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玩转中国股市 总结A股炒股高手十大秘籍
秘籍一:只可能在边缘处和普遍恐慌处获得高回报,不建议追星热门股票。
秘籍二:上市公司价值源自向前进取心,而不是已经发生并沉淀于股价的业绩。
秘籍三:价格的合理性取决于预期的合理性,而不能简单认为股价高就有风险。
秘籍四:普遍赌博心态决定豪赌安全边际,他们往往在早期参与并在市场亢奋的时候退出。
http://www.lqz.cn/
秘籍五: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决定发展潜力,不能简单的将公司在资本市场价值归结于产品和服务。
秘籍六:散户情绪对政策影响是确定性因素,所以他们知道散户悲情意识和政策拐点之间的关系,散户最悲观的时候往往是政策拐点,也是市场拐点。
秘籍七:大部分投资人无法通过专业信息获得投资判断,他们更乐意从传媒角度获取资讯,这导致对市值传播缺少想象力的公司被冷落。
秘籍八:政策引导的是产能不是商机,所以他们只布局可能过剩产能的辅助性支持行业以旱涝保收的获取收益。
秘籍九:救市解放的是流动性而不是救投资者,股灾中他们撤出市场时间窗口往往利用政府发布利好的时候。
秘籍十:证监会政策往往基于简单逻辑的静态预期,所以基本上所有证监会的政策放在多维度动态市场中检验都会水土不服。

㈡ 中国股市的现状
咱政府急公民所急搞了几万亿的救市方案,走的好像就是个简易程序,这让奥巴马好生羡慕,鬼佬做事难,横谈论竖讨论,最后国会还可以否决奥巴马的提案。两个政体,各有特色,美国体制虽烦琐但不易犯错,中国体制高效但要冒大错的风险。中国股市的上涨,跟政府力拼的振兴方案有关,大家相信经过政府的救援,经济就会复苏,但是经济可不是数学,其复杂性是不可测的,比如说北美猪流感万一大肆流行到全球,就可能颠覆原有的计划;比如说,美国人认识到了奢侈错误,跟咱中国人学勤俭节约,不再大量进口中国物品,中国这么多新增的产能如何消化?按中国的计划,基建投资占GDP的40%看,新增的产能应该是十分膨大的,这是不可持续的模式,可以判断不会出现在此基础上追加投资方案,倒是可能试探性的投资下去后视情势变化而动,方案是可以纠偏的,这就像2007年底出台宏观调控后,一看不妙,民企纷纷被贷款无门饿死了,再勒就要死光光了,所以在2008年底迅速放松了货币政策。其中的纠偏间隔时间之短历史上少有,这说明2007年的货币政策是过急过严了。1至4月份银行增贷数据明显偏大,应该会遭至管理层的适度调控,这对股市不利,但绝不能说股市走到了小牛的尽头,其中有一层更深的道理。
大家知道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还很穷,因此政府胆大也只计划在未来的2到3年里拿出了8500多亿投入医保,相当于每人分摊650元,因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光靠政府,不能解决医保问题,近年来虽然政府富裕也没到免费支持的地步。占人口70%-80%的低收入国民只拥有银行存款20多万亿中的20-30%,意味着大多数农民和普通老百姓平均每人只有5、6千元的存款,俺可以预计彩电、冰箱下乡除了短期依靠政府的补贴能起部分作用外,长期是无效的。投资白色家电股不会有长期的收益。大多数人靠这可怜的几个小钱,如何扩大内需?以后怎么办?出口受阻,而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忍受这种现状。投资从经济学原理上讲是不能替代消费的,比如出口减少了,产能就要自然压缩,但如果投资加倍增加,虽然短期能刺激相关产业的景气,但社会产能的大量增加变成了社会负担,产能的过度而得不到消化,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会产生大量的坏账,这相当于饮鸠止渴。从美国情况看,美国过度消费已经终止,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也已经结束。那么如果中国的几万亿的投资计划,没有国内消费的替代,就有风险。但是中国领导人是聪明的,这几万亿投资计划未必真能实施。老邓的投石问路还是有效的。
现在是处于投资吆喝中,主要是向中国20%-30%的富有阶层吆喝,这些人才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消费群体,国家先投几千亿,看是否能引民间投资的跟进,一跟进就吆喝成功了,至少在股票市场上可以看到部分成就了,在实业投资上还有望各方继续努力。所以这次的诱多行情是全方位的,不仅在证券市场,在经济各领域都是如此。维持证券市场的繁荣相对是代价最小的措施,纸上财富也确能增加消费,纸上壮大中产阶级的规模,让中国未尽发展的汽车消费能替代房产业发挥作用。经2008年熊市大跌,让中国领导人再次认识到证券的去泡沫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适度的泡沫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在国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政府之手将调控股指不让其复辟到1660点去,从理论上讲,这就是终极了短熊,开始了小牛或者牛皮振荡市。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证券市场的繁荣至关重要,有助于渡过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关,这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任何有悖于此的都要让路,包括内部从紧国家股的释放,暂缓IPO的进程等等。
如何才能让20%-30%的富有家庭增加消费是政府的一大课题,如果消费难于提高,那将改分配规则,如何改分配规则那又是个大课题,现在暂时不讲。
㈢ 09年中国股市总结
一、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四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并有效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保八目标顺利实现。此政策利好催生了股市今年前七个月的单边上扬走势,沪市股指于7月23日实现自去年最低点1664点的翻倍目标,深市股指则于6月18日实现自去年5577点的翻倍目标.
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密集出台。从2009年1月中旬开始,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密集出台。此利好政策将长期助推中国股市未来发展。
三、作为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重要内容,家电、汽车下乡拉动农村购买力,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大规模启动,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此利好政策将长期助推中国股市未来发展。
四、11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与12月上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会议明确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宽松”依旧,“调结构、促消费”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此利好奠定了2010年股市将长足进步的基础。
五、沪市于 7月23日、深市于6月18日成功实现自去年最低点1664点和5577点的翻倍目标。沪市创出年内高点3478点,深市创出年内高点14096点。沪市全年涨幅为72.53%,深市全年涨幅为104.92%,两市涨幅差32.39%。(先以12月25日收盘点位计)
六、创业板经十年酝酿和充分准备,于10月23日正式开市,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集体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106%。第二批八家上市公司于12月24日集体上市,平均涨幅为45%。截至12月25日,创业板36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03倍,总市值为1574.49亿元,总流通市值为292.07亿元,分别为主板市场的1/137和1/471。
七、1、2009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十分活跃,数据显示,157家上市公司在年内推出或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达到3330亿元。2、暂停了9个月之久的新股IPO紧锣密鼓的展开,加上增发和配股再融资,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规模有望突破4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证券、中国中冶,中国重工相继破发,赶着末班车上市的中国北车因其发行市盈率已高达49倍,破发风险较大。
八、12月中央一系列楼市新政密集出台,其中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四条”,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5部委发出通知,要求实施“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的规定,政策“重拳”目标明确,与之对应的股市中房地产板块连遭重挫,股市因此低调收官。
九、1、历经5年司法程序,“中国证券界死刑第一人”杨彦明,于12月8日上午被执行死刑;2、证监会首次就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对个人开出过亿元的罚单,获此罚单者为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汪建中,事由: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个人在证券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机,通过“先行买入证券、后向公众推荐、再卖出证券”的手法操纵市场,非法获利1.25亿元,被处等额罚款,并对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北京首放被撤销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十、某类股评现象泛化,拷问着管理层与财经媒体监管和导向是否合规。作为中国股市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一个健康的股评界,需要管理层、财经媒体、股评家和广大投资者共同努力,以促进股评对广大投资者的正确指导,进而提高广大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并推动中国股市加快向成熟市场发展的步伐
㈣ 有没有人总结过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牛市行情
中国股市都是庄家暗箱操作,研究历史牛市行情毫无意义,毫无客观规律可寻
㈤ 通过对2007年中国股市的分析,我们 可以总结出股市泡沫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哪
通过对2007年中国股市的分析,我们 可以总结出股市泡沫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平衡
㈥ 有那些股市名人对中国股市的总结性意见呢
水皮: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确定股市的底部需要时间,而且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但从各方面因素看,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可能实现软着陆。从政策和经济层面看,去年11月1日汇金公司在股市2339点时推出的一年期增持4大行股票护盘计划即将到期,国家在国庆节前夕启动了经济增长计划,近期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都有所回升,这些意味着"政策底"、"经济底"、"市场底"乃至上市公司的"业绩底"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到来,"市场行情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
水皮表示,他个人预计,今年全年GDP增幅在6%-8%之间是比较有把握的。"增长点主要还在城镇化。城镇化主要还要靠房地产,但绝不是要用高房价来支撑。"水皮认为,炒股相当于赌博,"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现在买股票不如买房子划算",今后一个时期,住宅投资仍然会受到限制,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投资类地产还有较大的空间,但投资一定要谨慎,要注意防范风险。
叶檀:6124点五周年,如同五年前的高歌猛进,目前的市场一片绝望。市场总是在过度乐观与悲观之间摇摆。
五年来,A股市场的变化是什么?
波动率。市场永远有波动,没有波动的市场是死寂之场。目前低位徘徊的A股市场,只有偶尔的喷发,让人感受到一丝活力。从股指期货推出之后,A股的波动率持续下降。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7月12日,上证综指近12个月的波动率为18.84%,而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近12个月的波动率则达到41.96%。Wind数据统计显示,股指期货推出之前,2010年3月底,上证综指近12个月的波动率仍然达到35.46%,在股指期货推出一周年之后,2011年4月底,上证综指近12个月的波动率已经下降至21.77%。
经营模式的变化。波动率下降如果维持较长时间,或者说明市场活跃度下降,或者说明市场的主流投资模式发生了变化。目前的情况是,短线客远离市场,套利客日益活跃,中国的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投资模式的轮回。以往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与现货之间的套利只是小试牛刀,目前期指与现货之间的对冲,未来融资融券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套利,将大行其道。
估值的变化。A股的估值中枢正在下降,哪里是底?正确的预测只属于已经仙去的章鱼保罗。由于流通受限、货币增发预期、实体经济上升与虚假业绩所共同导致的股市高估值,只能仰望于梦中。
A股市场不变的是什么?是异化市场的内在驱动力。A股市场两股力量剧烈博弈,一股力量试图让A股市场走向市场轨道,走向公平与透明的轨道,而另一股力量继续扭曲市场。哪股力量获胜,将决定中国股票市场未来。
不变的永远是寻租的巨大动力,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是道德圣人,只要能够获得垄断收益就不会放过机会,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有投机的冲动,只要有暴利的机会就想进场一试。投机是无法阻止的。因此,监管层没有必要去管股指涨跌,没有必要区分投资投机,只要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就算功德无量。
绝望的人在释放悲观预言。笔者不是绝望者,虽然市场在谷底徘徊,虽然不知道何时走出熊市,但一些迹象显示改革的蛛丝马迹,可能改变未来的市场性质。IPO审核过程 “阳光化”之后,并购重组审核迈向了“阳光化”。证监会是改革的先行机构,已取消和下放32个审批项目,占国务院清理项目的10.2%,数量位居首位。
永远不变的是变革,中国实体经济、体制正在发生变革,尽管历经磨难,但笔者选择与中国诚信的改革者站在一起,以几十年的时间,建立真正牛市的基础。
㈦ 总结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探究牛熊转换背后的原因
牛熊转换背后推动好的原因是政府政策这只无形的大手的波动。中国股市是政策市,这就是原因。
㈧ 2011年中国股市分析与总结
我得到以下总结:
1、股市投资是错误的,股市只能适合投机:2011年的个股很多都不存在主力洗盘等环节,而是疯狂的短线获利了结。所以,2012年的投资者必须要学会兔子操盘模式,来去匆匆!
2、IPO成为了2011的最大祸害:2012甚至往后问题会更严重,这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牺牲的是股民的利益,股民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最有力马夫。
3、2011年其他问题:政府方面,不能保证中小投资者利益,个人方面,过度依赖政府,幻想过多,没能看清市场的本质,所以,还是那句话:2012年你尽可能只参与超跌行情,反弹不会长久,见好就收为上策。
㈨ 中国股市有什么特点
1、政策市
2、庄股多
3、散户占比大
4、制度不健全,发行快恶意圈钱多,退市制度不完善,税收多,上市公司质量差
5、投机气氛浓
6、内幕消息、小道消息多
7、牛短熊长钱难赚
㈩ 谁能总结一下过去5年的中国股市
在这五年中,投资者大都伤痕累累,去年曾出现推倒重来的言论,这说明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已经失去了信心,亏了证券会推出了股改的方案,才真正挽救了中国股市和广大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