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92年美国股市

92年美国股市

发布时间:2021-06-09 07:37:51

⑴ 美国股市历次崩盘

纽约1929大崩盘 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 纽约1929大崩盘书籍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大恐慌再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⑵ 美国最强势的一次牛市是什么时候

最长的一次:
1984年,纳斯达克市场创立,其后持续了长达16年的大牛市,指数则从237点冲到2000年的5132点,指数涨幅高达20倍。在这段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只是在1987年、1990年和1994年出现年度小阴线,略做调整,其它时间一直是单边向上。
其他:
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颠峰后,出现大幅度调整,当年就跌到2288点,跌幅高达60%。2002年,该指数最低1108点,相对最高点,3年跌幅达到78%。这个幅度与上证指数从1558点跌回325点(一年半跌幅79%)相比,极其接近。如今,纳斯达克指数回到2000点之上,表现也相对温和了。看来,任何市场,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暴涨暴跌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无论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

但跌幅必须达到似乎是一条“铁律”。1989年,日本股市达到历史性高点38957点,从1990年年初开始大跌,3年后跌到14194点,跌幅63%,似乎是够惨的了,但1996年反弹到22957点后,股市继续下跌,居然在2003年跌到了7603点。14年时间,跌幅是多少呢?80%。

由此看来,超级大牛市的终结、股市创立初期的跌幅,80%左右是一个基本要求,而时间方面则没有严格要求。比如,台湾股市在1990年2月达到了12424点的历史高点,相对于1982年的421点,涨幅近30倍。随后,在1990年10月就跌到了2560点,指数跌幅79%。尽管跌幅巨大但只经过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但那个低点居然就成为10多年来的最低,以后从来没有再触及。台湾股市还在1997年和2000年两次冲上1万点大关。

1929年9月,道琼斯指数达到386点的高位后当月开始下跌,10月出现狂跌,最低点为212点,11月再跌到195点,相当于三个月指数跌幅近50%。1930年4月,股市反弹到297点,是典型的b浪反抽形态,很多人还以为牛市没有结束呢,结果股市再次开始持续下跌,到1932年7月,股市跌到40.56点,才宣告见底,当月出现反弹。
中国股市也出现过类似情况。1993年2月,上证指数达到1558点后开始下跌,在1994年8月达到了325点,时间只一年半,但指数跌幅却达到80%。最能反映时间因素的是深圳的成份指数,在1996年1月见底,调整时间也是35个月。在时间上恰好是3年。
这种调整,反映了两国股市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暴涨暴跌。比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于1928年10月1日开始编制,一年后股市见顶大跌。上证指数在1992年5月放开价格指数,1993年2月就见顶大跌。

1932年7月,美国股市开始上涨,到1937年3月达到最高195点,相对于此前的低点40.56点,上涨了近4倍,牛市的时间接近5年——54个月。随着二战的开始,美国股市开始下跌。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在1938年3月就跌到97.5点,恰好下跌了50%。这跟1929年三个月跌一半的速度相比,显然慢多了。

1938年和1939年,指数两次回到150点以上,都无功而返,并从1941年8月开始经历了连续9个月下跌的奇观,1942年4月,指数跌到92.69点。相对于此前的195点,指数实际下跌52.8%。熊市持续的时间则超过了5年,为61个月。在年线上,则表现为1937年收阴线、1938年收阳线、1939-1942年连续3年收阴线的形态。

从那以后,美国股市进入了长期牛市。从低点启动后刚4年,1946年5月,股市冲破200点创下213点的新高,随后股市高位盘整了3年,到1949年6月达到160点,指数跌幅不过20%多一点。此后,指数连续11个月上涨,再创新高229点。1953年,指数接近300点。1966年,达到1000点。1974年,经过近8年的横向整理,指数跌到570点,完成了一次长期整理,从此进入最大的主升浪——1987年8月达到2746点,两个月后跌到1616点,继续上行,2000年1月达到11908点。2002年10月,调整到7181点。如今,道琼斯指数仍在1万点附近徘徊。

⑶ 1929年美国股市为什么突然暴跌说下大的背景,以及为什么就是在一天或几天之内暴跌

在世界其他国家,发生过多起因股市而引起的经济灾难,最典型的要数1929年美国股灾。
1929年10月29日
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做了个噩梦
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在20年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跳楼的不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向理性、公正和透明。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到1954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

⑷ 谁知道一九二九年纽约股市崩溃的前因后果,具体情况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
一、缘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不久又对协约国进行贷款。1916年,威尔逊当选连任。1917年,美国在德国潜艇击沉美国船只后,于4月6日对德宣战。大战期间由于国外移民中断,黑人大量北移,并人伍出国作战,开拓了视野。1918年11月,威尔逊签署对德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战后,美国由欠60亿美元的债务国而成为贷出100亿美元的债权国,美国成为最富有的国家。1921年共和党W.G.哈定执政,正值美国陷入全面经济萧条。他提出“工业正常化”和”抢救资本主义”政策;1923-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进人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国内由于固定资本更新,建筑业兴起,汽车和钢铁工业等扩大以及商品和资本输出激增,1923年美国工商业出现了新高涨。再此同时,美国第二次企业“合并浪潮”(即进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银行业、工业部门,特别是水、电、煤等公用事业,甚至扩展到零售商业部门。共和党人C,柯立芝执政时期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私人垄断资本大为发展。但由于国内新兴工业畸形发展与生产过剩,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和消费脱节,农业长期陷于慢性危机,1929年10月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随后资本主义各国陆续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二、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股票行情猛跌,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260亿美元,严重削弱金融制度,动摇企业界信心,阻碍工、农业发展,缩小海外购买和投资,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从1929年至1932年,银行破产101家,企业破产l09371家,全部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农业总产值从1929年的111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50亿美元。进口总值从1929年的近40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13亿美元,出口总值从53亿美元降到17亿美元。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人,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国民收人从1929年878亿美元,降到1933年的4皿亿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费额,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67%。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商品积压,甚至销毁大量农产品和牲畜,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又缺衣少食。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全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200万人到处流浪。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36%,世界贸易缩减2∕3。
对这次大萧条,H.C。胡佛政府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放任主义的对策。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通过全国信贷公司(后改为“复兴金融公司”),拨款给工业和铁路公司,使其免于破产;采取收购农产品,举办信用贷款和实行保护关?nbsp| ,以维持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此外,责成银行信用协会以互相调节资金的方式,防止银行破产。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因此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危机停止后进人特种萧条阶段,未达繁荣又陷入1937年危机。

三、新政
F.D.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至1939年间为克服1929—1933年大萧条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32年7月2日,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名词。内容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

◎恢复陷人大萧条的经济;
◎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
◎ 限制垄断资本的某些弊端。

为实现这些目标,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和1935-1939年。第一阶段著重调整与恢复,第二阶段著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

第一阶段(1932-1935)
为挽救和重建濒于崩溃的金融货币体系,罗斯福于1933年3月6日暂时关闭全国银行。三天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委托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纸币以解救货币荒,授权复兴金融公司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给全国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授权财政部整顿和资助银行,并禁止储存和输出黄金。5月27日和6月6日,国会又分别通过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政府对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6月16日通过《格拉斯—斯蒂高尔银行法》,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防止银行用储蓄者资金投机,还规定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实行保险。1933年4月间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鼓励出口和减轻债务人负担。为恢复工、农、商诸业,1933年5月12日通过《农业调整法》,授权农业调整管理局用政府津贴鼓励农民缩减耕地面积、销毁大 量农产品、屠宰大量幼畜,以控制基本农产品产量和牲畜饲养头数,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结果1936年农业总收入较1932年增长50%。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振兴法》,规定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则,对各该行业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作出规定,希图实行某种程度的计划经济,但由于大企业的操纵,收效不大。该法还规定劳工有同企业主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并有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为紧急救济大批失业者和贫民,1933-1934年期间,先后建立平民自然资源保护队、联邦紧急救济署、房主贷款公司、联邦住房管理局、公共工程管理局、国民工程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起码的救济。1933年5月18日,通过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从事防洪、发展航运、保护环境、生产化肥和提供廉价电力等。新政给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1935-1939)
罗斯福政府从1935年1月起,提出加速改革步伐,先后成立工程振兴局、全国青年管理处以解决失业问题,并制订《社会保障法》规定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帮助无力养活自己的人,此法在1939年修订后,将美国推上“福利国家”的道路。为对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略加节制,1935年8月23日通过新银行法,建立联邦储备委员会以管理各储备银行的贴现率、利息、兑换率、储备金额以及公开市场活动。8月28日的公用事业控股司法对那些公用事业帝国判处“死刑”,对其他控股公司进行管理。8月30日的财产?nbsp| 法使财产?nbsp| 增到70%的最高限度;公司所得?nbsp| 则以累进制代替单一制。有产阶级称此?nbsp| 为“敲诈富人”?nbsp| 。为加强劳工地位,7月5日总统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宣布公司工会为非法,进一步保证工会通过自选代表与资方集体谈判的权利。
由于1936年经济形势显著好转后,罗斯福政府紧缩信贷,大力削减联邦政府开支以平衡预算。1937年秋末起,又出现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不得己于1938年夏初起重新放松信贷,扩大联邦政府开支。1938年秋末起,经济又开始回升。罗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1938年2月16日通过第二个农业调整法,以代替被判违宪的第一个《农业调整法》。到1939年,国际局势紧张,国家重点转向扩军备战。罗斯福注意力日益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告一段落。

资料来源:
http://www.chinatranslate.net/big5/world/usa-guide/History/Important/NewDeal.htm
http://www.ycrc.com.tw/txt/a5105.htm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C0133100138/12/12-24.htm

⑸ 历史上一共有几次股灾

历史上最严重的股灾一共有七次。分别是1929年美国大股灾、1987年美国股灾、1989年日本股灾、1973年香港股灾、1990年台湾股灾、1996年中国股灾、2001年中国股灾。

⑹ 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一、美国股灾
1)1929年大股灾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
1987 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 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 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二、日本股灾
1989 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 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四、1990年台湾股灾
1987 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 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国历史上3次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1)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2)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 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6月,2个月时间沪指跌幅高达45%,国家采取一些了措施才稳住跌势。

⑺ 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

年10月29日,这个被随后的历史所铭记的“黑色星期二”,开启了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从那天开始,美国股市在历经了10年的大牛市后,几天内从顶巅跌入深渊。股指从363最高点跌至1932年7月的40.56点,最大跌幅超过90%。此后,美国和全球也随后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危机从纽约股市开始
1929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市场就出现了抛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稳,被吓坏了的投资者命令经纪人抛售股票,导致美国股市崩溃。到这天结束时,已经有11个金融家自*。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胡佛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时,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所有股票成了烫手山芋,只要抛掉就好。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为发端,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 楼。

⑻ 1990至今一共有哪几次金融危机每次的金融危机的起因有什么区别(要详细的回答,悬赏不是问题)

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语与其说是偶然的因为一个突发事件(次贷危机),不如说是美国经济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的经济增长阶段,忽视了投资风险从而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其实个人觉得这也是必然的。 首先由于“次贷危机”,具体背景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我大体介绍下: 次贷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而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 至于这次危机的影响范围: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美国“次贷危机”将使股市出现剧烈动荡的可能性加大,从而对全球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⑼ 在那里可以看到美国股市的百年走势图

道琼斯指数从发布开始的走势图,在雅虎上有,网址是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DJI&t=my
标准普尔指回数的走势图答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GSPC&t=my

⑽ 美国股灾的1929年美国股灾

在世界其他国家,发生过多起因股市而引起的经济灾难,最典型的要数1929年美国股灾。
1929年10月29日
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首先破灭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在20年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向理性、公正和透明。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到1954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一,这一天对于美国纽约所有股票持有者来说,是一个难忘的灾难性日子,美国当日一天中股票市场财富缩水超过五千亿美元。由此使得全球经济的病变迅速蔓延

阅读全文

与92年美国股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程序华人 浏览:337
什么叫融资租入 浏览:557
美国生猪价格报告 浏览:746
美元对人民币期货交易单位 浏览:384
金道贵金属出金有问题吗 浏览:243
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 浏览:903
网上贷款的口子那些好 浏览:193
四达网络贷款网络贷款 浏览:504
麦包包融资 浏览:75
个人融资计划书 浏览:910
梁晨股票 浏览:638
哪家银行外汇 浏览:343
60欧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02
qf基金靠谱吗 浏览:145
国资信托成立 浏览:734
博道沪深300增强基金怎么样 浏览:581
融资方案吧 浏览:728
236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193
安卓外汇交易模拟 浏览:813
投资理财app下载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