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峰谷分时电价的简介
峰谷电价也称“分时电价”,是指按高峰用电、平段用电和低谷用电分别计算电费的一种电价制度。峰谷电价能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调动用户自觉调整生产,削峰填谷、均衡用电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设备和能源,有利于减轻电网压力,促进电网安全运行,同时可以减低企业用电成本
㈡ 用电峰谷平时间段是怎么划分的
时间段的划分一般如下:
高峰时段:08:30-11:30 18:00-23:00
平时段: 07:00-08:30 11:30-18:00
低谷时段: 23:00-7:00
每天划分为三个时段,每段以8h为宜。各供电公司可按该原则,根据各自季节和峰谷负荷出现的时间不同,具体的划定各个时段。
华北电网执行的情况是:高峰段9h,低谷段7h,平均段为8h。
广西电网执行的情况是:每日的高峰时段为7:00~1:00,19:00~23:00;平常时段为11:00~19:00;低谷时段为23:00~次日7:00。
东北电网峰谷时段划分为:高峰时段:8:00~11:00,11:00~21:00;低谷时段:22:00~次日5:00;其余时间为正常时段,以上时段均为北京时间。
峰谷电价
也称“分时电价”。按高峰用电和低谷用电分别计算电费的一种电价制度。高峰用电,一般指用电单位较集中,供电紧张时的用电,如在白天,收费标准较高低谷用电,一般指用电单位较少、供电较充足时的用电,如在夜间,收费标准较低。
实行峰谷电价有利于促使用电单位错开用电时间,充分利用设备和能源。有很多国家都实行峰谷电价,峰谷之间的价差有的达50%。我国有的地方也在试行。
作用
峰谷电价制度能充分发挥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用户削峰填谷、均衡用电的积极性,峰谷电价的应用,缓和了电力供需矛盾,提高了电网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达到控制高峰负荷、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量,充分挖掘发、供电设备的潜力,全面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成本合理分摊的目的。
参考资料
网络-峰谷电价
㈢ 用电:峰谷分时执行情况。
以前主要针对工厂等用电大户。找了个2016年山西省的:00,从今年1月1日起,题主参考下;谷段22;千瓦时这个峰谷电价各个地区实行的时段和电价是不同的:根据《山西省物价局关于居民用电试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也不知道是哪个地区的、低谷两个时段。北京市发改委2006年《关于居民分户电采暖电价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而且区分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只能大概说下,题主匿名提问,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采用分户电采暖方式的居民家庭才会执行峰谷电价、低谷三个时段或高峰、一年12个月的不同时段,对一天24小时:00-次日8,具体为,采暖季用电价格纳入居民峰谷试点电价管理,高峰时段(6∶00-22∶00)电价执行0,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平段,峰段8:在北京.3元/、月份:00-22: 北京市居民分户电采暖客户,削峰填谷,峰段和谷段电价每千瓦时相差0;千瓦时.2元左右。一般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高峰,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00,居民用电采用峰谷电价是最近几年才逐步推开的。这个是北京的。峰谷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4883元/,我省在全省范围内试行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每年采暖季(11月1日-3月31日)低谷时间(22∶00-6∶00)电价执行0
㈣ 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怎么计算 如何选更省钱
阶梯电价是按照用电消费的电量分段定价,用电价格随用电量增加呈阶梯状逐级递增。
第一档:月用电量在200度以下,每度电0.4983元;
第二档:月用电量在201-400度之间,每度电0.5483元;
第三档:月用电量在401度以上,每度电0.7983元。
峰谷电价是指将一天24小时分为用电高峰、用电平段、用电谷期三个时段分别计价收费。各时段划分:高峰时段:14:00—17:00;19:00—22:00 ;平时时段:8:00—14:00;17:00—19:00;22:00—24:00 ;低谷时段:0:00—8:00。
执行峰谷电价后,高峰段电价为0.9857元/度、平时段的电价为0.6021元/度、低谷时段的电价为0.3070元/度。
计算公式:
总电量=第一档电量+第二档电量+第三档电量=峰时段电量+平时段电量+谷时段电量
总电费=基础电费+第二档加价电费+第三档加价电费
基础电费=峰时段电量×峰时段电价+平时段电量×平时段电价+谷时段电量×谷时段电价
第二档加价电费=第二档用电量×第二档加价标准(0.05元/度)
第三档加价电费=第三档用电量×第三档加价标准(0.3元/度)
如果家里峰谷时段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13.1%以上,申请峰谷分时电价就会非常划算。
举个例子:
1、阶梯电价计算
居民李先生10月用了420度电。那么,他的用电量有200度是在第一档,200度在第二档,20度在第三档,所以他的电费应该这样算:
第一档电费:200度×0.4983元=99.66元。
第二档电费:200度×0.5483元=109.66元。
第三档电费:20度×0.7983元=15.97元。
10月应交电费=99.66+109.66+15.97=225.29元。
2、峰谷电价计算
居民李先生10月用了420度电没错,但是他是有申请峰谷分时电价滴。峰时段用了200度电,谷时段用了220度电。那么他的电费应该先算分档,再算峰谷:
第一档电费:200度×0.4983元=99.66元。
第二档电费:200度×0.5483元=109.66元。
第三档电费:20度×0.7983元=15.97元。
峰时段增加电费:200度×0.03元=6元。
谷时段减少电费:220度×0.20元=44元。
10月应交电费=99.66元+109.66元+15.97元+6元-44元=187.29元。
综上可见,李先生申请了峰谷分时电价后,10月电费节省了38元。
㈤ 上海居民用电峰谷平时段怎么划分
上海居民用户用电分时峰谷时段划分:峰时段(6-22时),谷时段(22时-次日6时)。建议专将部分家用属电器使用时间尽量安排在晚上十点后,利用低谷电价,既省钱又环保。
居民累计电量在第二或第三档临界点的月份,由于当月超基数部分的峰谷电量数据无法准确区分,具体执行时,该月第二档、第三档的加价按照峰、谷均为0.05元或0.30元的加价水平执行,次月起再按峰、谷不同加价水平执行。
(5)上海市峰谷分时电价特性及效益分析扩展阅读:
以下大功率家电尽量选谷时使用
常用大功率家用电器主要有:浴霸、取暖器、电磁炉、电热水器等。除空调外的家用电器都可以直接按照实际标称功率计算其能耗,如2000W的电磁炉每小时耗电量2度。家庭总体耗能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个家庭主要家电用电量=空调用电量+浴霸用电量+取暖器用电量+电磁炉用电量+电热水器用电量。
浴霸用电量=∑功率×每月使用次数×每次使用时长;
取暖器用电量=∑功率×平均每天使用时长×当月天数;
电磁炉用电量=∑功率×平均每天使用时长×当月天数;
电热水器用电量=∑功率×平均每天使用时长×当月天数;
㈥ 上海分时电价时间
晚上10点以后到早上6点以前是谷,别的时候是平,居民电价是0.307和0.617
㈦ 什么是峰谷分时电价在制定销售侧的峰谷分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何解决
峰谷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削峰填谷,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是电能商品时间差价的反映,体现了市场经济原则。电网为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必须保证相应的电力供应及容量储备,不同的时间,电能的需求不同,电能商品的生产成本也不同,使用不同时段的电能,相应承担不同的电价,这既体现了商品的价值规律,也体现了用户公平负担的原则。
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有利于鼓励用户合理转移用电负荷,削峰填谷,降低峰谷时段的用电负荷率,提高系统设备容量的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对用电客户,高峰时段少用电、低谷时段多用电,有利于降低用电成本;对电网企业,可以提降低电网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发电企业,可以降低由于调峰而增加的调峰成本费用;对社会,有利于减少或延缓电力投资,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安徽经济的迅猛发展,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我省也出现了高峰用电供应紧张的局面。为此,根据国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制度,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电力科学消费,缓解电力供应矛盾。
弊端
TOU(Time of Use)的时段划分和费率都是事先确定的,其更新周期通常为1个季度以上,只能反映电力系统长期的每日或季节供电成本的变化,当系统出现短期容量短缺时,TOU并不能给用户进一步削减负荷的激励。因此,而RTP(Real-Time Pricing)则是一种动态定价机制,其周期可达到1h甚至更短,能精确地传达电价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