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开展对口援疆工作
必要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①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②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③有利于国防的巩固,边疆的安全;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❷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境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义。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全国各族人民,地区发展水平之间的收入差距,这可能会导致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心理失衡的因素。此外,目前农村的社会变革,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显著改善的条件下,在边境地区各族,如教育,医疗卫生,让人放心的人,提高各族人民在边境地区和爱国意识,国家的身??份。综合开发边境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国家一个新的水平开辟渠道,扩大中国,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内部发展的外部空间,沿边开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充分显示了中央“睦邻友好,睦邻,富邻”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外交政策的实施的良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❸ 请从地缘政治角度论述我国安全受到哪些威胁
一、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分析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陆地边界总长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海岸线1.8万多千米,面临东海、南海。中国邻国众多,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东与朝鲜接壤。
(二)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从国家的发展程度看,可以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类;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看,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大类。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和众多的人口,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
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二是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一)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
第一,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要警惕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经历了一次大变革,由冷战时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扩张的“两洋战略”转变为“欧亚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日韩等军事同盟为重点,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欧亚大陆“一超独霸”的地位,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霸权体系。美国正在精心构筑一条围堵中国的“太平洋锁链”,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线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是美国围堵中国“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环;第二线以关岛为中心,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一系列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的后方依托;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既是支援亚太美军作战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第二,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膨胀态势值得中国关注。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颁布了和平宪法。宪法明确规定,日本“永远不再拥有陆军、海军、空军和其他军事力量”,只能保持有限的自卫队。然而,时至今日,日本自卫队已具有相当规模,总人数在30万人左右,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部队的规模均超过英国或与英国相当。此外,日本每年的防务开支约500亿美元,总额排名世界第二,人均费用居世界第一。尽管日本一再强调它决不做军事大国,但其迅速膨胀的军事实力确实让人担心。
第三,来自印度的威胁。印度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但印度一直不愿放弃军事大国的梦想。1998年,印度为谋求核大国地位,置国际舆论和有关国际条约不顾,实施了5次核试验,由此引发南亚次大陆的核军备竞赛。近年来,印度的国防开支居高不下,2000年高达136亿美元,2001年近150亿美元。此外,印度一直叫嚣“中国威胁论”,并暗中支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第四,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突变,国际地位明显下降,地缘政治环境日趋恶化。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俄罗斯的战略政策逐渐由过去向西方“一边倒”转变为现在同时面向欧亚的“双头鹰”战略,意欲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加之仍堪称一流的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以及历史上有过的辉煌,必将力图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从中长期看,随着俄国民经济的好转和综合国力的恢复,其必将视中国为其地缘政治对手,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
(二)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第一,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在南海水域存在领土争端。公元前,中国人就已漂洋过海发现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并对其进行命名和开发,中国对南海诸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但目前南海局势并不平静,南海水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世界石油储量日益减少,其作为国际经济命脉的战略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群岛的主权要求。在南沙群岛形成了中、越、菲、马、文五国对主权的争夺态势。南海是中国防御体系中防卫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又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得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中亚等国对中国西部边疆安全和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中亚五国地处内陆,出口不畅,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需要同中国发展合作关系,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寻求出路;同时其对俄重新统合怀有戒心,视中国为制衡俄影响的砝码,在维护民族文化特征、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上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但是,中亚是欧亚东西、南北陆路交通要地,加之丰富
❹ 结合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国家安全战略。
环境:1台湾问题2朝鲜半岛的核危机3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争端4美日军事同盟
战略:
首先,中国应处理好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有重大影响。
其次,中国应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立足东亚。中国处于东亚的中心,东亚是中国的安全屏障,正所谓“唇亡齿寒”,中国应立足东亚。
再次,中国应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中国应与第三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事业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第四,中国应经济参与国际事务,推行多边外交战略。争取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组织中开展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❺ 从地缘政治角度论述我国安全受到哪些威胁
一、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分析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陆地边界总长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海岸线1.8万多千米,面临东海、南海。中国邻国众多,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东与朝鲜接壤。 (二)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从国家的发展程度看,可以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类;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看,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大类。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和众多的人口,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
当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二是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一)来自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威胁
第一,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要警惕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经历了一次大变革,由冷战时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遏制苏联扩张的“两洋战略”转变为“欧亚大陆战略”,即以欧洲的北约和亚洲的日韩等军事同盟为重点,辅以由美国领导的其他盟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体制组成的“制度霸权”,维持其在欧亚大陆“一超独霸”的地位,构筑美国领导的全球霸权体系。美国正在精心构筑一条围堵中国的“太平洋锁链”,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线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是美国围堵中国“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环;第二线以关岛为中心,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一系列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的后方依托;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既是支援亚太美军作战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第二,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膨胀态势值得中国关注。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颁布了和平宪法。宪法明确规定,日本“永远不再拥有陆军、海军、空军和其他军事力量”,只能保持有限的自卫队。然而,时至今日,日本自卫队已具有相当规模,总人数在30万人左右,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部队的规模均超过英国或与英国相当。此外,日本每年的防务开支约500亿美元,总额排名世界第二,人均费用居世界第一。尽管日本一再强调它决不做军事大国,但其迅速膨胀的军事实力确实让人担心。
第三,来自印度的威胁。印度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但印度一直不愿放弃军事大国的梦想。1998年,印度为谋求核大国地位,置国际舆论和有关国际条约不顾,实施了5次核试验,由此引发南亚次大陆的核军备竞赛。近年来,印度的国防开支居高不下,2000年高达136亿美元,2001年近150亿美元。此外,印度一直叫嚣“中国威胁论”,并暗中支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第四,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突变,国际地位明显下降,地缘政治环境日趋恶化。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俄罗斯的战略政策逐渐由过去向西方“一边倒”转变为现在同时面向欧亚的“双头鹰”战略,意欲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加之仍堪称一流的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以及历史上有过的辉煌,必将力图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从中长期看,随着俄国民经济的好转和综合国力的恢复,其必将视中国为其地缘政治对手,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 (二)来自周边邻国的威胁
第一,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在南海水域存在领土争端。公元前,中国人就已漂洋过海发现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并对其进行命名和开发,中国对南海诸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但目前南海局势并不平静,南海水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世界石油储量日益减少,其作为国际经济命脉的战略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群岛的主权要求。在南沙群岛形成了中、越、菲、马、文五国对主权的争夺态势。南海是中国防御体系中防卫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又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得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中亚等国对中国西部边疆安全和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中亚五国地处内陆,出口不畅,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需要同中国发展合作关系,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寻求出路;同时其对俄重新统合怀有戒心,视中国为制衡俄影响的砝码,在维护民族文化特征、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上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但是,中亚是欧亚东西、南北陆路交通要地,加之丰富
。。。。。。
❻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际间合作的基础。
我国周边外交工作,体现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与思路,符合我国国家利益,也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
❼ 请分析中东政治冲突与中国政治安全的关系。
当前的中东北非地区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2010年底发端于突尼斯的政局动荡迅速蔓延到其他阿拉伯国家,引起中东地区的全局性动荡,至今尚
未尘埃落定。作为国际能源需求大户中的一员,中国在中东北非有着巨大的油气利益,而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环境的多变,会影响国际石油供给,继而影响油价和中国
石油进口,给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带来严重挑战。
根据最新统计数字,201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5.2%,首次超过美国的53.5%。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
度仍将上升,近年来从中东北非地区进口的原油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40%以上。对于一个原油净进口国来说,原油供应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油国所在地区的
地缘政治安全。虽然都在中东北非地区存在着巨大的能源安全利益,可相比于欧美而言,中国缺乏对其局势施加影响的能力,不可控的局面必然会产生不可控的新变
化,这些不可控的新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从维护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必须对这些新变化保持预见性和警惕性。
大国博弈,利益重划
从世界主要大国(选取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与德国)2011年对石油的需求量与其自身的生产量来看,除了俄罗斯石油实现自给而且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以外,其他几个大国都对进口石油有着不同程度上的依赖。
结合中东北非变革中美欧国家的态度及其行动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其背后石油利益集团的影子。在这场变革中,美国、欧洲对中东北非国家内部出现的
反对派持支持态度,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北约通过空中打击帮助了利比亚反对派取得政权。北约国家的这些行为不但扩大了其在中东北非的政治军事影响,也有利于
其在战后利比亚资源的重新划分中占据优势。利比亚反对派上台后宣称要按照对其态度友好程度来确定其合作对象,那么,西方国家由于为其提供了直接的军事援助
帮助其获得政权自然成为其战后重建以及经济建设中首选的合作对象。早在战争期间,法国道达尔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等欧洲能源企业要求本国政府积极争取利比亚
油田开采权。利比亚反对派更是直接表示就原油方面与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没有政治问题,但与中国、俄罗斯还存在政治问题。可见,在利比亚石油利益重新博弈
的过程中,中国可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由于西方国家在中东北非的变革中普遍采取干涉其国家内政、支持反对派推翻原政府的策略,使其在这场变革之后很容易就赢得了新政府的合作。中国采
取不干涉内政的政策,反对派对此是不满意的。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掌握了对中东北非发生变革后产生的新政府的政治影响力就自然能赢得后续的经济合作,而这其
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资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中东北非的变革中,大国之间对变革采取的不同政策以及大国之间的博弈,结果就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在这场博弈
中赢得了新政权的好感,扩大了它们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这在未来可能会增加中国通过进口石油弥补石油缺口的困难。
伊叙局势,扑朔迷离
当前,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武装冲突不断,国际社会对叙利亚经济制裁力度加大;美国、欧盟继续对伊朗实施能源和金融制裁。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线风险增大,叙利亚、伊朗国内油气投资环境恶化。
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国,而且伊朗周边的稳定对整个中东的石油供应有着战略性的影响。在当前伊朗局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未来的走势大
体有三种:(1)美国继续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手段,限制外资进入和石油出口,打击伊朗国内经济;(2)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导致伊朗石油出口终
止,国际油价迅速攀升;(3)伊朗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采取极端措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导致全球最重要的能源通道中断。
从实际形势看,第一种走势出现的可能非常大。如果这种情况不断持续,将对中国在伊朗投资的企业及金融机构造成较大影响。自去年下半年,由于国际
压力,中石化延迟了亚达瓦兰油田的动工日期,中石油也推迟了在伊朗南帕斯第二期天然气田的钻探工程,从而影响了中国企业在伊朗的石油利益。如果出现第二种
情况,中国虽然可以增加从沙特等产能富余国家的石油进口,保持石油资源总体需求,但油价的上升也将会增加输入通胀的压力。如果出现第三种情景模式,世界石
油将会“运输瘫痪”,而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进入2012年,中东局势继续动荡。尽管欧美与叙利亚、伊朗的冲突有升级趋势,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欧美与叙伊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
大,严厉的经济制裁很有可能是长期行为。经济制裁是国际油价走高的重要推手。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油价高位增长无疑会提高中国石油进口的成本。目前,中国
企业在叙利亚的油气项目已经受到影响,一些项目已被延迟或中断。同时,欧美发起新一轮制裁后,中方在伊朗的油气项目风险也进一步增大。
政府重建,政治不稳
中东北非发生变革的国家在国内的反政府活动以及西方国家的压力甚至直接打击下,原政府相继垮台。这些国家相继进入了“后卡扎菲时代”、“后萨利
赫时代”等,面临着艰巨的战后恢复与重建任务。对于这些国家的反对派来说,如何结束乱局,实现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是其在反政府斗争中所无法获得的经
验。政治局势的稳定、社会秩序的恢复可以说是产油国恢复生产、安全出口的前提。那么,在这些国家的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应是我们考察其石油生产与出口能
否恢复时所要首先考虑的。
以利比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国内政治重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国内部族问题反弹的可能性。利比亚是个部族色彩很浓的国家,内战虽然
打败了卡扎菲,但卡扎菲当政以及内战期间造成的部族之间的隔阂、冲突能否在内战后消弭还是一个未知数。部族影响的存在,或许就是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政治重
建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其次,内战带来大量武器散落民间。因此利比亚在战后还面临着大量武器散落民间的问题,而一旦国内重建出现困难、经济恢复
缓慢,这些武器是否会再次成为反抗政府的重要工具?显然是可能的。再次,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抬头。利比亚反对派曾宣称将以伊斯兰教义作为法律依据,并有传言
要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不使国际社会担心利比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问题。最后,利比亚反对派内部派系林立势必加剧政治重建的困难。反对
派在崛起过程中本身就缺乏统一的权威,派系林立,各自握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它们共同的目标是消灭卡扎菲及其政权。在进入“后卡扎菲时代”后,如何实现派系
整合以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政府,显然是个难题。如果其国内政治重建受阻的话,石油工业如何恢复基础设施?如何实现生产恢复?可以肯定的是,政治不稳定势必
阻碍其石油出口以及与外国石油合同的履行。
同样,中东北非其他发生变革的国家,比如突尼斯、埃及等都有类似的政治重建困难。
中东变局,带来变数
作为中东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每年由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原油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全球石油产量的五分之一。针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
制裁甚至打击,伊朗可能采取连锁性报复措施进行反制。在极端情况下,伊朗可能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进行报复。伊朗如果真的采取行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将
陷入“多输局面”。最直接的是全球能源运输将受到重大打击。从目前形势看,哪怕伊朗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只要该地区保持“乱而不战”的局面,对石油供给中
断风险的担忧以及恐慌性预期就会把油价推升至高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表示,对伊朗实施的石油禁运可能导致全球供应每日减少150桶,国际原油价格
将出现30%的上涨,即每桶上涨20到30美元,而一旦出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事件,国际油价将会疯狂飙升,世界经济到时亦会承受更大压力。
与此同时,海湾周边国家和伊朗的“海湾三岛”: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的争端近期也有加剧的趋势。今年5月初,海湾阿拉伯国家联合部队
(又名“半岛之盾”)在阿联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代号为“忠诚岛屿”的军演。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敏·梅赫曼帕拉斯特强调,美国的战机参加了“忠诚岛屿”军演
并在阿联酋进行部署,对海湾局势和伊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中东媒体分析认为,“忠诚岛屿”军演以及伊朗的官方表态,是以阿联酋为代表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
朗之间针对“三岛”分歧的升级表现。在其背后,美国借此推波助澜,向伊朗施压无疑是冲突升级的重要诱因。如果处置不当,有可能使海湾周边国家关系紧张,从
而会增加霍尔木兹海峡石油通道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言,中东北非变革引发的一系列新变化对中国石油稳定的供应将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根据目前的形势,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的战后政府重建工作
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政治斗争引发政局不稳的可能性很大;叙利亚局势仍在演变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变数;伊朗核问题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危
机升级的可能性却始终存在。为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引发的地缘政治新变化保持足够的预见性和警惕性,对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和调整中国的地缘安全政策和思维,做好危机预警工作,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❽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在疫情期间党为什么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
因为当时国家和人民的坚强后盾,只有保证人民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时期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安全稳定。人民才会更加坚信党的领导。
❾ 一个政治题目。请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要回答主权国家的地位,权利,义务,主权的重要性。还要适当的结合材料。答题才完整...
❿ 用政治的观点解释为什么要把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
因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利益大于任何东西,当然人民的安全更重要,民安则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