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二三四五与上海交大

二三四五与上海交大

发布时间:2021-06-09 04:58:58

1. 上海交大和哪几所学校联合了

最主要是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了。
上海交通大学办学历史可版追溯到1896年(光绪权22年)由清政府创立、盛宣怀督办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南洋公学数易其名,经商部高等实业学堂、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多个阶段,于1921年改组为交通大学;而后复遭波折,历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至1949年剔去“国立”二字,径称“交通大学”。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2. 交大们有什么关系

稍稍对中国高校有些注意的人都会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中国冠以交通大学名的却决不止这两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也同样引人注目。北京大学“北大未名BBS”里有一个交大国际论坛,由这四所交通大学,加上亚洲名校、台湾的新竹交通大学共同组成。那么,这五所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相信大多数人除了知道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的血缘关系外,其他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交大的这历史太复杂,条理太乱,以至便是交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BR> 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与同为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从此南洋北洋交相辉映,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其实客观公正地讲,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学府意义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也即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则为第二。但由于19世纪末天津闹义和团,北洋大学堂师生被迫转移到上海南洋公学教学,因此近代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是在南洋大学毕业,学生中较为出名仍在世的有曾任清华副校长的张维等。 <BR> 北洋大学堂虽然早于南洋公学,但由于战乱原因,发展一直不如南洋公学,特别是抗日迁自西安联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学院,备受抗日战争战火摧残,已经逐渐消亡,直到解放后在天津旧址成立天津大学,但历史脉络已断,今非昔比。今日我们到天大网上主页上仍可看到“原北洋大学”字样,他们对历史传统的尊崇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话说回来,南洋公学由于地处上海,位于租界,免受战火侵拢,成立后发展很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前一直无可争议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这当然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北大、中央大学尚末觉醒,而清华还末成立的原故。当时交大学生灿若星辰,出名的有黄炎培(后为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叔同、王安等。其中李叔同更是交大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文词歌赋,样样精通,这在交大以工救国的办学百年历史上是罕见的。 <BR> 交大当时教学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称为“东方MIT”。可惜到现在五所交大已经无人敢再提当年之勇了。百年沧桑变化,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BR> 南洋公学创立后如同当时的政府变迁一样几经易名,甚至曾一度叫上海工业学校,直到本世纪十年代后期才有了个比较亮响的名字--南洋大学。可是好景不长,二十年代后,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交通建设和教育,把当时南洋大学和唐山路矿学校(即现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和北平邮政学校(即现北方交通大学的前身)联合起来成立了国立交通大学,归交通部管辖。本部设在上海,依次称第一、第二、第三交通大学,后两所后来又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和北平工学院。 <BR> 据说正因为叫交通大学,后来唐文治校长确定校庆的时候,就定于4月8日,取自交通是为了“四通八达”的意思;另外有种迷信说法,是“四分五裂”,后来交大确实是四分五裂的命,分成了五个交大,院系调整的还不算数。话说回来,自从归交通部更名为交通大学后,就把交大定位于理工科大学了,交大发展的方向基本确定了。 <BR> 本来南洋公学时交大是具有很好的人文基础的,原来有个南洋公学特班,班主任曾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该班培养了不少人很有名气的人文艺术方面的人才(如李叔同)。当时上海大多文艺名流都来进修,如同今天的交大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一样。据说连当初在上海失意落魄的蔡锷将军在红颜知已小凤仙的劝说下也来弄了个研究生文凭(野史),由此可见很有名气。后来,南洋大学时期人文气氛也不错,因为唐文治校长是前清进士翰林,是著名国学大师,本专业当然要有些活。到了交通大学时期,文科消失殆尽。有名的校友邹韬奋,在交大读土木时由于交大理工科要求严格,读得半夜吐血,读不下去,只好转学到圣约翰大学去学新闻了。要是没有趁早跑,恐怕中国近代史上又少了位名人,这只能说是交大的悲哀。后来交大除了理工科外,三四十年代逐渐兴办了管理学院,成为中国较早开办财会、管理等专业的大学之一,可惜解放后又被院系调整,调到复旦、上海财大去了,当时交大在人文方面一个比较有名气、可称大师级人物的教授朱东润也跑到复旦去了。现在世界一流大学大都是综合性大学。交大由于先天不足,很吃亏的。 <BR> 一个大学的发展与学校的领导紧密相关,一个好校长往往标志着学校发展的里程牌。北大有蔡元培、蒋梦麟、傅斯年;清华有梅怡崎、蒋南翔;浙大有竺可桢,路甬祥;在交大历史众多校长中,对交大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有盛宣怀、唐文治、叶恭绰、凌鸿勋、彭康,邓旭初(党委书记)。在二三十年交大名校长辈出,叶恭绰、凌鸿勋,还有黎照寰,交大也因此蒸蒸日上。当时交大的办学思路是建成“东方的MIT”,当时的交大的老师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非常高,如朱物华是哈佛博士,张钟俊是MIT博士,还有凌鸿勋,钟兆琳,王之卓等,不胜枚举。当时大学教授社会地位非常高,全社会对大学教授非常崇敬,工资几百个大元是当时普通公务员平均工资的十几倍。 <BR> 当年的国立交通大学用的大都是MIT的原版教材,要求非常严格,有硬性的不及格率,能进交大都是千里挑一,能拿到交大文凭意味拿到了金饭碗。 挑来挑去,北京的高校加强还来不及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中央大学已经消亡并且政治上也不太“可靠”;上海高校最多,交大实力最强,交大解放前后又是红色大学,无论学术和政治都最合适,于是当时国务院和高教部就选上了交大。当时的交大党委和校领导一听,觉得中央把这么光荣的任务交给交大,是对交大的信任,也就接受。于是彭康等校领导就到西安去选校址,直到1956年西安校舍盖好后要搬家时问题发生了。 <BR> 当时交大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上海人或在上海住了很长时期,对上海和交大感情都很深,部分教师觉得西迁是削弱交大,感情和生活都不能接受,但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都不敢提出来,只好逐步开始西迁。到了1957年,西迁问题在交大师生引起了强烈的讨论。当时分 <BR> 成两派:支持派主要是政治上支持加强大西北建设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反对派主要是老教授和认为这样会削弱交大的教师,已经到西安的师生生活很不适应也助长了反对之风。结果越吵越大,还没搬一半就停下来了。高教部长杨秀清部长向周总理汇报了这个情况。周总理亲自召集交大校领导和老教授进行研究。周总理明确说,西迁就是要牺牲交大支持大西北,并提出三个方案:要么继续全部迁到西安;要么已迁去的全部迁回;要么维持现状一边一半,迁不迁由你们决定。其实当时绝大数教师都反对西迁,但这在政治上是什么后果大家也都明白。经过艰难地讨论,采用了折中的办法,一边一半。但此时大部分设备已经先期运到西安,教师和学生也有60%到了西安。机电系、能源系等较早过去的留在西安;造船系、起重机械系等没过去的则留在上海;同时允许已经去西安感到不适应的或妻了和子女不便可回上海。于是一个交大,上海、西安两个分校就形成了。由于两地较远,不便统一管理,1959年交大终于分裂成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上海交大有19个专业,西安交大有24个专业。 <BR> 1959年分成了两个交大后,彭康校长去了西安交大,程孝刚、朱物华副校长留在了上海交大。实是求是分析,在分割过程中,老教授中有三分之二留在上海,包括当时交大全部四名中科院学部委员:周志宏、程孝刚、朱物华等,还有著名的张钟俊、陈石英等;三分之一的老教授去了西安,著名的有钟兆琳、陈大燮、张鸿等。这也是上海交大七、八十年代学部委员比西安交大的多的重要原因。在中青年教师中有三分二去了西安,三分之一留在上海,这也是现在西安交大中坚力量比上海交大强的重要原因。在改革开放后,又有不少是上海人的西安交大教师陆续调回上海交大,如杨世铬等,使得上海交大元气逐渐恢复。按照西安交大在1996年在《研究生学位教育研究》杂志上的说法是:“实验设备的大部分,60%的教师去了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对去西安的教师从来没有进行统计,但老交大的风水宝地留在上海这点则是毫无疑问的。 <BR> 交大分家好比兄弟俩,一个出远门,一个留在家里,结果导致了后来相互争遗产的历史问题,并产生两个交大之间的精神上的分裂和对立情绪,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对立表现为到底是爱国还是爱交大??去西安的认为留在上海的是逃兵,而且独自霸占了交大的遗产,西安交大才是正宗交大。而上海交大则认为上海交大保存下了老交大的底蕴,由于解放前人们为了区别唐山交大和北平交大习惯称在上海的交通大学本部为上海交大的历史缘故,在名气方面也确实是占了很多便宜,对西迁历史很少也不愿意再提起。而且交大校友由于毕竟在上海念书对上海交大也比较有认同感,校友各种简历也全部写上海交大,比如江总书记和两院院士的介绍以及平常的说法都说是上海交大毕业的,没讲是交通大学毕业,更不用说是西安交大毕业的。校友们捐钱也大部分都给上海交大,统计上海交大获校友捐款就达两亿多,校内各种建筑都是校友捐盖的。这对于西安交大在感情方面肯定是不能接受。于是争论谁是正宗也越来越激烈,并在百年校庆的到来前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BR> 西安交大坚持认为彭康校长带了60%的师生去了西安,因此是西安交大才是正宗。上海交大则认为当时西迁老教授很多都没走,况且后来西安还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跑回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得了老交大的家产,还用争谁是正统吗。去西安的对大西北是作了很大的贡献,但生活却水土不服,感情上念念不忘上海;留在上海的使老交大在上海得以延续,生活上也比较好,但在政治上抬不起头,不少反对西迁的在文革残遭批判。其实,如果是纵向比,两所交大综合实力都堪称一流,进入全国前十名不成问题;如果横向比,论名气上交比西交响,再加上地理位置又好,高考学生的分数线比西交高不少,校园硬件设施比西交强得多;论教师水平,则西交水平比上交高,学科门类也比上交完整。上交虽则声名日响,可是所做的实际而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却稍逊于西交的。海外的校友对交大有种亲切的称呼,以西交为唐城交大,上交为申城交大。唐申二校,一西一东;一黄原,一东海;一长乐坊,一徐家汇。以黄原上高大的城墙卷积厚重的长乐坊,凭东海边呼啸的海风振荡轻扬的徐家汇,谐振东西于海山,卷舒南北之晴空,则“交通大学”四字几可无愧无憾。 <BR> 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任务是:沟通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BR> 而交大海外校友因其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虽身居海外,却仍然魂系母校,积极关心母校,从学术上,财力上,社交等方面鼎力支持母校发展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海外校友超过5000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并且都成立了当地校友会,定期举行校友活动。 <BR> 在美国,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动也最活跃,在纽约,华盛顿,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顿,中西部,纽芬兰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会,每5年举行交大校友大团聚活动。2000年第7次全球交大校友年会已经圆满结束。据当时《世界日报》报导,来自台湾的老校友蒋光照,在会议结束前,宣布“全球交大校友联谊会”成立。首任会长为汪道涵;副会长8位包括五校现任校长谢绳武、谈振辉、周本宽、张俊彦、王文生及美洲校友会总会会长李天和、台湾交大校友会长郭南宏、香港交大校友会长陈明敏;秘书长蒋光照。 <BR> 香港校友会也十分活跃,同母校联系密切,支持甚大。每年4月8日校庆,海外校友不远万里,纷纷返校,参加毕业周年大联欢并捐款捐物,讲学指导,以表达海外赤子的心意和期望。留学日本的校友均是80年代以后出国深造的,大都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或在大公司任职,于1998年汇集l00多位校友成立了留日校友会。 <BR> 交大百年,天下一家……

3. 上海交大与北京交大比哪好

上海交通大好,这所学校的排名远远高于北京交大。

4. 上海交大好吗

回三楼:远不及是不能说的,清华整体是比交大强,而浙大与交大则是伯仲关系,反正今年在我们浙江交大录取分比浙大高四十分左右(当然浙大在我们本地招的人多),仅次清华北大复旦。
回LZ:交大地处上海,有利个人发展,在地理位置上较浙大有优势,而且据我了解交大学风很不错,工科也很强(机械、船舶N年教育部排名第一,虽说不怎么热门);
而浙大,生活质量绝对好,地处杭州(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学风也不那么紧,我上次去生物联赛,住在浙大公寓,基本是四台电脑四人全打魔兽(本人极其反对这种消耗青春的工作),去年理科第一我校的学长也进浙大竺可桢学院(浙大重点班),据说算比较用功的了,今年回来看老师,说是头发变黑了(原来部分白发),可谓“发之白者,日以返黑”,其生活之好,由是足鉴。
总的来说,交大是很不错的。
PS: 不过本人建议不要去机械,我今年被机动试点录了,但很后悔填了这个专业。

5.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相比,哪所学校好

BY 故事细腻

我对男人的粗糙质感做了一些解读,说到关于粗糙的三个关键,一、不要想太多;二、不要过度执着于某人事物;三、过程的抽离与回归。很多哥们反映前两个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但第三个都不是很懂,今天就专门和你说一下这几个点。
粗糙作为男人态度的表现形式,是我认为之所以能迅速吸引女生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前也常提起态度这个词,但这次我把态度具象化为一种更形象的表征,某个程度来说是对态度在理解层面的进步。粗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概括态度,是态度的定义域。比如说不卑不亢这个态度,就可以用粗糙去定义,不卑就是不想太多,不亢就是不过度执迷于自己。所以,很多原本比较形而上的态度,一下子变得能看得见摸得着,你们在具体实践时,也会更有方向。

刚才我用粗糙去定义不卑不亢,估计很多哥们没想到。这也说明,就算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前两点,在具体应用时,也不简单。不要想太多,是一系列相关行为的整体概括,从简单的搭讪时候的紧张感,到比较难的聊天时候的思维,再到更复杂的心态建设,不要想太多这五个字是一个体系,所以很多东西,不要只在表面去理解,要学会让一切融会贯通。
不要过度执着于某人事物,这里的人很多哥们可能只理解为喜欢的姑娘或者别人,但很少有人会理解到自己,也就是粗糙也包括了不过度执着于自己,这一点是基于克里希那穆提“不受限之说”的拓展,自我设限是让很多人无法进一步成长的重要因素,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都有过度执着于自己的习惯,这种习惯可以分为自我相信、自我执念以及自我矛盾。这个点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这里稍微说一下自我相信这个部分,合适的自信是必要的生产劳动框架,但过度的自信就是自我执着,这样一来也就限制了自己。通常,敏感的男人更容易过度自信,而钝感的男人反倒可以自信地恰当好处,那是因为钝感会让男人不过分地纠缠于是非对错,对就对错就错,无所谓非要争个输赢,这样一来自己既得到了轻松,也更容易收获来源于自我之外的知识,这就是粗糙。
在我们追姑娘的过程里,经常会出现一种很喜欢她的感觉,就算是刚认识什么都不了解,也丝毫不会阻挡这种强烈的感觉。但客观来说你和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连约会都没有过,根本不可能是真的喜欢,但幻觉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很喜欢一个人的幻觉也是恋爱美好的部分。我在5周年的时候说,要不过度执着,只要出现第二个类似的对象就行了,如果你某天出去搭讪,认识了两个差不多类型的女生,能分担你的这种情感,那么很喜欢她的感觉,就会一下子消解,没有聚焦,也就没有执着。
在这种有两个类似对象的情况下,你对任何对象都不存在执着。如果和某位姑娘聊不开,那么另一位姑娘能很好地承担这种失落与无助,而就当你与另一位姑娘聊得比较开心的时候,你对之前反应不怎么样的那位姑娘的情感投射会更为冷静,你会变的无所谓。这种冷静,就是抽离,只不过很少有哥们能做到在只有一个对象可供选择的时候,也能形成这种冷静状态,这也是区别高手与菜鸟的地方,高手是可以不自觉以想象来控制心态的,但这要付出修炼的过程。
当你冷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不会过度在乎那位姑娘的反应,这反倒有利于你去追她。在冷静状态下再次去接近她,就是回归。回归的状态里,你会传达更为平静的态度,这种平静就是粗糙,很多姑娘就是喜欢男人面对困难时候的平静与淡定,这份从容的感觉在男人和她聊天的过程里,她是能敏锐捕捉的,这样就构成了吸引。
这篇文章对这几个关键点做了进一步解读,让你们更易理解,同时通过实践去更为接近粗糙的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做到这种粗糙,同时搭讪两个差不多类型的姑娘是最好也是最简单的。但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和经验,就要尝试去独自修炼这种状态,即在仅有一位姑娘的时候,你也能做到抽离与回归,这就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态建设,但这是你应该去完成的自我挑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流。
感觉流
恋爱,是一辈子的事
Romantic Mystery

6. 上海交大和复旦到底哪个好

楼上都在胡扯。瞎比较什么啊,不着边。你要是想学医,那么很遗憾的高速你,这两家的医学院都不是跟本部在一起。复旦的医学院在卢湾,交大的医学院也在卢湾。复旦的本科大一都在本部上课,大二以后会搬到卢湾那边,也就是枫林校区。交大好像医学院还是在医学院上课。
至于交大。你初中看过的那个校区应该是徐汇校区吧。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徐汇校区现在已经没有本科生,主要用来做部分研究生,mba,没记错的话,然后就是各种培训机构。。。
所以医学院的风景,都不能说是好看。但如果撇开这个,再论校区的美丽程度,那很显然是复旦的邯郸校区跟湾校区比较好,前者是典型的江南风,后者则是很华丽的欧式风。
然后说道锻炼能力。那么如果你是在交大闵行校区,那么基本上没有锻炼的机会。。。因为那个地方距离五号线还有一段距离,更别提到市区跟进城一样。复旦的本部则还算是交通便利,实习什么的都很方便。如果你在这两家的医学院,都处于市中心,位置很好的。
最后说到生活。复旦的社团铺天盖地。学校旁边就是五角场商圈,非常繁华的地方。
最最后加一句。学医要慎重。因为国内做医生的确很辛苦。
然后这是一句,如果你想选医学,推荐去念复旦今年刚开设的一个7年制还是8年制的医学班,这个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期间就可以通过三年住院医师培养计划。住院医师培养计划,今年已经在全国推广,使得医学生的学制从七年到八年又增加了三年。时间成本惊人。所以负担的这个医学班,还是很值得读的。不过具体情况你要找到复旦招办,咨询一下。
最最后说道学习和深造。说复旦注重虚名是瞎扯淡,也不看看这二十年来,复旦培养了多少杰出的学生。无非是复旦文理医学比较平衡,学生生活更丰富活跃一些。一些人只看到人家玩,没看到人家怎么学的。所以道听途说这东西不可靠,而且误传很多。

7. 上海交大有几个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有6个校区,分别为:徐汇校区、闵行校区、黄浦校区、长宁校区、七宝校区、浦东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

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二三四五与上海交大扩展阅读:

部分上海交大校区的介绍:

(1)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在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2)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区之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校区毗邻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占地面积约309.25公顷(4638.75亩)。校区内有医院、邮局、银行、影院、学生活动中心、各类体育场所等设施,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

(3)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在上海市法华镇路535号。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等等。

8. 上海交大都与那个大学合并了

1、上海农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先后合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2、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9. 上海交大欧姆隆在二三四五还有股份

上海交大,欧姆龙在2345还有没有股份,这个多长时间可不知道。

阅读全文

与二三四五与上海交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叫融资租入 浏览:557
美国生猪价格报告 浏览:746
美元对人民币期货交易单位 浏览:384
金道贵金属出金有问题吗 浏览:243
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 浏览:903
网上贷款的口子那些好 浏览:193
四达网络贷款网络贷款 浏览:504
麦包包融资 浏览:75
个人融资计划书 浏览:910
梁晨股票 浏览:638
哪家银行外汇 浏览:343
60欧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02
qf基金靠谱吗 浏览:145
国资信托成立 浏览:734
博道沪深300增强基金怎么样 浏览:581
融资方案吧 浏览:728
236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193
安卓外汇交易模拟 浏览:813
投资理财app下载 浏览:230
保险当理财卖 浏览: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