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ccsi上海分公司
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上海分公司(CCSISH)是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CCSI)在上海地区的分支机构,上海分公司所辖上海双希海事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双希保险公估有限公司、上海蓝捷海上安全技术咨询服务公司、CCSI上海无损检测中心、CCSI福州分公司、CCSI舟山分公司和宁波航达海事技术咨询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监理、第三方检验、检测、评估和咨询等服务。
地 址:上海市浦东大道1234号
Ⅱ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上的再思考
几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主张上海要建成包含贸易中心在内的“四个国际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更是在去年末、今年初,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可见推进此项工作之迫切性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最根本的含义看,“中心”就是一个较小的空间,但是它往往又对一个较大空间具有某种集聚和辐射的能力。比如,北京之于中国,成都之于四川。所谓国际贸易中心,也就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在贸易方面有集聚力和辐射力的一个城市或地区——无论在货物和服务的买入还是卖出上,在一个区域内(一国、一洲甚至全球)都做得很大或是最大。比如,2007年,香港的货物贸易出口额、进口额、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占全球总额的2.5%、2.6%、2.5%和1.3%。相应地,新加坡分别占2.2%、1.9%、2.0%和2.3%。若以城市为计量单位,以上两个城市在世界上皆名列前茅,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而在这些方面,纽约和东京更是毫无疑问地居于鳌头。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课题。借此论坛,我与大家分享几点自己的思考。 从贸易数据看,上海一直保持着作为我国的一个贸易中心的地位,并已初步具备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的规模。但是,如果将上海的贸易业同东京、香港、新加坡、纽约这四个国际城市的同业相比较,上海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历史经验,但凡希望成为贸易强国的国家,都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实力:产品和劳务遍及全球;需要的资源可采自世界各地;贸易效率较高。若以以上“标准”来衡量我国,可以看到,目前前两项的发展趋势相当明朗,且势头不错。但客观而言,我们的贸易效率仍相对较低。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主品牌的缺乏,高级贸易专才的稀缺,贸易通路、贸易信息的缺少,贸易法规的相对谨慎,低俗贸易文化的侵蚀,等等。同时,这也同中国市场的三个特点不无关系,即国土辽阔,本土需求分散;产品众多,海外需求分散;企业众多,国内供应分散。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三分散”的特点还有继续强化的趋势,也意味着提高中国贸易效率的艰巨性。
当然,提高中国的贸易效率,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并非可以一蹴而就。但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就从国家角度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应选择几个具有相对贸易优势、可能较快提高贸易效率的城市,建设成国际贸易中心,成为实现中国贸易强国愿景的桥头堡和重点基地。上海,就是具有这种可能性的主要城市之一,应该担当起责任。而且,可以同时肯定的是,上海贸易产业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不仅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强大的货币流基础,也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可靠的实物流基础。更何况,上海人多地少,商务成本高企,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已无优势,着力发展服务业是上海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主要载体是贸易业,而贸易业作为主要的服务业,不仅人均经营占地较少,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还能催生和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贸易业,并向国际贸易中心挺进,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需要。
实际上,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牢固确立。尽管在20世纪下半叶几经曲折,但到2007年,上海的商品购销总额已达36929亿元,占全国的10.01%,居中国各城市之首;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则为5209亿美元,占全国的23.9%、全球的1.85%。从贸易数据看,上海一直保持着作为我国的一个贸易中心的地位,并已初步具备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的规模。但是,如果将上海的贸易业同东京、香港、新加坡、纽约这四个国际城市的同业相比较,上海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可获得的四个国际城市的贸易数据,可供比较的有6大指标(即商品销售额占本国比例、口岸进出口占本国比例、商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例、对外商品贸易总额、外贸总额相当于本地GDP增加值的倍数、商贸业增加值)、覆盖10项数据。若把这10项数据的差距量化并从小到大排列,可得3%、13%、18%、19%、26%、27%、41%、54%、61%、76%,中位数为26.5%。而这个中位数粗略地、综合地反映了上海同当代其他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如果再考虑到,26.5%以上还有5个差距更大的数据,则证明了上海贸易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还任重道远。 根据世界和中国的可能和需要,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地位应当定位于“国际的贸易中心”。之所以强调是“国际的贸易中心”,是把中国放到了全球经济格局中来看问题,是从中国在全球既存的地位及其对未来更高地位的追求出发的。
那么,上海到底能不能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呢?一般认为,上海具有较为优越的条件,比如,有地理之便,有历史积累,有强大的基础设施、优越的金融条件、门类齐备的服务业、丰富的人才来源、现存的贸易基础,更有广阔的腹地,等等。但是,也有人提出疑问。
比如,疑问之一,上海已经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制造业中心了,能不能成为贸易中心呢?对此,我认为,制造业优势的确有助于贸易优势,但并非绝对。例如,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公认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但香港和新加坡都不是制造业中心。这其中的道理令人深思: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主要条件,是它的腹地和它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包括信息、金融、法律、人才和生活服务等。以此来看,上海的综合条件不仅使它能避开某些制造业弱势发展贸易,而且,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光是上海的制造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这一点,也为上海建设成为贸易中心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疑问之二,现代电子商务突破了交易的时空限制,导致交易分散化,如此背景下,上海是否还可能建成相对集中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首先,电子商务本身就是国际贸易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并不相悖。其次,无论是B2B还是B2C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转,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商品相对简单,无需当面辨认或确认;二是交易条件(尤其是价格及其条件)是明确的或统一的,无需当面磋商。总之,电子商务不仅不会阻止,反而会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疑问之三,如今全国已经对外开放,各地皆可直接对外贸易,上海是否还需要、还可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呢?对此,我想说的是,正如过分集中会降低市场效率一样,过分分散也会降低贸易效率。因此,一方面,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效率,我们需要包括上海在内的若干个服务发达、经营商品层级高、品种覆盖广、交易流量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存在;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中心当然首先但并非仅为中国自身服务,它的服务功能应扩展到世界贸易的角度来看,为世界服务。所以,即使各地已具备直接对外的条件和能力,也不能否定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且综合上述分析,根据世界和中国的可能和需要,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地位就应当定位于“国际的贸易中心”。
于是,一定有人会问,“国际的贸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仅一字之差,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吧?当然不是。前者,强调的是国际的、世界的一个贸易中心,是把中国放到了全球经济格局中来看问题,是从中国在全球既存的地位及其对未来更高地位的追求出发的,是把国家的要求充分考虑进去了;而后者,容易被误解为仅仅是一个进出口贸易的中心,其规模是相当有限的。显而易见,应该把上海定位于国际的一个贸易中心,而不是一个仅仅服务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贸易中心。
根据上述定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应该包括下述三个层面。
首先,上海应成为中国国内贸易的大平台,这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基础。综观世界上几个著名的贸易中心城市,无不是国内贸易的大都市、大平台。上海在上世纪30年代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时候,也是国内贸易的大都市、大平台。其中的道理是,国际贸易是比国内贸易层级更高的阶段,只有在国内贸易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才能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上海历来是国内贸易的平台,为了夯实国际贸易中心的基础,同时,也为了向兄弟省市产品提供国内市场服务,上海必须成为国内贸易的大平台。在以往关于国际贸易中心问题的讨论中,国内贸易的基础性作用历来受到忽视,这种思路应该改变。
其次,上海应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平台,这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一条主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差别,在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前者是从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的,后者是从全球角度出发的。从中国的角度和需要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当然要为全国的进出口贸易服务,而且要成为一条主线,这也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目的和国家的大战略所决定的。离开了中国进出口贸易这一条主线,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基本意义就不存在了。
最后,上海应成为世界各国间贸易的大平台,这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一条副线。中国以外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没有必要一定要在中国实现。但是,只要上海成为一个大的贸易中心,集聚了各国众多的贸易主体、贸易企业及其代表,自然而然地就需要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便利,成全他们的交易。尽管各国在上海开展贸易,其交易对象大部分未必是中国货物,但是,将大量使用中国的劳务资源,这同样也是含有中国利益的重要领域,需要我们用心开掘。比如,新加坡就在自己的领土上推动各国间的离岸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围绕着实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三大平台功能,上海应牢牢抓住货币大流量贸易,在空间上集聚海内外贸易主体,大力发展以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商务信息系统。这不仅需要政府细致的工作,也需要上海真诚地与各地合作,争取共赢。
而今,针对如何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各种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以后还将有更多、更好新的想法。在这里,我先围绕实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三大平台功能,提出三项主要策略措施。
首先,牢牢抓住货币大流量贸易,应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大货币流量或较大的货币流量作为贸易的重点,不仅是贸易中心提高能级的需要,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
国际金融中心,除了全球既有的格局之外,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争,国内也在争。上海现在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肯定,但不等于必然成功,走什么道路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走实体金融优先的道路。实体金融和虚拟金融是金融中心各大功能中两个必备的组成部分,但虚拟金融是要建立在实体金融基础上的,离开实体金融的基础片面发展虚拟金融的教训,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已暴露无遗。同时,坦白地说,中国和上海大力发展虚拟金融的法规、知识、技能和人才等方面的准备也还未完善。所以,在实体金融和虚拟金融的双轨道路中,优先发展实体金融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然选择。如果上海能在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中牢牢抓住货币大流量贸易,则金融中心的建设就会坚实和顺利得多。
当然,在以上前提下,还要辩证地处理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关系。就几个被公认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心城市来看,其在发展上呈现出同一趋势,即货物贸易的比重逐步下降、服务贸易的比重逐步上升。须知,这是由这些城市所依托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所决定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未来长远发展的方向。但是,根据中国的发展现状,在中期以内,我们恐怕还不能过分地强调服务贸易,还是要以货物贸易为主,还是应当在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抓住机会积极地发展服务贸易。尤其要注重发展对人力资源要求并不高的服务贸易,如服务外包、劳务外派、来华旅游等。
其次,在空间上集聚海内外贸易主体,应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项主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集聚”同“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几乎是同义语,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同样要讲究集聚。其中,贸易主体的空间集聚,尤其是以专业属性来进行空间密集集聚,是将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国际间贸易融于一炉,大幅提高贸易效率的一项重大措施。
具体而言,上海在以专业属性密集集聚贸易主体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始终注意货币大流量贸易的要求,选择大宗货物和中高端货物,尤其是中高端货物。其次,讲究纵向集聚与横向集聚的结合,形成十字形产业链条。即以产品为核心将产品(含中间产品)制造商、批发商、代理商或零售商集聚在一起,形成行业的纵向集聚;将各种服务商集聚在周围,实行横向集聚。围绕批发贸易这一核心功能,向前、后、左、右延伸。第三,要注意集聚的三个来源,即不仅要集聚本市的贸易主体,还要集聚国内的,更要集聚海外的。第四,要创立能包容以上两大方向、三个来源的集聚的一种综合载体———专业性国际商务园区。即在上海或毗邻苏浙地区,设立一批以中高端货物批发贸易(包括订单贸易、进出口贸易、离岸贸易)为核心功能的国际商务园。第五,充分发挥上海的产业和地区优势,规划布局专业性国际商务园。把上海制造业、贸易业的既有优势,结合各区经济“一业特强”的发展战略,建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各具特色的国际商务园区。其中,世博会馆区和虹桥交通枢纽区,可以是两个重点布局的区域。第六,要适当降低空间集聚对于贸易主体成本支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提高集聚的吸引力和空间效率。
再则,大力发展以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商务信息系统,应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项关键措施。
用信息集聚贸易主体,不仅是集聚更多贸易主体的一种良好方式,也是提高空间集聚效率、广泛集聚交易信息的必要工具。上海的地域和土地毕竟有限,不可能集聚海内外所有可能被集聚的贸易主体。但如果能以信息形式集聚贸易主体,不仅成本会降低很多,还具有无限集聚海内外贸易主体的可能性。而且,如果能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安排,让零星但又可能是海量的电子商务货币流经过上海,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亦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而言,无论以空间集聚更多贸易主体能否成功,但是,以信息集聚贸易主体,是必须要抓早、必须要成功的一项工作,是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过程中应当花大力气筹划和实施的一项工作。
在此进程中,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一是,全国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已经有大量的贸易类电子网站。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需要以双赢为原则,加以艺术地合作和整合。二是,现有的大量贸易类电子网站,基本上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相分离的。如何使这些网站适应三大平台功能的共同要求,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需要分门别类地仔细考虑。
当然,以上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定位和策略设想的实现,也有待于政府细致的工作,这可能包括:同各界共商建设贸易中心的诸多问题,除了需要大概念和大思路之外,还需要可操作的措施;采取适当的优惠措施,鼓励贸易主体集聚和投资(包括设施投资);争取中央相关管理部门的全面支持,并有针对性地放松对外资贸易主体在上海集聚的限制;同兄弟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省市积极商洽,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同全国级的产业、行业协会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向国际相关产业、行业协会甚至著名企业进行推广,争取国际间的广泛参与;完善以贸易便利化为核心要求的法规环境;塑造有利于贸易往来兴旺发达的人文环境等。
其中,同兄弟省市真诚合作,在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进程中争取共建共赢,应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指导思想。这不仅因为,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只有满足了各地的需要,国家的整体需要才可能得到满足。还因为,也只有满足了各地的需要,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才能顺利建成。要知道,所谓“国际贸易中心”若是离开了其在本国范围内的集聚力和辐射力,那么,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也就失去了基础,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没有各地的支持,上海拿什么去集聚?没有各地的需要,上海的辐射又何以为继?这道理是简单明了的。而在明白道理且明晰策略设想之后,上海要做的,就是真诚地与各地合作,争取共赢。
Ⅲ 我公司是一家从事机械类产品进出口的国有贸易公司,现公司想从国外进口食品饮料类的产品,都要办什么手续
营业执照要增经营项目,而且食品、饮料还需不同的增项,和流通许可证。
食品进口不是那么简单的,进口商检会很复杂。红酒在进口前,酒的背标及中文产品说明书需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确认后,并将商品的中文标签寄到国外出口商处,请出口商贴好中文标签后才能装运过来。进口是,还先需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取样抽查确认后才能交关税进口。具体细节要问目的港检疫局。
Ⅳ 上海惠淼码头管理有限公司是骗子公司吗
上海惠淼码头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注册的公司。
注册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东街265号
31幢1017室
公司注册资料如图所示;
公司招聘资料中介绍如下:
公司专注于沿海集装箱班轮运输业。历经数年发展,业务范围拓展至集装箱班轮运输、船舶燃料供应、货运代理、船舶管理及船员派遣等多个领域,已成为集运输、服务、贸易、金融四大板块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 沿海班轮运输,是公司称雄业内的主体业务板块,始终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发展趋势,先后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江阴、太仓、厦门、广州、珠海、虎门等港口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沿海重要港口以及长江沿岸10余个港口的内贸集装箱。 目前,公司布局全国的网点,运输航线与网络覆盖全国沿海及各江河流域;拥有船舶超过70艘,运力达150万吨,在用集装箱已突破20万标准箱,全国各港口的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超300万TEU。
目前,该公司正在招聘员工。
大概由于公司注册成立不久,公司仍在初创时期,现在资料尚不完善,地图上找不到该有限公司经营场所(地址)。
公司证照齐全、综合评分一般,谈不上什么骗子公司。新生企业什么都有可能,希望能够尽快完善起来。
Ⅳ 上海的对外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个区
上海的对外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位于长江回口与长江第一镇高桥镇毗答邻,仅隔一条杨高北路,距离城市副中心五角场不到10公里。到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仅需10~20分钟;沿着张杨路开车15公里可直接进入陆家嘴金融区,而到外滩的车程也不到25分钟。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毗邻浦东国际机场,与建成的上海迪斯尼乐园大约10~15公里,到上海市区大约50公里。可以走S20外环转中环进入市区。
Ⅵ 请专业人士介绍一下上海双希海事发展有限公司的情况
上海双希海事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2006年度上海市工程设备监理优秀公司”,何翔被评为“2006年度上海市工程设备监理优秀总监”,傅泰隆《设备项目安全质量监理是专业化服务的重点》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工程设备监理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双希公司是上海首批取得《民用工程设备监理甲级资质证书》的公司之一,具有国家商检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检验鉴定公司资格证书》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的“进出品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证书,是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Ⅶ 经上海市政府协作办批准的市外在沪企业有哪些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的公告,权威(地址附后)2005年版
上海市市外在沪大企业名单(241家)
编号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001
上海哈慈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刘德胜
002
上海神华煤炭运销有限公司
杨建纲
003
上海海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徐镜人
004
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
高洪英
005
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欧阳洁
006
徐州工程机械上海营销有限公司
杨 勇
007
上海红子鸡美食总汇有限公司
陈中良
008
上海克拉玛依天山石油大厦宾馆
陶忠华
009
上海乐凯纸业有限公司
张建恒
010
上海青岛啤酒华东控股有限公司
金志国
011
东方家园(上海)有限公司
张宏伟
012
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南 民
013
上海天正机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天乐
014
上海建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郑祥展
015
上海誉昌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赵从贵
016
上海上泵(集团)有限公司
王永林
017
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
王均金
018
上海浦东一汽青岛专用车厂
孙开松
019
龙湾港集团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张 栩
020
上海中力(集团)有限公司
陈文林
021
上海来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金 彪
022
上海益忠电器有限公司
徐益忠
023
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
庄 强
024
上海龙工机械有限公司
李新炎
025
上海永旭鞋业有限公司
朱相桂
026
上海中欧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吴国琳
027
上海聚友宽频网络投资有限公司
程 竹
028
东方控股有限公司
蒋学明
029
联想(上海)有限公司
杨元庆
030
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
刘伟宁
031
置地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王海东
032
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胡社新
033
上海南天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卢志勇
034
明园集团有限公司
李松坚
035
上海中福企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周敏凯
036
中建三局上海有限公司
邢章宪
037
上海飞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刘 航
038
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魏 巍
039
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
鲁伟鼎
040
上海波司登服饰有限公司
高德康
041
华通国际招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杨瑜
042
上海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郑荣德
043
上海丽华房地产有限公司
郁玉生
044
全华商品结算中心有限公司
黄贤芳
045
上海人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福音
046
上海万国五金电器批发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万绍英
047
上海中土实业发展公司
丁永华
048
上海凤凰光学有限公司
任 捷
049
上海波宁实业有限公司
姜红霞
050
上海瑞康投资有限公司
王 萍
051
人民电器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郑元豹
052
上海城建建设实业有限公司
王纪来
053
无锡市国有资产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公司
江瑞良
054
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
毛裕民
055
上海三九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刘晓东
056
上海宝山十三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连 华
057
上海五冶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程并强
058
上海建配龙建材配送有限公司
郑良贤
059
上海海泰钢管有限公司
丁劲松
060
上海舜业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席劲松
061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
李 勇
062
中集申发建设实业有限公司
麦伯良
063
上海中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陈庆钱
064
上海神通电信有限公司
郝志强
065
春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陶建幸
066
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蒋必全
067
东方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田 地
068
上海德亚(集团)有限公司
阮希玮
069
上海朝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祝剑秋
070
远大空调上海有限公司
张 跃
071
中产经投资有限公司
倪日涛
072
大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陈永光
073
上海凯业集团有限公司
殷 海
074
上海博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李遵义
075
上海中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苏德科
076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朱德金
077
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杜 岩
078
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
吴国迪
079
上海庆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肖宝恒
080
上海杉杉服饰有限公司
郑永刚
081
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王大雄
082
上海联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戴小京
083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
林建清
084
中油上海销售有限公司
何瑞林
085
华企投资有限公司
陈建威
086
上海凌云幕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郑介甫
087
宝安集团 华东有限公司
陈泰泉
088
上海红塔大酒店有限公司
刘会疆
089
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
萧思阳
090
上海万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黎志强
091
上海双威通讯网络有限公司
殷建平
092
中轻物产股份有限公司
王宁远
09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
梁新向
094
天元控股有限公司
刘学忠
095
上海元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张斐光
096
上海程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唐利成
097
中信国安通信有限公司
李 雄
098
上海浦东华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张 轰
099
中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杨 滨
100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曹祖民
101
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
唐万里
102
上海创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刘春堂
103
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胡硕凡
104
上海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曲春波
105
上海天发投资有限公司
孙田志
10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陈小津
107
北方浦东经济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费锦柏
108
资产新闻实业有限公司
姚 军
109
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施国梁
1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洪天峰
111
上海锡泉实业有限公司
袁楚贤
112
上海美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陈 江
113
上海北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 燕
114
上海长甲置业有限公司
赵长甲
115
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 杰
116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刘永行
117
上海金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宝臣
118
上海淳大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柳志伟
119
上海中科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
张金福
120
上海黄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张忠泉
121
上海富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吴佳忆
122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
李继朝
123
上海亚龙工贸有限公司
张文荣
124
华通天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海遂
125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周苏华
126
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孙晓民
127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吴达审
128
上海里奥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李太成
129
通商控股有限公司
刘根山
130
朗润控股有限公司
王宏德
131
上海安徽裕安实业总公司
徐维铭
132
上海欣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郭开铸
133
上海特环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王国庆
134
中油龙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邱忠国
135
上海双鸽实业有限公司
李仙玉
136
上海博大石业建设有限公司
袁国良
137
上海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李欣雨
138
上海宏远物流有限公司
田耀龙
139
上海福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陈克根
140
上海标准投资有限公司
陈小鲁
141
全华网络有限公司
黄贤芳
142
上海新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陈学军
143
上海正阳置业有限公司
邹建明
144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金建栋
145
中国外运华东有限公司
刘桂林
146
上海汇智投资有限公司
何 飞
147
上海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鞠洪福
148
上海月星家居广场有限公司
丁佐宏
149
上海嘉顿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周 建
150
上海中油天宝钢管有限公司
刘新发
151
上海裕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张 钧
152
中原油田国际石油实业有限公司
李春第
153
上海众孚实业有限公司
张剑鵾
154
上海时代航运有限公司
金浪川
155
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
黄 建
156
上海万丰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陈爱莲
157
上海飞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郑雷飞
158
上海东部软件园有限公司
李少青
159
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张胜飞
160
上海红湖消声器厂
王华伟
161
上海华冶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高 峰
162
上海圆通贸易有限公司
张烨冬
163
上海翔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王哲翔
164
上海三湘(集团)有限公司
黄 辉
165
上海鼎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李效伟
166
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
王 炯
167
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
刘永好
168
北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路畔生
169
上海融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王纪年
170
上海盈睿实业有限公司
许振明
171
上海华隆产业有限公司
王冬春
172
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王春福
173
恒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艾克拉木·艾沙由夫
174
东方路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沈建新
175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胡成中
176
上海怡达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魏 锋
177
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
杜岳炫
178
上海新雅印刷有限公司
郑步良
179
上海宇琛扑克实业有限公司
姚文琛
180
上海百营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崔建华
181
上海巨盈实业有限公司
高 翔
182
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
赵启三
183
上海后海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应树德
184
上海亚龙古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陈汉星
185
上海博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林祥成
186
华峰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尤小平
187
上海实德投资有限公司
陈春国
188
上海明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郑见明
189
上海楚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严士富
190
华铝工业投资有限公司
李志经
191
上海西子房地产有限公司
周小第
192
上海银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陆惠珍
193
上海盈丰兆业投资有限公司
斯正明
194
上海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
张锴雍
195
上海新华闻投资有限公司
谷嘉旺
196
上海宇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汤玉祥
197
上海华英国际文化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袁秀梅
198
上海潞安投资有限公司
李建设
199
上海红星美凯龙装饰家具城有限公司
车建兴
200
上海真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张红亮
201
上海东汇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存伍
202
上海易融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俞 捷
203
上海宝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高 华
204
上海钇利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刘铁杲
205
上海德汇集团有限公司
赵竞成
206
丰益投资有限公司
张并泳
207
上海玫瑰园商贸城有限公司
夏克春
208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发展公司
鲍康荣
209
上海清华科睿实业有限公司
刘 青
210
中汽租赁有限公司
李金芳
211
相卫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黄武伟
212
上海中保信投资有限公司
胡 颖
213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张锡淼
214
通海建设有限公司
曹端尧
215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公司
周成建
216
上海荟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赵 敏
217
上海保集(集团)有限公司
裘东方
218
上海圆吉商贸有限公司
于海波
219
上海君益商贸有限公司
王 毅
220
上海银都商城发展有限公司
陈秀钦
221
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景 柱
222
上海建发实业有限公司
张勇峰
223
上海绿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寿柏年
224
上海世创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潘 俊
225
上海汇仁制药有限公司
陈年代
226
上海迎奥庆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薛晋元
227
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李兆会
228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戴凤举
229
上海减速机械厂有限公司
李国亮
230
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翁天波
231
上海舟基(集团)有限公司
黄善年
232
上海华电望亭发电有限公司
曹培玺
233
上海北亚松瑞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杨晓滨
234
中国杨子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何建中
235
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南存辉
236
上海服装机械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王晓冬
237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李书福
238
上海丰原可可食品有限公司
孙灯保
239
上海非常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姚幸福
240
上海双力管业有限公司
夏瑞者
241
上海红旗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虞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