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盗墓笔记是发生在什么时代的事
从大约建国后到现代,牵扯到古代一些历史,主要剧情发生在现代,20世纪50年代为老九门活跃,至1977年主人公出生。
叙事时间自2003年起,穿插1952年至2005年的事件,至2005年(设定)盗墓笔记八本完结,之后藏海花和沙海继续叙述,大致是从建国后开始的事情,以现代为基础写出来的。
(1)宋一道上海财经大学扩展阅读:
1、《盗墓笔记》是著迷、欲罢不能的小说,自2007年1月在中国大陆上市之後就造成轰动,盗墓旋风横扫所有畅销书榜,从北京、天津到上海几乎都盤据各大排行榜前十名,销售纪录打败《鬼吹灯》,堪称是最精采、最畅销的盗墓小说,并且在中国引发一连串古墓小说狂潮。
2、南派三叔,本名徐磊,杭州人士,从小听著盗墓故事长大,家人朋友多从事古董生意,自称从没收过盗墓物品,更没去过古墓,但《盗墓笔记》使用大量盗墓术语与专业知识,一出版立刻惊动四方。
3、上海财经大学财会专业的一位90后大学生邵宇宸亲手绘制的“盗墓笔记全套地图”真实还原了书中的盗墓空间和场景,精细的制图,壮观的场景不仅让普通网友叹为观止,就连建筑系学生看完后都赞不绝口。
② 上海有哪些大学
1、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经从建校之初的一所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法自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为国家、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2、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3、复旦大学
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4、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3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5、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
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③ 全国重点大学有哪些
六十年代扩充
编辑
1960年64所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
1、文理(苏联式综合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
2、工科: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3、专门性大学:同济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与吉林大学合并)、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武汉水力电力学院(武汉水力电力大学,与武汉大学合并)、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中山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1963年增加
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
1963年又增加1所重点大学
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
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1978年88所
编辑
1978年,国务院确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院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一、综合大学
双重领导,教育部为主(11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
省领导(5所):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
二、理工科院校
双重领导,教育部为主(12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双重领导,科学院为主(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双重领导,国防科委为主(1所):长沙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三机部为主(3所):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双重领导,四机部为主(2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五机部为主(2所):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
双重领导,六机部为主(2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双重领导,八机总局为主(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双重领导,国家建委为主(1所):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
双重领导,冶金部为主(3所):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
双重领导,水电部为主(3所):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大学)、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
双重领导,石化部为主(2所):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
大庆油田党委领导(1所):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
双重领导,煤炭部为主(2所):四川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阜新煤矿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双重领导,一机部为主(5所):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湖南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江苏大学)。
双重领导,交通部为主(1所):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
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4张)
双重领导,铁道部为主(2所):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双重领导,纺织部为主(1所):上海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
双重领导,轻工部为主(1所):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双重领导,建材总局为主(1所):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双重领导,地质总局为主(2所):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大学)。
双重领导,邮电部为主(1所):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双重领导,农林部为主(1所):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双重领导,中央气象局为主(1所):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双重领导,测绘总局为主(1所):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合并)。[1]
双重领导,国家海洋局为主(1所):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
三、师范院校
双重领导,教育部为主(2所):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四、农林院校
双重领导,农林部为主(1所):华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双重领导,林业总局为主(1所):云南林业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省领导(2所):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大寨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
五、医药院校
卫生部直属(1所):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双重领导,卫生部为主(4所):北京医学院(后更名北京医科大学,再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后更名上海医科大学,再与复旦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中山医学院(后更名中山医科大学,再与中山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四川医学院(后更名华西医科大学,再与四川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
六、外语院校
外交部直属(1所):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
双重领导,教育部为主(1所):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七、政法财经院校
双重领导,最高人民法院为主(1所):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双重领导,外贸部为主(1所):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八、艺术院校
文化部直属(1所):中央音乐学院。
九、体育院校
双重领导,国家体委为主(1所):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
十、民族院校
双重领导,中央主管民族工作部门为主(1所):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为新增28所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至1981年,中央陆续追加(恢复)
国际关系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铁道兵工程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院校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改革开放初,中国共有100余所全国重点大学(含第四军医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文革前确定的重点高校)。[2-7]
④ 上海财经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本人是一名14级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学生,很开心地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对于一所财经院校,大家潜意识里会觉得更多的优秀课程是和财经相关的课程,没错,但是财大的专业还是比较齐全的,试着想象一下财大学子在上《红楼梦与传统文化》的场景,是的没错,就是柳岳梅老师开设的这门课让我爱上了红楼梦,虽然身为财经院校的学子,但我也依旧有一颗热爱文学,提升文学素养的跳跃的心。看到此条答案的财大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这门课哦,超级推荐!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⑤ 西塘东区有什么区位优势吗
位于上海市市中心,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上海市政府、市人大及市政府众多机构都设在本区。区内万商云集、市场繁荣,南京东路是全国闻名的商贸购物中心。而福州路、北京路、西藏路、金陵路、黄河路、云南路等著名特色商业街造就了区域经济的活跃和繁华。黄浦区是上海主要的交通集散中心之一。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和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在我区人民广场站交会。上海的公交线路在我区形成网络中枢。上海的内环线高架道路中的延安高架道路和南北高架道路在该区相交。地上、地下和空中的立体交通网络使我区的交通运行四通八达、十分便捷。
黄浦区位处上海市中心。它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城区,也是现代上海的中心商业区,重量级金融机构云集、商贸文化高度发达。区内的国际饭店一度被列为上海市的绝对中心。如今上海市中心的原点也是以区境内人民广场作为标杆。时间再往前追溯至清末,黄浦区内(原南市区)自1292年上海置县以来所形成的老城厢境内则有当时朝廷县衙所驻地。北黄浦与南市区于2000年夏珠联璧合,从而使新黄浦区拥有了一大批诸如外滩、豫园、城隍庙、文庙等著名历史人文地标。2011年6月8日,黄浦又与卢湾合并成新黄浦区,外滩、新天地、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城隍庙等闻名中外的上海地标将珠联璧合。新黄浦还有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步行街、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馆等现代城市景观。旧上海时代的公共租界中区与老法租界也从此融为一体。悠久的革命传统、深厚的人文历史脉络连接着这个市中心城区的楼宇街市。纵观其发展,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起步的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徐汇区:
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而原上海法租界内各式高级花园洋房则是徐汇最具特色的典范之一,亦为城市发展历史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徐汇是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市容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人文底蕴深厚。
徐汇区素有上海高级居住区之称,区域内有各式花园洋房、公寓 2000 余幢,名列全市之最。丁香花园、复兴公寓、宋庆龄故居、淮海大楼、武康大楼等采撷了古今中外建筑流派,描绘了色彩斑斓的建筑历史风情画卷。国内外知名开发商纷至沓来,投身于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住在徐汇”已成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品牌。
徐汇区旅游市场日趋活跃,都市型旅游发展初见成效。龙华旅游城一期工程竣工并部分开业。传统的旅游节庆活动日臻成熟,迎新春撞龙华晚钟、龙华庙会、桂花节及衡山路梧桐树休闲日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以文兴旅、商旅结合。徐汇区立足于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抓好做强商贸、房地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保健品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工业、都市旅游业等都市型产业,使徐汇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心城区前列,成为繁荣的现代商贸区、舒适的高级居住区、领先的科技密集区、一流的文教优势区,建成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具有上海特点、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化一流中心城区。
长宁区:
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综合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所周知的上海第一代国际社区古北;老上海传统的高级住宅区新华路;虹桥花园别墅区;苏州河沿线中高档住宅区和普通新村住宅区。而位于长宁的虹桥开发区则是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现代化商务区之一,外国领事馆、500强企业等聚集林立,为沪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
长宁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处于沪宁发展轴和沪杭发展轴汇合的“Y”型支点,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的“桥头堡”。虹桥国际机场坐落在区域西南角,是中国的重要航空港之一。区域内已建成由高架、地铁、内外环线、市内交通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并有高速公路直通沪宁、沪杭,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汇聚之地。
长宁区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特征的开发区。虹桥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是上海市涉外商务楼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市外经委、市外资委、上海跨国采购促进中心也位于区内。随着进一步的扩大与开放,虹桥涉外经贸与商务主导功能不断拓展,长宁区对内对外辐射功能也将不断增强,日益成为推进上海与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的重要服务功能区。
静安区: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地处上海市中心,地段优势极为明显,周围与5个区相邻,区境大部分曾属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它是全上海唯一一个所有区境都位于内环内的市中心黄金城区。静安区也是全市所公认的“高品位的商务区”和“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繁华璀璨融汇典雅雍容,闹中取静,环境优美,故备受知名人士、社会名流青睐。
都市型现代工业已具规模,区内已形成服装服饰、食品加工、家用电器三大优势行业,开发形成了开开衬衫、立丰牛肉干、正章洗涤剂、海鸟电子等民用品牌产品,通信器材、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重点开发了康华电缆、凯通光纤无源器件、高远精细化工等拳头产品。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全区已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华海电脑电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是民营科技企 业。信息产业街显露雏形,聚集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个市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静安南京路现代商贸的框架初步形成,建成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厦30余幢,新建商业设施46万平方米,形成以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恒隆广场为中心的高品位商圈。建设中、高档办公楼宇150万平方米,引进外商常驻公司机构2000余家。
静安寺地区功能开发作为振兴静安商业的重中之重。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点竣工,延安中路高架通车,百乐门舞厅全面恢复了娱乐餐饮的营业,愚园公寓改建成星光灿烂娱乐总汇,静安立体停车库、咖啡吧与临街绿化小品形成优雅的休憩场所,静安寺商厦建成并引进特色餐饮业,上海城市航站楼启动建设,九百城市广场开工建设,静安古寺钟、鼓楼建成。一批老字号名特店继续发扬光大,开开、正章等一批品牌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大批海内外知名品牌纷纷入驻静安南京路。专业特色街不断崛起,以威海路汽配街、石门路服饰街、青海路休闲街、吴江路步行美食街、愚园路信息产业街,为静安商业带来新的商机。静安区商业商务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三产项目不断增多,项目投资涉及房地产、文化娱乐、中介咨询、物业管理、软件设计、网络制作等领域。
静安区文化源远流长,意蕴厚实,有文化之区美称。大都会舞厅、百乐门歌舞厅是三十年代就闻名中外的“中国百老汇”,现已发展为现代文化娱乐中心。区内还有以上海商城剧院、环艺影剧院、美琪大戏院为代表的高档影剧场所,上海文艺活动中心、上海市少年宫坐落区内。这些文化设施与颇具规模的静安图书馆和新建的静安青少年活动中心相呼应,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静安文化风景线。
都市旅游业方兴未艾,区内现有国际旅行社10家、国内旅行社30家,其中上海国旅、中旅、华亭海外等列入全国国际旅行社50强。星级宾馆14家,其中四星级以上宾馆5家。千年古刹静安寺等宗教活动场所、革命遗址、名人故居、文化娱乐设施等大量旅游资源吸引了海内外宾客。
普陀区:
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北部,是上海市区的西大堂,聚焦“一河五区”的发展空间布局,将建设成为上海西部商贸科技区。
普陀区商业繁华,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资源优质,现拥有文物点40余处,涵盖工业遗产、宗教建筑、民居宅邸、革命史迹等。真如城市副中心、中环市级商圈正在建设中。母亲河苏州河蜿蜒流经该区,岸线长达21公里,为上海中心城区之首。
普陀区段苏州河畔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普陀区有着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区内不仅有上海现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还有闻名东南亚地区的玉佛寺、沪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庙。
普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赤色沪西”的美称,区内留存许多工人革命运动遗址。普陀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苏州河沿岸已建、在建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多达10余个,具体为造币博物馆、印钞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游艇游船博物馆,火花博物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海上动漫博物馆、成龙电影艺术博物馆、苏州河展示中心、上海半岛艺术中心、刘海粟美术馆展览分馆、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顾正红纪念馆和长风生态商务区工业遗址园,初步形成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主体、高雅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补充的博物馆展示走廊。
闸北区:
闸北是上海连接长三角、连接全国各地的一个陆上交通枢纽。是上海火车站、铁路北郊货运站和长途客运总站所在地。区域内有铁路、地铁、轻轨、高架和高速公路5线交汇,规划中的苏州河游艇码头和直升机停机坪建成后将是7线交汇,交通综合条件居9个上海中心城区之首。目前闸北日客流量超过30万人次以上,运输服务企业近千家,可以说人流汇聚,客货运发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夜城地区坚持形态建设与功能开发并举,各类高层楼宇已达52幢,一批停缓建项目相继复工,上海站南广场综合改造基本完成,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轻轨明珠线、新疆路-海宁路拓宽、西藏北路辟通拓宽、共和新路高架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一号线北延伸工程、地铁8号线等也已建成。
虹口区:
虹口区,因虹口港而得名,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位于市区东北部通向市中心的必经之途,区域经济相当发达。区内交通便捷,内环线、中环线横贯区域,轨道交通3号线(轻轨明珠线)、4号线、8号线、10号线、12号线等穿越区境,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虹口足球场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东北部最大的地铁和公交换乘中心。虹口区当今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北外滩,四川北路和大柏树。
社会事业繁荣。鲁迅公园、鲁迅纪念馆以及茅盾、丁玲等一批文化名人故居坐落虹口,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享誉海内外;区内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复兴高级中学、华东师大一附中、北郊高级中学等重点中学及南湖职校久负盛名。医疗卫生资源丰富,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岳阳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海军411医院等著名医院。虹口足球场是全国第一个专业足球场,区里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教练员在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上为国家、为上海争得了荣誉。
虹口地区历史建筑精品荟萃、类型丰富,具有深厚的海派文化特色。区内人文气氛浓郁,在鲁迅公园、山阴路一带坐落着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等文化名人的故居以及朱屺瞻艺术馆、左联纪念馆和李白烈士纪念馆。在虹口,新的居住理念与旧时习惯交错融合,过往的斑驳印记映衬着现今的时尚变幻。昔日的虹镇老街、提篮桥的老式里弄也都在旧城改造中逐渐隐去,尽管相当缓慢又不时伴着阵痛,但虹口这个上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却实实在在走着自己的新世纪之路,不温不火的背后透露着不一般的从容闲适。
杨浦区:
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南部沿江地带是曾经的上海公共租界东区,中部偏东区域则为“大上海计划”实施地。杨浦区不仅拥有中心城区里最长的15.5公里的白金滨江岸线,经济实力也十分强劲,市区内唯一的规划生态岛屿复兴岛亦坐落于该区。杨浦坐拥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江湾五角场;上海第三代国际社区新江湾城;产值丰厚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世界500强汇集的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以及东外滩。
“知识杨浦”成为杨浦的主导城市功能,科技教育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成为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杨浦在完善地区基本居住功能的同时,加快集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与产业功能为一体的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它依托高校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区联动”机制,抓住甲骨文、EMC、网络等世界级科技巨擘陆续入驻的契机,形成了一个聚合了商业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科技公司、初创企业、风险投资、现代服务业企业、高校的“知识生态圈”,亦是上海的“都市硅谷”,科技企业数量位列全上海第一。
闵行区:
位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黄浦江纵贯其南北,虹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境边沿。闵行是上海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区。
闵行区创建都市型农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广泛开展科技兴农,推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变,使农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闵行区确定四大产业比重高项目,对花卉、杂交水稻、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和观赏鱼进行开发。以都市型农业为目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优化结构,完善设施,提高档次,建设一个集社会、经济、生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宝山区:
位于上海市北部,是扼守上海的北大门,是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港口集装箱生产和出口基地及能源、水源、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同时也是与闵行同为城市化较快的郊区之一。区内拥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宝山钢铁总厂,连同上钢一厂、五厂,上海钢管厂,上海铁合金厂等,形成具全国意义的钢铁工业基地,并有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石洞口电厂;还有市内最大的铁路货运站——北郊站;沿江建有张华浜、军工路等集装箱码头及宝山装卸作业区。全区交通方便,乡镇工业发达,农业已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入农、林、收、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
嘉定区:
嘉定位于上海的西北部,是建设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素有“教化嘉定”的美称。近年来,在改革浪潮中,嘉定凭着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创业,成为投资沃土。
早在1958年,上海就把嘉定确定为科学卫星城。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原子核研究所、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硅酸盐研究所、华东计算所、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以及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技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纷纷在嘉定落户,并集结了一大批中高级教学、科研专业人才乃至国家级的科技精英6000余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嘉定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并于1993年在市级工业区——嘉定工业区内,和上海市科委共同创建了上海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是上海的一个副省级市辖区,1990年后中国政府进入“开发浦东”的实质阶段,浦东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亦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地区面貌日新月异。而先进的国际物流港口,航空运输、铁路轨道运输、城际高速路共同建构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使浦东距世界仅“一步之遥”。
2001年—2010年,浦东陆续投入1500亿元,围绕“四网”——即对外交通网、区域交通网、越江交通网、轨道交通网,“三港”——即国际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继续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国际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是浦东新区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对外交通的枢纽,是海陆空的通道和走廊,是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浦东新区重点建设浦东新区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化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以及政务管理共享平台。已建成公务网、政务外网和应用专网“三网”为架构的基础骨干网络,为各类应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建有全市最大的公安网、教育网,以及张江新网、外高桥城域网等应用专网。基础数据库架构基本形成,GIS数据库应用成效明显。浦东新区公务人员工作平台上线运行。至2010年,基本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的智能化政务管理和城市管理信息网络。
金山区:
金山地处上海西南,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使得金山在上海南翼辐射长三角的“桥头堡”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金山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3.3公里的海岸线以及建深水港的天然条件,这些构成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经济辐射优势。中国著名的特大型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一部分坐落于境内。
金山区绿化覆盖率37%以上,拥有23.3公里金山海岸线,滩坡和缓、平沙白浪,山水相映的四A景区金山城市沙滩带给你的是上海别样的浪漫。金山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岛是沪上仅存的一块净土,岛上保存着上海陆上及其他地区早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有猕猴等珍贵动物。大金山上的寒穴泉,更为一绝,因其水质甘冽,被誉之为“神泉”“三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而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东林寺和廊下现代农业基地,亦使金山成为上海周边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松江区: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松江古称华亭,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别称云间,在上海开埠前,松江曾经是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市郊各区县前列,并日益成为上海西南的重要门户。
松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西晋时代的二陆(陆云、陆机)、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明末清初的夏完淳[5]以及近代的程十发等许多文化名人都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解放后,群众文化方兴未艾,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形成了戏曲、摄影、丝网版画三大特色文化。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松江是上海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有唐代的唐经幢、宋代的方塔、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照壁和清代的醉白池等众多文物,故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作为上海地区唯一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西北部的12座山峰是上海唯一的山林,2000年开挖的水面积500亩的人工湖--月湖,山水共映,风光秀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景区。
青浦区:
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以青浦镇为中心,东部河江交错,西部湖荡群集,内河航运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行50~300吨货船,是江浙沪的重要水上通道。青浦水系丰富,农业较发达。区内白鹤镇是西气东输管道的终点。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福泉山遗址和江南水乡古镇朱家角镇。亦有近年来在淀山湖边新建的大观园和东方绿舟公园等。
青浦历史悠久。7000年前已经成陆,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崧泽文化”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原始社会文化,经考古学家对崧泽古文化遗址中土层出土墓葬中的大批文物和生活、生产遗迹,以及水稻种子、家畜骨骼等典型器物的鉴定,断定青浦地区是上海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地。2004年4月,崧泽遗址下层马家浜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头盖骨,经鉴定为一名25~30岁的成年男性,在这之前上海地区从来没有发现过6000多年前的古人,此男性可称得上“上海第一人”。
奉贤区:
奉贤,即“敬奉贤人”之意,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曾来境讲学而得名。奉贤区内原齐贤镇,即见贤思齐之意。2000以前,由于奉贤偏远的地理位置,得不到一个与上海中心城区或其他上海郊区相应的发展,以致至今在上海各区县的经济实力都位于较低水平,仅高于交通更加不便的崇明县。2004年以后,奉贤区开始积极培育以游艇旅游为主要项目来,并与附近的金山区致力打造全中国最大的海上旅游基地。
奉贤区已形成以机电、服装、箱包、建材、机械、橡塑、化工、织等八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世界著名企业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美标公司、科勒集团、日本富士集团、比利时优西比化工集团、德国西格里碳素集团等一大批跨国公司落户奉贤区。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恒寿堂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上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亦落户奉贤境内。奉贤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机电设备制造、冷暖空调设备制造、电子仪器、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支柱行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这两大工业区的加速开发,为奉贤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大量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进入工业区,带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基建产业、住宅产业、商业服务业、加工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奉贤区制定了发展私营企业的政策,建立了24个私营经济园区,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私营工业小区。
奉贤区将建设“一城、一基地、三区”。“一城”就是建设杭州湾北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一基地”就是建设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强产业、精细化工为特色产业的综合工业基地,“三区”就是建设杭州湾北岸的生态旅游新区、都市型与城郊型相结合的滨海现代农业园区、濒海临江特色城镇和社区文明的示范居住区。
崇明县:
崇明县,隶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全县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其中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大中华区第三大岛。县内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回族等多少数民族居住。崇明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五代,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崇明县也是中国上海市所辖唯一的一个县。“崇”取高义,“明”取清明义,“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
2010年,崇明成为全国第十五个“中国长寿之乡”,第一个“长寿之岛”。目前,崇明周百岁老人有118位,百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七。全县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80.26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26岁。“中国长寿之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品牌,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崇明将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继续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长寿旅游产业、长寿食品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⑥ 西南财经大学的知名校友
光华大学时期知名校友:邓拓、张允和、穆时英、姚依林、尉健行、荣毅仁、董寅初等。 刘国恩: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卫生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查涛:2011年全球经济学家排名487位(其中华人共有10人入选,位列第4)美联储亚特兰大分行高级研究员、美国《经济计量学(Journal of Econometrics)》副总编,《宏观经济学动态(Macroeconomic Dynamics)》副总编,《应用经济计量学(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副总编
王立彦: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薛云奎:长江商学院创院副院长,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院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
贺力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后。被称为经济学界的“进京三杰”
卓志:山东财经大学校长
边慧敏:西华大学党委书记
宋献中:暨南大学副校长
赵昌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
陈志坚: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王海忠: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自力:研究员,教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
郭平: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聪:暨南大学教授,博导,原暨大金融系主任
陈豹隐:原西南财经大学教务长,1956年评为国家一级教授。《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译者和早期传播者,被誉为经济学界的“南陈北马(马寅初)”
谢霖: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中国会计师制度的拓荒者,中国第一个注册会计师
彭迪先:治学务求真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货币银行信用理论专著的作者
梅远谋:留法博士,马寅初特聘金融学者
汤象龙: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与著名史学家吴晗等发起成立史学研究会,任会长。足足花了18年时间完成经济史学巨著《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
刘洪康:大师风范勉来者,主编中国第一部《人口手册》,主编中国第一部大型人口专著《中国人口》
刘诗白:不做书斋的学者,是中国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性的学者之一
王叔云:德高望重一学者,中国农业宏观经济管理学的创立者
吴世经:学贯中西:德被后人,是在中国普及市场营销学的开拓者之一
许廷星:“国家分配论”创立者
吴忠观:中国人口经济学的拓荒者,首先提出并论证了建立和发展质量人口学的必要性
曾康霖:师道之高品:学问以穷究,“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毛有碧:贵阳学院院长
胡碧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部分中央财经系统领导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刘家义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原中国证监会主席,2006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天云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
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孙宝厚
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王华庆
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反洗钱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唐旭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2005年度国际金融风云人物,原国家开发银行行长,交通银行董事长,他领导的交通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重组-改制-上市”三部曲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
中央汇金公司首任总经理、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谢平(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部分地方领导 云南省委副书记:钟勉
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吴靖平
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 唐仁健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曾万明
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文华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
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解洪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吴家农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黄立沛
原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小祥
原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四川省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
四川省内江市委书记:杨松柏
四川省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菲
四川省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明
四川省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兰开驰
原四川省南充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涂文涛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世宏
四川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郑晓幸
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
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胡际权
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唐英瑜
湖南省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
山东省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志辉 部分工商业及金融企业领导 华晨系缔造者:仰融(传奇人物“资本枭雄”,让社会主义国家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第一人)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2001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银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他领导下的招商银行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原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05-07年度中国十大金融人物)
光大银行行长:郭友(2006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
北京银行董事长:阎冰竹(2006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
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2007年度中国十大金融人物)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总经理:官庆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节能)总经理:王彤宙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副总经理:刘永信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孟昭亿
浦银安盛基金董事长、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姜明生
原广发银行行长、现任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
平安银行监事长:邱伟
平安银行副行长:冯杰
原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许斌
光大永明人寿副总经理:谭茗予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董事长、普益财富董事长:胡义南(亚洲第一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保险中介企业)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裁:张文伟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副总经理:盛亚峰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徐斌
泰康人寿创始人之一、原人保资产总裁、现弘泰恒业投资集团董事长:任道德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总经理:王喆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裁:宋安平
易方达基金创始人、董事长:叶俊英
华安基金董事长:朱仲群(2007东亚经济新锐人物)
原广发证券总裁:李建勇
招商证券董事长:宫少林
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
国信证券副总裁:孙煜扬
东海证券董事长:朱科敏
西南证券董事长:蒋辉
华西期货董事长、华西证券副总裁:胡小泉
厦门证券董事长:苏金龙
信诚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岳爱民
青岛银行董事长、行长:张广鸿
成都银行行长:田茂华
重庆银行行长:甘为民
富滇银行董事长:夏蜀
华融湘江银行董事长:刘永生
华融湘江银行行长: 雷志卫
中国多金属矿有限公司CEO:朱晓林(2012年《福布斯》中国企业CEO薪酬榜第一名,年收入2.35亿)
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总裁:焦志刚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晓仑
大陆希望集团总裁:陈斌(2007中国营销年度标志人物)
云天化集团党委副书记:段文翰
原万科集团副总、现任深国企董事长兼总经理:冯佳 (王石三顾冯佳,万科三进三出)
铸信集团董事长:曾永江
深圳地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林茂德
原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林铁钢(已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
华东电脑董事长:游小明
蓝光集团董事长:杨铿
蓝剑集团党委书记:曾宪友
广东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罗继东
香港正道集团资深副总裁:朱胜良(与仰融一起造车)
首都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首都巾帼十杰)
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榜单人物,银河集团董事长:潘琦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家德
⑦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珍藏
1. 四库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经部236册、史部452册、子部367册、集部435册。
2.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补遗 15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7月。¥7500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杨讷先生提议并主持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与文津阁《四库全书》原书核对录异的工作,核对从集部开始,后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共15册,二百余万字。据该书统计,文渊阁本集部共收书1273种,其中与文津阁本有差异的有788种,而宋代诗文集,文渊阁本失收、可据文津阁补入的,有1160条,涉及118种书。
3.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共1200册,每册八百页。齐鲁书社。收录了历代典籍4508种。¥36 万元。经部220册,¥66000,史部292册,¥87600,子部261册,¥78300,集部426册,¥127800。1997年7月。
4.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100册,收录了历代典籍共219种。2001年9月。齐鲁书社。¥60000。
5.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 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380000。
6. 四库禁毁书丛刊(精),现共完成310册,连索引共311册,计经部10册,收书16种,史部75册收书157种,子部38册收书59种,集部187册,收书410种,310册,共收书634种。北京出版社。¥180000。
7.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 90册,北京出版社。¥54000
8. 四库未收书辑刊,共计301册(含索引1册),收书1328种,其中经部288种,史部278种,子部249种,集部513种。北京出版社。¥180000。
以上八种构成完整的《四库全书》文化系列丛书。
9. 古今图书集成 【鼎文版】 鼎文书局 1974 Z225(H)/C425(22)/
10. 古今图书集成 〖线装〗
11. 永乐大典(明)解缙等纂,中华书局 1986,CNY1500.00(全10册) Z224。
12. 册府元龟12
13. 初学记 三十卷 (唐)徐坚等着
14. 四部丛刊初编〖线装〗
15. 四部丛刊续编〖线装〗
16. 四部丛刊三编
17. 缩本四部丛刊初编
18. 《四部备要》〖线装〗
19. 四部全书珍本初集〖线装〗
20. 丛书集成初编
21. 万有文库第一集
22. 万有文库第二集
23. 百川学海〖线装〗
24. 说郛〖线装〗
25. 今献汇言〖线装〗
26. 百陵学山〖线装〗
27. 两京遗编〖线装〗
28. 知不足斋集丛书〖线装〗
29. 古逸丛书 〖线装〗 清光绪中黎庶昌辑。共26种。辑者出使日本,访得国内久已绝迹的古代残本.如《文馆伺林》、《太平寰宇记》以及稀见的宋到《老子》、《荀子》等,汇辑成书。经杨守敬详校.在日本雕刻,版片后归江苏书局。
30. 聚学轩丛书〖线装〗
31. 畅园丛书〖线装〗
32. 枕碧楼丛书〖线装〗
33. 适园丛书〖线装〗
34. 龙溪精舍丛书〖线装〗
35. 嘉业堂丛书〖线装〗
36. 嘉业堂金石丛书〖线装〗
37. 黄氏逸书考〖线装〗
38. 章氏遗书〖线装〗
39. 章氏丛书〖线装〗
40. 仿宋相台五经〖线装〗
41. 十三经注疏 〖整理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李学勤。本书以清嘉庆二十一年阮元校刻本为底本。
42. 十三经读本 〖线装〗
43. 皇清经解〖线装〗
44. 皇清经解续编〖线装〗
45. 佩文韵府〖线装〗
46. 钦定二十四史〖线装〗
47. 二十四史〖线装〗
48. 读史方舆纪要〖线装〗
49. 二十五别史
50. 二十四史外编 152册
51. 明实录100
52. 明实录类纂
53. 清实录60
54. 中国野史集成
缪钺主编,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该书辑录中国先秦至清末的野史著作950种,按所记史事之朝代先后、体裁分类编排,先事实、后琐记。16开,精装50册。
55. 中国野史集成续编30
该书编委会编,巴蜀书社2000年影印出版。编例与《中国野史集成》相同,共收录野史著作308种。16开,精装30册。
56. 中华野史,泰山出版社
总主编:车吉心,2003-6-1, 300元/卷 ,辑录先秦至民国时期之中国历代野史一千余种,计四千余万字;所辑野史悉予标点整理,简体横排,是迄今收书最全,字数最多,整理面最广的一套多卷本的大型野史丛编。
57. 十通
58. 九通通
59.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是后人从《永乐大典》中零星辑出后分门别类排整而成,同类同门之下,以年为单位分编。
60.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 CNY1060.00 (全套) 22册,哲学社会科学“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
1, 第1卷, 导论 / 白寿彝主编. 2, 第2卷, 远古时代 / 苏秉琦主编. 3-4, 第3卷, 上古时代(上下) / 徐喜辰, 斯维至, 杨钊主编. 5-6, 第4卷,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 / 白寿彝, 高敏, 安作璋主编. 7-8, 第5卷, 中古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何兹全,黎虎主编. 9-10, 第6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上下) / 史念海, 陈光崇主编. 11-12, 第7卷, 中古时代: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 / 陈振主编. 13-14, 第8卷, 中古时代:元时期(上下) / 陈得芝主编. 15-16, 第9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上下) / 王毓铨主编. 17-18, 第10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上下) / 周远廉, 孙文良主编. 19-20, 第11卷, 近代前编(上下) / 龚书铎主编. 21-22, 第12卷, 近代后编(上下) / 王桧林, 郭大钧, 鲁振祥主编
61. 上海道契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CNY80000.00 (30册)
上海道契是1847年以后上海地方政府签发给英、法、美日等17个国家的外国人经商和居住的地契,记录了上海土地变化转移的过程。本书分30卷。
参考书目: 上海道契 法制变迁的另一种表现 夏扬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D929/X188
上海道契是近代之后上海道台颁发给在华居住的外国人的土地产权凭证。本书从法制变化发展的角度审视观察上海道契之来龙去脉,客观评述了道契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62. 扬州丛刻〖线装〗
63. 武林掌故丛编〖线装〗
64. 武林往哲遗著〖线装〗
65. 武林史地丛书〖线装〗
66. 四明丛书〖线装〗
67. 豫章丛书〖线装〗
68. 辽海丛书(近人)金毓黻 撰
69. 中国地方志集成 32 《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工作委员会编,上海书店 1992 ,K29/Z646/
70. 华东师大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71.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72. 《山右丛书初编》 民国二十三年由山西文献委员会编辑。二十八位学者。
73.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上海书店 目录107种
74.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马蓉[等] 点校,中华书局 2004,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全书共分为五册。书中共收九百种,即总志起重,方志八百九十三种。
75. 民国丛书 《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共5编,上海书店 1992。¥17500.00。Z121.6内部发行。上海书店1989至1996年出版。该书收录民国时期在我国境内出版的中文图书,酌情选收同时期在海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所收图书分为:哲学、宗教类;社会科学总论类;政治、法律、军事类;经济类;文化、教育、体育类;语言、文字类;文学类;美术、艺术类;历史、地理类;科学技术类;综合类。古籍、翻译作品、文艺创作,原则上不收,自然科学只收科技史著作,全书分为五编,各编所收图书,或含十一大类、或选其中若干类不等,共收书1126种,均按原书影印。32开,精装5001册。
76. 中华民国史档资料汇编
77.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北洋军阀史料33册
78. 中华民国政府公告〖线装〗
79. 伪满洲国政府公告 全120册
80. 汪伪国民政府公告 全15册
81.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辑,〖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印行,1979。26cm 2400.00(全套)K257(H)
82. 中华民国大事记 李新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39卷) 27cm,CNY680.00(全套共五册) 第1册, 1905-1922: 第1-12卷; 第2册, 1923-1929: 第13-19卷; 第3册, 1930-1936: 第20-26卷; 第4册, 1937-1942: 第27-33卷; 第5册, 1944-1949: 第34-39卷
83. 文史资料选辑,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0,CNY1600.00元(全46卷) ,《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从清末到现在是中国社会变动最大的时期,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其中许多历史事件错综复杂,许多历史人物丰富多彩,为此,在全国政协各届领导的倡导、关怀下,就近代文史资料,各级文史委经历几十年广征博采,并汇集了一批专门人才进行精心整理,其撰稿人多系历史的亲历者,各个时期著名人士,其内容是亲历、亲见、亲闻,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实的具体的反映出来,这在很大程序上弥补了文献、史料之不足,为我国近代史史料定为增添了新的内容,它为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珍品,为热心于了解中国社会的读者奉献了一幕幕话剧。
84. 文史资料选辑 合订本 总目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编,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0,K250.6/Z649(2)/47
85. 近代史资料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科学出版社 1954
本期刊载日本外务省有关戊戌变法资料选译、锡良电稿中有关镇压云南河口起义的电文、中国海关十年报告中有关清政府禁绝烟素的资料、秦毓鎏《天徒自述》中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盛宣怀遗产分析史资、复旦大学和大厦大学西迁史料,此外还刊载伪满时期殖民教育口述史料、侵华日军军事工程幸存劳工口述史料。
86. 上海地方志
87. 通鉴史料别裁 首都图书馆编,金沛霖主编 。26cm CNY498.00 (20册)。K204.3。
88. 中国历代书院志 赵所生,薛正兴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9,26cm,CNY2300.00(共十六册)
第1册:1:江苏书院志初稿,2:安徽书院志,3:河北省书院志初稿,4:山东省书院志初稿,5:白鹿洞志,6:白鹿洞书院志,7:白鹿书院志,8:白鹿洞书院志
第2册:1:白鹿书院志,2:新凝秀书院志,3:信江书院志,4:玉山县怀玉草堂斗山端明书院志,5:白鹭洲书院志,6:凤 书院志
第3册:1:粤秀书院志,2:应元书院志,3:学海堂志,4:连山书院志,5:端溪书院志,6:端溪书院志,7:紫阳书院志略,8:问津书院志
第4册:1:石鼓书院志,2:国朝石鼓志,3:长沙府岳麓志,4:长沙岳麓书字续志,5:新修宁乡县玉潭书院志,6:重修玉潭书院辑略,7:巴陵县金鹗书院志略,8:校经书院志略,9:浏东狮山书院志,10:浏东洞溪书院志
第5册:1:城南书院志,2:岳阳慎修书院志,3:群玉书院志,4:莼湖书院志略,5:箴言书院志,6:宁乡云山书院志,7:石山书院志汇记,8:郴侯书院志,9:渌江书院志,10:崇义书院传书
第6册:1:陕甘味经书院志,2:潼川书院志,3:华原书院志,4:文蔚书院纪略,5:士乡书院志,6:百泉书院志,7:敕赐紫云书院志,8:南阳书院学规,9:彝山书院志,10:创建豫南书院考略,11:明道书院志,12:朱阳书院志,13:弘道书院志,14:潜溪书院志,15:锦江书院纪略,16:东坡书院志略
第7册:1:东林书院志,2:东林书院志,3:钟山书院志,4:宝晋书院志
第8册:1:虞山书院志,2:敷文书院志略,3:诂经精舍志初稿,4:二张先生书院录,5:瀛山书院志,6:龙山书院志,7:东山书院志略,8:还古书院志,9:毓文书院志
第9册:1:杭州三书院纪略,2:五峰书院志,3:姚江书院志略,4:东明书院志,5: 山书院志,6:紫阳书院志(附四书讲义),7:桐乡书院志,8:泾川书院志,9:泾川书院志略
第10册:1:龙湖书院志,2:仁文书院志,3:共学书院志,4:鳌峰书院志,5:鳌峰书院纪略,6:致用堂志略,7:诗山书院志,8:南溪书院志
第11册:1:枣强敬义书院,2:鹅湖书田志,3:鹅湖讲学会编,4:象山书院章程,5:钟山书院乙未课艺,6:南菁书院课艺,7:南菁讲舍文集,8:莲池书院肄业日记
第12册:1,复性书院讲录,2:求志书院课艺,3:龙山书院课艺,4:龙城书院课艺
第13册:1:学海堂集,2:学海堂二集,3:致用堂书院文集,4:端溪书院课艺
第14册:1:学海堂三集,2:学海堂四集
第15册:1,诂经精舍文集,2:诂经精舍文续集,3:诂经精舍三集,4:诂经精舍自课文,5:经训书院自课文
第16册:1:尊经书院初集,2:尊经书院二集,3:太华书院会语,4:关中书院语录
89. 〖宋明〗读书记四种 钟肇鹏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8,(828页) 21cm ¥3000(全十八册) Z429.4。
90. 钦定工部则例正续编【中国古代匠作资料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CNY5000.00(全二十册) 据清工部刻本影印,钦定工部则例(清乾隆十四年、五十八年) 工部续增做法则例。
91. 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
92. 世界书局本诸子集成
93. 二十二子详注全译
94. 百子全书〖线装〗
95. 百子全书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本书据扫叶山房一九一九年石印本影印。8册。
96. 续百子全书 钟肇鹏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7,¥4860.00(全二十五册)
97. 曾国藩全集
98. 左宗棠全集
99. 万国公报林乐知〖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1968年,4683-5300页,19cm,2240.00元(40册)
100. 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著述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0册,21cm CNY43.00
第一卷, 论语别裁 第二卷, 老子他说 孟子旁通;
第三卷, 易经杂说 易经系传别讲;
第四卷, 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五卷, 禅海蠡测 禅话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六卷, 历史的经验 亦新亦旧的一代 中国文化泛言;
第七卷, 如何修正佛法 药师经的济世观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八卷, 金刚经说什么 楞严大义今释;
第九卷, 圆觉经略说 定慧初修 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卷, 原本大学微言
101. 陈寅恪全集 三联书店 2001,C52
102.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蒋天枢着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K825.8/C436
103.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陆键东着 三联书店 1995 K825.8/C436(2)
104. 《道藏》,文物出版社,1988, 26cm, 2100.00元(共三十六册)
105. 《中华大藏经》34册《中华大藏经》编辑部编,26cm ¥3400.00
106. 清人别集总目,主编李灵年、杨忠,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Z88:I214.92/L399/
本书著录了清人现存的二万名作者的约四万多种作品,所列版本力求全面,且详注馆藏,并集目录版本学著作,人名辞典和传记索引为一身。
107. 中国诗话珍本丛书 蔡镇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CNY4800.00 (22册)
本书由国内著名诗话学研究学者蔡镇楚教授集多年研究成果编纂而成。全书精选上起宋代下迄民国的诗话珍本57种(凡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已经点校出版的诗话,均不予重复收录),所选均为学术价值较高,版本珍贵,且民国以来罕见出版、流传较少,世人难以得见之着。其中不但有日本珍藏的宋代版本,多年深藏于图书馆的稿抄本,还有国内已经散佚,现仅韩国存有的宋明两代编著的诗话珍本。中国诗学、美学、文献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学者、图书馆人员、文史爱好者
108. 三苏全书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语文出版社 2001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从书,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项目,第1-3册经部;第3-5册史部;第5册子部;第6-18册集部;第19册别录;第20册三苏全书篇目索引。本书收集三苏的全部著作,不但包括文学类,经史类,而且包括医学,酿造,烹饪,消闲等方面的著述和佚文。并将有一定研究价值和趣味性的假托三苏之作和三苏子孙的著作作为附录后。
109. 全唐诗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1999,CNY430.00 (15册), I222.742
110. 全唐诗索引 《全唐诗索引》编辑委员会编,中华书局 1992,Z89:I222.742
本馆有: 孟浩然卷(1); 岑参卷(2) 韩愈卷(3) 杜牧卷(4) 刘禹锡卷(5)
111. 全唐文 (清)董诰等编 中华书局 1983,11册(11360页) 26cm ¥370.00。
112. 全宋词 唐圭璋编纂,中华书局 1999,CNY198.00 ,I222.844。
113. 全宋文 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07,CNY36000.00元(全360册)
《全宋文》是一部包含两宋320年间所有现存单篇散文、骈文以及诗词以外的韵文的大型断代文章总集,也是我国目前已经出版的规模最大的文学总集。《全宋文》分辞赋、诏令、奏议、公牍、书启、赠序、序跋、论说、杂记、箴铭、颂赞、传状、碑志、哀祭、祈谢等15个大类,共360册,总字数逾1亿,涉及宋人作家9000多位,其内容遍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经济、教育、科技、军事、法律制度等各个方面。在全书所收的10余万篇各种体例文章中,95%的作家在此以前未被编入过专集。其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的研究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14. 全元散曲 隋树森编,中华书局 1964,1022页 21cm, I222.9
散曲是金、元两代新兴的一种歌曲,散曲和杂剧合起来统称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本书把现存的元人散曲加以搜集和整理,并作了校勘,此次重印时又作了一些新的补订。
115. 全清词 顺康卷/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编,中华书局 1994-2002,20册 (11872, 23页) 21cm CNY31.50
本书收录作者近2100家, 词作计为五万余首。第一册与第二册此次经修订重印, 与全卷一起推出。卷末编有《全清词顺康卷作者检索》, 以方便读者查阅。
116.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线装〗
117.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 石昌渝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1], 文言卷 ; [2], 白话卷; [3], 索引卷。石昌渝 (194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武汉人。主要学术专长是古代小说。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小说源流论》、《古本小说丛刊》(合编)、《新编中国文学史》(合著)、《古代文体丛书小说》等。
118. 中国文化通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 CNY1580.00(全十册) ,郑师渠总主编,九五国家重点图书(1996-2000)
119. 中国文化通史 胡世庆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分上下两册,分沿革地理和名城、胜概、经济、政治、习俗、学术、宗教、科技、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和图书文献、少数民族、中外交流等11篇,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
120.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分总目、索引、子目三册。
121.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翁连溪编校,线装书局 2005,Z838。第一册, 分类目录 藏书单位代码 经部 ; 第二册,史部 ; 第三册, 子部 ; 第四册,集部 上 ; 第五册, 集部 中 ; 第六册,集部 下 丛书部 ; 第七册, 书名索引。
122. 民国时期总书目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1800.00(全21册) Z812.6:K
123. 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严绍璗编著,中华书局 2007,3册 (2336页) ,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项目;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 北京大学“九八五”人文学术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124. 甲骨文合集 北京:中华书局 一九七九年三月。
中国现代甲骨学方面的集成性资料汇编。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集体编辑。1978~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珂版影印13册,选录80年来已著录和未著录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打本、照片和摹本,共41956片。附原色甲骨图版8版10片,连反面共计14片。书前有尹达前言和胡厚宣序。
125. 甲骨文校释总集 曹锦炎, 沈建华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甲骨文校释总集》为20卷本,收入甲骨文六万余片,是目前对商代甲骨文全面整理的最新成果,也是研究甲骨文的一部重要工具书。
126. 殷墟甲骨文刻辞类纂
127. 殷墟甲骨文刻辞摹释总集
128. 殷周金文集成
129.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
130. 金文诂林 香港中文大学,周法高主编, 1974 K877.3(H) /Z664/
131. 国宝鉴读
132. 故宫珍宝
133.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
134. 居延汉简
135. 汉简释文初稿 贺昌群释,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K877.54/H314/2。
贺昌群先生学贯中西,兼治文史,著述甚丰。他是我国简牍学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本书是据他手稿本影印而成,是对《居延汉简》甲、乙编的重要补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36. 汉简缀述 陈梦家着, 中华书局出版 1980,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编辑, K877.5/C425。
本书在对敦煌汉简、酒泉汉简、张掖汉简、武威汉简和罗布淖尔汉简的综合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材料,对关于汉代居延边塞及防御组织、西汉都尉、奉例、烽燧制度、两汉年历、河西四郡的设置年代等诸多问题的考证,为研究两汉历史、语言和考古都有很大参考价值,又为汉简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3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K877.54/M137/。
138. 中国古今人名大字典 藏励和等编纂,商务印书馆 1934,K82-61。
139.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臧励和等编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1931。(1410+11)页。
140. 中国地名辞源 主编贾文毓, 李引,华夏出版社 2005,K92-61。
本书是一部集中国地名雅称、中国地名通名大全为一体的网络全书。书中收取了中国3000多个地名名称的来源解释,对许多地名的名称进行了语源学、历史学的考查,是国内一部以解释考查地名名称来源为目的的辞典。
141. 汉语大字典
142. 汉语大词典
143. 康熙字典
144. 辞源
145. 辞海
146. 辞通
147. 词铨
148. 辞书集成 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3谷风CNY4800.00(全五十二册)H16-51 附注项: 本书是第一部辞类丛书,以研究整理古代字词为基础,涉及字意、字形、字源、典源、名物源流、制度沿革各方面的内容。全书共收近60种数千卷古籍。
149. 中国古代工具书丛编 鲁仁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3800(全10册)
150. 篆隶万象名义 (日)释空海编,中华书局 1995,据日本1927年《崇文丛书》本缩印出版。空海(774-835), 日本国弘法大师.
151. 中华大字典
152. 四体大字典
153. 金石大字典
154. 诗词曲语辞汇释
155.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
156. 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
157. 宋元语言词典
158.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159. 论衡词典
160. 北京话词典
161. 北京土语词典
162. 简明吴方言词典
163. 简明满汉辞典
164.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大全
165. 全元散曲典故辞典 吕薇芬着,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5,H134-61/L983
166.宋元以来俗字表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0年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