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装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规模经济
服装企业是有一定规模经济壁垒的。通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相对规模,获得采购定价权,从而摊薄固定成本。比如说,一家新创业的线下服装企业,前期最大的成本是管理和开发成本,下单量越来越大,供应链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做100件和做1000件的成本是差别非常大的。
2、用户习惯。
在没有电商的时代,找到一个款式的难度,只能通过实体店,实体店没找到就找不到了,但现在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服装款式,直接打开淘宝拍立淘,立刻能找到非常多相似的款式,而且还能立即比价,搜寻成本几乎为零。
劣势
1、市场恶性竞争加剧
中国服装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尤其在经历全球经济危机后,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加快中国市场拓展的同时,以出口为主的传统服装企业也开始逐步转向国内市场,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促销打折、同质化竞争、渠道建设等行为增多。
2、知识产权保护滞后
产品的款式设计、品牌的形象标识是品牌服装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而国内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知识产品保护制度滞后、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不足的问题。服装行业的加工制造门槛相对较低,且产品的款式、色彩等设计较为直观,行业内抄袭服装款式设计、盗用知名品牌的侵权行为仍普遍存在。
(1)纺织服装企业分析扩展阅读:
服装行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2. 服装行业前景分析
做服装行业是最传统的想法了,现在还在想着做服装生意,这样的想法是很守旧的,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想要创业成功还是很欠缺的。服装生意明显已经达到极大的饱和了,现在再去加入这个行业纯粹就是去当炮灰的啊。做生意想要成功和赚钱还是要有一些突破性的思维的,要能够发现大多数人发现不了的商机,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多去市场上看看有什么生意是做的人少但是却长久屹立不倒的,二手奢侈品回收就属于这其中的一类,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但是从业的人一直不多,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小,并且行业隐形,利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可说是真正的暴利行业,只要做,就没有不赚的
3. 以纺织企业为例,分析产业竞争五力对其影响
目前的中国还是纺织大国,不是纺织强国。国内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少数。虽然今年的很多外贸单转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但是其他国家的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暂时还不能和国内形成有力的竞争。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其他国家强大起来过程中构成的威胁与日俱增。现在国内的纺织厂相互间的主要竞争还是在价格的优势上,对于质量和开发的重视还太少。
我只是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有人能来共同讨论行业发展前景。
4. 纺织行业环境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纺织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收入利润增速持续回落,需求端前景不乐观,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去年1~11月份,整个纺织行业主营业务增长了5%,利润总额增长6.8%。虽然纺织行业在2015年仍然实现了增长,但从自2013年以来收入与利润增速持续回落。从下游看,对外出口下降,2015年出口总额较2014年下降4.88%。纺织行业向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第二个是国内消费低迷,服装消费增速持续回落。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消费总额都由过去的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百分点,变成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百分点。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的盈利水平难以维持。同时,占成本比例10-20%的人工成本未来还将继续上升,纺织行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服装消费来讲,国内消费需求还是很大,但供给面在需求匹配上还有改善空间,高附加值、创新产品等往往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
5. 如何分析纺织服装工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本文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数量和规模角度看,我国的服装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但从质量和层次角度看,其竞争优势并非很强,其原因主要在于:上游产业发展滞后、低端加工比重较大、单纯依赖价格竞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走出去”、产业链条深化和品牌建设等策略建议。
6. 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分析
服装业是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广东拥有涵盖面辅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场在内的完善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但是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广东省服装行业地位下降,产量整体趋于下降,在全国比重不到20%;销售总额持续下降。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挑战,自主创新瓶颈,周边国家服装业的崛起挑战,国内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以及国际市场冲击等挑战。未来,广东服装业要从整体上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服装业总部经济和时尚创意产业;建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服装产业体系。
产量整体趋于下降
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服装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服装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
服装业是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广东拥有涵盖面辅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场在内的完善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拥有26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包括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中国化纤产业名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等。
面对挑战,广东服装业要从整体上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创新的、现代化的服装产品,发展服装业总部经济和时尚创意产业;要推进产业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服装产业体系。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7. 中国纺织业的战略地位(内外环境分析)(用SWOT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005年,在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世界纺织服装业重新洗牌的背景下,应该重新定位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明确其国家核心竞争行业的地位,以一国之力加以重点打造,以适应日趋激烈、复杂的全球竞争环境。尽早明确国家全球竞争战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竞争优势,让中国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中心。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后配额时代 国家竞争优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略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保护幼稚工业,而是重点发展其国家核心竞争行业,形成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称之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有IT产业、知识产业、金融产业等;日本有汽车制造业、高端家电业等;德国有精密机械等;法国有时尚、奢侈品行业等等。而中国,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把目光转向纺织服装业。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工业化初期均将纺织行业作为先导型产业,在提供就业、出口创汇、提供资金等方面极大地带动了经济增长,比如英国。在对美国、日本、韩国多年来GDP与纺织工业相关性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步入了衰退。不过对中国而言好日子至少会过到2025年。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性不平衡和人口基数,纺织行业发挥作用的时间还会更长;同时纺织服装行业的中高端则基本可以划到创新行业,其生命之树长青。 一、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核心战略地位并非无源之水1、永恒产业并非夕阳行业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各类资源在全球流动以实现优化配置。资金、技术的快速流动已体现了这种趋势。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由于多种原因却难以快速流动,因此,以物流代替劳动力流动的货物贸易快速发展。而吸附劳动力较多、便于运输的纺织品贸易更得到快速发展。在1980~2001年的21年中,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增长了258%,比同期全球出口贸易增长幅度210%高出48个百分点。预计2004年全球纤维、织物、服装、家庭布置等的贸易总额将达到3800亿美元。 从长远发展看,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纺织服装业只能以不断的增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纺织行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 国际贸易促进了全球纺织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调整。目前西欧、北美和日本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主要消费市场,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则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