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闸北区与静安区合并叫什么区
上海闸北区与静安区合并成为新的静安区。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境域南部大部分划入公共租界西区。为抵制租界扩张,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闸北绅商建立闸北工程总局,自辟商埠。1914年,法租界扩张,将境内长浜路(延安中路)、徐家汇路(华山路)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法租界。
1956年,上海市区调整,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富民路、常德路为界,东境划归新城区,西境并入长宁区,闸北、北站两区合并成闸北区。1960年1月,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新成区、江宁区,将新成区成都北路以西部分、江宁区全部、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合并重建静安区。
2015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2016年3月,原静安、原闸北区“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静安区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1)上海市闸北区发改委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6月,新静安区下辖江宁路街道、静安寺街道、南京西路街道、曹家渡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彭浦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街道和镇:
1、江宁路街道位于静安区中南部,东沿西苏州路、泰兴路,西至江宁路、昌平路折西康路,南起武定路,北至安远路。
2、静安寺街道位于静安区西南部,东起富民路、常德路,西迄镇宁路,南至长乐路,北接新闸路。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
3、彭浦镇地处静安区北部,东至万荣路,南临老沪太路,西到沪太路,北越场中路,镇域面积7.88平方公里。
B. 上海闸北属于哪个区
上海闸北已撤销,原静安、原闸北区“撤二建一”成为新的静安区。
上海闸北区(旧地名,已撤销)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北部。东与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与普陀区、宝山区毗连,南隔苏州河与黄浦区、静安两区相望,北与宝山区接壤。全境南北长约10千米,总面积29.19平方千米。
境内有宋教仁墓、吴昌硕故居、上海总工会旧址、“四一二”惨案群众流血牺牲地、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等遗址及纪念地。
2015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2016年3月,原静安、原闸北区“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静安区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2)上海市闸北区发改委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4月,新静安区下辖江宁路街道、静安寺街道、南京西路街道、曹家渡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彭浦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街道:
1、江宁路街道位于静安区中南部,东沿西苏州路、泰兴路,西至江宁路、昌平路折西康路,南起武定路,北至安远路。
2、南京西路街道地处上海市中心,位于静安区南部,东起陕西南路、成都北路,西至富民路、常德路,南迄长乐路、延安中路,北及北京西路、南京西路。
3、共和新路街道位于静安区的中部,南起中山北路,北至延长路、老沪太路,东抵西宝兴路、北宝兴路与虹口区接壤,西达沪太路与普陀区交界。
C. 谁知道闸北区旧区改造动拆迁总指挥部的具体地址啊
我知道,北广场拆迁的指挥部在闸北区实验中学 地址: 中兴路1779号
D. 上海闸北区房改办在哪里
闸北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大统路1051号
公交信息
芷江西路共和新路(公交站)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西路
途经公交:1208路,309路,966路
大统路中山北路(公交站)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大统路
途经公交:1208路,98路
芷江西路普善路(公交站)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西路
途经公交:309路,966路,98路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1144号
E. 静安区一共有多少个街道啊
截止2016年3月,静安区下辖13个街道,1个镇。
1、13个街道:江宁路街道、静安寺街道、南京西路街道、曹家渡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
2、1个镇:彭浦镇。
静安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的市中心,与六个区相邻,东与黄浦区、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交界;南临长乐路,与徐汇区衔接;北与宝山区接壤。
(5)上海市闸北区发改委扩展阅读: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北,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隶属昆山县,后隶属嘉定县、宝山县。
吴淞江(故道)以南,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隶属华亭县,之后及明、清二代隶属上海县。虬江是上海县和宝山县的界河,民国初筑路时被填没。
清同治二年(1863年),境域中南部被辟为美租界,后并为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境域南部大部分划入公共租界西区。
为抵制租界扩张,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闸北绅商建立闸北工程总局,自辟商埠。1914年,法租界扩张,将境内长浜路(延安中路)、徐家汇路(华山路)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法租界。故境域南部为法租界、公共租界和北部主要为华界。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接收17个市乡,次年7月,将旧市乡一律改称为区,闸北市改称闸北区。30年代,日军发动两次淞沪战争,闸北区几成废墟,成为上海市出名的棚户区。
1937年上海沦陷时期,日伪将闸北区改为闸北政务署,沪北区公署。公共租界在太平洋战争前成为“孤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境地分属第十区、十一区、十二区、十四区、十五区。1947年,第十四区称闸北区、第十五区称北站区。
1949年5月30日,市军管会接管静安区,一度将区名改为静安寺区,1950年6月28日,复改称静安区。解放初期,境域分属静安、新城、江宁、闸北、北站区。
1956年,上海市区调整,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富民路、常德路为界,东境划归新城区,西境并入长宁区,闸北、北站两区合并成闸北区。
1960年1月,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新成区、江宁区,将新成区成都北路以西部分、江宁区全部、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合并重建静安区。
2015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2016年3月,原静安、原闸北区“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静安区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F. 上海闸北属于哪个区
截至2019年,上海闸北属于静安区。
闸北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北部。东与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与普陀区、宝山区毗连,南隔苏州河与黄浦区、静安两区相望,北与宝山区接壤。全境南北长约10千米,总面积29.19平方千米。
境内有宋教仁墓、吴昌硕故居、上海总工会旧址、“四一二”惨案群众流血牺牲地、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等遗址及纪念地。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静安区与闸北区撤二建一,建设新“静安区”。
(6)上海市闸北区发改委扩展阅读
闸北的历史沿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静安区境地分属第十区、十一区、十二区、十四区、十五区。1947年,第十四区称闸北区、第十五区称北站区。1949年5月30日,市军管会接管静安区,一度将区名改为静安寺区,1950年6月28日,复改称静安区。
解放初期,境域分属静安、新城、江宁、闸北、北站区。1956年,上海市区调整,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富民路、常德路为界,东境划归新城区,西境并入长宁区,闸北、北站两区合并成闸北区。
1960年1月,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新成区、江宁区,将新成区成都北路以西部分、江宁区全部、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合并重建静安区。
2015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2016年3月,原静安、原闸北区“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静安区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G. 上海为什么要取消闸北区
闸北区与静安区合并叫静安区。
静安区因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区淞江(故道)以北,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隶属昆山县,后隶属县、宝山县。为抵制租界扩张,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闸北绅商建立闸北工程总局,自辟商埠。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接收17个市乡,次年7月,将旧市乡一律改称为区,闸北市改称闸北区。30年代,日军发动两次淞沪战争,闸北区几成废墟,成为上海市出名的棚户区。1937年上海沦陷时期,日伪将闸北区改为闸北政务署,沪北区公署。公共租界在太平洋战争前成为“孤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境地分属第十区、十一区、十二区、十四区、十五区。1947年,第十四区称闸北区、第十五区称北站区。1949年5月30日,市军管会接管静安区,一度将区名改为静安寺区,1950年6月28日,复改称静安区。
1956年,上海市区调整,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富民路、常德路为界,东境划归新城区,西境并入长宁区,闸北、北站两区合并成闸北区。1960年1月,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新成区、江宁区,将新成区成都北路以西部分、江宁区全部、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合并重建静安区。
2015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2016年3月,原静安、原闸北区“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静安区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H. 闸北区彭浦发展史
社区变迁
社区变迁
民国17年(1928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将闸北市改为闸北区。民国26年八一三日军侵沪,同年11月,上海市沦陷。日伪政权在区境设立闸北区治安维持会。民国27年1月,取消闸北区治安维持会,旋即成立闸北镇,先后受闸北区政务署、沪北区公署、第三区公署、沪北区公署管辖。闸北镇镇公所设在虬江路观音堂,辖4个乡、24个保、216个甲。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其管理范围没变化。
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上海市。民国35年,第十四区(闸北区)整编为45个保、1296个甲(不包括2个水上保),第十五区(北站区)整编为52个保、1474个甲。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闸北和北站区接管委员会,区境设置8个接管专员办事处(其中闸北区4个、北站区4个),作为区接管专员派出机构。1950年6月,撤销区接管委员会,成立闸北区和北站区人民政府。闸北、北站两区分别成立冬防区分会和冬防指挥部,下按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建立11个冬防办事处(其中闸北区4个、北站区7个)。1951年7月,撤销区冬防委员会和冬防指挥部,两区分别设置11个区人民政府派出人员办事处(闸北区4个、北站区7个)。1952年6月,以原有区人民政府派出人员办事处为基础,按照公安派出所区划,两区改设16个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其中闸北区9个,北站区7个。1955年7月,闸北和北站区分别成立区人民委员会,原设置的办事处定名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委员会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均以路名或新村命名,划小街道管辖范围,闸北区设19个街道办事处,北站区设17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2月,闸北和北站区合并成立闸北区人民委员会,仍设36个街道办事处。
1956年8月,街道管辖范围扩大,原36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21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全区21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山西北路、开封路、天目路、广肇路、新民路、宝山路、青云路、中兴路、烽火9个街道办事处。1960年4月,新建彭浦街道办事处,区境增为10个街道办事处。1962年11月,新建北站街道办事处,撤销天目路街道办事处,重建山西北路街道办事处。1963年8月,广肇路街道办事处改称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街道办事处改称新疆路街道办事处。1964年,新建虬江路、汉中路、海宁路3个街道办事处,区境增为13个街道办事处。
1967年9月起,街道办事处相继改为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撤销街道革命委员会,恢复街道办事处。同年11月,撤销彭浦街道办事处,建立共和新路和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全区增为14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10月,调整街道办事处,撤销海宁路街道办事处,并入山西北路街道办事处和北站街道办事处,区境减为13个街道办事处。1985年2月,新建大宁路街道办事处。1987年,烽火街道办事处改称芷江西路街道办事处。1987年12月,新建临汾路街道办事处,全区增为15个街道办事处。1991年9月,撤山西北路街道办事处与北站街道办事处,建北站街道办事处;撤新疆路街道办事处与开封路街道办事处,建西藏北路街道办事处;撤汉中路街道办事处与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建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
1992年9月,宝山区彭浦乡划归闸北区。至1993年12月,区人民政府设派出机构12个街道办事处。另有1个乡人民政府。
I. 闸北区建委主任是谁
闸北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党政工领导职责分工安排
吕远(区建设和交通党工委书记)
主持建设和交通党工委全面工作。
负责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负责人事和人才工作;负责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双拥工作。
分管党工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统战工作除外)、建设和交通工会、人民武装工作。
巢卫明(区建设和交通党工委副书记、建交委主任、绿化局局长、市政局局长,区旧改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重点办主任、防汛指挥部常务副指挥)
主持建交委行政全面工作。
负责推进城市建设,协调旧区改造和组织重点工程建设;负责建筑业行业管理和计划财务工作;负责考核、督办等工作。
分管建设管理科、行政办公室(信访、信息化和“两会”办理工作除外)、计划财务科,区建管署、区重点办。
唐其艳(区建设和交通党工委副书记、建设和交通纪工委书记、建交委机关党支部书记)
主持建设和交通纪工委全面工作。
负责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统战工作和妇女、共青团工作;负责区建交委机关党支部工作;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协助信访稳定工作。
分管党工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统战工作)、建设和交通团工委。
蒋凡涌(区建交委副主任)
负责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负责水电煤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负责大宁国际社区市政配套工作;协助市政建设和管理工作。
分管北广场交通枢纽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申通轨道公司、市区供电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区站管办和大宁国际社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董瑜(区建交委副主任、区旧改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负责区旧改总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信访、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信息化、市区“两会”办理工作;协管苏州河沿岸闸北段旧区改造拆迁推进及维护稳定工作。
分管区旧改总指挥部办公室行政(财务)部、综合部、动迁推进部,区动迁用房调剂中心。协管行政办公室(信访、信息化和“两会”办理工作)。联系市建交委,区房地局、规划局,北站、宝山路街道动拆迁分指挥部和苏州河沿岸闸北段指挥部办公室。
董伟毅(区建交委副主任、区防汛指挥部副指挥兼办公室主任)
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负责河道管理工作;负责防汛防台工作;协助旧区改造及动拆迁推进,协管铁路上海站北广场地区旧区改造拆迁及维护稳定工作。
分管区防汛办、市政建设科、市政管理科,区市政工程管理署、河道管理所(水政所)。联系市市政局、水务局,区环保局,天目西路、芷江西路街道动拆迁分指挥部和铁路上海站北广场地区旧区改造指挥部办公室。
程凯(区建交委副主任)
负责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交通运输管理、交通战备工作;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协助防汛防台工作。
分管绿化管理科、交通运输管理科(区交战办),区绿化管理署。联系市绿化局、市城交局、市交战办,区市容局、安监局。
李毅民(区建设和交通工会主席、人武部部长,北上海物流中心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主持建设和交通工会全面工作。
负责退管会、技协工作;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协助北上海物流中心开发建设工作;负责人民武装工作。
分管建交委所属基层工会、行业工会、城建退管会。联系市建设和交通工会,区投资促进中心、北上海物流中心管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