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上市公司一般公布业绩报告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年报每年都在什么时间段披露
一季报:4月30日前;抄半年报:8月31日前;三季报:10月31日前;年报:次年4月30日前。
2. 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月报,季报,年报公布日期
年报披露时间是1~4月,半年报披露时间是7、8月,季报披露的时间是4月,10月。
《上市公司回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答》第二十条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2)股市有几季度报扩展阅读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会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全面审计,注册会计师会对审计方财产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和相应审计风险,出具审计报告并附带不同的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和否定意见。
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真实情况,不存在需要调整或披露的重大事项。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总体而言是公允的。后面几种意见,说明该会计报表有一定问题,一般情况下,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3. 公司季度报会对股市造成哪些影响
公司股价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业绩决定的,公司业绩好,内在价值增加会吸引二级市场的资金,资金是决定股票价格的根本原因,所以季报年报与股价往往有正相关的影响。
4. 市盈率TTM是什么意思
1、概念:
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是股票投资、财务分析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引入TTM的意义在于剔除财务分析上的季节性(seasonality)变化,使得分析更加严谨、符合逻辑。
TTM,字面意思是滚动12个月,即为截至最近的连续12个月。通常,TTM用于财务报表分析,以最近的12个月(或者最近4个季度)作为一个周期,进行分析、比较。TTM常用于和上一个12个月周期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一种趋势。
在国内,TTM经常被狭义定义为市盈率TTM。市盈率TTM,又称为滚动市盈率,一般是指在一定的考察期内(一般是连续12个月/4个财季)的市盈率。
2、概念解释:
TTM[1],Trailing Twelve Months,是一个滚动概念,随时都会根据时间的推进而变化。字面意思,TTM代表截至最近的12个月,或者最近的4个季度。
通常,在股票、财务报表分析当中,因为上市公司以季度为单位发报表,所以TTM通常以季度为单位,TTM在每个季度都会不同。
虽然它的起始点会发生变化,但却始终包括有四个不同的财季(1、2、3、4; 2、3、4、1; 3、4、1、2; 4、1、2、3),虽然这四个财务季度有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自然年度/财务年度,但直接弥补了公司季节性的客观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例如,一家在国内做泳装产品的公司。可想而知,该公司在夏季(4~9月)的销售、财务状况会比冬天要好。那么,如果我们在做季度性财务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财务状况会客观弱于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引入TTM概念,这样一来,相隔两个季度之间的TTM 数据比较时,其采样中总会出现3 个季度的重合,1 个季度不同。
正是由于加入了3 个重合的季度,则使这种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小波动,进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4)股市有几季度报扩展阅读:
市盈率又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市盈率LYR是价格除以上一年度每股盈利计算的静态市盈率,这个是静态市盈率;
市盈率TTM是价格除以最近四个季度每股盈利计算的市盈率,这个是动态市盈率。
5. 基金与股票有什么区别
没有人能投资“资金”,此处应该是“基金”。投资股票和投资基金的本质区别不大,都是“投资”,既然是“投资”,当然都存在风险,只是风险有大有小而已。相对来讲,基金的风险要小于股票,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基金”是正规基金,而“投资股票”是散户的前提下。如果投资非正规基金,那么血本无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比散户投资股票风险低。
不过,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投资基金,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要做好风险防控,起码要有思想准备,要知道“有风险,需谨慎”,因为一旦投资失败,极有可能血本无归,倾家荡产,最终步入“跳楼”的绝境。
6. 股市中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是指第三季度的业绩吗
中国的法律规定,股市中的季度业绩报告是指自然年的季度。三季报就是第三个回季度业绩报答告。
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有财务报告。
7. 我国货币政策是什么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根据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从学术角度,它大体可以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数量工具则更加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的央行票据、准备金率调整等,它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