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房地产2020年走势
2020年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各行各业也都产生了暂时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房地产行业。很多人都在展望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趋势会如何!
趋势一、在价格上受疫情影响上半年的市场价格预计会保持平稳或者小幅度降价,市场短时间会有一小段真空期出现。下半年随着疫情的彻底解除,市场会重新回到正轨。另外今年经济任务加重为保证经济的正常增长,房地产调控政策会让位于国家经济,各地的限购政策可能会小幅度的放松,进而市场价格也会相对上涨一些。我不太同意一些人士对房产的看衰论,房地产业仍然在国家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谓国家经济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这个硬性环境下,房价上涨是一个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增长,当然不会是前几年的炒房热房价爆涨,那种情况基本是以后不会再出现了。所以在价格上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按照这一规律稳步发展。
趋势二、在购房需求和购买人群上也同样会因为疫情造成一个的短暂冻结,但是需求仍然是大量存在的。2020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自然正常发展,三四线城市因为购房需求逐渐被透支刚需置换将成为主力军,投资需求基本将消失,需求的变少可能促使价格下跌。一线城市将继续挤压其他城市的投资需求,一线城市仍然暂时是投资加刚需为主。从需求上来看三四线城市需求正在变少,因为虹吸效应一线城市极其周边需求仍然是相当大的。
总体来说2020年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有条不紊的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B.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的发展趋势
第一,房子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
这十多年来,单就商品房竣工面积年均都在10亿平方米以上,2017年和2018年两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更是达到创历史的17亿平方米,如果加上政府建设的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还有很多无法统计的小产权房等,数目更是庞大。
主要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一二线大城市的房子人口集中,但供应不足,导致房价越来越高。而很多三四五线城市住房供应量一点没少,特别是安置房特别多,因为拆迁成本低嘛,这些地方的房子根本就只能城市内部消化,没有外部投资介入。一句话,住房需求和供应的地域错配越来越明显。有的地方房子过多,有的地方住房供应又不足。
第二,“不动产”越来越多原因是深层次的
在城市里,我们住的房屋楼上楼下很多都是不来往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隔壁或楼上下房主是什么情况,除了自住,还有可能是投资,还有可能是金融机构查封。在一个城市里,肯定有那么一些闲置多年的烂尾楼存在。而这一切,不仅是市场因素,还有可能是金融问题,导致房屋真正成为“不动产”。
很多的县城,包括一些地级市,除了在楼市火热期,大多数时候费九牛二虎之力卖房仍不好卖,但为什么除了地方招商引资需求外,大多开发商仍旧乐此不疲、源源不断、日复一日的盖房呢?里面的逻辑行内人都知道,房子作为一种变相的金融产品,卖得出去更好,卖不出去还可以抵押给银行换出钱来。
第三,售楼处买房的始终就那些人
现在大城市买房,购房资格还是相当宝贵的,不仅存在于一二线大城市,还包括部分地级市也是如此。在售楼处,你会发现一个奇怪也很正常的现象,也就是买房的就是那么些人,当然,这里指的不是“拖”。能买得起房的人想买更多的房,想法设法获得购房资格,很多房子也在他们之间交易流动,随着房价越来越高,买不起房的人也就再也买不起了。
楼市调控能把房价压下来吗?比如施行的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有多大作用?作用肯定是有的,至少在调控加码期内是如此。政策严厉了,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客户,对住房购买的需求也会快速萎缩,特别是一些郊区盘,或者户型产品不好的楼盘就难以去化,这些地方的房价就会面临回调,为加快销售回款,我们也会降价或给出促销折扣,毕竟,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
最后,从长期来看,依靠房地产发展国家经济的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还是要靠实业、制造业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房地产会犹如温水煮青蛙式退化,房价也就不会继续沿着只涨不跌的老路永续下去,逐步回归是必然趋势。
C. 中国房价趋势分析
首先房价的分析要从几个方面,首先看全局,在2012年前全国整体的房价隐形降价以1、2线城市为主,但由于以购房客户的支撑和地产商、政府的支撑,房价的降幅不会再超过百分之20。
3、4线城市受1、2线城市降价的影响,在销售上会受到很大影响,老百姓更多的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在要出现拐点前置业。但房价整体幅度不会有大面积降价的可能。毕竟利润空间也就那么多,何况地方政府还指着开发商上供养活自己呢。,,
D.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北上广土地出让供不应求,三四线城市空置率持续提升。北京最近出让的大兴、房山等地块可以看到,基本顶着顶价来拿,还得加上庞大的限价房。可以说,房企在北京拿地已经不在乎住宅是否挣钱,只有有地就可以在北京生存下去。而三四线城市,好多房企都在清理库存,开始退出。最引以覆盖率广为自豪的万达也开始某轻资产,众筹,开始推出三四线城市市场。
价格:受目前城市房地产存量、潜在供应量的影响,协同产业发展、人口的迁移、老龄化,预期一线城市涨价,但难以水涨船高,很难达到2008年经济危机后房地产和M2一同突飞猛进的状况。二线城市趋平稳,三四线城市只能祈求各自政府干点实事儿。
E. 未来几年房地产的走势
房价回归是众望所归
现在正是中国房地产最红火的时候,房价是不断地上涨,有的房价是高的离谱令人砸舌。所以有的人就发出哀叹说:“我奋斗一辈子才有可能买一套房子,或者我刚毕业拼搏了20年才刚刚能够攒够买房子的钱”。在深圳就有人建立了一个桐子楼,这都是房子闹的。每当有新的的楼盘发放,人们可以排几天几夜的长队等候,可谓不辞辛苦只为了买到属于自己的“温暖小屋”。房价的上涨是让人们痛苦不堪,同时人们又希望口袋里面的钱越来越多盼望房价下跌。
出现这种情况是逼不得已的,房价的上涨让开发商眉开眼笑,让开发商赚的肥肠肚圆的,但是这就是现实生活,这就是现在的形式。所以说:“中国的建筑市场还没有完全的规范,市场的调节还没有成熟,同时人们的需求过大过急过快,形成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分析得出:中国的房价未来走势是不会一味地升高上涨,应该在未来的10至20年间趋于饱和稳定的态势,并逐渐地回落回归到平衡点。如果,速度快的话那么应该在未来的5至8年间就会显露出稳定下调的迹象。
现在发展是突飞猛进,城市也在不断地扩张,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房地产也跟近了前进的步伐。事物的发展都符合自然的规律的。有始就要有终的,有升就要有落的。一枝射出去的箭到了尽头在也没有力气飞了。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满足需要了,饱和需求就满足了,需求就减少缓慢了就开始慢慢地回归平静,就像激情过后便是一片平静祥和。那个时候城市饱和回落,房价也自然随自回落。
城市的人多是开放的结果,大批的人涌于进来,造成了城市的严重失衡。一批农民工怀着致富的梦想和一批80后寻求理想的愿望来到城市,让城市不断地扩大,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地扩大,这就包括:房子的需要。可是在过10年、20年后,80后在城市稳定落脚扎根,90后也差不多了,而那些进城市务工的农民要么在城市定居了,要么就随着年龄的变化而落叶归根重新回到农村去了。于是需求就减少,供过于求自然就降价处理了。
10 年,20 年这么长的时间也给足了市场的时间和空间来整理和调节。市场在此期间的成熟和国家出台的完善法律法规也会抑制管理平和,宏观调控自然也不会让房价不断地恶意、肆意的上涨。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的。
上帝让一个事物毁灭,必定先让其疯狂。
如今,是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正在蓬勃发展,发展生产力、调整思想扩展科学技术,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产。农村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和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于是就形成一个新的投资热潮,农村的发展让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加强。农村发展的是一片新的宽广天地,有了改观换了新貌,城市的污染、喧闹压力逐步地把人“赶往”了农村去。人们纷纷地逃离城市走向自然风光无限好的有着世外桃源的般自由自在生活的农村。人们的离开城市的房价逐步地降落,人们的到来农村的房价逐步地上涨。那个时候人们完全是拥有两套房子,一套是在城市里面的工作房,一个是在农村的休闲房。
城市房子不断地扩建侵占土地,到了那个时候应该是不少了。到了一定的时间阶段应该可以有“以旧换新”的策略了,新的楼房,新生活概念,让那些囤积已久的楼房显得落伍,于是那些旧的因为不适合而产生了“折旧费”,开发商和投资商不得不降价处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形成了多米骨牌效应。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的处理掉手中的房子,纷纷地像雪花般的一样洒落,像股市一样抛售逐渐地互相压价而最终有可能是蹦盘,有的人因此血本无归。消费者在这个时候有的趋于理智有的是持观望的态度这样让房市更加的动荡是雪上加霜,房价回落的更加快速。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房价是不稳定不回落,那都是不行的。回归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的,精明的开发商在此之前已经是赚足了钱,他们那个时候是能够赚取一把算一把。他们是赚取现在的钱,维持中间的环节,立足展望未来。房子不断地向外界抛售,最后是双重赢利。开始时间赚取足够了,中间稳定发展,后头保留一部分用于改造、开发、创新,这又是一个商机。
突破创新,赚钱就是这样的。
F. 今年的房地产行情走势如何
进入下半年,随着部分城市和地区放松调控,楼市遇冷现象有所缓和,但说全国专范围内的楼属市回暖却言之尚早。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381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房地产的意愿和热情
高涨。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增长53.3%。专家表示,不少房企加码海外投资,意在谋求更多的投资收益。国内楼市调控转
型,海外市场逐渐回暖,是造成房地产投资“外热内冷”的主因。
详情参考赣州楼盘http://ganzhou.house.163.com/14/0815/06/A3LUQQ5Q02920J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