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采矿行业在以后的发展前景
煤矿产能过剩,参考《2016-2021年中国采矿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些年来 ,国内外地下采矿技术发展很快,很多采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地下矿山得到了应用。国内一些矿山和一批先进的采矿工艺技术和装备,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铁矿地下开采仍以崩落采矿法为主,有色及黄金矿山地下开采仍以空场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为主。近十多年来,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法和充填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崩落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在工艺技术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因而促进了我国金属矿地下采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部分矿山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Ⅱ 矿业发展趋势与动态
一、国内矿产资源简介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资源总量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钨、锡、锑、钼、钛、稀土、钽、石膏、膨润土、芒硝、重晶石、菱镁矿、滑石和石墨等,其探明储量占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等。
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
二、国内外矿业发展动态
矿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即产业结构现代化、初级产品与高新产品的比重合理、生产规模适度,生产过程现代化;二是矿产工业品是高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全行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水平。
化工部确定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①农用化工;②精细化工重点是发展饲料添加剂、高效水处理剂、生物化工和电子化学品,积极开发高档涂料、染料和新型催化剂等等。
国家建材工业局将新型墙体材料、防火、隔热耐腐蚀轻质材料、高档装饰材料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
国家冶金工业局则将发展各种多功能复合材料、特种钢材、各种国内所需而依赖进口的材料作为冶金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浙江省将氟化工和新材料作为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1.当今世界非金属矿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近20年来,由于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非金属矿产品的开发利用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非金属矿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金属矿业的地位日益高涨,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与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与研究程度就越高,世界非金属矿产值已超过金属矿,世界工业发达国家非金属矿的产值已超过金属矿的1~3倍。
(2)新型建材对非金属矿原料的需求日趋旺盛,饰面石材备受青睐。世界建材用非金属矿物原料占非金属矿生产总量的90%。近年来,随着矿物岩石理化性能的研究与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的进步,在建筑业中,除了生产水泥、玻璃、陶瓷需要的传统原料石灰石、石英砂、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外,现代建筑要求轻质、高强材料,大量的蛭石、珍珠岩、沸石、板岩、火山渣(凝灰岩)等也作为骨料应用于建材工业中。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抛光大理石、花岗石、人造大理石等饰面石材需求量越来越大。
(3)高科技的发展,大大拓宽了非金属矿的应用领域。如非金属矿原材料的保温节能材料、污水处理、有机吸附剂、助滤净化剂和肥料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非金属矿产及其制品进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4)非金属矿采选技术、方法、装备与工艺飞速发展,在提高采选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方面成效显著。
2.国内非金属矿业应用动态
(1)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在世界上已发现的120多种非金属矿中,我国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达90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墨、萤石、石棉、珍珠岩、沸石、硅藻土、叶蜡石等矿产。大理石、花岗岩的资源十分丰富,石质优良、花色美观,其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广阔。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储量大、开发条件好是我国非金属矿的重要特点。
(2)非金属矿业开发飞速发展,成绩显著,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涉及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煤炭、核工业、有色等工业系统,据《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8年第1期报道,到1994年底,全国乡级及乡以上矿山企业12961个,产值357.21亿元,超过黑色、有色金属采选产值和总和,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19.42%。自建国以来至1994年,国家给非金属矿业的投资17.13亿多元,同期上缴利税40多亿元,是投资的三倍多。非金属矿业投资积累率,在重工业中,仅次于石油、化工、机械三个行业,居第四位。
(3)非金属矿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产业。长期以来,非金属矿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增长的势头。特别是改革开放廿多年来,依靠科技进步,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萤石、重晶石、石墨、滑石矿产品和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国之一;硅灰石、高岭土、硅藻土等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及花岗岩装饰石材的板材与荒料、石膏等矿产品的出口量增长很快。据海关和有关部门统计资料,1981~1985年。非金属矿产品累计出口12.51亿美元,年均出口2.50亿美元;1986~1990年非金属矿产品累计出口26.70亿美元,年均出口5.34亿美元;1990~1995年非金属矿产品累计出口48.88亿美元,年均出口9.78亿美元。
(4)我国跨世纪非金属矿产品需求展望。非金属矿业是为国民经济与各部门提供原料服务的,其发展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从国外情况看,对非金属矿产品的需求,是随着一个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前丽水市非金属矿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前景极为广阔。我国已确定建筑业、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石化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非金属矿与四大支柱关系极为密切,如汽车业的摩擦材料、建筑业的大理石、花岗岩、珍珠岩等,机电工业的绝缘材料、石英材料,石化业的催化载体、吸附剂等。
世界上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是非金属矿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且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非金属矿的开发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业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目前世界上,非金属矿年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呈长盛不衰之势。因此,可以说非金属矿工业有着光辉的发展前景,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优势矿产的发展动态
1.萤石
萤石又称氟石,是世界上工业用氟的主要来源。世界萤石总储量折CaF2达2亿多吨,其中我国占1亿多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萤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4。萤石的主要消费国是美国、日本、俄国、德国等。
萤石主要用于冶金、炼铝、氟化学、玻璃、陶瓷等工业。
氟化工的发展动态是:①氟化工的基础产业AHF(无水氢氟酸)快速发展,如金华的氟化工厂和巨化集团的氟化工一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建成,适应了市场对氟化工的需求;②以HF为原料的无机氟化工业和有机氟化工业快速发展,如浙江萤光化工有限公司氟化产品有5大类30多个品种,巨化集团的氟制冷剂系列(F11、F12、F2)等;③以有机氟为氟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的有机氟工业,包括有机氟高分子材料,氟精细化学品工业迅速崛起。巨化与俄罗斯合作的3000吨/年聚四氟乙烯二期工程即将建成,三期的全氟丙烯项目筹建及后继的加工和精细化工业等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等;④高新技术在氟化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为解决氟化工业中的原料转化率、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氟化工业采用了当今世界的最先进技术。如巨化一期,分别从瑞士、美国、德国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等。
2.叶蜡石
全球叶蜡石总储量为3亿多吨,主要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及日本、韩国等。
叶蜡石应用范围涉及陶瓷、耐火材料、玻纤、建材、油漆、涂料、填料、载体等。其中陶瓷和耐火材料的叶蜡石用量占总用量的一半以上。一个新的领域——玻璃纤维工业,正在越来越多的消耗叶蜡石。据预测,到2005年,玻纤工业需消耗12万吨叶蜡石,国外市场缺口60万吨。
另一个方面是发展叶蜡石的超细粉和改性粉业,使之成为油漆、涂料、载体的原料和填料。
3.沸石
沸石是一族含水的碱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孔洞体积占晶体总体积的50%以上,1克纯沸石具有1100平方米的表面积,而同数量的其他物质只有几平方米。
沸石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用于石油化工的催化剂、裂化剂,可有效提高石油的质量和产率。
沸石具有离子交换性能,极易与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
沸石目前主要用于水泥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但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性能,沸石的发展动态为:①发展分子筛工业,由X型分子筛发展到A型分子型,以取代人工合成分子筛业;②吸附剂工业,世界沸石总消费量中,近10%用于吸附剂和干燥剂。沸石吸附剂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环保工程和沸石化肥或农用肥料、农药的吸附;③催化剂工业,用于此目的沸石占总销售量的12%左右;④合成洗涤剂工业,世界由于环保的需要,推行无磷洗涤剂,而4A沸石是三聚磷酸钠的理想代用品。在合成洗涤剂化工业的应用,是沸石化工极具前景和广阔的市场,在世界沸石销售量中,此方面占80%,而美欧等占85%。
4.高岭土
高岭土可用于以下行业,陶瓷工业主要用于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电瓷(高压电瓷瓷瓶、瓷串子、低压电瓷接触开关、绝缘子等)、无线电瓷、陶瓷(制作耐腐蚀容器、切削刀具、钻头等)、特种工业陶瓷及工艺美术瓷等,是陶瓷工业的主要原料;造纸工业用作造纸的填料和涂料;橡胶工业用作橡胶制品的填充或补强剂;搪瓷工业白度高、粒度细、悬浮性能好的高岭土,用作搪瓷制品的硅酸盐玻璃质涂层;耐火材料工业主要用于生产多熟料耐火材料、半酸性耐火材料及特种耐火材料(如熔炼光学玻璃、拉制玻璃纤维用的高岭土坩埚,可代替铂坩埚);环保、化学利用煤矸石生产聚合铝,处理工业与生活用水,制工业取矾(硫酸铝)、氟化铝和其他化学药剂;建材工业利用高岭土尾砂制造增压灰砂砖、人造大理石、墙地砖、沥青油毡等。
世界高岭土的产量为3000万吨左右,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为美国和英国,而最大进口国为日本和德国。造纸业用的高岭土占总量的50%左右,主要用于造纸填料和涂料,其产品有40多种。预计,高岭土的国际需求量年增长在3%左右。国每年需进口造纸涂料级高岭土2万~3万吨,花外汇500万~800万美元。
5.花岗岩(石材)
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生产国是意大利。花岗岩类岩体分布占我国国土的9%,花色品种多。
花岗岩具有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等物理性能,具有抗震、抗磁、耐酸耐碱、耐冻、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适宜于作装饰板材及建筑石料。
6.钼
钼是有色金属矿种之一。它具有高熔点,耐高温性能好,导电性能优异等特性。钼广泛用于电子、机械、冶金、军工、宇航及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工业窑炉等行业。
合金钼精矿产品供生产氧化钼块、钼铁、钼盐及金属钼等作用,主要有钼酸铵、钼酸钠、钼酸钙、三氧化钼、钼条及各种合金。国际市场以MoO3为钼产品的基础比较价格。其中以钼酸钠市场销量最大,三氧化钼是纯钼金属的原料,而钼金属是尖端工业等必不可少的金属,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科技越发展,钼的各种产品的需求量越大,钼工业的发展前景也愈广阔。
Ⅲ 矿山机电的行业分析
矿山机械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0年10月27日消息报道 矿山机械的需求与发展严重依赖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逐年快速增长,带动了矿山机械行业的投资热潮。国家虽然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热度,但并没有影响矿山机械行业,矿山机械行业投资不时增加。从矿山机械行业2000-2009年固定资产平稳增长就可以说明,矿山机械行业资本回报率高于社会平均资产回报率,值得社会资金的投入。
从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现状来看,外资纷纷加大了中国的投资力度,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曾宣称计划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投资100亿美元。面对外资如此强大的攻势,国内企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有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中,强调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国家将主要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强化政策支持。由此可以推断,随着未来工程机械行业布局的逐步展开,将把行业竞争引向深入,破碎机市场销售将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呈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国内企业需要凭借自身力量与跨国公司抗衡。
前景动向
煤炭是我国的能源支柱产业。煤炭工业在我国是很重要的能源工业,但是我国在煤炭工业上的人力投入、成本投入也居世界之首。在我国统配煤矿中,煤炭产量中的2/3以上是依靠综采机械化,因此我们在发展机械化的同时,充分发挥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以少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实现高产高效;降低百万吨死亡率,实现煤炭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看,仍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技术改造和进步的要求更为急迫。煤炭行业劳动力结构严重不合理,职工数量多,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国有煤矿中,大专以上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高级技能型人才只占一线工人的5%,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才。劳动者素质与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很不适应。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与当前煤炭行业专业技能人员严重短缺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国内外煤炭、矿石价格高涨,我国矿山生产企业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煤矿机械化采煤及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使煤矿急需大量的煤矿机电高技能人才。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对经济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且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障碍。尤其是煤炭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更需要大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机电技术人才。从煤炭工业的发展看,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自2002年始,开滦集团公司、邯郸煤炭集团公司已和我院签订协议,每年招收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50人,形成了专业“定单式”人才培养格局。从河北省及唐山市周边地区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唐山市是重工业城市,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这些企业机电领域的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强烈。因此,矿山机电专业人才还有相当大的缺口。
Ⅳ 什么是矿业产业结构
矿业中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等。
Ⅳ 矿业行业的宏观环境影响有哪些
一、 新常态下的矿业寒冬
(一)新常态下需求不振对矿业有重大影响
“新常态”是目前经济类网络和各种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中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也已成为市场的共识,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此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过去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增长方式从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的量的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的质的增长,从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
过去三十年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到了“天花板”,有“量”就能增长、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过剩成为了新常态下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其中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和金属材料有重大影响。
就大宗商品中的金属而言,中国大陆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40-50%,中国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全球第一。正是如此巨大的消费,形成长达十几年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过去多年闻矿而“疯”而“狂”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多少投资者由此而一夜暴富。超高利润诱导巨额投资,逐渐产生过剩产能,在消费需求增长下降甚至负增长的背景下,三年前矿产品价格开始下跌,甚至是断崖式暴跌,导致目前矿业行业极其困难,太多的投资者深陷其中。就如曾经极其红火的煤炭行业一样,从巨额利润到几乎全行业亏损,就是一个生动而残酷的写照!
中国大陆占全球人口约20%,而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矿产品大多超过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倍,在这种背景下,仍然指望中国拉动全球需求较大增长是不现实的。尽管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有一定增长,但增长速度和额度在明显减缓。需求增长乏力的状况,仍将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
(二)3-5年内价格震荡、探底仍将持续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采矿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从2012年开始,采矿业利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逐年扩大,2013年为-17.34%,2014年为
-23%,今年1-8月为-57.3%;在规模工业利润中,2011年采矿业占18.9%,今年1-8月下降到5.05%。目前看来,矿业企业经营形势极为严峻,可以预见,朱训老部长过去反复呼吁的“四矿”问题将会重新出现。
我们不少同行一直期盼着今天能够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2009年迅速实现“V”型反转一样,期待矿产品价格重回快速上涨的轨道,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在3-5年内,矿产品价格仍将在目前价位上震荡,部分品种还有进一步探低的可能,之后可能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绝不可能重现过去“黄金十年”的辉煌。
事实上,各大矿业公司大多在价格暴跌、亏损持续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产量,从而控制单位成本;比如铁矿,即使在价格从高位暴跌约70%的情况下,具有资源和成本优势的国际矿业巨头仍然在增加产量。因此,即使价格暴跌导致大量高成本矿山关闭,市场供应也不容易减少,目前的铁精矿和煤炭产量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希望通过产能消失和产量大幅度减少,实现矿产品价格回归到合理价位,需要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要长得多。
(三)中国矿业行业先天不足,保生存是首要目标
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矿业企业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更多。
首先,国内矿产资源普遍为中小型,品位低,开采难度大,而且矿权获取、土地、林地、环保审批及地方协调难度较大,代价也高;矿业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总体较为僵化,企业多而小,部分大而不强;大部分企业负担重,债务比例高,成本高企,面对矿业寒冬,缺少应对之策和有效措施。
其次,中国的矿业经济是诸侯经济,国有矿业仍然占绝对优势,以行政区划控制矿产资源是一大特色,即使在目前矿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兼并重组也少有发生;等苹果全烂了才想到卖,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以市场方式解决矿业问题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第三,中国大宗矿产品资源自身禀赋条件差,对外依存度高,56%的铁矿,83%的铜矿,57%的铝土矿,57%的原油,都需要进口。目前,中国大量高成本的中小铁矿企业纷纷倒闭,即使是我们优势矿种全球产量第一的煤炭,也在海外低成本矿的冲击性下,丢盔弃甲,陷入困境,这就是现实。
作为矿业行业的一员,对目前的经济和矿业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一些才会更安全;矿产品需求不旺,价格低迷,是矿业行业的新常态。我们不应该抱怨市场,因为谁也不能左右市场(个别大鳄短时间内也许可以)。苦练内功,控制成本,才是我们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在矿业高潮时期形成的管理体系和诸多举措,在目前矿业寒冬背景下进行改革和调整,是必然的事。首先要保生存,然后才能谋发展。
二、 新常态孕育大机会
(一)危机下的积极因素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是没有问题的,在目前经济基数很大的背景下,即使5%的增长,也是不错的速度。根据有关方面的测算,到2025年,主要矿产品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增长速度和增长量会明显减缓。
我们也看到,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东南亚国家和印度等的新兴市场,随着其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将成为新的矿产品需求增长的重要区域;西方发达经济体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对矿物原材料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增长。
目前的矿产品价格相当部分在现金成本附近。近年来新增或即将新增的产能,由于其巨大的资本开支及建设投资,大部分综合成本已经远高于产品价格,陷入矿山投产即亏损甚至面临关闭的状态。由于成本红线和高成本产能的消失,矿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在新的历史时期,矿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会日趋活跃,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矿业企业参与全球矿业市场的力度和广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将成为新时期全球矿业市场最活跃的力量之一,全球矿业格局或将由此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二)中国部分优秀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全球矿业竞争的条件
过去三十年,中国市场和中国矿产品生产和消费为全球经济及矿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矿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矿业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中国企业在市场泡沫高企时期“走出去”,成功案例不多,教训和代价不少。但是我们不应该去指责这些先行者,因为成功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而且国际矿业巨头也犯同样的错误,矿业危机下大量的国际矿业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或拨备损失,比如某国际矿业巨头2011年用40亿美元买下了一个矿床,三年后卖出仅5000万美元,这就是市场!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矿业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了逐鹿全球矿业市场的能力。在先进矿业开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及成本控制方面,在低品位、难选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小型复杂矿床的开采方面,中国矿业企业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且创造了不少矿业开发的神话。中国矿业目前主要缺乏的是国际运营人才和经验,这些只能在实践中解决。
(三)“走出去”是中国矿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过度,保有资源储量较低,人均保有量水平极其低下,大部分矿业公司仅仅限于在国内发展,空间非常有限,难度会越来越大。
目前,全球矿业市场极其低迷,相当部分的矿产资源和矿业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有实力和能力的矿业企业要借此机会,大胆“走出去”,参与全球矿业市场的合作与竞争,这是中国矿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品市场。在这一时期,如果我们没有培育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矿业集团,在矿业领域就是重大的失败!
过去十几年,中国商品走向全球,今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资本全面进入全球资本市场指日可待,中国矿业企业和投资基金,必将借助这一东风,与国际矿业企业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及矿业市场的振兴。
三、 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一)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目前相当部分与矿业有关的法规,都是在矿业非常火爆的时期制定的,对于规范当时的矿业市场秩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反过来,行政审批过度严格,矿业权的获取和市场流转都存在过多限制,要完成一个完整矿山开采证照的办理,手续繁琐,时间跨度漫长,这些都会对矿业行业的市场化造成较大的制约。此外,在矿业行业利润丰厚的时期,国家及有关省份出台了许多严苛的税费政策,有的地方政府把矿业权当作土地等同管理,就连探矿权申请在先获取的基本条件,也一律被招投标程序代替,这些不利于矿业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近年来,国务院对诸多审批审核事项进行了重大改革,如国家发改委和工商部门就项目审批、企业登记管理、兼并重组等下放了许多权利,出台了许多便利规定,希望通过简政放权来激活市场。我们也非常期待矿业相关管理部门和财税部门能够尽快完成相关改革,给处于寒冬中的矿业企业一些温暖,帮助矿业企业渡过难关。
(二)关注背景异常与环境污染的区别,做好矿山环保监管
确保环境安全是矿山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紫金矿业在这方面曾经犯过错,吃过大亏,教训极其深刻。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矿业企业二十多年来,在矿山环保方面的进步是巨大的,政府对环保方面的监管也是极其严厉的,一些方面监管的严厉程度远远超过海外监管。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矿床的发现主要是通过水、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元素的异常来实现的,对金属矿而言,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重金属污染”。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把自然背景的“重金属异常”与开发产生的“重金属污染”严格区分开来,尤其在勘查阶段,环境地质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媒体上经常出现所谓的
“土壤重金属污染”,据我了解,大部分应该都是自然形成的“土壤重金属异常”,也就是背景异常。希望我们的地质和矿业同行以及监管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和关注背景异常与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区别,否则整个矿业行业将遭受“无妄之灾”,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借鉴海外环保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科学监管水平。
(三)大力支持矿业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矿业企业“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矿业企业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希望政府能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为“走出去”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便利通道,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企业海外并购和项目建设提供低息资金支持,同时在项目审批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我们要虚心向国际先进同行学习,把我们自身的优势与项目所在地的客观情况良好结合,严格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要求自己,高度重视社区的和谐协调发展;参与海外投资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和力量,形成合力,抱团出海,避免恶性竞争。
(四)行业协会应成为企业避风取暖的场所
中国矿业联合会及有关协会作为矿业企业的行业组织,在矿业寒冬下要发挥积极作用,在政策法规和税费方面,认真听取企业意见,积极、系统地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矿业行业的现状和诉求,营造一个良好的矿业发展环境,为正在经历寒冬的矿业企业提供避风取暖的场所。
相关报告推荐:
Ⅵ 矿业开采属什么行业啊
采矿业.
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
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破磨、选矿和处理,均属本类活动。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6)矿业行业分析扩展阅读
我国发展采矿业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采矿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资金,另外我国采矿业还处在初始阶段,受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影响较大。
二是采矿业的机械化水平。矿井通风是保障矿工安全的关键,通风不好会导致矿工发生矽肺病。
三是国内市场的需求情况,近年来我国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市场对自然资源的强大需求。
四是我国采矿业技术发展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环境是采矿业发展的方向,需要强大的技术水平支撑。
Ⅶ 矿业类行业以后的前景会转好吗
前景不是很好,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煤炭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与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超过60%,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过,近年受环保压力、低油价冲击与煤企盲目扩产影响,国内出现煤炭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供过于求的市场关系下,煤企难以稳价,生存压力加剧。
根据《行业部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可知,到2030年,在高能耗行业中,电力部门下降潜力最大,占届时全国煤炭下降潜力的50.3%,其次是现代煤化工部门,占全国下降潜力的14%。除此之外,电力、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同样有产能过剩问题,随着煤困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家层面对上述领域的整改升级工作正逐渐推进,煤炭行业减产空间未来将进一步加大。
Ⅷ 矿业这个行业的总体状况怎么样,西藏矿业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该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综合地位是怎样的
建设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zhPoint#9亿元,开工累计88#zhPoint#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据有关分析指出,青藏铁路建成后,将把西藏首次纳入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中,通过铁路运输解决西藏经济活动中的远距离运输问题,大幅提升进出藏货物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消除西藏可持续发展中的交通“瓶颈”制约,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为西藏矿业的发展带来一次飞跃的机会,公司目前所拥有的锂、铬、金三大稀有贵重金属资源有望通过青藏铁路,从而打开其在内地庞大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有望带来公司业绩的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