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几个期权定价模型
上证50etf期权 T+0双向交易模式。
具体到底如何交易?
很多人的疑问是,看了很多介绍还是没有直观的感觉,不知道该具体该如何操作。说下案例【认购期权】:
比如目前50ETF价格是2.5元/份。你认为上证50指数在未来1个月内会上涨,于是选择购买一个月后到期的50ETF认购期权。假设买入合约单位为10000份、行权价格为2.5元、次月到期的50ETF认购期权一张。而当前期权的权利金为0.1元,需要花0.1×10000=1000元的权利金。
在合约到期后,有权利以2.5元的价格买入10000份50ETF。也有权利不买。
假如一个月后,50ETF涨至2.8元/份,那么你肯定是会行使该权利的,以2.5元的价格买入,并在后一交易日卖出,可以获利约(2.8-2.5)×10000=3000元,减去权利金1000元,可获得利润2000元。如果上证50涨的更多,当然就获利更多。
相反,如果1个月后50ETF下跌,只有2.3元/份,那么你可以放弃购买的权利,则亏损权利金1000元。也就是不论上证50跌到什么程度,最多只损失1000元。
2. 股票的定价模型有哪些
-、零增长模型
二、不变增长模型
三、多元增长模型
四、市盈率估价方法
五、贴现现金流模型
六、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七、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八、可转换证券
九、优先认股权的价格
3. 债券的定价模型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就理论上来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定价角度,一个从公司结构角度
定价角度就是先从现金流角度折现可以算出一个无违约的价格
然后加入违约概率和违约后回收比例,然后用期望来算
由于现实情况按这个算出来都是高估的,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和中性风险去做系数调整把这个溢价去掉
然后再优化就是可以引入宏观经济和行业的系数,把利率和风险中性表述成这些的系数相关的线性函数,考虑到宏观经济和行业的系数一般不独立,要再做一个仿射
一般做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再优化就是加入流动性还有目前期限利差结构,再用实证去调整。
这个模型的问题主要是风险中性很可能(尤其在国内)是被大幅低估的,和市场上的结果比较难对上
公司结构角度就是从公司资产负债的出发,从bsm模型开始建模,认为资产首次下穿过负债就是违约。这个模型问题主要一个是模型违约的阈值比较难确定,第二个是杠杆率很高的企业往往在违约边缘资产负债表的噪音可能会很大。优化的方法就比较开放了,可以通过从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取得额外信息加入模型,也可以通过可类比企业的数据获得额外信息
4. 如何建立EXCEL定价模型
到目前为止,定价没有固定的模型,定价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涉及公司战略,常用的定价法有成本加成法,留存利润法,还用其他方法,一般情况,必须先计算出产品的成本,这是定价的基础,在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比例子,或都根据分析市场上同类产品他们的订价,选择具有竟争优势的方法来定价,显示出本企业产品高的性价比,高价值!
5. 股利固定增长模型中有一个公式:P=D0*(1+g)/(K-g)=D1/(K-g) 如何来决定哪种情况下是使用D0,情况下是使用D1.
如果题中给出本年支付的股利数字,然后告诉你增长率,那么就要用D0,如果直接给出下一年的股利,就用D1。
模型假定未来股利的永续流入,投资者的必要收益率,折现公司预期未来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来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理论价格)。
分两种情况:一是不变的增长率;另一个是不变的增长值。具有三个假定条件:股息的支付在时间上是永久性的;股息的增长速度是一个常数;模型中的贴现率大于股息增长率。
(5)股价模型0固定扩展阅读:
由于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一般大于货币市场,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势必要求得到一定的风险报酬,使股票市场收益率高于货币市场,形成一种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的较为稳定的比价结构。
零增长模型实际上是不变增长模型的一个特例。假定增长率g等于0,股利将永远按固定数量支付,这时,不变增长模型就是零增长模型。
6. 固定定价是什么
固定价格是指组合间的各个成员之间达成协议,彼此同意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其产品,以消除各成员之间在产品售价方面竞争的一种做。企业之间之所以通过协议固定产品的价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灭彼此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因此,从本质上看,固定价格是一种典型的限制性商业做法。所谓限制性商业做法,一般认为是指企业通过滥用或谋取滥用市场力量的支配地位去限制进人市场,或以其它方式不适当地限制竞争,对贸易或商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或者通过企业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协议或安排造成同样的后果。我国对此较正式的定义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为牟取高额利润而进行的并购、接管(狭义的垄断活动),或勾结进行串通投标、操纵价格、划分市场等等不正当的经营活动(狭义的限制性商业惯例)”。根据各国立法,限制性商业做法包括的种类非常多,如强制价格、联合抵制、产量定额协议等,但由于各国竞争政策的不同,法律管制的具体范围存在一些差别,但均包括固定价格在内。
法律特征:
第一,从行为的主体来看,实施固定价格行为的主体是企业或企业协会。“企业”在这里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设立的经济实体,它是一个法律实体,但不仅限于有法律人格的实体,如合伙也是“企业”的一种。不过,企业必须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同属于一个集团或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不属于这里所说的“企业”。企业是实施固定价格行为的最主要的主体。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企业所属的行业协会也可能实施固定价格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协会”,并没有任何特别的形式方面的限制,它可以是有或没有法人资格,可以是营利或非营利性的组织,如“彩电行业联盟”就是一种企业协会。企业协会通过其章程或内部规则、内部决定约定协会成员的产品价格,也是一种固定价格的行为。
第二,从行为的目的看,实施固定价格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阻止、限制或扭曲在组合成员之间的竞争,简言之,是为了妨碍竞争。阻止、限制、扭曲在程度上有所差别,阻止对竞争的影响最为强烈,使组合成员之间不产生任何竞争;限制在程度上有所减轻,它没有消灭竞争,但使组合成员间的竞争被削弱;而扭曲竞争,在程度上较限制进一步减轻,它使竞争发生混乱,使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但不论是阻止、限制,还是扭曲,都是一种以不合法的方式操纵市场的行为。
第三,从行为的主观方面看,企业或企业协会在实施有关固定价格的行为时,其主观上具有恶意,是故意、串谋的行为,组合成员是有意识地实施固定价格的行为,且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行动,采取一致做法,以取得固定产品价格的效果。
第四,从行为方式看,固定价格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企业间的协议,联合一致的做法,企业协会的决定。在这里,“协议”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合同,还包括更广泛的合约类型,如“君子协定”。联合则是企业间有意识地以集体方式采取行动,它是一种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合同阶段的企业间的协作形式,但企业间实际上是有意识地以事上的合作代替竞争。“签订协议”与“采取联合一致的做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行为的形式方面有所差异。企业协会的决定是指企业的行业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其成员的行为,以固定价格。
第五,从行为的后果看,构成固定价格这一违法行为,并不强调实施此一行为的后果一定要对竞争实际产生阻止、限制、扭曲的效果,而只强调“可能”会产生此类效果。这就意味着认定固定价格非法,并不以损害竞争为必要条件。事实上,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有关立法来看,固定价格本身就是一种非法行为,无需证明损害的存在。
7. 微观经济模型中,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假设边际成本为零
古诺模型也可以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二者有可能等效。
8. 债券的定价模型有哪几种
股票估值分两大类:
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
绝对估值就是用企业数据结合市场利率能算出来的估值
具体思路就是将企业未来的某种现金流(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股息,净利润等)用与其在风险,时间长度上相匹配的回报率贴现得到的价值
常见的方法有三中:
1.Discounted Cash Flow(DCF)现金折现法
2.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股息折现法
3.Earning Growth Model(EGM)盈利成长法
三种方法从不从角度去看公司所产生的价值,然后用相应的折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变成公司的现值,理论上三者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但由于操作上的不同处理,往往会得出不一样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大体上应该相同,差异则体现了计算时对公司的不同解读
相对估值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在默认市场对同类股票估值正确的前提下,用不同的企业数据(账面股本价值,销售额,净利润,EBITDA等)乘以相应的乘数(乘数是由市场上同类股票的估值除以其相应的企业数据得出的)
由于未来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无论用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得出的往往都是一个价格区间
债券的估值则相对简单
对于现金流稳定的债券(如国债,假定无风险,未来现金流完全确定),只需找到和其风险,时间长度相应的市场利率,折现即可得出债券的价格,此种方法类似与股票的绝对估值法
9. 什么是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在若干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可概括为三点:1、投资者都依据收益率评价证券组合的收益水平,依据方差评价证券组合的风险水平,并选择最优证券组合。2、投资者对证券的收益,风险及证券间的关联性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期。3、资本市场没有摩擦。综合起来就构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市场有效假说是经典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的基石。市场有效假说就是假设市场总是有效的,不存在系统性错误。说得直白点就是市场作为一个总体总是正确的,不排除市场中有某些个体有不理智行为,但个体错误会相互抵消,不会影响资产价格。因此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市场被描述为一个理性的典型经济人,不存在错误,没有非理性行为。经典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
10. 如何理解 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
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Merton Option Pricing Model),即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1997年10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学者,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斯坦福大学教授迈伦·斯克尔斯(Myron Scholes),同时肯定了布莱克的杰出贡献。
斯克尔斯与他的同事、已故数学家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在70年代初合作研究出了一个期权定价的复杂公式。与此同时,默顿也发现了同样的公式及许多其它有关期权的有用结论。默顿扩展了原模型的内涵,使之同样运用于许多其它形式的金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