游车。气囊式的着陆设计,按目前的资金水平只能用于相对比较简单的着陆装置。美国宇航局目前还正在继续开发火箭和支柱着陆系统并准备在由喷推实验室研制的“1998火星勘测者”着陆器上使用。
携带了美国第一辆无人漫游车
“探路者”的太阳能漫游车重约10.4千克,长0.66米,宽0.48米。在飞向火星过程中,它被压缩到只有0.2米高,在火星上展开后高度升到0.3米,行驶速度为0.4米/秒。
尽管“探路者”的漫游车是美国送往月球和各大行星的第一辆无人漫游车,但却不是世界上第一辆射向火星表面的漫游车。1971年前苏联的两个探测器“火星2”和“火星3”都曾携带漫游车抵达火星表面,遗憾的是“火星2”坠毁了,而“火星3”也在着陆后仅20秒就出了故障。与6轮的“探路者”漫游车不同,前苏联的漫游车采用的是滑移行走方案。另外,前苏联漫游车与基地站之间连有脐带,可以行驶到离着陆器15米的地方,而探路者是自主工作的。前苏联的漫游车带有土壤密度和承载强度测量仪器。
科学家们指出,“探路者”火星探测器此次在火星表面上将依靠3台放射性同位素加热装置来保持温度,每台装置中装有2.6克钚238。这些钚呈陶瓷状,包覆在金属内,并由气动外壳防护,以保证这种核装置不会在发生事故时损坏并使钚外泄。另外,发射用的“德尔塔”火箭的第二级和第三级上安装了声信标(类似于飞机的飞行数据记录器),以便于在发射失败的情况下确定核加热装置的位置。
“索杰纳”火星车示意图
此次探路者所带的漫游车称为“索杰纳”,该车大小同微波炉相近,能在火星表面上行驶。“索杰纳”长0.66米,宽0.48米,展开后高0.3米,重10千克多,有6个轮子,行驶速度很慢,有如蜗牛,设计速度还不到1厘米/秒。它携带了3台相机和1台阿尔法质子X射线光谱仪,由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并依靠3台钚238放射性同位素加热装置来为电子设备保持温度。6个轮子是铝制的,前、后4个轮子可独立转动,因而可就地转弯。漫游车和着陆器间通过一特高频指令与遥测系统保持联络。
“索杰纳”在探测器着陆次日走下着陆器。1998年4月6日,它开始使用APXS光谱仪对选定的火星岩石进行研究。它所研究的第一块岩石叫“藤壶嘴”,因其具有藤壶(一种水生甲壳动物)的特征而得名,大小和足球相仿。分析结果表明,这块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正辉石构成,其中石英含量约占1/3。石英是地球上许多岩石的主要成分,而长石和正辉石在地球上也很常见。科学家们对这块岩石与地球上岩石极为相似感到惊讶。他们推断,这块岩石由火山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分析还表明,“藤壶嘴”与地球上一块编号为ALH84001的火星陨石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相同的特征,由此说明这块陨石确属火星“来客”。
在分析了“藤壶嘴”后,“索杰纳”又开始探测另一块岩石“瑜伽熊”。它的大小是“索杰纳”的4倍。按计划应在探路者在火星上着陆后的第4天对这块岩石进行探测,但由于“索杰纳”在接近“瑜伽熊”时与之发生了碰撞,致使地面科学家向它发出了停止工作的命令,加之后来又出现了通信故障,所以直到12日漫游车才完成了对“瑜伽熊”的探测。由于相距遥远,所以从地面发往火星和从火星发向地面的无线电信号要用11分钟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意味着地面上的科学家和控制人员无法对“索杰纳”的活动进行实时控制,好在“索杰纳”的行动很缓慢。
分析结果表明,“瑜伽熊”的化学组成与“藤壶嘴”不同。它含有大量的镁,而“藤壶嘴”的主要成分是石英。这说明火星上的岩石有多种多样。从7月15日传回的数据看,“瑜伽熊”更像地球上的岩石,年龄也比“藤壶嘴”老。
“索杰纳”接着对与“瑜伽熊”相距10米左右的另一块岩石“斯库比·杜”进行了探测。科学家们之所以对这块岩石感兴趣,是因为它是迄今在火星上发现的第一块白色石头。“索杰纳”探测一块岩石少则需十几个小时,多则几天,而其设计使用寿命只有1周。但目前看来,它的实际使用寿命可达几周以上。
⑧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户外品牌 思凯乐 凯乐石 探路者 三种产品的区别 优缺点
凯乐石比较专业 探路者比较大众 思凯乐比较时尚
⑨ “探路者”的火星之行结果如何
价值1.25亿美元的”探路者“经过长达7个月的4.97亿千米的飞行到达火星。它此次在火星的着陆地点阿瑞斯平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们精心选择的。阿瑞斯平原地势平坦,光线充足,既利于”探路者“的行走,也有助于拍摄清晰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专家们认为布满鹅卵石的阿瑞斯平原很可能是火星上某条古老河流的河口,如果最终能证明平原上确实存在水,那么火星”探路者“此行也许能够找到火星上生命的一些蛛丝马迹。
由于着陆地点正好在火星背对地球的一面,美国宇航局在”探路者“着陆几分钟后才收到了它发回地球的微弱信号。
经过一系列近乎完美的高难动作,”探路者“按照预定时间完成了着地程序。降落伞成功地将”探路者“进入大气层时高达26460千米的时速降了下来。
”探路者“上惟一的”乘客“是六轮小机器人”索杰纳“。长0.6、宽0.45、高0.3米的这一车状机器人是根据19世纪美国废奴主义者索杰纳·特鲁斯的名字命名的,是迄今人类派出的第一位能够在火星上行走的”使者“。它的主要工作是用它的三个摄像机拍摄图像,并用分光仪对表面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它在一个月内传回了大量有关火星表面和火星大气成分的数据资料。作为第一个在火星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探路者“除了对火星表面进行研究之外,还肩负着测试地面遥控系统、为人类下一次登陆火星探路选址的任务。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计划,探测器的”寿命“为30天。但事实上,至9月27日与地球失去联系为止,它的运作时间达到近3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探测器共向地球发回了26亿比特的信息量,其中包括16550张彩色全景照片,15份土壤和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和大量有关火星气候、风力、风向等等测试数据。人们发现火星上的岩石成分同地球很相似,这与原来人们设想的不同。从传回的照片中还发现了火星曾经存在液态水的最新证据。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再下一步就可考虑让人登上火星去实地考察了。这是火星考察将步入的最困难的阶段,因为火星距离地球实在太遥远了,载人飞船登临火星远比登月复杂得多。从仰望火星到登陆火星,这一步对宇宙来说很小很小,对人类却是非常重要和伟大,因此,必定会有更多的人志愿献身于这项工作。
⑩ 探路者和牧高笛哪个好 优势在哪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探路者是垃圾货质次价高!UXE 牧高笛 雪狼三个品牌常见帐篷对比分析这三个品牌各有一个最有名产品,LUXE的蜘蛛2,牧高迪的冷山2AIR,雪狼的珠峰徒步营。分别代表了这三个品牌给自己的定位,LUXE走高端产品的线路,牧高迪走中高端价位,雪狼走中低端价位。应该说这三个品牌都在各自强项的领域内占据了口碑。先看一下他们的产品的特点:三款都是传统的蒙古包式俩杆交叉结构,最经典实用。LUXE的价格最高,所有的面敷料不含糊。大量用了尼龙,尼龙面料相对来说更轻,更柔软,色彩艳丽。但价格贵,一般都用于高档的帐篷和服装。另外蜘蛛用了韩国的YUNNAN铝杆,这俩块大头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所有织带也采用尼龙织带,无一不是高档产品的选择。蜘蛛2的设计风格就是追求轻,所以尺寸也最小。冷山尺寸是140,是三个中最大的,大面积网纱,为了更好的透气,圆形的门形状很漂亮。外帐用格子涤纶面料,耐撕扯。底布是足够厚实的150D牛津布,耐磨,但相对来说厚,做工不错,但穿越式的搭建比较麻烦。冷山属于中规中拒的设计。徒步营的设计,一看就是雪狼传统的风格,价格杀手,将铝杆帐篷价格拉到了最低,记得原先零售只有298,今年好象改进了,价格也提高了,但还是低的可以。看看品质,尺寸135,很合理的尺寸,外帐底布防水指标不底,双开门,反光拉绳,厚织带,高强度航空铝,跟冷山一样(国产的铝杆都是差不多工厂出来的),该有的都有了,做工也比那298的老款确实提高了不少,不知道是如何将成本控制的那么好。三款帐篷的品质比较过了,可以看出设计思路,LUXE是追求品质不计成本,东西做的漂亮,甚至包装盒子都很精美。但价格,实在是最大的麻烦,无法占领更大的市场,叫好不叫卖,网上好评如潮,实际销售不多。牧高迪,用尽量好的面敷料,通过工厂优势,将产品做的尽量的优秀,既吸引中高端客户的眼球,又吸引着一部分低端客户放血,占据市场最大的份额。如果没有雪狼徒步营的出现,牧高迪的冷山可以打遍铝杆帐篷市场无敌手了。珠峰徒步营,重要的东西一个不拉,能节省的东西全部省掉。再仔细看一下,LUXE和冷山都是大面积网纱,典型的三季帐,徒步营纱门内还有内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暖性,还能当四季帐,最低的价格让客户可以用的更多。一如他家的服装风格,性价比最高。最近三家都出来一个仿MSR那个HUBBA形状的帐篷,LUXE的是寄居者,牧高迪的是如翼,雪狼的是祥云,几乎一样的款式,更能说明问题,寄居者和如翼价格相差不多,都在1000出头,寄居者的优势是用了韩国YUNNAN的铝杆,如翼的优势是用了CORDURAPU面料,涂硅,更耐磨,整体成本减掉铝杆后比寄居者更高,但零售价比寄居者便宜,LUXE是明显看的见的地方不惜成本,牧高迪是将成本用在最实际的地方,雪狼的祥云更有意思,样子一样,不用韩国铝杆也不用CORDURAPU的面料,用更实用的格子涤纶面料,价格只有前俩者的一半。硬是又杀出一条路来,性价比高的一塌糊涂。目前的市场情况也正如这三个品牌的设计思路,牧高迪丰富多样的款式,多种的价位,吸引了多数眼球。通过扩大渠道,只要是户外店几乎都能看到她的影子,无处不在的渠道使她占据了国内帐篷市场的老大地位。雪狼在中低价位吸引更多入门和一般野营需要的消费者,早期产品几乎都是这样,最近上市的祥云有了中高端帐篷的影子,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信号,帐篷也要象服装一样做的让更多的大众消费的起,不过这是所有户外产品要做大必须面对的问题,希望雪狼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LUXE吸引的是对于装备非常喜欢研究的玩家,但份额不大,如果能抛弃一点华而不实的东西,更贴进消费者,是不是能将更多的好评转化为销售呢。其他还有许多的品牌,如ACME,普尔兰德等等,但总体影响力不如上面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