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观经济学:为什么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下降,OPEC组织总要限制石油的生产
石油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股票一样,也会有上升跟下浮,而石油投资者们最关注的莫过于石油价格变动的情况了,那么什么才是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呢?影响现货原油的价格因素是什么?1.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2.石油库存变化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当qi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刺激现货价格上涨,qi货现货价差减小;当qi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现货价格下降,与qi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3.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IEA的26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2. 对石油价格的历史与分析
石油价格的特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非常相似,在供应短缺和过剩时,都会发生波动。石油价格循环可能延续几年,它可能会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与全球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石油工业通过规范化生产或价格控制,使得本国的石油价格始终处在严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按照2007年通货膨胀的美元价值,美国的井口油价平均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价格控制的状态下,美国的石油价格紧随世界油价,达到了27.00美元/桶。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段内,综合美国产石油与全球的原油价格,美国的石油价格为19.04美元/桶。这意味着在1947—2007年期间,只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段内石油价格超过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欧佩克一直把石油价格调整在22~28美元/桶的区间,石油价格只是在中东战争或冲突时才超过24.00美元/桶。2005年,欧佩克由于限制了自己的剩余生产能力而无力继续操控自己的石油价格,也无力控制全球的油价波动,它再也无法回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全球石油供给和油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态势了。对更长历史时期的观察结果更为相似,自1869年以来,按照2006年的美元价值,美国的石油价格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平均价格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价格为21.66美元/桶。在这个时间段内,约50%的时间里美国和全球的石油价格都低于16.71美元/桶。如果将这漫长的历史观察作为一种指征,则石油工业的上游部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系统,以供获利,这漫长历史中的数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据表明:正常的石油价格远低于当今的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石油禁运发生之前。从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间波动,油价从1948年的2.50美元/桶涨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价值来看,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17~18美元/桶。显然,20%的油价是由通货膨胀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准。但实际上,原油的价格从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时,对于国际石油生产者来说,1971年和1972年因为美元的疲软而把原油价格的下降夸大了。
欧佩克于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发起国组织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两个与会代表研究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采用的限制生产来影响价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个国家加入了欧佩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欧佩克自成立以后,所有的成员都经历了原油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石油出口国发现它们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购买力却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当月,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第一次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转移到了欧佩克手中。换句话说,美国已不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所以就丧失了对石油价格控制的工具。在欧佩克成立的短短两年间,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战争,它窥见了自己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
中东供油中断1973年石油危机的原因:欧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回应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所实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1972年,每桶原油的价格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价就翻了4倍,达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赎罪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又称斋月战争,即众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同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是埃及和叙利亚率领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结盟与以色列的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赎罪日开打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跨过了设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临时停火线,那里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爆发。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态支持以色列。这种支持的后果就是导致多个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针对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当时阿拉伯国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产量削减了500万桶,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1974年3月间,全球石油产量净减少了400万桶/日,占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时,世人还在怀疑掌控石油价格的能力是否能从美国人手中转移到欧佩克手上。当石油价格在6个月内飙升40%时,价格对供给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显。从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价格相对平稳,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间波动。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时,那一时段的全球油价应该处于一个适度下降的时期。
减少当前高油价的万能措施
未来将会有许多间接的市场拥有者(401K计划、共同基金,甚至个人存款也是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这一点并没有被银行认识到),螺旋式下降经济的间接影响本身就可使未来的石油贬值。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金与白银所经历的影响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机买卖市场上的情况都一样,投资者的能力将会对所包含供给与需求比例的未来价格望而却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给量则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亚洲的石油市场崩溃(需求量减少),而伊拉克增产12%(增加供给/过剩)。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低至8美元/桶。未来依然是不确定的,但已知的欧佩克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目前已经显露出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3. OPEC对原油价格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美元上涨,原油之类的大宗商品就会下跌, 美元下跌的原油之类的大宗商品会上涨。但有的时候也不排除特殊的情况。
名家金融博客零对冲表示,美国钻井总数跌至记录新低,石油钻井数也跌至此轮周期新低,表明美国钻井数正在加速下滑;按照以往数据,油价走势通常滞后石油钻井数一段时间;按照目前石油钻井数的走势,未来18个月内或有断崖式下降,美原油产量可能因此大幅减少。
不过,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截止至5月10日当周,因投资者逢高获利了结,投机者持有的纽约原油投机性净多头减少26584手合约至291960手合约,显示做多原油的情绪正在继续消退。
4. 利用囚徒困境原理分析OPEC石油价格
第三章 “囚徒困境”的启示
1.“囚徒困境”的深刻哲理
在前面的章节,笔者讨论一个“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变形博弈,很明显,该警察局长所采取的策略必然不能够使得两名囚犯坦白罪行。其实,只有改变游戏规则,利用“囚徒困境”模型策略才可以达到目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人人都懂,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囚徒困境模型的应用。我们前面所讨论的爱情博弈其实也是囚徒困境的一种形式。
这里我们继续前面的讨论,这个警察局局长C如果足够明智的话,必然不要求两名囚犯都招供,而是让两名囚犯中的任何一名坦白,招出另外一个人。这样警察局局长C就要确定,对不坦白的人施以最严厉的刑罚。
这种情况下,警察局局长C对囚犯A和B作成如下许诺:如果他们之中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人不坦白,则坦白者无罪释放,而不坦白者要被判无期徒刑,囚禁终生;如果两人都坦白,则两人都被判有期徒刑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两人都被判2年监禁。
囚徒困境仍然需要2个前提预设:囚徒A和B两人都是自利理性的个人,即只要给出两种可选的策略,每一方将总是选择其中对他更有利的那种策略;两人无法沟通,要在不知道对方所选结果的情况下,独自进行策略选择。在这种条件下,从囚犯A的立场来看,共有2种可能情况:第一种可能是B采取坦白的策略,这时如果囚犯A也坦白,则要入狱5年,如果不坦白,则要囚禁终生,两相比较,结论是应该坦白。第二种可能是囚犯B采取沉默的态度,这时若甲也沉默,要入狱2年,如果囚犯A坦白,则可获得自由,两相比较结论是应该坦白。因此,无论囚犯B是坦白还是沉默,囚犯A采取坦白的策略对自己更为有利。同样以上推理对于囚犯B也适用。结果两个囚徒都坦白了,都被判刑5年。囚徒困境的“困境”在于如果甲乙二人都保持沉默,则都只被判刑一年,显然比两人都坦白的结果要好。
两名囚犯都作出招供的选择,这对他们个人来说都是最佳的,即最符合他们个体理性的选择。照博弈论的说法,这是惟一的纳什均衡点。除了这个均衡点,A与B的任何一人单方面改变选择,他只会得到更加不经济的结果。而在其它的结果中,比如两人都不坦白的情况下,都有一人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选择,来减少自己的刑期。可是两人经过一番理性计算后,却选择了一个使自己陷入不利的结局。
其实“囚徒困境”不允许囚犯A和B进行沟通的假设,与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情况的现实是有差异的。比如,在爱情博弈中,很多恋人会经常花前月下、彻夜厮守;在企业的价格战中,企业之间也会多有沟通,价格;即使是二十世纪下半世纪的美苏军备竞赛中,两个超级大国也会经常进行外交交谈,及时交换信息。
笔者不妨将条件放宽,允许囚犯A和B在审讯室李一起单独呆上10分钟,然后再决定是否坦白。很明显,双方交流的主旨就是建立攻守同盟,克服自利心理,甚至可能订立一个口头协议,要求双方都不去坦白。然后,双方再单独被提审。我们不妨设想,囚犯A的心理,他一定会认为,如果囚犯B遵守约定的话,则自己坦白就可获得自由;如果囚犯B告密的话,若不坦白就会被终生囚禁。事实上,囚犯A的策略并没有因为简单的沟通或协议而摆脱两难境地。
恋人们在恋爱中的海誓山盟,最终还是分手;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信誓旦旦,价格战仍然会爆发;美苏两国经常会晤,甚至签订核不扩散条约,但军费一年高过一年。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上面所说明的问题。
在本节所举的囚徒困境的游戏规则,能够让狡猾的罪犯招供,得到应有的惩罚,固然不是坏事。然而,我们不妨假设囚徒A和B都是完全清白的大大的具有理性的良民,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清白而改变。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加上对身体的残害,完全会造成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是多么稀有的个案。
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囚徒困境模型动摇了传统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基础,这是经济学的重大革命。
传统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其传世经典《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这样描述市场机制:“当个人在追求他自己的私利时,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会导致最佳经济后果。” 这就是说,每个人的自利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即自利会带来互利。
传统经济学秉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自利,自私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没有私社会就不会进步,现代社会的财富是建立在对每个人自利权利的保护上的。因此经济学不必担心人们参与竞争的动力,只需关注如何让每个求利者能够自由参与尽可能展开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只要市场机制公正,自然会增进社会福利。
但是囚徒困境的结果,恰恰表明个人理性不能通过市场导致社会福利的最优。每一个参与者可以相信市场所提供的一切条件,但无法确信其他参与者是否能与自己一样遵守市场规则。
佛家讲因果律,儒家讲究“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从囚徒困境看来,如果一味地想算计别人,算来算去,最后算计到自己头上来了。如果我们将囚徒困境中的有期徒刑改为死刑,那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5.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对中国石化的影响
因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左右,因此中石化都不得不依赖进口油维持正常的生版产运营。往往是权两个月前就安排好未来的采购计划,因此现货市场的亏损已经是肯定的。
未来亏损大小,只是看在期货市场上如何操作了,但中国企业很少披露这方面信息,所以无法判断亏损的大小。
6. 对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反映了经济学的什么道理
在价格经济,法律的价值在于,一个主要的,但实际上不符合某些现代经济的,那是一种油。作为主食的产品,你可以控制石油巨头有其生产或流通性。直接因素导致油价上涨,这是供不应求。
7. 微观经济学: 请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为什么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下降,OPEC
不正确。首先供求定律指的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规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需求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同;供给的变动方向与均衡价格变动方向相反。价格上升是因为供不应求,同时价格的不断上升又会引起需求量的减少,而一旦供给超过了均衡点,价格又会下降(但是特殊的吉芬商品除外。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价格跟需求的关系这一章我觉得挺复杂的,而且图形曲线也都超级多,你应该把这几个图形放在一起分析。我现在已经毕业两三年多了,相关具体的解释我现在也已经模糊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你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8.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当前石油价格下跌原因分析(结合经济学思维)
正常来说 减产才是正确 但确实增产 美元倒是复苏了 不需要QE了
剩下自己考虑再问
9. 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
1.石油价格来暴跌
油价受到两个因自素影响,一是供求关系,二是美元汇率,金融危机,导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大幅下滑,世界经济下滑,造成对石油的需求不足,产量是过剩的,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的,当美元升值了,也会造成石油价格下跌
前期油价暴涨就是因为经济繁荣,需求强劲,并且美元贬值,但是,这个暴涨是非理性的,价格已经存在严重的泡沫,当支持油价上涨的这两个根本性因素发生了逆转,那么结果就是暴跌
2.股票也类似油价,只是美元这个因素,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公司的收入就减少,利润减少,甚至纷纷亏损,股价反映的是公司的状况,公司都不好了,那么股价肯定也要跌了,大幅度下跌,也是因为存在泡沫,当泡沫破裂以后,那是肯定要大跌的
3.银行倒闭,也是因为金融危机,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面临资不抵债的窘境,这个时候,储户就担心自己的钱可能没有了,这就发生了一个严重的状况,挤兑,大家都纷纷要求提出自己的存款,银行就是借钱(储户的存款)做生意的,当都需要提钱的时候,银行是没有能力应付这样的冲击的,只要遇到大规模的挤兑,对任何银行来说都是致命的,更何况那些已经面临破产的银行
10. 油价下跌,OPEC为什么死扛不减产
OPEC(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Ali al-Naimi)拒绝接受关于该国有意压低油价的说法,称油价大幅下跌是一个“暂时性”问题、并无政治意志推动。纳伊米将油价下跌归咎于非欧佩克供应上升,而需求却因全球经济增长疲弱而放缓。他否认沙特的石油政策与全局性政治动机之间存在联系。他表示,在当前环境下,很难安排海湾国家和OPEC其他成员国减产和牺牲市场份额。
事实上,沙特已准备忍受油价下跌以保持市场份额;此外OPEC其他产油国也纷纷表示通过调降售价已保持市场份额。然而,外界投资者认为,OPEC成员国相继调降售价会进一步加剧油价跌势,为什么OPEC不通过减产来支撑油价?
第一:OPEC成员国桶油成本低。原油售价还未跌至桶油成本,产出的油只要能卖出去都会有利润,说明还有利可图,这是不减产的根本,亏本买卖欧佩克应该不会做。所以油价下跌对他们来说只是短期内利润的下降,不致于触动国家经济命脉,而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疲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的情况下,能源需求增长下滑,导致产能过剩,别看伊拉克埃及国内动荡,丝毫不耽误油田生产,所以目前原油是出于供过于求的现象。
第二:美国退出QE3,美元走势坚挺,相对应石油黄金等价格下跌,原油价格下跌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规律;
第三:美国页岩油页岩气开采量节节攀升,正在蚕食了部分OPEC的出口市场,但是页岩油气开采成本过高,低油价可能会对页岩油气产生很大的打击!
第四:中国和日韩都在和俄罗斯等中亚能源输出国开展更多的合作,OPEC的老客户要被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