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光源的积极意义
上海光源打造网络化视频监控
上海光源能量居世界第四,是世界上同能区正在建造或设计中性能指标最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性能被优化在用途最广泛的X射线能区,科学寿命大于30年,并可开展自由电子激光等下一代光源的研究。它将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可简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上海光源将为中国的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将为提升中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上海光源具有几十条可向用户开放的光束线和上百个科学实验站,它们将为中国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团簇物理、化学、医学、药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以及微电子、医药、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医疗诊断和微加工等高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不可替代的先进实验平台。仅以生命科学为例,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科学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竞相抢占的制高点,因此蛋白质科学技术已成为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关注点。而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为主要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其中80%以上的工作需要在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进行,所以上海光源将成为中国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大科学设施。
上海光源将对有巨大产业前景的微电子、微机械等高新技术的开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在长三角地区存在拥有此类高技术的许多高端用户,故而草拟中的上海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里,已将应用上海光源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潜在用户中囊括了微电子与光电子工艺平台、先进复合材料、红外光电材料和器件、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中的上千名高科技开发商。
上海光源作为先进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本身具有很高的现代高科技的融合度和集成度,因此它将成为中国显示综合科技实力的标志性重大科学装置,并为提升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2、上海光源将为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创造优良条件,为组建综合性国家大型科研基地奠定基础。
上海光源首批建设的光束线和实验站居国际先进水平,可同时容纳几百名来自不同学科和高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开展科学实验。几十条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全部建成后,同时容纳的研究人员可达上千名。如此之多的研究人员同时使用上海光源,就创造了特有的科研氛围,为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天然的优良条件,使上海光源自然而然成为综合性的大型前沿研究中心,为萌发新思想、创造新方法和开辟新学科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中国科学院正计划筹建以上海光源等大型设施为依托的上海应用物理国家实验室。该国家实验室在发展光源物理与技术的同时,还将大力开展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性研究,如空间技术向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中所需要的新型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与研制、健康领域中疾病的新型诊断技术和新药的设计与遴选技术研究、结构与功能材料研究、强光技术研究、有机化学领域前沿问题研究等。这个计划组建的国家实验室将成为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综合性高科技研发中心。
3、上海光源将直接带动中国相关工业的发展
上海光源直线加速器实现电子束出束
上海光源的建设将直接带动中国现代高性能加速器、先进电工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密机械加工、X射线光学、快电子学、超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高稳定建筑等先进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大科学工程的实践证明,这种带动作用的间接效应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
上海光源对于中国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及早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成果,将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中国在某些催化剂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有着相当好的基础和科技积累,但加入WTO之后,面临激烈的竞争,催化剂的研发就是竞争的一个焦点。上海光源将是新型催化剂研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放眼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均已在同步辐射光源上建有专用的光束线站,假如没有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先进技术的支持,中国企业将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因为一种催化剂的成败,会导致进口货和国产品每年的销售差价超过10亿元人民币之多。此外,基于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微细加工技术已成为发展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主要支撑技术,微细加工将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随着业界对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界估计,对线度在几十纳米及以下的集成电路,第三代同步辐射光刻技术有可能将成为主要的光刻手段。在医疗诊断和新药研究方面,上海光源也将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双光子高清晰度心血管造影技术等。
4、上海光源将产生的社会效益
大科学工程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上海光源的建成是民族自强的体现,它显示了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心和意志。可预见到,上海光源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地,国内已建成的大科学工程均已开展这项工作,获得很好的效果。上海光源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在中国更是开历史之先河。中国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构建新体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上海光源的建设将为此增添一份宝贵的经验。
Ⅱ 上海光源的大事记
2004年12月25日,举行上海光源工程开工典礼,正式破土动工。
2006年10月26-27日,上海光源工程5条光束线站和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调整方案通过评审论证。
2007年4月16日,增强器正式开始隧道安装。
2007年5月15日,直线加速器启动调束,当日实现电子束出束。
2007年6月11日,储存环设备总体安装正式启动。
2007年6月28日,直线加速器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2007年11月30日,首批全部7条光束线站前端区设备安装完成。
2007年12月24日 在开工三周年之际,上海光源出光。
2008年5月12日,第一条光束线站——小角散射线站首轮调试成功,将聚焦的同步辐射单色光引到实验站样品处。
2008年12月27日,第一条波荡器光束线站——软X射线谱学显微线站首轮调试成功。
2009年1月28日,第一台真空波荡器自主研制成功,在储存环上安装就位。
2009年2月6日,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线站首轮调试成功。
2009年3月7日,首批建设的最后一条光束线站——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首轮调试成功。
2009年4月中下旬,直线加速器、增强器和储存环、首批7条光束线站通过工程科技委组织的专家测试。
2009年4月26-27日,上海光源工程建设国际评估会举行。
2009年4月29日,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举行竣工典礼,上海光源工程按期建成,总工期52个月。同时,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筹)正式揭牌。
2009年5月6日,上海光源正式对国内用户开放试运行。
2009年7月16日,上海光源完成对用户的首轮开放,期间安排用户实验时间39天。
2009年10月22-27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验收工艺测试。
2009年12月8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工艺鉴定验收。
2010年1月18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中科院和上海市组织的预验收。
2010年1月19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Ⅲ 上海交大有几个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有6个校区,分别为:徐汇校区、闵行校区、黄浦校区、长宁校区、七宝校区、浦东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
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上海光源中心电话扩展阅读:
部分上海交大校区的介绍:
(1)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在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2)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区之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校区毗邻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占地面积约309.25公顷(4638.75亩)。校区内有医院、邮局、银行、影院、学生活动中心、各类体育场所等设施,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
(3)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在上海市法华镇路535号。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等等。
Ⅳ 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的上海奋进展车没有展示哪个地标
“奋进上海”彩车以LNG十万吨巨轮为主体造型,象征着上海乘风破浪、继续远航。鼎立船头的“上海”二字,与前甲板上的中共一大会址模型珠联璧合,寓意上海由红色起点出发,一路砥砺前行。船头上方,一架腾空而起的C919大型客机代表新发展与新动能;上海自贸试验区“海鸥门”后方,是一条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能量隧道,16个城市景观建筑群模型踞其上,与背后真实的东方明珠、陆家嘴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彩车尾部,一根飘带串联起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上海光源”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三座地标,展示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成就。
Ⅳ 上海去年成绩如何,今年工作将有哪些亮点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今天开幕!杨雄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上海在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做了哪些实质性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2017年,上海又将在哪些方面作更多努力?小布摘选《政府工作报告》要点,配以动图,带你快速了解市政府2016年工作答卷和2017年任务清单,和每一位市民都息息相关哦!
杨雄
去年成绩单
1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预计增长6.7%
杨雄说,2016年,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5微克/立方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比上年分别增长8.9%和10%。
Ⅵ 上海光源的上海光源
“超级显微镜群”支撑科研开发
“普通的X光就能清晰拍摄出人体的组织和器官,而上海光源释放的光,亮度是普通X光的一千亿倍。通俗说来,上海光源相当于一个超级显微镜集群,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看清病毒的结构、材料的微观构造和特性。”上海光源中心主任赵振堂介绍,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为我国材料、生命、环境、医药、物理、化学、地质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截至2015年12月,上海光源首批7条线站共开机提供182123小时用户实验机时,支持课题近7000个。来自365家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公司的1938个研究组的12674名用户在这里开展实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透露,上海光源中心正在加紧筹备上海光源线站(二期)工程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与用户装置。“如果说第三代同步辐射光能为科学家拍摄‘分子照片’,那么属于‘第四代先进光源’的X射线自由激光能够对生物活体细胞展开三维全息成像和显微成像,进入拍摄‘分子电影’的时代,以更高的世界级水准推动上海乃至国内各领域科学家向自主创新进军。” 蛋白质中心,探索生命奥秘的“国之利器”
“在中国,每年有上百万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给家庭以及儿童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蛋白质中心主任雷鸣在发布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久前,利用蛋白质中心的冷冻电镜设施,蛋白质中心的丛尧研究员与巴斯德所的黄忠研究员合作,成功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抗体的作用原理。相信用不了多久,科学家就能研发出手足口病特异性药物,儿童将不再受手足口病困扰。”
几天前,蛋白质中心的许琛琦研究员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发现了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新方法,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雷鸣介绍,蛋白质中心是当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家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以前一个科学家可能要花很多年才能认识一个蛋白质。但是在蛋白质中心,借助各式各样的先进设备和仪器,最短仅需2分30秒就能认识一个蛋白质。”今年1月,利用蛋白质中心设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研究团队进一步解读了埃博拉病毒的入侵机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阻断埃博拉病毒入侵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细胞》上发表论文。
2015年7月28日,蛋白质中心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探索生命奥秘的“国之利器”亮剑出鞘,将不断推动我国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量子卓越中心,微观粒子使信息传输更安全
提到“量子”,很多专业外的人“雾里看花”。量子卓越中心院长潘建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光就是由大量光量子组成。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光量子的特征,通过对这些光量子的精确操作,就能进行信息的编码、存储、传输和操作。量子通信将比传统通信方式更安全,是对信息处理的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