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年1月份利润表本月金额与本年累计金额应该是相同的吧
1月份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与本月数是一致的。利润表反映的是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情况。以后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数字是等于当年度利润表上的净利润加上以前年度的利润表上的净利润的。
Ⅱ 跪求一份小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要2017或者2018年的,写毕业设计用的。
Ⅲ 求2017最新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问题补充:
都不是,作“其他业务收入”要交纳营税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要交纳增值税。
Ⅳ 利润表中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应填什么数
本期金额为报告期金额,如为月报就是本月的发生数,如为季报就烛本季报的发生数,如为年报就是本年度的发生数。
上期金额为上年同期金额,如为月报就是上年本月的发生数,如为季报就烛上年本季报的发生数,如为年报就是上年度的发生数。
利润表是按季报填的,所以金额就应该是三个月的数据相加。
比如:二季度就是本期金额 (4月收入3万、5月收入2万、6月收入5万)这里填写:10万元。上期金额就填写一季度的数据。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
多步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多步式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每个项目通常又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用列。“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
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
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Ⅳ 求2017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模板。
(新)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xls已经发过来,请查收!
Ⅵ 请教下大神 我司2017年利润表净利润亏损110万,资产负债表里是-400多万
如果说2019年继续盈利,可以继续弥补还未弥补完的2017年20万亏损。
如果说想版要给股东分红的权话,未分配利润必须为正数才可以。
分红的步骤以及分录是怎么提取出来怎么做的?
从本年利润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然后计提盈余公积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剩余的部分可以选择分红。
像提取未分配利润之前那些提取资本公积那些是怎么规定的?
这个说法有问题,未分配利润不叫提取,比如前年亏损90万,今年盈利110万,累计的利润就是20万,“分配前”的未分配利润就是20万,这个过程是第一步的,不叫“提取”也不存在“之前”。
分配利润的那个东西,叫盈余公积而不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我投50万建厂发展壮大,你投50万就想占我50%的股份,没门,掏270万出来再说话,我给你当50万算,这个220万叫资本公积,相当于允许你分一杯羹的手续费”,盈余公积是“公司赚了20万不能全部分红了,全部分了万一出事,公司就没有钱了,最多允许你分17万,这3万叫盈余公积,留作保底”。盈余公积分为法定和任意两种,前者是法律规定的10%,后者是公司章程规定的。
Ⅶ 2017年利润表中新修订科目有什么变化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利润表中正式增设“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在2015CPA考试新版会计教材中,“其他综合收益”也做了相应变化。
“其他综合收益”作为一级科目核算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即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的业务,新准则将其进行了分类梳理,将部分项目归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这涉及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多项具体准则的有关规定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改头换面,另起炉灶
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现记入“其他综合收益”。如此变化,主要是因为“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即以后终究会归入损益类科目核算,只是当时业务还不适合直接归入损益核算。
这就像百川归海,需要中途转个弯。
这个中转站就是“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其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及处置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还包括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部分。
其二,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或减少。
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不是资本交易,是持有利得。因此,不论是在投资单位的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均应归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第二种情况是对子公司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有因子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而在合并报表中按权益法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才是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因权益性交易导致的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的变动使得合并报表按权益法相应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动不是其他综合收益。
其三,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记入所有者权益导致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加,及处置时的转出。
其四,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二是一如既往,原封不动
原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新准则前提下,扔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核算”,坐看云起,按兵不动。例如: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贷方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变动仍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事实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一直是业界较有分量的业务,“其他综合收益”核算涉及也较多。例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下“其他综合收益”明细科目的核算是新准则亮点内容,也最具有代表性。
主要变化如下: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的,投资方应当按照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他综合收益。
投资方全部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投资方部分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剩余股权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处理并按比例结转。
例:A企业持有B企业30%的股份,能够对B企业施加重大影响。当期B企业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1200万元。除该事项外,B企业当期实现的净损益为6400万元。假定A企业与B企业适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投资时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亦相同。双方在当期及以前期间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因素。A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时(单位均为“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920
——其他综合收益360
贷:投资收益1920(6400×30%)
其他综合收益360(1200×30%)
Ⅷ 利润表中求毛利率,净利率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1-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2017年毛利率=(39791.89-29014.14)/39791.89*100%=27.09%
2018年毛利率=(43335.32-33360.26)/43335.32*100%=23.02%
2019年毛利率=(31283.51-24352.13)/31283.51*100%=22.16%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2017年净利率=4165.83/39791.89*100%=10.47%
2018年净利率=5159.15/43335.32*100%=11.91%
2019年净利率=31283.51/2945.07*100%=9.41%。《利润率计算知识》
Ⅸ 上海医药这家公司的财报咋样
上海医药最近动作频频。先是旗下上药云健康获注资超过10亿元;接着,又入股了威斯克生物,这是一家主攻疫苗研发生产和免疫治疗公司;后来,旗下的惠永药物公司完成了A轮融资,金额高达2亿人民币。第一则和第三则是个好消息,毕竟都是钱进来,但第二则的效果如何,投资收益咋样,还待市场检验。
这两个月,上海医药花招频频,各种资本运作非常六六六,但最后结果怎么样,咱们先不说,只说它本身的实力也就这点,得努力加强啊!希望这通操作真的能够猛如虎,让它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