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分析师打脸

分析师打脸

发布时间:2021-06-21 19:11:35

『壹』 10年国债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怀抱着“不要倒在黎明前”的坚持,却遭到市场的当头痛击。13日,债券交易员小李看着蹭蹭上行的国债收益率欲哭无泪,当天10年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至3.98%,再度刷新逾三年新高,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大跌幅达0.67%,期价继续刷新历史新低。

“市场并没有新增利空,甚至10月金融数据全面低于预期,对债市有一定利好,但还是跌成这样,只能说明投资者情绪还是很脆弱。”小李表示。

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影响债市的核心因素仍然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在经济平稳短期难证伪、通胀预期升温、监管担忧难消的环境下,利率债调整依然难言
结束,尤其市场情绪脆弱可能导致市场再度加速下跌。但在经历10月以来的大幅调整后,利率债配置价值继续提升,商业银行增持迹象较明显,倘若经济数据明显
回落、配置力量逐步显现和金融监管落地信号出现,交易性机会仍值得期待。

莫名大跌再现

短暂盘整近两周后,债券市场再现剧烈调整。

周一(13日),10年国债活跃券170018开盘就上行2BP报3.94%,这一收益率水平正是10月底创出的本轮调整新高,但空头在这一位
置并未遭遇太大抵抗,上午刚过10点利率就升至3.95%,随后缓步上行,午后加速上冲至3.98%,截至收盘,170018最后成交在3.98%,较前
收盘价上行6BP。

当日国开债跌势更明显,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170215早盘小幅低开于4.6%,早盘震荡上行近6BP至4.6575%,午后又大幅上行约
3BP至4.69%,尽管低于预期的10月金融数据公布后,收益率一度出现小幅下行,但最终仍成交在4.6875%,较前收盘价大幅上行逾8BP。

“今天也没有什么利空,感觉10年国债收益率莫名其妙就要突破4%大关了!”盘中,交易员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此前的10月30日,也是在没有明显利空的情况下,债市期、现货加速下跌,10年国债收益率盘中最高升至3.94%,刷新本轮调整以来新
高;10年国开债活跃券170215单日上行幅度达到10BP。随后的两周时间,市场陷入了盘整,10年国债收益率主要围绕3.87%-3.89%区间震
荡。然而,就在小李预想10年国债收益率突破4%有难度,或可尝试小幅抄底之际,债市又一次“打脸”多头。

恰如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此前所言,债市的境况并没有明显改观,寄希望于大跌后做左侧的投资者再一次感受到“空手接白刃”的痛楚,市场无情地证明,“超跌”并不是“抄底”的理由。

利空仍未“走远”

综合最近两周的信息,债市情绪偏弱并非没有理由。市场人士认为,经济韧性较强、通胀预期回升及对流动性和金融监管的担忧,仍在对债市产生负面影响,在配置需求偏弱和利好催化缺失的背景下,利率债调整依然难言结束。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实质上对债市利好多于利空。其一,10月PMI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至51.6,不及市场预期的
52,为债市提供喘息机会;其二,10月进口同比增长15.9%,出口同比增长6.1%,双双不及预期的17.5%和7%,贸易数据不及预期一度带动市场
情绪好转;其三,最新公布的10月金融数据全面低于预期,10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8%,预期9.2%,前值9.2%,10月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
民币贷款分别为10400亿元和6632亿元,预期则分别为11000亿元和7830亿元,数据公布后,10年国开债收益率也一度回落约2BP。

上述经济、金融数据表现疲弱,显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犹存,对债市情绪有所提振,然而,如市场人士所言,从历史季节性规律来看,10月经济数据较
9月有所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很难给市场带来更多积极信号,且此前的经济增速放缓一致预期屡屡不能证实,导致投资者心态上要“见了兔子才撒鹰”。

其次,上周公布的10月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令部分市场人士对通胀的担忧升温。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1.9%,略高于预期值1.8%,为今年以来的次高;10月PPI同比上涨6.9%,涨幅持平于9月,高于预估中值的6.6%。

“目前看来,明年通胀中枢有进一步抬升的概率,通胀的基本面也可能成为影响接下来债市投资者情绪的一个风险点。”兴业证券表示。

再者,政策面上,监管层最近再度强调金融防风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可能预示未来各项监管政策将逐步落地,且不排
除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台重大监管政策的可能性,倘若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政策力度较大,很可能利空债市;当然,若监管力度不及此前市场预期,监管预期差也可能带
动债市反弹。

此外,随着海外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也引发了债市对资本外流或国内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不过目前来看,多数机构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较好、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较强、中美利差保护足够的背景下,海外政策收紧对国内债市的影响将相对较小。

总的来看,国内经济基本面仍待观察,然而市场对通胀和监管的担忧挥之不去,在市场情绪不稳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债熊的余威显然未散。

那么何时会有交易性机会?对此中金公司指出,也许可以看看年底和明年一季度,这阶段最确定的是供求关系改善。从供给端,一季度一般都是债券发行
淡季。届时一个最积极的变化就是保险“开门红”,将带来债市的配置资金。银行类机构“表”的约束减弱,加上债市相对性价比显现,配置力量有望增强。此外,
美联储12月份加息、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年底资金面会否紧张、金融监管政策等都有望在届时证实或证伪。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市场所担心的诸多风险点,未来都存在预期反复的可能,密切关注新的“预期差”出现,有望在年底阶段达到顶峰。对配置盘,量比
价更重要,重要的是收集到足够的筹码,应该积极把握每次调整带来的配置机会。而对交易盘而言,仍需要承受较大的波动风险,耐心等待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时点可
能出现的交易性机会。

国债也有风险。

『贰』 打脸分析师 福特Q3实现24亿美元净利润

[汽车之家行业]??日前,福特汽车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该公司营收为375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36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9.7%(相比去年同期提升近5个百分点);净利润达到24亿美元(此前华尔街给出的预期是9.39亿美元),净利润率为6.4%。上述业绩超过华尔街给出的预期。

此外,在第三季度中,福特汽车新增了111亿美元营运现金流(调整后的新增现金流为63亿美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该公司账上现金接近300亿美元,总流动资金超过450亿美元,这还是在该公司已经偿还疫情爆发时所动用的150亿美元循环信贷的情况下达成的业绩。

『福特F-150』

自2年前,福特便开始淘汰盈利能力差的轿车,并将大部分资源分配到皮卡、SUV、商用车等车型中。而上述策略的起效也是如今这家企业业绩高歌猛进的主要原因。

但由于福特F-150产能下调、MustangMach-E等车型的制造、营销费用的提升,以及福特信贷部门税前利润的预期下滑,这家企业在未来将很难维持第三季度的强势业绩表现。面向未来,福特预计第四季度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将介于盈亏平衡和亏损5亿美元之间。2020年全年,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将维持正增长。

编辑点评:

福特第三季度能取得如此成绩,与中国市场良好的发挥也密不可分。相关数据显示,林肯品牌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9143辆,同比增长64.8%;福特品牌的销售为87131辆,同比增长12.5%。在强势的表现下,这家企业在中国似乎已经完全摆脱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文/汽车之家陈灿)

『叁』 证券分析师郑旻是什么大学毕业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学硕士,首批证券注册分析师,从业经历17年,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变化有较高敏感度,从事过A股、B股、国债现券、回购、期货等所有交易所挂牌品种的操作,擅长从宏观基本面出发剖析股市前景,对走势的把握有独到见解,最善于在各个子市场之间挖掘套利机会。

『肆』 身为证券公司研究员或分析师频频被市场打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看见你的问题我突然来了兴趣,所以我决定帮你回答一下。

首先,证券公司的研究机构通常被称为证券分析师,证券公司的专门研究部门通常称为研究所。所研究的产品并不面向大多数股东,主要是“面对面机制”。一般来说,证券公司总部的一些部门,大多是在研究机构,包括行业研究人员、宏观政策研究人员等,在咨询部门或财富管理部门等。

掐指算算,一不小心,从商业银行到券商近三年来做研究。回顾中国招商银行毕竟伤心离开,忧郁和风风雨雨,错过不可遏制地涌来,惊奇的心情,也许只有“关心和眼泪”是一个或两个。新的财富在网上,每个人都在买票,我无法避免这种粗俗。

事实上,许多专家在散户投资者眼中是错误的。许多零售业者对市场的看法和专业分析师不一样。但实际操作是相反的。专家常说他们错了,但犯错误是不对的。交易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最有信心的部分。

最后,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伍』 转转眼选上的红米K30por变焦版严选的靠谱吗

转转眼选上的红米K30por变焦版严选的靠谱,中低端手机撑起营收,小米重回世界第三
临近年末,小米狂刷“业绩”。
12月初,Redmi Note 9系列三剑客正式开售首日就迎来了开门红,销量轻松越过30万大关。技术层面,Redmi Note 9系列将高刷屏、1亿像素等中高端机型配置“下放”到千元机上,将性价比诠释得淋漓尽致,更体现了小米对中低端市场的重视。
小米“中低端”手机依然真香!买转转严选手机更省钱
这其实并不意外,毕竟三季度小米整体出货量的明显提升,中低端市场占据了一大半的功劳。根据Canalys的数据,仅红米Note 8系列机型,累计销量就已达到4000万。
稳固了基本盘红米的市场,小米的营收数据自然亮眼。小米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达721.6亿元,同比增长34.5%。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18.9%。
中低端市场作为小米手机的核心增长来源,也让小米的市场份额迅速攀升,时隔6年重回到世界第三的位置。
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以13.5%的市场份额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三大厂商。且在全球智能机市场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小米出货量同比增长45%,是前四名中唯一逆势大涨的手机厂商。
二手市场上,小米手机的交易量同样涨势明显。转转集团Q3手机行情数据显示,二手市场小米手机的交易量环比增长28.73%,增长幅度是所有品牌中最高的。
买转转严选小米手机更划算,质检、质保更放心
对小米而言,价格敏感、更看重性价比的用户是品牌的依靠。
虽然小米想要通过双品牌战略分割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但目前看来,小米的“性价比”标签已深入人心。
不管是4G还是5G机型,用户看重高性价比都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转转集团数据分析部的分析师表示,其实在转转严选卖场购买小米手机更省钱。
例如小米10作为今年上市的高端旗舰机,不仅搭载了骁龙865处理器,还配备了4780mAh大电池+无线充电;其一亿像素后置主摄,更是同价位中的佼佼者。
中低端机型中,Redmi K30 Pro也是不错的选择。搭载高通骁龙865处理器,不用担心性能不够;该款手机配备后置四摄,主摄6400万像素,拍照能力很不错;4700毫安电池,支持33瓦快充,续航足够日常使用;此外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对耳机党也非常友好。

『陆』 从iphone7的销售冷淡,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看出了很多胡说八道的分析师被打脸。
每年都说苹果不行了。每年都说iPhone销量不好了。换个数字这新闻能用几十年啊。

『柒』 华为石墨烯电池谁生产的的最新相关信息

搭载该电池的产品没有上市。如果想第一时间了解详细,可以微博关注华为/荣耀手机,华为/荣耀的一些高管,也可以关注一些打脸分析师

『捌』 分析师再遭上市公司打脸,是标题党还是鼓吹抬轿

证券行业的分析师一般分为两大类,买方和卖方。买方一般都是指基金的分析师;卖方一般都是指券商、咨询机构的分析师。卖方分析师往往服务于券商,擅长宏观方面研究,但普遍不会讲个股,讲的是大趋势。即使这样,像李大霄,任泽平等知名分析师都没少被打脸,股民虽然爱听好话,但他们因为唱多唱得早了就要挨骂。所以分析师被打脸是经常的事。证券市场的消息你看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很杂里有用的极少,而且总体都是造势,营造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环境。那样股民们才乐在其中,大步往套子里踩。

『玖』 如今的国产机有多火爆!有多好用!比苹果系统好多了

原标题:iPhone 7能否令苹果重振辉煌? iPhone 7全球首批销量有可能超过iPhone 6S水平 供图/视觉中国 2016年的中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以往的霸主苹果和三星已经跌落神坛,一个想依靠新机iPhone 7夺回市场,一个则尚未从Note 7爆炸事件中恢复;华为、OPPO、Vivo等国产品牌则大踏步前进,挤占了销量排行榜的前列;一向以“饥饿营销”打市场的小米反而露出疲态,出货量暴跌;爆出巨亏的锤子手机更是“情怀不再”,屡屡传出收购传闻。在这样一个“你死我活”的江湖中,到底哪家的手机能够笑到最后呢? iPhone 7正式发售逾两周,虽然新机型的销量仍是一个有待揭晓的谜,但销量好于预期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经历了今年连续两季的业绩下滑后,面对三星以及国内品牌的“两面夹击”,昔日智能手机界的霸主苹果能否依靠iPhone 7在中国市场重振辉煌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市场 iPhone 7销售“手快有手慢无” 日前在北京的一家苹果直营店,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店内的iPhone展示区域,已全部换为不同款色的iPhone7样机。同时店里有为预约购买的用户专门辟出等候以及收银区域。有顾客在等候付款,也有顾客拿出刚刚购买的新机在另外的展台区开机验货。这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上午时段,与9月16日iPhone 7首发当日相比,北青报记者没有看到有在店外排队的现象。 不过网络预约方面,新iPhone仍然紧俏。苹果中国官网近日的信息显示,选择邮购的话,iPhone 7一半以上的款型发货时间在2-3周,有的甚至要3-5周;iPhone 7plus亮黑色仍要等到11月之后,其余各款则也需要等待3-4周的时间。在苹果天猫旗舰店,有网友反映包括亮黑色在内,金色和玫瑰金的7 PLUS一度有不同款型的缺货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目前亮黑7的发货时间显示为付款后45天,7 PLUS曾显示为付款后64天。 到店预约方面,也是“手快有手慢无”,日前北青报记者登录苹果官网,在中午时间,看到北京五家直营店中还有两家仍有预约名额开放,但在机型方面,7 plus已显示暂时没有可供预约产品,iPhone7系列,除玫瑰金和金色个别配置之外,多数机型显示为缺货。 回顾 苹果今年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下滑 iPhone 7发布之前,苹果在今年遭遇了业绩的大幅下滑。今年4月底,苹果发布2016财年第二季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财季营收为5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3%;净利润为1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2%。这是自2003年以来苹果公司营收首次出现下滑,而引起关注的还包括,营收下滑背后iPhone销量的首次下降。 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在美国发布,在当年6月29日开卖。从此iPhone的销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iPhone也让苹果成为世界上最牛的公司之一。然而到2015年末至2016年上半年,iPhone6S一代的“主打年度”中,却未能保持iPhone销量的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苹果第二财季中iPhone出货量为5120万台,相比去年同期6117万部下跌16%。而此前2015年10月-12月的2016Q1财季,作为iPhone 6s/6s Plus开售的第一个完整财季,iPhone销量为7477.9万部,与上年同期的7446.8万部相比,增幅0.4%,创下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以来的最低增速。相比之下,苹果2015财年Q1财季,即iPhone 6推出的首个销售季度,iPhone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6%。 7月底苹果发布的Q3数据,显示了连续第二个季度的业绩下滑。第三财季营收424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96亿美元;净利润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7%。Q3期间苹果售出4039.9万部iPhone,虽然仍是营收主力来源,带来240.48亿美元远高于其他产品,但相较去年同期售出的4753.4万部下降15%。而今年春季发布的iPhone SE也未能起到业绩提振的明显作用。 面对今年以来连续两季的业绩下滑,苹果CEO蒂姆?库克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指出,其中有对比基数的原因,也有渠道原因,汇率调整等原因。但他表示要看长远,不看短期变化。 “其实智能手机总会有一个周期,有高峰和低潮,对于我们来说,高峰是推出精品的时候。我们是着眼于长远的,我们不会在意短时间内的一些变化,我们投资的是多年的一个技术,而不仅仅是当前的市场或者当前某个财季。”库克表示。 不过,一连串的数据之下,还是令人们对于iPhone7的问世,赋予更多的期许和关注:苹果能否凭借iPhone7 重振市场? 逆袭 开局大热“打脸”分析师 苹果今年打破惯例,宣布不再公布新iphone上市首周的具体销售数据。在此之前,华尔街的分析师对iPhone 7的发售并不看好。 “可以说,在苹果新品上市之前,八成的分析师是持悲观态度的。”业内人士表示。分析师们之前普遍认为,iPhone 7的销量将不如iPhone 6系列,首先是因为新款iPhone外观设计几乎未变,又缺乏足够诱人的新功能来吸引已有iPhone的用户进行升级,而明年即将迎来iPhone10周年这一特别的时间节点,也让分析师们更倾向于认为苹果或将在“iPhone 8”这一代产品中迎来重大升级和创新。 不过,伴随着对于iPhone 7销量的观察与猜测,苹果的股价在起伏中走出一波逆袭行情。K线图显示,发布会当日,苹果股价以107.83美元开盘,在iPhone 7“如约”亮相和“无意外惊喜”的首波点评中,早盘一度下挫但最终收于108.36元。而随后的两天股价大步下行,降至103.13美元,跌幅近5%。 9月12日是发布会后第五天也是首个周一,苹果迎来股价的强扭转。至9月16日,苹果股价收盘于114.92美元,一周之内累计上涨11%,创下自2011年10月以来单周最大涨幅,市值则净增了约630亿美元。 随着首批iPhone 7的售罄,苹果股价攀升创下今年新高,市值自四月份以来首次突破了6000亿美金。有认为,前两周的发售情况貌似令此前看低一线的分析师们打了脸。 分析 苹果恐难靠iPhone 7重振市场 信息显示,开售首周的市场行情,让部分分析师重调了iPhone 7的前景的预期。有业内人士表示,鉴于开售期间的渠道反应,iPhone 7全球首批销量有可能超过iPhone 6S水平,或与之持平。 与此同时,三星作为苹果在手机行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其抢先于iPhone 7推出的Note 7却在首发后因电池燃损事故遭遇“召回”挫折,出师不利。受事件影响,分析认为这款设备第三、四季度的出货量或将远低于此前的市场预计。对手的这一意外状况被业内调侃为是对iPhone 7的“神助攻”,一定程度上利好于苹果。 对于iPhone的整体预期,有国际权威咨询机构认为,尽管今年的 iPhone 销量会首次迎来下滑,但预计到2017年将出现反弹。预计到2020年,iPhone 的年度销量将会达到2.5亿部左右。 不过对于iPhone 7,该机构分析称,取消3.5mm 耳机接口,并且明年的 iPhone 面世10周年之际对其硬件进行重大升级,这些消息或许都会拖累 iPhone 7在今年的销售。同时机构数据指出,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市场发展速度趋缓也是所有品牌都需面对的挑战。 国内市场方面,多位业内人士对于iPhone 7重振市场的可能也表示了谨慎。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降至第五。在它前面,华为、OPPO和vivo三家占据了47%的市场份额。分析认为,对于苹果而言,这意味着除了与三星的较量之外,还要面对中国本土品牌加剧提升的竞争性,面对“两面夹击”的竞争局面。 “就中国市场而言,苹果短期内重振辉煌的可能性很小。”电信独立分析师付亮表示,以前iPhone价格比国内中高端手机高一倍甚至以上,但性能对比也明显高出一大截,因此整体来看iPhone性价比很高。而近两年的产品对比,苹果的价格变化不大,但国产机性能在快速与之接近。包括华为、vivo、oppo等品牌2500-3000以上的手机,性能替代性已很好,导致性价比的竞争方面iPhone优势不再,甚至转向劣势。如果这一状况不得到解决,付亮认为iPhone将很难找回此前的火爆。 电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如果仅凭借iPhone7一款产品,苹果在中国市场重振辉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现在的中国用户选择太多了”,包括与iPhone 7同一“档期”,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也都在推出新品。 “苹果要重振市场,必须要拉动中间用户。”项立刚表示,任何一款苹果新机出来,都会有一波抢购潮,一方面是有一批忠实的果粉,另一方面也有用户以第一时间拿到新机为荣耀,这点并不奇怪。但最先的尝鲜用户之后,拉动市场还要靠中间用户,“也就是要让更多的人选择你”。所谓中间用户,项立刚表示,“他们拿着钱会先看看风向,看看你的产品到底有没有那么好”,更为关键的是,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在内,“目前市场中,中国用户的选择很多,国产机的性能也很强,如果价格只有苹果的一半。用户会怎样选择呢?”这些是苹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记者手记 iPhone还能为我们带来惊喜吗? 自2007年推出首款iPhone,苹果正在迎来迈入手机行业的第十个年头。而从历代产品来看,自首代iPhone之后,苹果陆续推出了共计十一代产品。 实际上,与关注iPhone的销量能否保持连续十年的高歌猛进相比,更值得消费者关注的或许应该是,iPhone还能否不断地为我们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不断带来创新的“惊喜”。 项立刚在采访中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至今记得2009年中国联通宣布与苹果达成合作,将iPhone正式引入中国市场时的情形。可以说当时凭借iPhone一款机型,一举改写了国内运营商当时的竞争格局,联通“186”急跃成为高端精英人士的标配。 他回忆说,当时的首发在北京世贸天阶,不仅联通当时的董事长和CEO都亲自出席,还请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姚晨、孙红雷等明星助阵。“全国同步的零点发售,很多人。首位用户的iPhone都是各地联通一把手亲自送到用户手里。这样的发售规格和支持力度,估计哪个品牌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当时的运营商为什么如此重视苹果?因为在当时的中国通信市场,“一部iPhone往往就意味着一个新的高端用户,对新用户带动非常有价值。”项立刚认为,现在来看这种价值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对运营商来说,价值是什么?首先是带来新用户,其次是带来新体验新感受,然后是带来用户黏性,同时让用户能够很好地用起来。举例来说,最初同时期的诺基亚用户如果平均使用流量30-50兆,而苹果用户也许就要300兆。现在呢,iPhone 用户每月1G-2G,华为也这么多,“国产机的体验与苹果的差距在缩小。”项立刚表示。 在付亮看来,早期阶段iPhone的推出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有着划时代意义,可以说是开启了智能手机的全新定义。尤其是当其他手机产品大多还处在点对点的文本及语音通信阶段,苹果率先带来流畅的网络体验和手机应用概念,堪称跨越性的突破。而在近期的几款产品中,付亮认为,功能的突破有限,或者说并不显著。 领先业界产品至少五年,一度是苹果及果粉最大的骄傲。也正因如此,此前苹果在多款年度性产品中为用户带来一次次的惊喜。而截至目前,尽管iPhone仍然堪称业内最好用的智能手机之一,但近一两年来,“没有惊喜”成为评价新近几代iPhone发布时的高频词:去年秋季推出的iPhone 6S曾被吐槽,除了玫瑰金的色彩,与iPhone 6的区隔性并不明显;今年春季推出的iPhone SE是小屏“回归”之作,甚至苹果自己也没有将其放在秋季作为年度机型来发布;而对于刚刚推出的iPhone7,也有不少人首先是问,“跟6S比有多大的不同”?包括7Plus的双摄像头设计,也被认为是步了其他品牌的后尘。 从这一点来看,或许我们还要期待到明年,苹果智能手机十周年之际“iPhone8”的推出,或将能让我们重新看到令人惊喜的苹果。 文/本报记者 任笑元

『拾』 2021年度弘度财经分析师的话有出入没有

没有的,他不像别的分析师因为几次熊市打脸,他能整合各种渠道的行业消息和数据,因此分析的特别准。

阅读全文

与分析师打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平台哪家正规 浏览:597
辽宁万华融资 浏览:819
泓湖投资联系 浏览:35
港币78人民币多少 浏览:114
融资融券夫妻 浏览:955
外汇一招打天下 浏览:8
胡玮炜融资 浏览:297
基金现价 浏览:990
外汇买不了 浏览:365
中源协和资金充足 浏览:14
舍弗勒融资 浏览:956
外汇底薪为什么那么高 浏览:460
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浏览:119
假期货女客服电话找容户 浏览:723
疫情湖北融资平台 浏览:213
企业境外融资 浏览:555
华信非融资 浏览:816
融资后经营 浏览:590
融晟信托 浏览:372
金融资产准则修订 浏览: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