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论系统分析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1.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2.为了做出最优决策,必须拟定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行动方案,以便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3.广泛的搜集与决策有关的信息。4.对与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与对比。5.选定最优方案。这是决策的关键环节。6.组织与监督方案的实施。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㈡ 什么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亦称“系统方法”。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为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从而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程序和核心组成部分。
其应用范围很广,一般用于重大而复杂问题的分析,如政策与战略性问题的分析、选择,新技术的开发、设计,企业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分析等。
(2)系统分析与决策扩展阅读:
主要步骤:
1、对研究的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说明,目的在于确定目标和说明该问题的重点和范围;
2、收集资料,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3、依系统的性质和要求,建立各种数学模型;
4、运用数学模型对比并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
5、确定最优方案。通过分析,若不满意所选方案,则可按原步骤重新分析。一项成功的系统分析需要对各方案进行多次反复循环与比较,方可找到最优方案。
㈢ 常见的决策分析系统是什么
一、系统概述:
瑞联财政决策支持系统专门为各级财政部门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度身订做的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帮助用户深入分析业务特性,打破孤立信息堡垒,其可伸缩性、安全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一个整合系统数据资源、挖掘问题、分析业务规律及预测前景的全面解决方案。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制造及服务等各大行业,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各具特征的分析需求。
二、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 我们如何整合资源
打破各业务系统分割造成的信息壁垒,使各业务系统数据相互关联、统一规范又不影响原有系统运作
◆ 我们如何展示数据
打破枯燥的传统信息展示方案,提供多种自定义报表、仪表盘等形象全面的展示工具,让数据“活”起来
◆ 我们如何挖掘问题
使用多种智能工具自动化处理大批量数据
发现问题更深入、更全面
◆ 我们如何预测前景
通过历史数据总结推断出业务规律,并可自定义业务规则;
面对市场及政策变化,对业务规则进行调整,预测未来变化
三、主要功能:
● 形象多样的数据图表展示
------多样化数据展示形式,包括仪表盘、趋势图、对比图、三维图等;
------图形具备3D、背景、缩放、旋转、动态效果;
------数据表格、图形分析结果可用Excel、Html等多种方式进行发布。
● 对跨平台数据进行全面整合
------基于B/S架构,可与各厂商提供的应用系统无缝对接,实现跨系统的数据整合。
● 强大的复杂报表定制和管理能力
------无需编程,通过鼠标的简单拖拉,轻松自定义任何复杂的报表;
------系统自动按要求生成各类分析报表;
------自定义报表样式,实现报表共享;
------报表权限管理和版本管理,可根据访问级别灵活设定。
● 灵活定制业务分析规则
------提供丰富函数集合,可对业务分析规则进行自定义;
------根据不同业务特性动态扩展,满足用户各种分析要求;
------通过定制规则实现对业务的纵横向比较,总结业务规律。
● 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
------提供常用计量统计功能,如:80/20集合分析、绝对值分布分析、比重分析、异常值分析等;
------可从历史数据利用不同模型对各类指标进行趋势预测;
------对研究对象进行信用等级划分;
------考察主要因子的实际影响及相关性等等,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
● 强大的仪表盘功能
------生动而明了的图形显示各业务的关键性指标,对业务运营情况进行监控,为制定和调整战略提供依据。
● 灵活完善的关联分析功能
------提供切片切块、钻取、旋转、三维分页、过滤、自定义计算值、排序、等多种OLAP分析功能,支持用户决策分析;
------不同分析维度灵活组合多角度、多层次的主题分析,精确地掌握业务发展趋势;
------支持OLTP和OLAP查询分析,支持多种展现方式,支持多种分析工具进行有机结合。
● 直观的电子地图与决策图功能
------可通过不同颜色标识分析不同指标,在地图上按预设钻取路径进行上钻下钻;
------提供直观的方式实现模拟业务管理链,将与管理决策最关联的指标高度浓缩在一个页面,让决策层快速掌握业务运营全局状况。
● 自动生成应用工具
------无需编程,通过系统管理工具能方便地完成系统定制及语义层定义工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无需编程就能生成前端应用工具,可轻松满足各种决策需求;
------利用用户熟悉的业务术语封装工具背后的计算机专业术语,通过鼠标简单操作可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
● 智能告警技术
------提提供指标的分级功能,当指标突破设定的告警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告警信息,并及时地传递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㈣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对研究的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说明,目的在于确定目标和说明该问题的重点和范围;
②收集资料,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③依系统的性质和要求,建立各种数学模型;
④运用数学模型对比并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
⑤确定最优方案。通过分析,若不满意所选方案,则可按原步骤重新分析。一项成功的系统分析需要对各方案进行多次反复循环与比较,方可找到最优方案。
(4)系统分析与决策扩展阅读:
原则:
(1)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最终目的,对系统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并作出选择,切忌背离之而盲目追求先进技术或限制必要的投资。
(2)从系统整体的全局观念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优。
(3)从方法论上看,系统分析一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和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分析者和决策者的直观判断和丰富经验。两者交替进行,相互融合,最终达到优选的目的。
(4)在众多系统分析问题中,务必注意找出主要矛盾,并设法寻得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及途径。
㈤ 系统分析的方法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
㈥ 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的过程,一般应按什么程
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决策要听取民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采用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㈦ 系统分析方法论的特点是什么
系统论方法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它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析、系统方法论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
研究一切系统的基本观点(原理):
原理一、整体性——“盲人摸象”的教训。
原理二、相关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理三、层次性——等级森严的结构整体
原理四、有序性——系统功能发挥的源泉
原理五、动态性——发展变化的理论
原理六、调控性——系统的自组织
原理七、最优化——如何追求完美
一、系统方法
就是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与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揭示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上面例举的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的,其着眼点在于应用,根本目的是优化。
二、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是:
(一)、整体性原则
这是系统方法的出发点。这个原则要求我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从整体着眼,从整体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法。
(二)、有序性原则
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是层次分明、井井有条的。系统的有序性通过系统的结构来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功能不同,有序性也不同。此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而且认识到通过调整或改变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的功能。
(三)、动态性原则
一切系统都是变化、运动着的,这也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因此探索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动力、速度、原因和规律等有助于我们对更复杂的对象进行研究。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考察系统性质时,要在动态中考察,研究系统的动因,从系统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寻找改善方法,注重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遵循动态原则。
(四)、最优化原则
如何从几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使系统运转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优目标,这是系统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达到目的,我们应遵循:局部效应服从整体效应;坚持系统多级优化原则;坚持优化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结合的原则。
三、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叙述,提出问题的重点和关键,划定范围、确定目标、明确要求。
(二)确定系统目的。确定达到系统目的各种目标,根据目的提出具体要求,在考虑相应措施。
(三)收集资料。特别重视反映各因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资料。
(四)建立模型。根据资料,建立各种模型,反映系统不同方面的属性。
(五)设计方案。利用模型获得的预测,设计方案,比较各方案的利弊,确定最优。
(六)试验鉴定。试验最优后所获得的方案,提出建议,进行系统评价
㈧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有何区别
1、作用不同
系统分析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能最大限度满足所要求的目标 (或目的) 的新系统的过程。
2、内容不同
系统分析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为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从而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程序和核心组成部分。
系统设计内容,包括确定系统功能、设计方针和方法,产生理想系统并作出草案,通过收集信息对草案作出修正产生可选设计方案,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进行子系统和总系统的详细设计并进行评价,对系统方案进行论证并作出性能效果预测。
3、适用不同
系统分析应用范围很广,一般用于重大而复杂问题的分析,如政策与战略性问题的分析、选择,新技术的开发、设计,企业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分析等。
在系统设计时必须采用内部设计与外部设计相结合的思考原则,从总体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环境、程序、人的因素、物的媒介各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整体最优的系统。
㈨ 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
系统分析的任务和目的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一步详细调查, 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为系统开发提供所需资料,并提交系统方案说明书。 系统分析侧重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 主要内容有: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常,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管理功能
之间的关系;原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确定的分析结果包括开发这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 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 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以及新系统拟该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 最后,提出信息系统的各种设想和方案,并对所有的设想 和方案进行分析、 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 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并在用户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方式的情况下, 将它明确地表达成书面资料—— 系统分析报告,即系统方案说明书。
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业务复杂性和技术复杂性的大系统, 为了使目标系统既能实现当前系统的基本职能, 又能改进和提高, 系统开发人员首先必须理解并描述出已经实际存在的当前系统, 然后进行改进, 从而创造出基于当前系统, 又高于当前系统的目标系统,即新系统。 系统开发的目的是把现有系统的物理模型 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而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果是得到目标系统的逻辑模
型。逻辑模型反映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质, 而物理模型反映的是系统的某一种具体实现方案。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分为: (1)对当前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收集数据 ( 2)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3 )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新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4)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 5)编写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