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年物价涨了多少倍
10年前,一碗标准早餐点心2块5,现在5块钱,涨了一倍。
10年前,房子什么的。。。不说了,
当然,家电其实一直在便宜,所以总的说还是看不同的东西吧。。。
关键是基本生活品不能越来越贵啊!!!!
B. 上海浦东机场造价大概多少谁知道啊
楼上235亿的数据早过时了,浦东机场目前正在四跑道校飞,五跑道建设,T1航站楼适应性改造(100亿),T3T4卫星厅建设,总造价约680亿人民币
C. 近10年物价上涨多少倍
看你说的是什么产品的物价啊
比如我身边的事情 十年前猪肉8元一斤 现在16元一斤
D. 上海机场大盘6124点时的最高价是多少
朋友,在07年大盘上涨到6124点是时,是10月16号。
这天上海机场,股票代码;600009的最高价为38元,最低价为35.9元,收盘价为37.98元。
E. 10年工资涨了多少倍
如果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在三倍以上。如果是企业人员或自谋职业人员,则要看本人(及单位)的工资增长水平或自我创收能力的实际收入水平,据我所了解,这类人员工资水平绝大多数是基本没有增长或者略有增长。
F. 上海机场的估值
上海机场隶属上海机场集团,是大股东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大股东承诺将虹桥机场在适当的时候注入上市公司,但是并没有具体时间表,因此给市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前期因为在建工程影响了公司的利润,所以并没有太好的表现,但是如果上海机场成功注入虹桥机场,必将大幅提高上海机场的估值。据我测算,如果虹桥机场成功注入,将使上海机场的内在价值放大1.5倍,预计应该不会低于14元左右,二级市场价格应该不低于21元,现在看来是明显低估。可以预计三年内重组成功,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大于50%,如果三年内没有重组成功,其内在价值也能平均每年提升15%,二级市场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也能大于15%,是个很好的长期投资品种。当前价位介入几乎没有亏损的可能性。
上海家化也是个不错的公司,属于消费类产品,属于防御性行业。从上市以来平均每年为投资者带来15%投资回报率(自己可以计算),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适合长期投资。
不知道你是做短线还是长线,短线不应该买这些品种,短线创业板更好,长线的话,这上海机场是不错的品种,上海家化已经被炒得太高了,可以在它回调到12.6元的时候买入,那时才有安全边际。投资需谨慎,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
希望你能小心。
G. 请问10年内房价涨了几倍
记者随某中央媒体采访团从北京出发,先后经过淄博、济南、西安、运城、重庆等城市,中途改道广州,最后一站为清远市,重点对鲁、晋、渝、粤四省市部分楼市进行调查后发现,10年左右时间,房价涨幅超过10倍。 以笔者所在的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2004年时市场房价不到每平米2000元,眨眼六七年过去,房价已经升到1万多元。而笔者老家某地级市,2000年时房价也就每平方米四五百元,现在已经涨到四五千元,所以对房价10年涨幅10倍这一结果,笔者非常认同。 房价10年涨10倍,那么,居民收入10年涨幅多少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00年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不到3倍。10年来,虽然企业高管人员、垄断行业以及国有上市公司等行业的收入增长很快,但大多数行业工资增速较慢,一些社会群体的收入几乎原地踏步,没有明显改观。 两相对比,让增幅不到3倍的百姓收入去承受增幅高达10倍的房价,百姓如何能够承受得了?而10年房价涨幅10倍的背后,是房地产行业的畸形暴利。这个畸形暴利已经吸引各行各业的人士冲进房地产,使得房地产行业泡沫泛滥,金融风险凸显,使得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在10年房价涨幅10倍的同时,其他物价也在上升,严重影响了民生。一些专家说,不要控制房价,不要调控房地产,让百姓收入增长快于房价增速后,百姓慢慢就能够买起房了。房价10年涨幅10倍,而百姓收入增幅才3倍,如果不控制房价、不调控房地产,猴年马月收入增速才能追上房价涨幅呢?这要么是专家们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的馊主意,要么是开发商们在忽悠政府决策者,戕害广大百姓。 10年来房价增速和百姓收入增速对比后,提醒决策层应该毫不犹豫的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坚决把高房价抑制住、降下来。
H. 十年物价一共涨了多少倍
比较十年前后的M2
I. 10年工资涨16倍..物价涨了多少
2002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422元扯*****犊子
今年124220元??
J. 关于工资10年涨了近3倍 为什么好多中国人还是"白领"事件的介绍
近日,朋友圈就被两件事占领:一个是晒年终奖,另一个是晒涨工。
国人工资10年涨了近3倍
殷剑峰表示,24%的“90后”受访者愿意将工资放入互联网理财平台,比“80后”高出10个百分点。不过,目前“90后”用于理财的工资盈余较少,理财观念还有待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