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关于建国以来中国GDP发展的分析,转折点及原因,详细!好滴加分!谢谢!
改革开放也就是GDP停滞不前到飞速增长的转折点,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改变,加入WTO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GDP也从农业、手工业、资源开采业等低端产值占主导逐渐向轻重工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经济发展的最简单直观的指标。我国的下阶段目标就是要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工业。
年份 GDP(亿元) GDP指数 GDP增长率 人均GDP(元/人) 美元/人
1978 3645.2亿元 100.0 0.0% 381元 226美元
1979 4062.6亿元 107.6 7.6% 419元 269
1980 4545.6亿元 116.0 7.8% 463元 309
1981 4891.6亿元 122.1 5.3% 492元 288
1982 5323.4亿元 133.1 9.0% 528元 279
1983 5962.7亿元 147.6 10.9% 583元 295
1984 7208.1亿元 170.0 15.2% 695元 299
1985 9016.0亿元 192.9 13.5% 858元 292
1986 10275.2亿元 210.0 8.9% 963元 279
1987 12058.6亿元 234.3 11.6% 1112元 299
1988 15042.8亿元 260.7 11.3% 1366元 367
1989 16992.3亿元 271.3 4.1% 1519元 403
1990 18667.8亿元 281.7 3.8% 1644元 343
1991 21781.5亿元 307.6 9.2% 1893元 355
1992 26923.5亿元 351.4 14.2% 2311元 419
1993 35333.9亿元 400.4 14.0% 2998元 520
1994 48197.9亿元 452.8 13.1% 4044元 469
1995 60793.7亿元 502.3 10.9% 5046元 604
1996 71176.6亿元 552.6 10.0% 5846元 703
1997 78973.0亿元 603.9 9.3% 6420元 775
1998 84402.3亿元 651.2 7.8% 6796元 821
1999 89677.1亿元 700.9 7.6% 7159元 864
2000 99214.6亿元 759.9 8.4% 7858元 945
2001 109655.2亿元 823.0 8.3% 8622元 1041
2002 120332.7亿元 897.8 9.1% 9398元 1135
2003 135822.8亿元 987.8 10.0% 10542元 1273
2004 159878.3亿元 1087.4 10.1% 12336元 1490
2005 183084.8亿元 1198.7 10.2% 14040元 1739
2006 211923.8亿元 1337.7 11.6% 16024元 2052
2007 249530.6亿元 1496.9 11.9% 18868元 2553
Ⅱ 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对于某些比较落后的地方,政府可能会对其GDP有一定操控,由此来说比较高估。但再考虑到未统计的经济,也可能会低估。综合起来说,高估低估不好下定论。
1.中国的农村住房一年更比一年的人数,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GDP的,而中国从来没有包括在内;
2.越来越多的人在农村和城市从事保姆、月嫂职业,这部分收入在国外也计入GDP,和中国是不计算的;
3.由于税收制度,对个体工商户大量中国每年超过统计数据的实际营业额;
4.农村通过互助、桥梁、道路的义务劳动建设也不计入GDP。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生产或消费,但中国的GDP总量只有54.6%的美国,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因此,世界银行预测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美国。
Ⅲ 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总结
1.没有找到准确数据
2.上升趋势
3.翻一翻就是增长一倍 再翻一翻就是在翻了的基础上又增长一倍 依次类推 因此翻2翻就是原来的4倍
即99245*4=396806 增长了(396806-99245)/99245=300%
Ⅳ 1980 2010中国GDP分析
中国超越之路:来自黑布林北海居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04/23/5931940_98228143.shtml
Ⅳ 如何看待中国GDP世界
中国的经济再一次靓丽的表现,在连续六年减速之后,2017年的实际GDP增速似乎正在回升。第二季度刚公布的6.9%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16年的6.7%,远高于国际预测机构的共识,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将接近6.5%,到2018年将进一步放缓至6%。
宏观层面分析: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GDP忽略了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深层次问题,那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结构转型之中 - 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生产者模式正在让位于日益强大的以服务为导向的消费模式。
这就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从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转向内部私人消费相对较慢的增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放缓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对中国脆弱性的认识。
中国在危机面前都有深度的复原力,例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全球收缩最严重的情况下,2008 - 2009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9.4%。
近年来总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主要集中在去杠杆化和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紧缩两者之间 ,认为这是日本式的停滞。他们不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高度节约的经济体,如果出现日本式的停滞,中国有比日本有更多的手段,毕竟我国战略空间广大。
中国的国民储蓄在2017年可能达到GDP的45%,远高于日本28%的储蓄率。就像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39%的政府债务能够回避主权债务危机一样,中国拥有更大的储蓄缓冲和更小的主权债务负担(占GDP的49%),情况要好得多形状来避免这种内爆。
微观层面分析
中国的企业债务问题不容忽视 - 2016年末非金融债务占GDP的比重估计达到GDP的157%(而2008年末为102%),这使得大部分负债上升的国有企业要做势在必行的改革。
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总有充分的理由。毕竟,一个崛起的中产阶级需要经济适用房。随着中国人口的城市份额从1980年的不到20%上升到2016年的56%以上,到2030年最有可能达到70%,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但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 - 与其他完全城市化的主要经济体不同 - 在需求方面得到充足的支持,未来10 - 15年,城市人口可能保持年均增长1-2%的增长轨迹。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房价上涨近50%,几乎是全球规范的五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住房手表),可承受性显然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审慎地管理满足城市化需求的住房供应增长,而不会造成过度的投机和危险的资产泡沫。
同时,中国经济在2017年初也受到强劲的周期性复苏力度支撑。六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1.3%,与前几年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受到后危机较弱的影响全球复苏。同样,到2017年年中,通货膨胀调整后的零售额年增长率为10%,比总体GDP增长6.9%的速度快45%,这反映了家庭收入的显着增长以及日益强大的。
悲观主义者一直视中国经济为自己的经济观点 - 重复了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乔纳森·斯宾塞(Jonathan Spence)多年前的开创性评估的一个经典错误。普遍认为打破日本和美国的资产泡沫在中国构成了同样的威胁。同样,中国近期的债务密集型经济增长高潮预计也会和其他地方的情况一样。
预测人士发现,难以抵制重大危机冲击的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影响。过去一直是错误的做法,今天又错了。
Ⅵ 横向分析1980,1990,2000,2010,2015中国GDP指标
依抄990年中国的GDP为依9三四漆袭.吧亿元。相近几年的GDP见下表: 上世纪吧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究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中国于依9吧5年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依99三年,中国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核算,GDP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GDP核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中国GDP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贰00贰)》(CSNA)的要求进行测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依99三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国家统计局正在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修订的贰00吧年SNA进行研究,并将逐步对我国GDP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修订
Ⅶ 中国历年GDP走势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的GDP每年增长7.2%。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符合预期的6%-6.5%的目标。
从2013年到2016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2%,高于同期世界的2.6%和发展中经济体的4%的平均年增长率,年均444.130万亿美元 元(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发展平稳。 其GDP同比增长6.9%,并且连续八个季度保持稳定在6.7%-6.9%的增长率。
2019年全年的GDP按季度划分,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4%,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2%,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0%,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0%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 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 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
(7)中国gdp分析扩展阅读: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私营企业增长7.7%。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0%,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8%。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为53.2%,51.2%和51.1%,均高于临界点。
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4%,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01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 月份收窄 0.8 个百分点;其中11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4%,10 月份为下降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