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股市存在的真实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目的: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所以股市一方面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基本的场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们购买股票的欲望,为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提供保证。同时由于股市的交易价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市也能为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提供价格及数量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股票市场的职能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性质。
意义
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3、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各得其利。
5、可以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1)中国股市为啥那么多限制扩展阅读
交易规则
T+1交割,T+1交收:交易双方在交易次日完成与交易有关的证券、款项收付,即买方收到证券、卖方收到款项。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A股均实行T+1交收。
涨跌幅限制:证券交易所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下波动的幅度。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例如比较显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气、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2. 中国股市允许做空吗为什么
1、股票目前严格说不可以;
2、但融券就是股票做空。股指期货那属于金融期货,不回是答直接做空股票。不过融券要求高,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3、可以通过开通股指期货的买卖交易,在股指期货上达到做空;
4、如果没有庞大资金基本对于散户来说做空是不现实的。期指算作期货范畴以对冲形式可以做空股票指数,但期货风险较大,散户不适合参与其中。融券业务主要还是看券商是否有券可融,而且融券业务散户想从中赚钱很难,参与价值不高。可以不代表能真正参与。
3. 中国股市设置涨跌停限制的原因是
防止股市的过度炒作
4. 中国的股市为什么这么黑
A股市场监管不力,太黑了,早些年像我这么个小散户,亏得血夲元归,现在已多年不敢再炒股了!
5. 中国股市设有涨跌幅限制,除了和有利于社会稳定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一句话被你自问自答的说完了!只要社会稳定了什么事都好办!要问还有什么原因!股市是投资者的风向标!股市行情好投资者才有信心把钱投进去!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发展,
6. 中国的股市为什么这么垃圾
重融资轻回报,变相掠夺民间财富,这样的股市就如屠场——血腥、狼藉,比垃圾还“垃圾”。
7. 为什么中国股市有涨跌停限制
摘自网络.
每天涨,不能超过10%;每天跌,也不能超过10%,这就是涨停板制度。
不知不觉之中,涨跌板制度已经伴随了我们将近10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制度并不是中国股市的"原配",而是始于1996年12月16日政策打压股市的"变种"。10年前的中国股市彼时彼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一波跨年度牛市。上证指数从500多点起步,一路过关斩将直奔1000点而去,尽管有喊话,尽管有禁令,但是狂热的市场并没有把管理层放在眼中,
香港97年回归的预期刺激着投资者欲罢不忍,眼看着市场可能会失控,人民日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终于出现在新闻联播之中,"正确认识当前的中国股市"的后果是可以预见,为了抵消这种后果的后果,也为了切实地降低这种风险的风险,管理层同时对涨跌停作出了限制,沪深股市在连续三天跌停之后才渐渐完成硬着陆。
其实,在股市的T股价格上实行限制,并不是国际惯例。为了防范风险,成熟市场一般会对指数跌幅超过10%作出停市的安排,但这种停市一般也就是半个小时,目的还是缓和场内投资者的情绪,降低非理性的操作,减小羊群效应。比如最近日本东京股市就为活力门事件引发的恐慌而停过市,印度股市也在跌幅超过10%的时候停过市,但是个股的涨跌上却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作出这样的限制是和股市价值发现的功能不相称的,也是矛盾的。
的确,在没有涨跌板限制的日子里,股市涨起来惊心动魄,跌起来也惊心动魄。很多老股民也许还都记得"二桥一嘴"鼎盛时期的风光,外高桥、浦东金桥大比例送股之后当天盘中就能填满权,当天就能带动市场掀起新一轮的涨幅。当然在遭遇"健康问题"这样的谣言扰市的时候,个股也都能跌出30%甚至40%的跌幅来。
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的第一股,上市当天的走势让看惯了涨跌板限制的投资者极不适应,不光投资者不适应,就是管理层也极不适应。明明知道,这是机构的操纵,但是查起来未必能够把罪名落到实处。50元,为什么就不是投资者冲动的后果呢,谁又能规定股市上的投资者都是一种理性的抉择呢?谁让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停板限制的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琢磨,一琢磨,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上市首日可以不设限制,而在平时却要加以限制?如果首日不加限制有其合理性,那么平时的限制合理性在哪里,如果不合理,是不是应该取消?如果不应该取消,那么上市首日是不是也应该设涨停板
如果涨跌板取消会有什么风险没有,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取消了涨跌板只会活跃市场,加快交易节奏,价值发现可以一步到位,价值回归也可以一步到位.那么,取消涨跌板会不会助长市场的投机热情,换句话讲,对市场是利好还是利空?方泉认为是中性的消息,水皮则认为在目前的市况中会构成一个推动指数向上的利好,会刺激市场的震荡幅度,加大市场对游资的吸引力度,恰恰是因为是利好,管理层现在未必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这个决心是不好下,不过牛市里不下,熊市里就更不好下,晚下不如早下,下了也就下了
8. 中国股市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每天涨,不能超过10%;每天跌,也不能超过10%,这就是涨停板制度。
不知不觉之中,涨跌板制度已经伴随了我们将近10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制度并不是中国股市的"原配",而是始于1996年12月16日政策打压股市的"变种"。10年前的中国股市彼时彼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一波跨年度牛市。上证指数从500多点起步,一路过关斩将直奔1000点而去,尽管有喊话,尽管有禁令,但是狂热的市场并没有把管理层放在眼中,
香港97年回归的预期刺激着投资者欲罢不忍,眼看着市场可能会失控,人民日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终于出现在新闻联播之中,"正确认识当前的中国股市"的后果是可以预见,为了抵消这种后果的后果,也为了切实地降低这种风险的风险,管理层同时对涨跌停作出了限制,沪深股市在连续三天跌停之后才渐渐完成硬着陆。
其实,在股市的T股价格上实行限制,并不是国际惯例。为了防范风险,成熟市场一般会对指数跌幅超过10%作出停市的安排,但这种停市一般也就是半个小时,目的还是缓和场内投资者的情绪,降低非理性的操作,减小羊群效应。比如最近日本东京股市就为活力门事件引发的恐慌而停过市,印度股市也在跌幅超过10%的时候停过市,但是个股的涨跌上却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作出这样的限制是和股市价值发现的功能不相称的,也是矛盾的。
的确,在没有涨跌板限制的日子里,股市涨起来惊心动魄,跌起来也惊心动魄。很多老股民也许还都记得"二桥一嘴"鼎盛时期的风光,外高桥、浦东金桥大比例送股之后当天盘中就能填满权,当天就能带动市场掀起新一轮的涨幅。当然在遭遇"健康问题"这样的谣言扰市的时候,个股也都能跌出30%甚至40%的跌幅来。
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的第一股,上市当天的走势让看惯了涨跌板限制的投资者极不适应,不光投资者不适应,就是管理层也极不适应。明明知道,这是机构的操纵,但是查起来未必能够把罪名落到实处。50元,为什么就不是投资者冲动的后果呢,谁又能规定股市上的投资者都是一种理性的抉择呢?谁让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停板限制的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琢磨,一琢磨,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上市首日可以不设限制,而在平时却要加以限制?如果首日不加限制有其合理性,那么平时的限制合理性在哪里,如果不合理,是不是应该取消?如果不应该取消,那么上市首日是不是也应该设涨停板
如果涨跌板取消会有什么风险没有,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取消了涨跌板只会活跃市场,加快交易节奏,价值发现可以一步到位,价值回归也可以一步到位.那么,取消涨跌板会不会助长市场的投机热情,换句话讲,对市场是利好还是利空?方泉认为是中性的消息,水皮则认为在目前的市况中会构成一个推动指数向上的利好,会刺激市场的震荡幅度,加大市场对游资的吸引力度,恰恰是因为是利好,管理层现在未必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这个决心是不好下,不过牛市里不下,熊市里就更不好下,晚下不如早下,下了也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