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航运污染上海绿色

航运污染上海绿色

发布时间:2021-06-19 12:45:05

上海弘发航运有限公司太湖轮于2019年8月底在大西洋发生了什么事故

雍州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❷ 海洋垃圾污染会产生什么后果

海洋垃圾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水体污染,造成水质恶化。
北大西洋海域海洋垃圾分布
北大西洋海域海洋垃圾分布
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废弃的鱼网,它们有的长达几英里,被渔民们称为“鬼网”。在洋流的作用下,这些鱼网绞在一起,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陷阱”,它们每年都会缠住和淹死数千只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其他海洋生物则容易把一些塑料制品误当食物吞下,例如海龟就特别喜欢吃酷似水母的塑料袋;海鸟则偏爱打火机和牙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像小鱼,可是当它们想将这些东西吐出来返哺幼鸟时,弱小的幼鸟往往被噎死。塑料制品在动物体内无法消化和分解,误食后会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被打乱。
塑料垃圾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废弃塑料会缠住船只的螺旋桨,特别是被称为“魔瓶”的各种塑料瓶,它们会损坏船身和机器,引起事故和停驶,给航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3]
浩瀚南海碧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良好的生态,令人心醉。然而,快餐盒、塑料袋、渔网等海洋垃圾不时漂浮于海面,污染了美丽的南海。[4]
“海洋垃圾已污染了我们的蓝色家园,对南海海洋生态构成一定威胁。”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毕华如是说。
毕华提供的一张死亡海鸟图片着实令人触目惊心:一只硕大的海鸟惨死于沙滩上,解剖后,海鸟腹中依稀可见一些塑料垃圾。[4]
“绿色和平”组织发现至少267种海洋生物因误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缠住而备受折磨,并导致其死亡,这对海洋生物来说是致命。另外,海洋垃圾可通过生物链危害人类,如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鱼类的食入而在体内富集,人类吃了这些鱼类势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4]
人类海岸活动和娱乐活动,航运、捕鱼等海上活动是海滩垃圾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塑料和聚苯乙烯类制品占海洋漂浮垃圾的90%。[4]
专家们认为,海洋垃圾正在吞噬着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为生的海洋。如再不采取措施,海洋将无法负荷,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将无法生存。
为此,专家强烈呼吁,公众应增强海洋环保意识,不随意向海洋抛弃垃圾,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数量,以降低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共同呵护我们的“蓝色家园”。

海洋垃圾监测
为了掌握海洋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并评估其演变趋势,在监测的同时清除海洋垃圾,并加强公众教育。
海洋垃圾清除
清理海洋塑料垃圾的方法可按照区域分为海岸、海滩收集法和海上船舶收集法。其中海岸、海滩收集法要比海上船舶收集法简单许多,因为垃圾一旦进入海洋便会具备持续性强和扩散范围广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加大了海上船舶收集垃圾的难度。同时,海上收集垃圾时对船只的技术要求也很高。船只要能形成高速水流通道,同时还要具备翻斗设备和可升降聚集箱,这样才能将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聚集起来。
韩国汉城数字论坛发出声明,将在2016年启动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清理行动。数百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影响了大量的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生活,对人类健康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毒的化学物质(包括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被塑料吸附,浓度可增加100万倍。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清理行动第一阶段业务试点部署,将在日本和韩国之间沿海跨越2000米的水域展开,运行历时至少两年,目标是接近到对马群岛海岸附近。而在未来5年的一系列大规模的任务中,海洋清理行动还将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之间部署100公里长的清理系统,以清除约一半的泛太平洋垃圾带。

海上航行的船员们不愿将垃圾带回港口,也不愿打捞起扔在海洋中的垃圾。因此一些船员选择将他们的垃圾丢弃在海上。加强海洋垃圾倾倒罚款,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一做法。例如在1993年美国豪华游轮"帝王公主号"因为倾倒20个垃圾袋到海里被罚款50万美元。这个水平的罚款对随意倾倒海洋废弃物行为具有威慑力。

将回收及循环利用海洋污染物连接起来,尤其是在世界一些最贫穷的地区。 例如,东非一些小规模项目能创造工作机会并减少海洋垃圾水平,这些项目将会进一步推进。
污染面积编辑
我们所消耗的每一片塑料,都有可能流入大海。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达350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印度的国土面积,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海洋将无法负荷,而人类也将无法生存。
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包装如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白色污染”笼罩之下,塑料已被英国某媒体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而今,塑料的触角已经从陆地伸向海洋,在太平洋上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有得克萨斯州那么大的以塑料为主的“海洋垃圾带”。得州是美国内陆面积最大的一个州,约70万平方公里。所以,当科学家提到“那个和得克萨斯州面积相当”的海上垃圾带时,很多美国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❸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对长江口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河口滩涂湿地、河口岛屿湿地、湖泊河流低洼湿地、人工湿地构成了上海湿地的总和。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有着得天独厚的河口滩涂湿地资源,建国后上海共圈围滩涂840平方公里(126万亩),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近几年来,上海市的滩涂资源一直保持在吴淞基面0米以上667平方公里(100万亩)、-5米以上2400平方公里(360万亩)数量上。上海的滩涂资源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把上海河口地区丰富的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来增强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首先根据长江河口的特点,分析了圈围河口滩涂与一般围河和围湖工程的不同之处,揭示了历史上长江河口泥沙淤积成陆的规律。其次分别就合理圈围滩涂对上海国际航空港建设、上海航运中心深水港后方基地建设、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治理长江河口等方面的贡献展开了讨论。最后,从河口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出发,针对当前河口滩涂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的矛盾,分别就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保护意识;确立合理利用的动态保护原则;编制开发利用规划,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促淤力度,优化生态环境;实行河口滩涂资源的长效管理,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共同提高;加强科研工作,减小负面影响等方面作了论述。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今天;充分发挥河口滩涂资源的区位优势,去建设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保护 利用 滩涂 资源

1. 上海地区的河口滩涂资源不同于一般的滩涂资源
长江河口与东海直接相连,因此上海地区的河口滩涂圈围工程不同于内陆地区的围河或围湖工程。内陆地区围河或围湖工程最为明显的后果是造成排洪通道不畅、破坏调蓄洪水的能力而引发水灾,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禁此类滩涂的围垦(已围垦的还得还湖还泽);而上海地区的长江河口处在长江的末端,不存在影响泄洪的问题,只要科学规划、适度圈围、协调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便可取得土地资源来扩展弹丸之地上海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根据历史资料,约四千年前,宝山、浦东、南汇的全部及嘉定、闵行、奉贤的大部分都不存在,崇明岛的形成则距今更近,上海滩上海滩,顾名思义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就是建立在河口滩涂上的。上海市土地面积的62%是近二千年来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上海城区这个地理位置,二、三千年前还是汪洋一片,潮起潮落的水流运动,使长江挟带的泥沙淤积下来形成了滩涂,前人渔民发现了这块“新大陆”,便通过圈围滩涂安营扎寨,从小渔村的形成至解放前成为了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今天上海已建成繁荣昌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有着悠久的滩涂文化。
长江河口有着其本身的发育模式和演变规律,长江入海口从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因深厚爱情而大闹金山寺,使海水猛涨的所在地镇江一带移到今天的上海,长江河口滩涂发育处在大自然的动态变化之中,历代劳动人民根据长江河口这一演变规律,把淤涨的滩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围垦,形成一道又一道的海塘,由此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使不毛的荒滩成为富饶的黄金海岸,上海大陆海岸线的变迁便是最好佐证。因此上海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十分壮观的围垦史。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
2. 建国后特别是“九五”期间本市的滩涂资源在上海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建国以来本市共圈围滩涂131万亩(873平方公里),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圈围的滩涂面积约是嘉定、闵行二区的土地面积总和。其中“九五”期间圈围滩涂约18万亩(120平方公里)、促淤滩涂25万亩(167平方公里)。
上海利用圈围的滩涂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垦区、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滩涂对缓解上海市土地紧缺矛盾(计入圈围滩涂面积上海还净减少耕地约160万亩)、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后劲、繁荣上海市场、配合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产值增长、稳定长江口河势、改善长江口航行条件、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仅举以下几例,便可略见一斑。
2.1. 航空港建设离不开滩涂
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是以浦东开发为龙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宏伟目标的需要,“九五”期间本市先后利用滩涂资源为机场圈围造陆28000亩(近20平方公里),构筑起15公里长的安全屏障——海塘,及时为机场建设提供了用地资源,如今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已列入了本市第十个五年计划,正在建设之中。
2.2. 深水港、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滩涂
上海港是世界第三大港,其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4, 2001年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4万标箱,跃居世界第6位。目前上海港多数集装箱码头就是利用黄金海岸的滩涂资源建造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是实现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目标的基础,为了配合洋山深水港区建设,以超前的意识,“九五”期间及时对南汇汇角处滩涂进行了促淤工程,以加快滩涂的淤涨,目前已圈围成陆土地约2万亩(13平方公里),计划今年在南汇边滩上再圈围滩涂10多万亩(67平方公里),为洋山深水港的后方基地海港新城建设作好了准备,为洋山港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2.3.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滩涂
上海市区化工老企业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本市的环境,结合市区污染企业的搬迁进行改造,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美化上海的生活环境,力争创建生态城市,全面提升上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是市政府的既定方针。七十年代,上海利用杭州湾北沿滩涂,建造了产值超百亿元的上海石化厂;“九五”期间,上海又利用杭州湾北岸漕泾地区的滩涂造地1.5万亩(10平方公里),为兴建一个世界级的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提供了基地。另外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基地和我国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的大型船舶修造基地也是分别在长兴岛南岸滩涂、浦东外高桥滩涂上建造的。
2.4. 为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净土
崇明岛土地一半左右是建国后通过围垦滩涂形成的,这里具有土净、水净、气净的三净特点,上海利用崇明东滩围垦地,建设上实崇明生态园区,上实崇明生态园区将展示世界农业的风采,探索中国农业的方向,成为市政府对海外的一个窗口。
2.5. 利用滩涂资源优势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本市滩涂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工作,即便在本市土地后备资源压力非常巨大的情况下,为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九五”期间还是从十分珍贵的滩涂中划出三个自然保护区,并从财政中拨出一定经费,对重点保护区进行实质性的启动,强化了生态环境的建设。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长江入海口,恰好在亚太地区候鸟南北迁徙的东线中部,随着滩涂淤积外延和植被演替的动态变化,候鸟珍禽在滩涂上的栖息、繁衍地也随之变化,因此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动态的(盐城丹顶鹤保护区由于滩涂的不断淤涨,鸟类日趋减少,其保护区不得不向外海方向平移5公里)。
九段沙湿地(滩涂是湿地的一个种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浦东新区对面,九段沙成为“第三代”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称为“第二代”崇明岛)是长江河口演变的历史必然。另外,在长江河口地区的滩涂上还将建设具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保护区。
绿化对改善城市和区域的生态气候、减轻大气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市区加快绿化步伐的同时,还利用滩涂围垦地建造了川沙林场、三岔港苗圃及目前为止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公园——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世纪森林园、南汇滨海森林公园也分别占用滩涂围垦地1.6万亩(10.7平方公里) 和5000多亩(3.3平方公里)。另外市府下拨专项资金,营造海塘滩涂防护林带,筑起一道平均约20米宽的“绿色屏障”。为了让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市政府不但利用滩涂进行了大量的绿化,而且还利用滩涂建造多个污水治理厂和有效减少空中粉尘和防止产生酸雨的电厂脱硫车间。
2.6. 围垦滩涂对治理长江河口的作用
围垦滩涂与长江河口的治理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南支徐六泾河段通过围垦滩涂将13公里的江面束窄为5公里,形成徐六泾节点;70年代通过围垦崇明岛头部的老鼠沙滩涂,就是这二处的滩涂围垦基本稳定了河口的第一级分汊——北支、南支两分汊。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通过围垦把散布在长江南支中数个滩涂沙洲合并连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长兴岛,并固定了游动不定的横沙岛,从而使河口的第二级分汊——北港、南港两分汊的分水分沙复杂程度得以降低,近百年来几易入海主航道的主要原因基本消除。今后如科学保护、适度围垦九段沙和横沙浅滩,将更有利于长江口航道的治理。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展开,治理河口的方针从过去“整治、疏浚、围垦”三结合将调整为“围垦、整治、疏浚”三结合,围垦在长江河口治理过程中放在首要位置。
建国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为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今天。
3. 河口滩涂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上的矛盾之处
3.1. 滩涂资源是本市唯一的后备土地资源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最大区别在于土地的不可搬动性,上海土地紧缺将是制约本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确保耕地动态平衡,我国执行最严格的用地政策,占用耕地必须占一还一,并用卫星监测全国的用地情况。
本市人均耕地不足0.35亩,是我国人均拥有耕地量的1/5(1.6亩/人),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11(3.75亩/人),本市的耕地面积确实不能再少了,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但大都市要继续发展,建设需要用地,规划中的城区还要扩展156平方公里(23万亩)。土地从何而来,滩涂资源是本市唯一潜在的土地资源。八十年代,上海市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时查明,吴淞基面3米以上滩涂面积13.5万亩,0米高程以上103万亩,-5米以上351万亩;在最近的20年中,上海围垦滩涂44万亩,但据目前的资料表明,上海滩涂面积3米以上经过促淤已达到16.5万亩,0米以上99.5万亩,-5米以上361.5万亩,长江口滩涂资源保持动态的平衡之中。本市河口滩涂资源几十年来基本保持在0米以上100万亩、-5米以上350万亩的数量上,潜力不言而喻,但高滩资源已不多。
3.2. 滩涂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沿海某些地方不适当的围涂使得红树林、珊瑚礁遭受破坏,加上不法分子偷猎、毒杀栖息在本市滩涂上的鸟类,引起有识之士对滩涂围垦的高度警觉。河口滩涂作为湿地的一个种类,我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保护好本市的河口滩涂,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发展观光旅游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如何保护本市滩涂资源问题,存在着能否继续对滩涂围垦的疑问。
滩涂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其基本要求(发展为首要条件)与安全要求(提高生存质量,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不能破坏而使生存安全受到挑战)成为了一对矛盾。
4. 如何较好地解决上海河口地区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对矛盾
4.1. 跳出“开发重要还是保护重要”的极端化误区,确立“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的动态保护原则
长江径流年均携带近约4亿吨泥沙进入长江口,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沉积,因此河口滩涂“日长夜大”。 据统计分析,崇明岛北沿年均以142米的速度向北淤涨;南汇边滩0米线的淤积速率年均86米;崇明岛东滩则具有明显“围得快、涨得快”的特点,其年均向东海方向淤涨150米~350米。
由于长江河口地区有着得天独厚不断淤涨的滩涂资源,把荒滩变为良田与绿洲,把初级的自然生态环境改造为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高级人工生态环境,可造福于上海人民,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界不触动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也不能过度的围垦滩涂,滩涂的生长有一个规律,也需一定的时间,过度围垦不利于上海的生态建设;另外,我国既然加入了国际湿地公约,要树立我国在有关国际公约履行方面健康、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在国际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根据自然保护条例,保护区应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针对本市的实际情况和上海河口地区滩涂资源不断淤涨的性质,对本市滩涂资源实行动态保护的政策,做到既不追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破坏滩涂资源的生态环境,也不为了片面强调保护滩涂资源的生态环境而抑制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外,根据湿地的定义,河口滩涂通过合理的开发成为岛屿,仍属于湿地的范畴,正如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那样,尽管这三岛早已圈围成陆,但他们还是被列入了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之中。合理开发河口滩涂,建设滩涂与河口湿地保护示范区,创建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已列入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
4.2. 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保护意识
上海1987年就在国内率先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上海市滩涂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上升为管理条例,赋于滩涂主管部门对本市滩涂具有促淤、圈围、利用及保护四大管理职能,上海自1987年以来执行滩涂管理的规定后,使本市滩涂资源在管理和利用方面呈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开发、有效保护的良好局面,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要继续加强宣传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市民保护滩涂资源的意识,对擅自围垦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确保滩涂资源不受破坏。
4.3. 编制好开发保护规划,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
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表现为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为了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九五”期间,本市职能部门及时编制了《上海市滩涂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上海市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研究报告》、《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问题的生态建设规划报告》,对本市的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出六个基本原则,这六个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环保部门称之为四一一原则(四结合一适应一协调)。经过分析研究,在保护的基础上,提出至2010年本市促淤滩涂110万亩(733.3平方公里)、圈围滩涂60万亩(40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在听取各方面专家及部门的意见后,这一任务已列入市政府编制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并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最近根据市府对滩涂资源开发与保护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确定目标、加快进度”的指示,本市对原上海市滩涂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修编。
4.4. 加强促淤力度,优化生态环境
目前本市高滩资源已不多,但中低滩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促淤工程中的应用,滩涂的促淤效果将不断提高。工程促淤前期淤厚量达1米/年左右,种青促淤年均淤积厚度达20~30厘米。加强促淤力度,使两种促淤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使滩涂加快淤涨,为本市加速提供后备的土地资源,走促淤——圈围——再促淤的围涂造地良性循环之路;另一方面滩涂的加速淤涨,有利于滩涂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丰富滩涂区域的食物链供各种动植物生息繁衍,有利于海岸带建立良性的生态环境。加强促淤力度,可以做到既在开发、利用、消耗环境中的滩涂资源,同时又在创造滩涂资源、优化生态环境。

4.5. 实行河口滩涂资源的长效管理,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共同提高
长效管理是新世纪上海面临的新课题,滩涂资源的长效管理是以潜在土地资源为主要对象,把滩涂资源管理的后果导向模式转变到原因导向管理模式。深入探索长效管理的管理模式,力争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共同提高。(周元生摄于长江农场)

4.6. 加强科研工作,减小负面影响
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约束条件较多,因此一定要科研先行,深入研究围垦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力求这些影响通过科学的围垦方案控制在承受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
正确处理好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对矛盾,寻求符合中国国情、本市市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综合、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紧紧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十五”发展的主线,充分发挥本市滩涂资源的区位优势,建设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5. 国内外开发沿海滩涂对上海的启示
我国对沿海滩涂的围垦开发有着悠久历史,据记载,西汉吴王开始就利用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利用,沿海几大河口地区约2亿亩土地原属于古海涂地区,是经过千百年不断围垦形成大陆的。建国以来,我国共围海造陆约1800万亩(12000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国沿海省市高举“科技兴海”的大旗,把沿海滩涂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作为海岸带开发、向海洋进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的前题下,纷纷制定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方略,土地资源紧缺的澳门、香港、台湾地区在围海造地方面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国外海涂围垦开发最早始于荷兰,早在罗马时代,荷兰人开始在北海沿岸进行小规模围垦,1250年至20世纪初,大片海岸沼泽被围垦起来,荷兰有1/3的国土是围垦开发出来的。须德海大堤工程(The Zuiderzee Project)和三角洲工程(The Delta Project)这两项巨大工程称著于世,目前荷兰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工程,在提出退耕还海的同时却设想在近海岸带建造海上人工岛。
英国的围海工程是在17世纪通过荷兰的围海技术输入后进行的;朝鲜和韩国利用沿海滩涂进行系统的大范围的围海造陆;日本是个岛国,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贫乏,最引人瞩目的是在沿海兴建人工岛,据最近报道已建海上人工岛80多座;即便是土地资源较为富足的国家,如法国和英国也都有利用沿海滩涂进行大规模与海争地的工程。
综观全球,凡是土地资源不足的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围海造陆来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

❹ 长江水道将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据报道,日前举行的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发展很重要,水运比陆运好,在这个‘好’上要做大文章。

长江黄金水道船型标准化、港口标准化、航道标准化、运输标准化等问题突出,抑制了运输效率、推高了物流成本,加强区域效益管理,是长江经济带港口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绿色、环保、经济的要求,加强对船舶建造、修理、淘汰的机制。

据悉自2018年起,交通运输部将开展为期3年的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根据方案,将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积极推进老旧化学品船舶和油船淘汰,把控长江液体散装危险货物运输船舶运力审批关。

❺ 绿色船舶对航运的意义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将船舶及航运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船舶减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业界对绿色船舶充满期待。那么,绿色船舶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绿色船舶能带给我们哪些变化?它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绿色标准

“绿色船舶”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常规船舶更为“绿色”。目前国际国内对绿色船舶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业界在对绿色船舶的理解和认识上,却有着共同点。“绿色船舶是从设计、建造、营运到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应用绿色技术最大程度上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安全健康的功能目标。该目标的实现体现在船舶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绿色要素。”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所长杨忠民介绍。

“绿色”标准是对船舶节能环保全方位的考虑。目前国际上“绿色船舶”的标准是在现有SOLAS和MARPOL两大海事支柱性公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发展的。SOLAS和MARPOL中,与绿色要素有关的规则均是绿色船舶标准的组成部分,尤其是MARPOL公约以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公约规则更是体现绿色要素的重要部分。如:MARPOL、压载水公约、防污底公约、拆船公约和正在研究的船舶能效标准。要确保船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施与绿色要素有关的标准,则需要考虑如何实现绿色要素,而绿色要素则包括:船型优化、船舶无压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材料的利用、能耗系统的优化、节能技术的应用、绿色制造、船舶营运优化、船舶无害拆解等。

绿色功能

“绿色船舶”的发展无疑会起到保护全球环境、推动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良性发展的作用。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使得船舶及航运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空气污染为例,国际海事组织专家组的研究报告认为,2007年全球航运业CO2排放量为11亿吨,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4亿吨。而这还仅仅是航运业污染环境所表现的一个方面。

针对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对MARPOL公约重新审视梳理,先后对防油污标准、空气污染NOX、SOX 排放标准等进行了修订,又陆续通过了压载水公约、无害环境拆船公约,当前的重心又转移到控制CO2的排放上。IMO近年来工作重心的转变,也是它从环保标准向绿色标准转变的历程,从契合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陆续完善以实现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要求为目标的标准,这些标准将是构成未来“绿色船舶”标准体系的基础。

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IMO相关标准的出台,引导着全球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船舶已是全球的选择。另外,从行业、企业进行能源管理的需求出发,绿色船舶也是其实施能源目标的重要手段。“绿色”标志作为船舶的绿色身份证,是造船和航运企业获得政府支持,公众认可,开展绿色营销的主要保证。

绿色先机

节能环保的热潮席卷着航运业和造船业,绿色船舶标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新一轮国际标准权益竞争的焦点。“虽然目前尚没有完整明确的国际性‘绿色船舶’标准,但欧美、日本等国家已在国内立法方面有所行动,并可能提前单边实施,从以前防污染要求来看,海运界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并不乏先例,如美国的90油污法案。”杨忠民如是说。

如今,许多国家都以非常热衷而积极的态度发展绿色船舶。欧盟于2009年1月22日发布“2018年前欧盟海运政策目标及建议案”,以促进安全、保安、清洁、高效的航运业,欧洲航运及相关海上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优势以及其整个海上运输系统如何面对21世纪挑战,成为此战略计划的核心部分;英国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推出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方案,认为是航运业有效的减排方式;丹麦设立“未来绿色船舶”项目通过使用现有技术实现船舶减排,该项目旨在对NOx和SOx减排达到90%、CO2减排达到30%;日本确定的目标是,到2011年将把新造船CO2排放减少30%。

应环境保护需求而诞生的绿色船舶,因贴上了“绿色”的标签,必将更多地得到国际社会及公众的认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具有“绿色”标志的船舶,可优先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欧美等繁忙港口;港口国监控对具有“绿色”标志的船舶实施“信任”措施;保险机构对于“绿色”标志船舶实施低保费率;各国金融机构对于“绿色”标志船舶建造计划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条件......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船舶、航运业及相关企业来说,谁先实施“绿色”标准,谁就能抢占先机。

绿色船舶在我国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我国政府已意识到绿色船舶是未来世界造船业、航运业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正积极组织国内有关部门研究开发绿色船舶及相关技术。作为大系统产品的船舶来说,它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船舶不可能仅通过某一方面的新技术来达到环保或节能的效果,而需要通过不同的切入点采用“绿色技术”,这就意味着绿色船舶的认定标准可能千差万别,这也是我国绿色船舶系统标准相对于其他“绿色产品”(如绿色家电、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等)而言,出台较晚的原因。

杨忠民强调说,从国内来看,任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取决于政府主导、国民意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方面。我国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酝酿出台一系列的标准。

❻ 长江“黄金水道”如何打造绿色航运

在8月4日于武汉举行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媒体见面会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表示,发展航运必须保护生态,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贯穿长江航运规划、建设、发展等各个领域,着力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

在绿色船舶建设方面,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重点推进老旧船舶拆解,推广标准船型、三峡船型和清洁能源动力船,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船舶基本实现标准化。同时,还强化了长江干线船舶污染防控,在船舶污染总量风险防控上做减法,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上做加法,在防污体系、制度建设上做乘法,在绿色倒逼、排放惩罚上做除法。

积极推动绿色港口创建,加快重庆果园、武汉阳逻、南京龙潭等一批沿江港口岸电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沿江港口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推动LNG加注站码头、洗舱站布局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长江港口绿色发展水平。

大力开展打击破坏长江生态和航道、岸线资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加大非法码头治理,严查非法倾倒垃圾行为。

唐冠军说,接下来将进一步推进绿色航运发展,主要目标是《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有效实施(7月1日起实施),“船上储存、交岸处置”为主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初步形成;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受船舶污染;100%完成系统内公务趸船搬迁、公务船艇(趸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改造。

来源:中国新闻网

❼ 长江有哪些污染

最近在四川、重庆、上海等省市采访时获悉,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长江水污染程度仍在加深,部分江段水质恶化,已影响到沿江城市的饮水安全。有关专家呼吁,长江污染如不能尽快从根本上得到遏制,5-10年后,长江污染很可能会重蹈黄河和淮河的覆辙。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流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超过50%,流域内城市有186个,人口超过200万的特大城市有4个。

据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等有关专家介绍,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总量多达250多亿吨,占全国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虽然近年来国家在长江的污染治理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但长江水污染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工业和人口比较密集的长江中下游上千公里河段,沿岸水质基本都在三类和四类之间。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也只有在江中心长兴岛一带,才能取到三类水作为上海市的饮用水源。

此外,长江部分支流的污染和流域内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也很突出。据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长江38条主要干流上的72个监测断面,能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的断面只有46个。与此同时,长江流域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4000多个湖泊,半数以上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等,均达到了富营养化程度。

据了解,长江的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污染。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环保总局统计,2003年,长江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达163.9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2.5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91.4亿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81.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31.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346.6万吨。

其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农业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和山林地区径流污染等。据环保总局估计,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与工业、城市生活等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相当。

其三是航运量激增带来大量船舶污染。长江是横贯我国东西的水上运输大动脉,航运业十分发达,常年在水上运营的船舶有21万艘,这些船舶每年向长江排放的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达3.6亿吨,排放生活垃圾7.5万吨。另外,因海损事故造成的油品、化学品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对长江水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

❽ 上海除了航运业还有什么业发达

上海除了航运业还有什么业绩发展,上海的港口业,上海的制造业,上海的服务业,上海的各行各业都比较发达。

阅读全文

与航运污染上海绿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股份公司幕集资金 浏览:977
华林证券投资分析 浏览:505
6月2日澳元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972
房屋低压怎样贷款 浏览:745
靖江融资 浏览:977
基金公司006551 浏览:406
2019年几月份柴油价格最低 浏览:824
史玉柱理财 浏览:382
知名理财方式 浏览:501
央视财经频道悟空理财 浏览:954
哪些理财网站 浏览:294
外汇k线1分钟 浏览:589
私募股权基金司机 浏览:331
金融资产ppt 浏览:772
沪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343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408
188美金的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424
苏州有什么股票 浏览:104
100美元现在换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689
废品收购是看股票还是期货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