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中国股市牛市的内在逻辑

中国股市牛市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1-06-20 08:48:49

Ⅰ 如何判断中国股市牛市和熊市,各有哪些特征

中国股市要判断是牛市或是熊市,主要从以下几种特征去判断:

特征一:从趋势上判断

牛熊市最大特征就是趋势上判断,上涨趋势与下跌趋势相信股民都一看就看出来了吧?牛市总体是上涨趋势,一浪推高一浪,也就是新高还有新高出现;熊市总体是下跌趋势,一浪低于一浪,也就是新低还有新低出现;

特征六:从股指120天均线判断

大盘指数均线120天线大家定义为股市牛熊分界线,也就是说大盘指数点位长期高于120天均线点位上走是牛市行情,当大盘指数点位长期低于120天均线点位下走是熊市行情;所以120天均线点位就是对于股市牛熊行情有一定的判断依据!

中国股市牛市与熊市是特别的明显,只要有一点观察力的股民都能判断出啦,也许就是牛熊交替,熊牛交替初期很难判断,一旦走出是牛市还是熊市就根据以上六大特征很容易判断的!

Ⅱ 为什么说近三年来中国股市会处在牛市的发展过程中

特征之一,政复策市。市场唯政策是瞻制。十多年来,每次市场重大的拐点及行情产生的背后,都打下了深刻的政策烙印,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影响中国股市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政策的走向。我们注意到,无论新股发行速度、红筹股回归、股指期货的推出、货币政策出台以及国有股的减持比例、包括新基金发行节奏等都有可能成为政策调控股市的筹码。当此轮牛市股指不断攀上新高峰时,估值过高还不是市场最担心的,恐惧政策的打压才是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剑”,政策走向成了股市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改变了市场固有的运行规律,而大盘的变幻无常也都能从政策调控中找到最终解释,构成了“中国式牛市”的主要特征。政策不仅可以产生行情,而且能够制造拐点,同样也可以改变股市的运行节奏,加快或放慢行情的演变过程,由此引得不少市场人士热衷研究“政策底”,“政策底”逐步构成了市场股指运行的“脊梁”。我们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股市依然难以摆脱政策的调控阴影。中国股市常常处于一种既害怕政策调控,又离不开政策托底的矛盾心理,成为市场依赖自身调节功能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障碍。

Ⅲ 中国股市从熊市到牛市的主要原因

一:触底反弹.二:政策支持.三:资金推动.四:人气高涨.五:企业赢利.

Ⅳ 2019年A股牛市的逻辑是什么

2019年不具备牛市的开始的资格,从时间上来看大级别的熊市一般都是4年左右的周期,而目前的A股仅仅还停留在一个市场底确认的阶段。

Ⅳ 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有几次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股市20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点: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点: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

行情特点: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

行情特点: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第四次牛市仅3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点: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

行情特点: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

行情特点: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

行情特点:伴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也被开始安排上市,沪指再下一城。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地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

行情特点: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

行情特点:2001年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这让当时的中国股民为之欢呼雀跃。1个千点似乎预示着一个千年,点数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从此之后,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调整,指数拦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点。第六次熊市是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

第七次

行情特点:随着市场的亢奋,监管部门不断提示风险,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中国的通胀持续升温、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石油上市后大幅下和大小非的减持等利空影响下,引发了第七轮熊市,在下跌过程中一个个整数关口被轻易攻破,直到1664点止跌,后迎来四万亿投资政策,才结束了第七次跌幅惊人的超级大熊市。

Ⅵ 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牛市

你好,永远都有,不要短线炒作股票,最终亏钱的。要以投资的思维去思考投资的方法,股汇金。

Ⅶ 中国股市牛市的时期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Ⅷ 为什么说中国股市的牛市是政策性牛市

政策牛市也是牛市。中国当前需要一轮牛市,刺激股市有很多现实的理由。首先,新常态之下的中国市场,最容易刺激的就是股市,它只需要政府展示信心,有适当的资金推动就行。
A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这一轮牛市,让世界为之侧目。一年之前,上证指数还徘徊在2000点左右,而到上周,沪指在盘中就已经冲上了4000点高位,一度创下逾7年新高。
最大的上涨实际上发生在近半年。如果从2014年10月28日算起,上证指数半年来即上涨72.8%,这一涨幅在同期冠绝全球主要资本市场。

不过,如果看股市的基本面,却很难找到支撑牛市的基础和逻辑。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在产业层面,房地产、钢铁、汽车、煤炭等多个产业均不景气,行业利润不断下滑,全行业亏损的也为数不少。在企业层面,搞实业的企业纷纷大叹苦经,生意难做;过去风光无限的银行业,获利也在不断下滑。

答案很简单,这是一轮政策牛市。在强有力的政策以及政策暗示之下,金融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股市打开了闸门,各路“国家队”资金和机构资金纷纷进入股市,并带动社会资金大量进入,共同造就了当前的牛市繁荣。政策牛市一个颇具象征性的细节是,当被问到货币宽松政策导致资金流入股市时,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资金进入股市也是在支持实体经济,因为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从事实业。周小川罕有的明确表态显示,政策部门对刺激股市已经形成共识。

市场评论称A股有钱就是任性,高达1.5万亿的成交量是牛市的基础。这只是很表面化的看法,并不能解释天量成交资金从何而来。实际上,政策牛市更宏观、更内在的驱动不是来自某项具体政策,而是来自市场对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信心。
在前所未有的强势反腐败、横跨国内外的“一带一路”、牵动五大洲的亚投行等重大战略不断出台之时,国内市场终于明白,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大国的强势领导集体,完全能够通过政策调整,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持续的信心。正是这种内在需求和影响力的推动,才有了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才有了牛市的基础。这也可以解释此轮牛市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用单纯的经济分析常常不灵,但用政治经济学分析则往往管用。

Ⅸ 中国股市的真相,国家牛市是怎么回事

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在接受采访时,针对当前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股市上涨是国回家意志的体现”答的现象,直言表示“在中国股市进入新一轮大牛市的背景下,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股市上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并创造出了一个词汇 国家牛市 。这个概念是危险的”。
国家牛市呼声,实际上体现了各市场主体的一种主观愿望,而单纯依凭主观愿望进行的判断,很可能有违客观现实。市场持续吹捧的“国家牛市”,其实与真实的国家意志相去甚远。
市场持续吹捧的“国家牛市”,其实与真实的国家意志相去甚远。
所谓的“国家牛市”其实是伪命题。我们承认,在本轮牛市中,官方对证券市场的期许是明显存在的,但这种引导是有限度的,且更多的是由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市场监管的需要决定的,仅凭这一点就断定牛市大局和国家意志存在关联未免过于幼稚。
实际上,市场鼓吹的“国家牛市”,与官方期待的慢牛、健康牛截然不同,前者是肆意运用政策干预将股市走向玩弄于股掌,而后者的实现则有赖于市场的理性回归,这种回归,必然是建立在尊重股市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的。

Ⅹ 什么是中国股市的逻辑

《中国股市的逻辑》内容简介:证券从业十几年,经常有人问什么样的人可以投资股票,如何在股市中赚钱,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股市里面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专家也未必是赢家,不是专家也未必是输家。股票投资是一个人人都可涉足的领域,只要遵循其基本原理,只要关注日常生活,每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股市既不是有钱者的乐园,也不是穷人的墓场。股票投资不是某些人和某一阶层的专利和特权,更不是神仙大师拯救信徒于苦海的秘笈。在股票市场,每个投资者都可以、也能够探索股市真谛,要敢于质疑所谓的股神和权威,每个投资者都有机会争取财务自由,每个投资者都完全有能力决定自己在股市里的命运。股市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没有永远的熊市也没有永久的牛市。2006年、2007年的股市空前繁荣,人人赚钱其实是一个谬论,大家赚的是市值,不是真金白银。如果大家都想落袋为安,把市值变为真金白银,股市就会崩盘。股市从6124点跌到1600多点,不要认为是“大小非”惹的祸,其实是股市本身运行规律所致。股市里存在物极必反的道理,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理性地在大涨后退出,在大跌后抢进。逆向思维,是股市中非常有用的思维。理性的投资者就必须保持客观的心态,在牛市中看到风险、在熊市里发现机会。投资者对于陌生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所以总是频繁换股;然而陌生的东西充满着未知的风险,因此,频繁换股是不可取的,频繁换股增加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陌生感,频繁换股的结局是“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阅读全文

与中国股市牛市的内在逻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金查询1406 浏览:223
支付宝里的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581
临沂融资经理 浏览:187
建行可以买外汇吗 浏览:228
红枣历年的价格 浏览:408
话说股票 浏览:719
主力资金指标线在哪里看 浏览:807
海尔智能融资 浏览:938
工商银行手机贵金属交易为什么验签 浏览:980
期货总盈亏算上手续费了吗 浏览:83
微博理财安全吗 浏览:952
信托双录是什么意思 浏览:268
期货起点资金50万吗 浏览:221
股票002878 浏览:496
外汇小币种 浏览:789
非法融资赚钱 浏览:642
退市长油投资分析 浏览:734
华宝信托投资公司 浏览:977
150us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832
期货早盘入金时间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