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朱旗上海图书公司

朱旗上海图书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12 05:36:53

A. 上海玄象空间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玄象空间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8月1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室内外建筑装饰、设计及施工,园林景观工程,绿化工程,水电安装(除承装承修承试供电设施和受电设施),物业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朱旗
成立时间:2009-08-10
注册资本:12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0700056786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丹巴路28弄21号201室

B. 上海高考数学大题只写答案得积分

考试、只写答案。。 貌似是0分吧, 不同方法解题、只要思路清晰 符合要求就能按步得分,

C. 申请法院调查令怎么写

申请人必须是法院已经立案受理的案件当事人或经当事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
※ 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述明需要收集的证据和所要证明的待证事实,以及无法取得上述证据的原因;
※ 持令人是案件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仅限于取得有效律师执业证书的律师。

D. 陆维钊的人物年表

1899年 (1岁)三月三日,即己亥年正月二十二日,陆维钊先生生于浙江平湖新仓镇,原名子平,字东武,后改名维钊,字微昭。晚年喜署劭翁。青年时斋名陆逊庐,后改称庄徽室,亦称圆赏楼。
祖父陆勋,字少云。二十二岁应试入庠,后补为廪贡生。曾执教私塾 二十余年,善诗、书、画,亦曾悬壶济世。
父亲陆壬林,字承基,少读书,为邑庠生。一八九八年十月患伤寒病故,时年二十三岁。逝世四月后,陆维钊先生诞生。
1906年(8岁)入新仓镇芦川小学读书。邻居潘锦甫先生常指导他写字,成为其书法启蒙老师。
1907年(9岁)祖母黎氏病故。
1909年(11岁)芦川小学初小肄业,转入祖父执教的私塾读四书五经。究先生一生,重道德学问而淡泊名利,诗书画三绝,此时的熏陶甚为关键。
1913年(15岁)复进芦川小学,插班高小二年级读书。师从崇明陆柏筠先生学篆隶。
1914年(16岁)毕业于芦川小学,考入嘉兴秀州书院(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之前身)。受业于嘉善张天方、乍浦锺子勋、江山刘子庚、海宁朱蓬仙诸先生,学做诗词,常与同学胡士莹、徐震堮唱和,被誉为“嘉兴三才子”。
1916年(18岁)初学钟鼎,临《杜白作宝盨》条幅。
1918年(20岁)毕业于秀州书院,考入私立之江大学。冬大病,辍学回家,此后开始研读医古文。
1919年(21岁)任新仓镇竞存小学教师。
1920年(22岁)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师从竺可桢先生攻读气象地理。
1921年(23岁)因足患“流火”,不宜野外实习,改学文史,为此学习期限延长一年。受业于柳翼谋、吴瞿庵、王伯沆诸名师,在文学和书学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3年(25岁)担任《史地学报》主编,历时二年。
1925年(27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由吴瞿庵先生推荐,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
1926年(28岁)一月,祖父病重,请假南归,助教职务请同学赵万里暂代。三月,祖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九月,任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国文教员。
1927年(29岁)二月,任嘉兴秀州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之前身)国文教员。九月,任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国文教员。
1928年(30岁)五月,母亲病故,终年五十三岁。
1933年(35岁)三月,与松江李吉蓉结婚。与王季思、徐震堮、施蛰存、朱雯合编《当代国文》十二册,由上海中学生书局出版,供江苏省中学作教材用。
1934年(36岁)长女出生,取名多多。为松江女中新建教学楼题“树人院”匾额,并重写校牌,作校歌歌词。书《旌表贞孝钱孝女淑贞墓碣》并篆碑额。
1936年(38岁)代业师王哲安作《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所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选》,由正中书局出版。
1937年(39岁)春,妻吉蓉患病。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十一月五日,日寇金山卫登陆,先生携病妻幼女举家逃亡,颠沛流离。家藏的珍贵字画、善本书籍和碑帖,为日寇所劫,丧失殆尽。
1938年(40岁)一月,吉蓉病故。借贷入殓,葬于奉贤庄行。八月,松江女中迁上海法租界福煦路(即今延安中路铜仁路口),遂返校复课。浙大来聘,因“负责綦重,任教多年,不忍遽离,”婉言辞谢。
1940年(42岁)四月,与金山李怀恭结婚。
1941年(43岁)六月,多多病殁。十一月,长子开济(后改名昭徽)出生。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上海法租界,松江女中被迫停办。
1942年(44岁)迫于生计,鬻字卖画。经常与樊少云、吴湖帆先生交往,切磋书画艺术。二月,任上海育英中学国文教员。八月,受聘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中文系副教授。协助叶恭绰先生编纂《全清词钞》。
1943年(45岁)因《全清词钞》卷帙浩繁,另为索引,编撰《全清词目》。
1944年(46岁)六月,女儿昭蓉出生。
1945年(47岁)八月,抗战胜利。应浙江大学之聘,任文学院副教授,赴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报到。
1946年(48岁)清明前,回故乡扫墓,为新仓镇国药店题《韩康遗法》匾。接平湖县政府通知,已被圈定为临时县参议员,坚辞不就。七月,次子昭怀出生。
1947年(49岁)浙大自遵义、浙大分校自龙泉相继迁回杭州,奉命协助接收罗苑分部。中秋后三日,用耕烟、麓台两家笔意作山水一帧,贺学友胡宛春乔迁新居。题曰:“乱世年荒,安得如此溪山可以避秦耶”。
1948年(50岁)所著《中国书法》一书,由华夏图书公司出版。
1949年(51岁)二月,小女昭菊出生。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杭州分会。
1950年(52岁)奉调去苏州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历时半年。
1951年(53岁)革大学习结束,仍回浙大中文系任教。黄炎培先生偕夫人姚维钧到杭造访。
1952年(54岁)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浙大文学院、之江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为浙江师范学院。任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1957年(59岁)二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列席政协浙江省第二届第三次会议。夏天,去莫干山休养,作山水条幅,瀑布写生。
1958年(60岁)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一次访华来杭,参加接待工作。秋,黄炎培夫妇第二次到杭造访。
1959年(61岁)浙江师范学院改名为杭州大学,任杭大中文系副教授。写篆隶条幅:“心画”。临窗写生,画设色山水《宝石山全景》。秋,分别应浙江美术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的邀请,在两校讲授古典文学课。
1960年(62岁)应潘天寿院长之请,由杭大调入美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合编《中国文学史(古代部分)》,由杭大出版。十月,参加以潘天寿为首的中国画讲师团。撰《姚耕云康藏纪游册》序。
1961年(63岁)一月,由杭大河南宿舍迁居韶华巷59号,取斋名“圆赏楼”。就查考《梦奠帖》中模糊之字,给马一浮丈复信。题《陆俨少为韩天衡画〈黄山烟云长卷〉》。秋,参加浙江省政协组织的各界知名人士参观团,赴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参观访问,后又到福建厦门前线,慰问人民解放军将士。车过连城金鸡岭有感,归来用宾鸿草堂写生法作设色山水一幅。
1962年(64岁)三月,作为特邀人士,赴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三届三次会议,并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三次会议。在潘天寿院长的积极创导下,经文化部批准,浙江美术学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学院决定在中国画系筹组书法篆刻科,筹备组由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刘江等组成,陆维钊负责具体筹备工作,刘江协助。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二次访华来杭,参加接待工作。集殷契文书甲骨文联:物多车马鸡豚西子宾来尊酒飨,农有桑禾渔牧东野人归乐事同。
1963年(65岁)浙江美院书法篆刻科正式开学,任国画系书法篆刻科主任。首期学生两名:金鉴才、李文采。参加西冷印社。为西泠印社书行草条幅《清平乐·六盘山》。集《毛公鼎》篆书联:庶事在乎勤造我邦家巩兹大政,宏猷无不吉率我文武扬厥朱旗。书篆隶条幅《菩萨蛮·大柏地》。
1964年(66岁)任政协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招收第二届书法篆刻科学生三名:朱关田、蒋北耿、杨永龙。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三次访华来杭,参加接待工作。庆祝建国十五周年,写行书《满江红》四首。为贺西冷印社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撰隶书联:印学庆重光推陈出新佐我党宣传莫以雕虫轻小技,艺林尊首创承先启后作亚东倡导不将宗派限人才。书隶书联:抽宝剑,缚苍龙。书篆隶联:同心干,放眼量。
1965年(67岁)三月,参观四明湖水库,归来喜作山水条幅《记参观四明湖水库》。作墨竹条幅,题:直节虚心。七月,以西川宁为团长的日本书法代表团第四次访华来杭,再次参加接待工作。
1966年(68岁)“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1968年(70岁)八月,被关进“牛棚”,接受“审查”。
1969年(71岁)四月,允许回家住宿,继续接受“审查”。
1970年(72岁)
九月,因前列腺肿大引起急性尿闭,住院治疗,准备开刀,后因故未成。
1971年(73岁)二月,跋《上海博物馆<鲜于枢行书诗赞>》。随美院师生赴桐庐梅蓉参加双抢劳动,后又赴分水开门办学,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临虞本《兰亭序》第八十八通。书横幅:可临诸碑名。
1972年(74岁)为迎接尼克松访华,杭州重修凤凰寺,题《凤凰寺》匾。用汉竹简法书条幅《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句。1973年(75岁)在西冷印社接见日本友人香川峰云。书篆隶条幅:鲁迅先生送日本作家增田涉君归国诗。
1974年(76岁)前列腺肿大症复发,再次住入浙江医大附属一院,五月二十五日作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发现已有癌变,决定保守治疗。六月中旬出院,回家休养。
1975年(77岁)三十二年前协助叶恭绰先生编纂的《全清词钞》共十二卷,由中华书局香港分局正式出版。悼丰子恺逝世,为其遗像题签。以行书为沙孟海夫人包稚颐题册页,新录五十年前旧作:《渡江云·陪业师陈佩忍、吴瞿庵两先生虎丘冷香阁夜饮归作》、《八声甘州·镇江客感》和《浣溪沙》等。十一月,浙江美院通知退休,并代办退休手续。
1976年(78岁)病后试步,由学生陪同登城隍山。写行书七绝三首:题诸乐三先生《长江记游卷》。书篆隶联:齐踊跃,肯登攀。写楷书横幅:人贵有自知之明。书篆隶条幅,节录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句,送日本展出。
1977年(79岁)写楷书条幅:著名战争印章集,为纪念建军五十周年作。并篆刻印章“沈阳”一枚。自署篆隶手卷:临黄大痴《富春山居图》。为增强体力,饱览湖山景色,曾四登玉皇山,归来喜作登山图,沙孟海、王焕镳两先生题跋,诸乐三先生署签:“登览”。画山水横幅:霜红簃填词图。画竹石条幅,题:虚心是师。十二月,任政协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1978年(80岁)为岳飞墓书篆隶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书行草联:天地乘龙卧,关山跃马过。书篆隶横幅:三阙、石门铭、天发神谶、石门颂。题曰:余书自以为得力於此四碑。书篆隶联:冲霄汉,起宏图。写隶书联:同心干,放眼量。绘花卉条幅,题:岁朝,戊午元旦,是日观寿者画,怅然,乃记于黄垆居。画山水条幅,题:昔年余与黄宾虹丈论画湖上,丈喜言徽派诸公,此帧余偶效之,果不必乞灵石涛八大也。世有知者,当会余意。十月,浙江美院收回退休证,请回学校工作。
1979年(81岁)接受培养研究生的任务,招收全国第一批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撰《陆抑非画册》序。秋,病重住浙江医院。为纪念西冷印社成立七十五周年,撰写行书联:水木清华留与印人传旧迹,亭台错落莫教雅集负良宵。十二月,周扬、苏灵扬夫妇到浙江医院探望。这个时期创作的部分山水花卉,画成后未及具款。身后由家属请诸乐三、沙孟海、陆俨少、王个簃、王焕镳、陆抑非、钱君陶、卢坤峰诸先生补题之。
1980年(82岁)浙江美术学院报省委宣传部批准,授与教授职称。一月,病重期间,坚持为潘天寿先生书写墓碑,成为绝笔。临终前一周,仍坚持教学工作,在病榻上给研究生讲最后一课,为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将研究生托付给沙孟海先生,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一月三十日下午五时,逝世于浙江医院。三月五日,在杭州殡仪馆举行追悼会,后葬于南山公墓。先生逝世后,《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陆维钊诗词选》等诗、书、画作品选集先后整理出版。
1995年12月,陆维钊书画院在故乡浙江省平湖市落成。

E. 求上海09年春季高考语文数学英语试卷试题及其答案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 。(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

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⑷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 。(1分)

8.第⑽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⑴ ⑵

10.第⑾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2.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3分)

(l) (2) (3)

13.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横柯上蔽, ;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3)水因地而制流, 。(《 孙子·虚实篇》)

(4)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素骥鸣广陌, 。(陶渊明《咏荆轲》)

(6)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凡人不可貌相, 。(无名氏《小尉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 厌、镶: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

(2)人情初不怿也( )

(3)弥月不解( ) (4)岁卒以空( )

19.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20.“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2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 2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2.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分)

24.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和 。(2分)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26.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3分)

(1) (2) (3)

27.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细徽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说

2.( 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5.( 4分)材料的选取(2 分)语言的运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处(l 分)阐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来源(由来)

8.(2分)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0.(3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1.(6分)C D (答对一个给3分)

12.(3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 分)

13.(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3)兵因敌而制胜(4)矮纸斜行闲作草(5)慷慨送我行(6)岁岁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5.( 1分)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写对一空给l 分)

19.(2分)AD

20.(2分)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

(“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 2)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汉书

24.(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27.(3分)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数学有很多代码,没法复制,你留QQ我传给你

英语没试卷,只有答案
标答25题起
BBADABACCDBACADB
ICBGHFAD
DAACDBCCDBDACBB
BDA
BCBC
BDCC
DDAB
CDFEB

我是有试卷啦,不过还要找出来

你不要拉倒

F. 求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 。(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

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⑷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 。(1分)

8.第⑽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⑴ ⑵

10.第⑾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2.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3分)

(l) (2) (3)

13.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横柯上蔽, ;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3)水因地而制流, 。(《 孙子·虚实篇》)

(4)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素骥鸣广陌, 。(陶渊明《咏荆轲》)

(6)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凡人不可貌相, 。(无名氏《小尉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 厌、镶: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

(2)人情初不怿也( )

(3)弥月不解( ) (4)岁卒以空( )

19.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20.“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2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 2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2.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分)

24.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和 。(2分)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26.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3分)

(1) (2) (3)

27.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细徽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说

2.( 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5.( 4分)材料的选取(2 分)语言的运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处(l 分)阐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来源(由来)

8.(2分)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0.(3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1.(6分)C D (答对一个给3分)

12.(3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 分)

13.(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3)兵因敌而制胜(4)矮纸斜行闲作草(5)慷慨送我行(6)岁岁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5.( 1分)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写对一空给l 分)

19.(2分)AD

20.(2分)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

(“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 2)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汉书

24.(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27.(3分)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阅读全文

与朱旗上海图书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收购 浏览:470
胖胖猪理财登陆不了 浏览:958
贝克药业股票 浏览:756
理财热词 浏览:943
兴业基金从哪查看 浏览:117
货币基金三天没确认 浏览:808
鼎昌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199
股票的绝对价格 浏览:486
怎样起诉信用社违规贷款 浏览:861
160212基金净值今日净值查询 浏览:997
镇江市交通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171
在小窝金服贷款怎么样 浏览:660
去世后查询购买私募基金 浏览:221
融资租凭返租 浏览:812
18亿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437
投资理财团队 浏览:841
苹果回购股票 浏览:504
放开股指期货利好国投资本 浏览:473
钱宝股票 浏览:577
招行理财r3 浏览: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