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国储铜分析与实践

国储铜分析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6-15 00:44:59

⑴ 国储铜几年轮换一次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铜价快速攀升,持续上涨的时间和上涨幅度均超过以往,世界各大机构纷纷预测在此轮上涨之后,国际铜价将步入下跌时期。

⑵ 国储铜是什么事件细节

2005年。国储中心违规从事境外期货交易,造成巨额亏损
“国储铜事件”到底是谁的错?有人认为是刘其兵的错:由于其过度投机,才引来国际基金的逼仓;也有人认为是国际基金的错:因为按照规定,刘其兵所建的头寸应该是机密,国际基金却违反规定窃取了该机密,并以此为依据,将中国国储视为“难得”的交易对手;也有人认为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错:由于该所松散的监管体系,最终导致了这种基金逼仓行为的发生。

⑶ 中航油和国储铜是怎样死的

需要涉及一些期货知识。
我国对国资源价格上升的趋势把握不够,一帮纯技术派的操盘手看到现价(期货价格)离均线太远,就买空,即赌期货价格会下跌,结果上涨了。到期了必须采用实货或者平仓。所以就屁了。

⑷ 案例分析开成公司与亮昌公司

国储铜案例

案例介绍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铜价快速攀升,持续上涨的时间和上涨幅度均超过以往,世界各大机构纷纷预测在此轮上涨之后,国际铜价将步入下跌时期。如英国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预测,2005年全球铜供应将出现10万多吨的过剩;2004年11月中旬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年会上,国际大投资银行也大多预测2005年铜价会下调,市场将继续过剩。但实际情况却是国际铜价的逆市上涨,在2005年11月更是达到期铜市场百年来的最高纪录,每吨高达41466.5美元。“国储铜”事件正是发生在有关机构预测国际铜价会下跌,但实际却持续上涨的时期。2005年11月9日国家物质储备局(简称国储局)发布的国家储备铜竞价销售公布称: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国储调节中心受国储局委托,于2005年11月16日拍卖2万吨国家储备铜。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储局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拍卖起价一次比一次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场拍卖起价上海、宁波地区为每吨371400元,但首批100吨的成交价格就达381200元/吨,拍卖价远高过市场的预期,消息一经传出,沪铜期货和LME铜期货价格便快速上扬。第四场现货铜拍卖会上,占2万吨拍卖总量80%的1.6万吨铜流拍的拍卖底价与市价不相上下,参与者怨声载道。尽管国储局声称抛售铜的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铜的需求,平抑铜价,但市场更愿意相信国储局此举是在缓解其在期货市场的损失所带来的压力。因为自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1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铜,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来,国际基金不断以推高铜价的方式逼空国储局,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不断走高的国际铜价无疑会给国储局造成巨额亏损,所以国储局不得不通过不断抛售国内现货来缓解压力,挽回损失。2005年年末,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坦言,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储局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

案例分析

“国储铜”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国储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1、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期货交易的特殊性使得企业财务报告难以公允反映期货投资业务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因而针对期货交易的内部控制相对困难。国储局在期货交易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一是国储局本身没有资格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是借道中粮期货经纪公司进入期货市场。由于其行为是非法的,所以在国储局内部并没有制定与期货交易相关的如付款、对外投资等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缺失使国储局在期货市场的行为缺乏合理基础,因而更多地是进行投机而不是投资。二是在世界期货业中,从事期货交易的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都是分开的,期货经纪公司一般会定期与客户进行核对,以确定期货交易的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是否为同一人。而国储局从事期货交易的人员刘其兵既是期货交易的下单人,又是资金调拨人,明确违反了期货交易的一般内部控制原则。

2、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国储局所进行的期货交易具有多样化的内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结算风险等,而执行期货交易的操作人员是惟一了解现状或对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潜在后果进行认真思考的人,其他处于控制地位的管理人员可能不理解或缺乏信息去理解与投资对象相联系的风险性质,因此期货交易的风险大于一般交易的风险。而国储局对期货交易既没有制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也没有建立一整套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此外,对国际铜市价格走势的判断失误也说明了国储局缺少懂得期货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3、监管缺位。作为国储局国储调节中心的交易员,刘其兵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20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无人察觉。原因是刘其兵曾为国储调节中心赚取过一定利润,也被誉为“近两年全球最出色的交易员”。因此,国储调节中心大胆放权,期货投资的暴利加上监管的缺位直接诱发了刘其兵投机而非套期保值的交易行为,导致了国储局的巨额亏损。

⑸ 国储的铜期货多空对决赔了还是赚了

lme交易所,国储铜的最后交割日为每月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三,12月21日为国储的最后交割日,从实际交割数量来看,12月交割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目前有消息说,“十一”长假至今,LME在韩国釜山和新加坡的两个交割库库存连续大幅增加。到12月20日,两库库存已增加到55350吨。而根据以往情况,这两个交割库此前库存水平几乎为零,其一直代表中国交割头寸。
也就是说,国储的大部分空单选择了展期。国储局是在3300美元时建仓,那么,现在每吨将不得不亏损1000多美元。即便空头头寸只有10万吨(传说为20万吨),其损失也将达到上亿美元。
展期似乎可以达到用时间换空间的意图。但展期的同时,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由于目前LME远期合约价格低于近期合约,除交易成本外,两个合约价之差就是展期一吨铜需要付出的代价。按照目前的价格,展期10万吨铜须付出3000万美元的损失。
基金的逼仓远未结束,中国的反击也还在继续。

建议你看看这个帖子
http://post..com/f?kz=71992375

⑹ 铜这几天为什么涨得这么多

8月16日15:30期货沙龙邀请长城伟业首席分析师景川成功举办了沙龙-中国需求能否支撑期铜牛市?

嘉宾介绍

景川,长城伟业期货公司首席分析师,上海营业部副总经理。1993年开始进入期货市场,先后任中国西电集团、句容铜业期货部经理,并被重庆工商大学融智证券期货研究所聘为高级分析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的研究与交易,具体操盘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伦敦LME期货交易所的标准合约为交易对象,进行投机以及套期保值业务,在《期货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国际金融报》等多家媒体发表多篇专业文章。

投资理念:庙算而后战,谋定而后动。

沙龙精彩回放:

铜基本面分析:

主持人:请问,美联储日前宣布暂停加息对铜市未来走势有何影响?

景川:FED在经过了18次加息之后,其调控手段已经初见成效,经济数据稳步回落,在这样的情况下,FED在8月8日的公开会议上,决定暂停加息,我们认为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FED决定进入减息周期之前,难以对铜价构成实质性的压力。

主持人:您认为金砖四国对铜的需求未来会有什么变化?对铜价有何影响呢?

景川:就目前而言,金砖四国中的主要消费来源于中国,其次是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是值得重视的潜在消费群体,这四个国家的经济总体向好,对全球铜价进行支持。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请介绍一下铜的消费旺季在全年的分布和产生的原因.

景川:消费的淡季和旺季,各国有一些差异,比如中国的春节前后与国际上不同。但7~8两月是全球的传统消费淡季,9月份后进入旺季。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铜矿的品位中所说的富矿是指铜含量多少?

景川:刚才说过,铜精矿的数据是铜净含量的概念。

阿芳2:铜的价位已经这么高了,还会有基金进来拉高么?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出现减缓的背景下,

景川:这个取决于经济的增长以及通胀的程度,不取决于价格的高低,这一点大家应该已经充分体会到了。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请介绍一下进口铜是如何结算的?还有“点价”是交易过程。

景川:点价是现货合同在结合期货合约的操作方式,具体交易与我们平时的交易没有太大的区别。进口铜的成本基本上是LME现货价加上地区升水后乘以进口关税再乘以增殖税以及汇率的结果。

猫总日记:说到铜与糖的不同就要从铜精矿到粗铜再到阴极铜的加工过程说起,请景川介绍一下这个过程一吨铜精矿到底可以加工多少的阴极铜以及国际和国内的成本。

景川:由于铜矿的品位不同,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数据是铜含量的概念。成本也有很大的区别,每个企业都不相同。

阿芳2:铜的基本面和糖是完全两样的,但是国外的评论曾经说过,再紧张的基本面也不支持铜价在这么高的高位,这完全是基金操纵的行为,就如这次的罢工事件一样,因为你也认为这次罢工是在作秀,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景川:我认为现在的铜价是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反映,认为基金操纵的观点我表示不赞成。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既然国内电力行业是国内铜消费的龙头,您能结合国家十一五计划稍稍透露一下您研究的国内未来几年电力消费铜的增长情况么?

景川:我认为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化导致未来几年将有3亿农名走向城市,以及中国重化工业进程导致铜的消费增长。

大巧若拙:中国目前国内铜与进口成本的差价较大,请问这是如何形成的?估计将来会有校正吗?

景川: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冶炼产能的迅速扩张加上上半年铜精矿加工费的高企,使得上半年中国的铜产量大幅提高,第二,中国国家储备局计划外抛售国家储备铜使得中国铜的供应在上半年出现了一些过剩,压制了国内的价格,使得国内外铜的差价处于不合理的状态,在下半年由于前两者的因素将发生变化,会得到校正。

主持人:司马懿 : 请景川老师分析一下:铜的替代品情况,因为铜价高,应该有很多吧?我提这个问题,主要是考虑是否铜可能象糖一样由于替代品的原因而走熊市?

景川:刚才说过,铜的替代品其数量非常有限,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记。铜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走向熊市。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您认为当前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国内铜消费度会影响多少?也就是说国内铜消费会较预期减少多少?

景川:中国的宏观调控会对投资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电力行业是铜消费的龙头,对铜的消费抑制有限。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假如未来某个时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开始衰退,美元大幅贬值,你认为这是的铜价会涨还是会跌?为什么

景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经济学中所认为的滞账现象,也就是说,美圆的下跌将使得商品上涨。

主持人:目前炒做比较厉害的铜矿罢工事件,您怎么分析?另外智利Escondida铜矿的产能如何?在供应上对铜有什么方面具体的影响?

景川:智利Escondida铜矿是全球最大的铜矿,其产量变化对铜的供应,尤其是对中国铜的供应产生巨大影响,但是由于此次罢工事件人为操纵的痕迹较为浓厚,因此对市场的影响将渐渐被淡化。

主持人:您认为未来铜需求会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加大?电网传输?基础建设?还是家电等设备?

景川:城乡电网改造。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请问目前中国铜消费结构是如何构成的?电缆所有比重是否在下降?

景川:电力行业始终是中国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我们了解,截止2005年电力行业占据铜消费的60%,中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为铜的消费提供了稳步增长的条件。

铜期货走势分析: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个人从您刚才介绍的情况来看,铜价依然看涨,您认为铜价下轮冲高的高点能超过86000么?

景川:是的,从长期的意义上看,我是看涨的,但是目前的行情,我认为要关注的是进入旺季后是否真的会启动消费,否则不排除更大的调整行情。

主持人:罗杰斯到中国来的时候,您和他同台演讲,但他似乎对铜牛市看得不是太高,您对于罗杰斯的观点怎么看?

景川:我们都看到了罗杰斯“热门商品”的著作,但是他给我的签字是在商品还没有热的情况下进入,铜显然已经热了。

jr0454:请问,铜的上市公司中值得投资的股票有哪一些比较好呢? 如果铜的价格下跌的话,这些股票是否值得长期持有呢?

景川:我认为资源性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主持人:操作上,你能否谈谈近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景川:近期应该注意的是在9月消费旺季即将到来的时刻,关注是否能够出现需求的强劲,同时还是要注意美元的运行情况,因为美元淤铜价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的关系。

向雷锋同志学习:当前铜价如果想要发力上攻的话,你认为会依据什么做为突破口?

景川:当然是消费旺季的来临。

猫总日记:景川,你好!您认为铜价自去年11月以来加速上扬的主要因素是国储铜事件还是美元贬值?

景川:我认为去年铜价的加速并非是国储抛售的直接原因.其仅仅是牛市的一个牺牲品而已.真正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投资行为以及供需的紧张等等所致。

主持人:之前,人们都认为铜市场存在泡沫,但目前这中声音小多了,您是否认同呢?现货上是否存在着泡沫呢?

景川:我从来不认为铜价有泡沫,我认为用非理性繁荣来形容更为准确。

阿芳2:景川老师好!请问现在商品基本都在一个很大的回调当中,只有铜还没有大的回调,铜会不会也将有一个很大的回调呢?

景川:前面提到过,铜价现在处于5月份以来的调整时期,目前还没结束,能否出现更大的修正,则要看伦敦铜价在7300到7400美圆一线受到支持。

蛹不眼白:铜现在上下两难。敢问方向如何?

景川:目前铜市场总体上处于5月11日以来的调整行情中,结构上呈现收敛形态,等待对该情态的突破。

⑺ 请你举例说明目前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现状及其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最好是举东航、国航、中铁)

东航那个根据报道 是正常的对冲亏损 没有投机行为

国储铜投机比较典型

我给你摘录过来

“以为是金矿,其实是火坑。”在国际基金的围剿之下,国内机构再一次脆弱得
不堪一击。这一次,被金融大鳄盯上的是国储铜。

从3500美元到4200美元的拉升,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市场传言的空方主力——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下称国储中心)已形成1亿多美元的浮亏,跟风冤鬼不计其数。

对赌或许刚刚开始,胜负还是未定之数,但发改委一纸调控铜价批文,背后潜藏了多少老鼠仓?国资在为谁买单?对60%进口依赖的铜巨量放空形成与国际投机买盘对峙,明年中国还进不进口铜?所有“拍脑袋”的人是否就此事还要拍屁股走人?

从11月16日开始,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向市场抛售的两万吨铜很快就被上涨的潮水淹没。11月23日,国储局再次抛售两万吨铜,效果逐渐显现。此前一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月期铜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收盘报4110美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5美元。

交易数据显示:12月21日交割品种持仓41098手(约102万多吨,每手25吨),全部期铜合约总持仓21067手(约25万多吨),LME当日显性库存为67050吨。

“如果持仓和库存是这个比例,走势与基本面就没什么关系了,完全是资金在对赌。”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说。

危险的空单

事情缘起一个名叫刘其兵的交易员在LME下的8000手空单。

刘其兵是国储中心进出口处处长,负责国储物资(主要是铜)的套期保值和跨市套利。一位期货交易员说,大约在今年“十一”的时候,刘其兵就已失踪。之后国储中心负责人称,这些空单是刘其兵的个人行为,“不是我们的”。

据一位LME交易商估计,刘其兵于9月20日左右下了8000手(20万吨)三月期铜空单,价格在3500美元左右。之后,LME期铜价格一路上扬。“十一”长假期间,更是大涨158美元,空头因此遭受重创。

按LME期铜保证金每手在5000美元(200美元/吨)以上计算,刘其兵所建空单所需保证金高达4000万美元,且因浮亏而要不断追加。据猜测,因需要追加巨额保证金,刘的空单无法继续掩盖而暴露出来。

刘其兵被套的消息在LME传开后,市场预期这20万吨空单无法交割而只能斩仓,价格更被多方一路推高,于是期铜再度暴涨。截至11月22日,刘所建空单的亏损已达600美元/吨,总计1.2亿美元。

就在铜价暴涨,刘其兵所建空单亏损越来越大的时候,国储局的做法令市场再度喧嚣。

国储局委托国储中心于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别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两万吨国家储备铜。记者从现货商处得到的消息称,这样的拍卖还将持续两次。

尽管国储局把此次抛铜解释为宏观调控的配套措施,是“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因刘其兵本人为国储中心的交易员,国储局又委托国储中心拍铜,市场更愿意把其举动理解为与国际基金的对决。

围绕着刘其兵如何建立这些仓位以及谁来“埋单”,各种传闻此起彼伏。最新的消息是,为刘其兵开仓的8家国际期货经纪和基金公司将派人来京同国储中心交涉此事。

天上掉下个“冤大头”

“他这么做有没有得到授权?谁授权的?”宋国青问道。他认为,如果确实有授权,那只能说授权人不懂国际期货市场,“以为是金矿,其实是火坑”。

“中国是铜进口大国,在期货市场上理应做多。”北京洲通投资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永山说,“如果做多被套就接实盘好了,反正我们也要进口铜。做空根本就是投机。”

据外电称,刘其兵“个性温和,行事相当低调”,因两年前准确判断期铜牛市启动而在圈内一举成名,并且“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国内期货界人士普遍认为,刘其兵是因为不肯认输才把仓位越做越大而无法收拾的。

“期铜上好久没有这样的多空对赌了,国外基金有严格的风险控制,亏到一定程度后会止损而不是继续加码,大家很难找到对手。这次刘其兵算是让人逮着了。” 黄永山说,“与其说是国际游资在算计中国,不如说我们的风险控制太薄弱,单子这么大,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来。”

作者:秋风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复此发言

--------------------------------------------------------------------------------

2 逼空国储铜中国定价权鏖战警示

事实上,刘其兵的仓位只是全部空单的1/5。

“除了这20万吨,跟风的有多少?”黄永山说,“今年有不少国内机构在LME赔了钱,这次看到有人出头跟老外干,肯定跟进来做空,要报仇啊。”

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除一家国有大型有色金属公司有15万吨空单外,国内期货界一著名炒家也涉足其中。

“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管基本面了。因为现货上亏的钱可以通过逼空在期货上赚回来。”宋国青教授说,“期货市场上逼空的关键是多头要掌握现货,虽然明年铜会出现供大于求,但库存增长是个缓慢的过程,每个月也就三五万吨。多头只要把增加的库存吃下来就可以了。”

而LME期铜市场上多头主力对现货的控制力显然非同一般。

11月10日,智利国有铜业委员会(Cochilco)将智利2005年预估铜产量由原来的550.4万吨调降至537.2万吨。作为最大的产铜国,智利2004年铜产量为56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6%。其中,外国公司控股铜矿的铜产量为309万吨。

一方面是期货价格高涨,另一方面却是最大产铜国的减产消息,两相对照,耐人寻味。

LME的交易商们认为,投机商已经买入了巨量的铜,造成了短缺的假象。这种策略与10年前“住友事件”中滨中泰男所采用的手法一样,人为制造市场供给紧张。

弘业期货分析师芦涛认为,作为大宗商品龙头老大的原油价格最近一直在跌,铝、锡、镍等也没有太好表现,农产品价格连创新低,因此,无法用通胀因素解释铜价上升。而美元的走强也构成对铜价的利空。如果说是“中国因素”在起作用,可上海期铜价格一直落后于伦敦期铜。

因此,LME期铜暴涨的唯一理由就是“逼仓”。

近年来,全球有色金属的控制权进一步集中,虽然铜市供求关系面临转折,但多头却借交易所库存不足之机进行挤仓,而空头对此准备不足,使得这种孤注一掷的“逼仓”行为成功概率大大上升。

在国际基金有计划的围剿之下,“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的刘其兵成了LME市场上的“冤大头”。

错上加错

不管国际基金是否有阴谋,客观条件也对参与LME的中国机构投资者不利。黄永山认为,由于缺乏有影响力的金融平台,而国内期货经纪公司又不能做LME的会员,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只能通过外资机构报盘,其交易的核心信息被掌握,在博弈中往往处于被动。

LME会员分为5类,最高一级是Ring dealing,可以进行自营、经纪、结算等业务,并且在场内场外、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这种经纪公司被称为“做市商”。“做市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市场参与者报价。但像刘其兵这样的大额空单,则有可能把为其报单的“做市商”逼成多头主力。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这些“做市商”既作经纪又作自营,并且了解对手的一举一动,胜算极大。

退一步说,即使“做市商”不做自营,但他们与国际基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投资者通过外资机构代理交易,商业机密容易暴露,从而成为国际基金狩猎的对象。

此外,由于全球低利率的金融大环境,衍生品市场上游资充斥。

美国先锋对冲基金国际顾问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金额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了24%和16%,2004年全球新投入对冲基金的资金达到1300亿美元。仅伦敦就有约500家对冲基金公司,管理着约1200亿美元的资产。

这些基金时刻在寻找猎物。

在LME,一张1000手的单子开出来,马上就会被人盯上。“一单大额交易的双方彼此心知肚明,经纪人能让一个消息在5分钟内传遍市场。”一位LME交易商说。

与在市场上拼杀多年、经验丰富的国际基金相比,中国投资者显得过于稚嫩。

宋国青指出,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从而保证了美元低利率,低利率的环境使得大规模游资涌入衍生品市场投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间接在期铜市场上逼仓中国。”

作者:秋风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复此发言

--------------------------------------------------------------------------------

3 逼空国储铜中国定价权鏖战警示

黄永山表示,铜与其他大宗商品不同,其存储成本极低,粮食会出现过期损耗,原油存储有一定危险性,而铜呢,“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挖出来还是好好的。”而且,铜的现货规模很小,相当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小盘股”,很容易被逼仓。

国家储备的风险

就在国储中心开始抛铜的当口,“交易员失踪”的消息传遍LME。其结果是,上海和伦敦两家交易所的期铜价格差越拉越大:沪铜涨跌两难,LME扶摇直上。

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国内,都有人相信国储局抛铜的真实意图绝非如其所言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而是借此打压LME铜价,以减少空单造成的损失。

尽管有国储局库存铜超过130万吨以及中国拟出口20万吨铜的传闻,但LME期铜价格始终不为所动,继续上涨。

一方面,国际基金认为,2004年由于进口量下降但消费上升,中国的国内产量加上进口量不足以满足消费需要,国储当年释放了大致20到30万吨铜,库存已经空虚,会在适当时间补库。

另一方面,多头已是骑虎难下,且手中握有大量现货和资金,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不看到铜进仓库决不罢休。

这就造成了国储局越是高调抛铜,国际基金越是有恃无恐拉高铜价的局面。

根本上,还是8000手空单授人以柄。而直到现在,除了已经失踪的刘其兵,还没有人对这起恶性事件负责。

国储局和国储局中心都表示这些空单与他们无关,看来更像是刘其兵私自动用手中的权限做了大量交易。而要动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却能够不被察觉,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在刘其兵进行这些不寻常交易的过程中,竟然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有关部门金融风险控制之薄弱也就可见一斑。

在伦敦,LME方面否认国储局为其会员。而只有会员才能获准交易,所以,刘其兵的交易可能是通过其他会员来完成的。LME表示,交易所的职责只是维持交易秩序,而核实客户身份应由会员负责。

而在国内,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海外期货投资必须经过证监会的批准。证监会的一位官员称,中国政府仅允许31家公司在海外进行期货交易, 国储中心并不在其中。那么,抛开刘其兵的超限持仓不谈,单单是国储中心绕过证监会直接派交易员在LME进行期货交易这件事本身是否妥当?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次事件反映了国储部门运作不透明及内控机制不严的问题,而由此造成损失的情形已有先例。

“中储棉事件”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成立于2003年3月,到2005年初,中储棉亏损近10亿元,相当于其全部注册资本。

一位企业研究人员就此评论说,国家储备类企业同时从事经营活动,很容易导致企业将随时可能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向储备活动转嫁,进而加大了国家储备的风险和成本,降低发挥国家储备职能的效率。

政府之手

虽然对于“刘其兵事件”官方始终没有给出正式回应,但一向神秘而低调的国储局近期却频频高调出场。其主管部门发改委的官员也频频对铜价发表言论。调控虚高铜价意图明显。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日前表示,铜价一路上扬,引发了铜冶炼投资大幅增长。初步调查,目前全国有在建、拟建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按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

此前,智利国有铜公司(Codelco)预计,2007年铜价将因供过于求跌到每磅1美元(2205美元/吨)。

也就是说,当中国产能释放的时候,正是铜价低谷,而对铜精矿资源的争夺又将大幅提高铜的生产成本。中国铜业将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投资的低效率显而易见。

为此,发改委表示,将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

作为调控的配套措施之一,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国储中心在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别拍卖了2万吨国家储备铜。并且,这样的拍卖还将持续两次。

此外,国储中心主任王会民证实,该中心通过中粮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连续抛出4万吨铜。而11月份的前两周,上期所的铜库存大幅增加3.2万余吨。业内人士估计,新增加库存中的一大部分将用于国储中心所持空单的交割。同时有消息称,国储已将1.8万吨铜库存装运至LME位于亚洲的仓库,并将于11月底前再出口3万吨铜,以备交割。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此次抛售行动,国储将在国内外的期货、现货市场同时进行,并将把握抛售的力度,做到均匀、合理。11月份采取现货拍卖方式,12月份和明年1月份采取期货交割方式,均匀释放库存。

早在11月初,有发改委官员曾向期货业专家询问,释放20万吨国储铜是否可行?这表明国储本次抛铜的总量可能在20万吨左右。

上海中期公司分析师李金保表示,这一系列措施意味着对铜价的调控进入实质阶段,以缓解国内市场对铜需求的紧张及抑制铜产能过快增长。

之前,发改委曾对其他行业进行过类似的调控。例如,从2004年初开始,发改委等部门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结果,电解铝价格从2004年4月开始,一年内下跌2000元/吨;2004年9月起,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一路下滑,从最高时400元/吨跌至200元/吨;钢材价格最后一个掉头,钢材综合指数从2005年4月中旬139点跌到目前的104点,而且没有止跌。

显然,发改委对国内商品价格的调控得心应手。而这一次,在铜价上遭遇国际炒家,结果又将如何?

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屡屡成为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大热门,不论是原油、金属、还是农产品,中国这个大买家只要一出手,价格就会扶摇直上。其原因就是谁能影响期货价格,谁就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此次铜交易背后有着良好意愿——通过期货市场来调控价格,也有积极意义。只不过,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宋国青认为,国内机构对国际投机力量认识不足。近年来,国内期货界一直大造舆论,要争夺“商品定价权”,却没有考虑到中国缺乏必要的金融平台和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这样一个事实。而外资机构不但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而且有评级和舆论的“霸权”,简单来说,“游戏规则”是他们定的。国内机构在本身很弱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再不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吃亏就在所难免了。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来,这种情况还会不断出现。因此,宜及早策划应对之道。

——————————————————————
一句话就是说 本来是该用来保值对冲的期货交易 被变成了投机的行为

在国储铜的事件中,刘兵转手做空 赌铜价会下降 同时国家的储备根本无法支付空头的铜支付,中国又是铜进口国
所以本来是对冲保值的人员确从事投机,并且被国外多方买入逼高铜价 最后一亏到底
——————————————————————————

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中国还没有绝对的国际金融实力的时候
在衍生品上要严格的从事对冲活动,不能投机

同时 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系统,避免亏损后继续隐瞒赌博,想抹平这个洞

⑻ 刘其兵的介绍

刘其兵,“国储铜事件”主角,出生于1968年,湖北省黄陂县人,武汉大学世界经济学系本科毕业。1997年7月被授权为国储在LME所开立交易账户的交易下达人,甚至在2003年3月后成为国储唯一有权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的交易员。

⑼ 国储铜事件的事件经过

什么是国储铜事件
如英国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预测,2005年全球铜供应将出现10万多吨的过剩;2004年11月中旬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年会上,国际大投资银行也大多预测2005年铜价会下调,市场将继续过剩。但实际情况却是国际铜价的逆市上涨,在2005年11月更是达到期铜市场百年来的最高纪录,每吨高达4146.65美元。“国储铜”事件正是发生在有关机构预测国际铜价会下跌,但实际却持续上涨的时期。
2005年11月9日国家物质储备局(简称国储局)发布的国家储备铜竞价销售公布称: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国储调节中心受国储局委托,于2005年11月16日拍卖2万吨国家储备铜。
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储局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拍卖起价一次比一次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场拍卖起价上海、宁波地区为每吨37140元,但首批100吨的成交价格就达38120元/吨,拍卖价远高过市场的预期,消息一经传出,沪铜期货和LME铜期货价格便快速上扬。
第四场现货铜拍卖会上,占2万吨拍卖总量80%的1.6万吨铜流拍的拍卖底价与市价不相上下,参与者怨声载道。尽管国储局声称抛售铜的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铜的需求,平抑铜价,但市场更愿意相信国储局此举是在缓解其在期货市场的损失所带来的压力。
因为自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1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铜,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来,国际基金不断以推高铜价的方式逼空国储局,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不断走高的国际铜价无疑会给国储局造成巨额亏损,所以国储局不得不通过不断抛售国内现货来缓解压力,挽回损失。2005年年末,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坦言,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储局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

阅读全文

与国储铜分析与实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日药业历史最高价格 浏览:83
韩国97等于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234
丰田汽车股票历史涨了多少倍 浏览:737
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有哪些 浏览:783
闲人理财 浏览:390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2016 浏览:921
淘宝集市贷款 浏览:616
天风汇盈创业投资基金章程 浏览:294
汇市期货证券 浏览:754
邯郸永年外汇 浏览:892
外汇反弹图解 浏览:907
怎样找沪深两市的外资资金 浏览:2
龙大资金流打法 浏览:286
2500英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649
项目投资理财 浏览:793
泸天化股票股吧 浏览:887
206年央行基准贷款 浏览:716
新子基金 浏览:430
452亿美元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358
农行贵金属有哪些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