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工业企业
本土企业,外企不算。工业,包括重工和制造业:上海宝钢,上海石化,江南造船厂,申沃客车(前身上海客车厂)等
B. 上海还能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吗
不可能了,正在向金融中心转型,成本高昂,土地面积不够
C. 在上海制造业和IT业哪个有前景
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stry)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培训中心的专家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际,他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不是真正的制造业,而是代加工,代加工只需要低文化层次的员工,真正的制造业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
D. 上海市重要的制造业企业有哪些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太多了
E. 为什么说上海仍然是我国的制造业中心
现在的上海,给外界更多的是其作为全国的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很难联想到上海的制造业。看一看上海的洋山港、外滩、浦东这些地区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制造业了,那里只有酒店、娱乐、写字楼、港口、银行、酒吧,已经见不到工厂了。
目前,上海已经把现代制造业基地作为未来的发展定位之一,这是上海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行动。上海在大力发展金融、贸易、航运等产业的同时,也会在现代制造业发力,如装备制造、造船、大飞机、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城市。
F. 上海六大支柱产业是什么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是上海六个重点工业行业。
2018全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6%,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新增就业岗位58.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预计城镇调查失业率在4.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
二是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造业部分产值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三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化方案的98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0.2%。四是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6)上海制造业扩展阅读
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完成32679.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实际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根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679.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增长8.7%。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2018年工业增加值869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81.49亿元,增长3.3%;
G. 上海9大产业具体都哪些
新能源、
民用航空制造业、
先进重大装备、
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制造业、
新能源汽车、
海洋工程装备、
新材料、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H. 上海有哪些主要工业
上海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19世纪中叶以后,上海出现了机器制造业、蚕丝业、面粉加工业、航运业、印刷业等民族企业,为上海城市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包括机械加工、冶金、电子、仪表、化工、船舶制造、轻工、纺织、航天航空、医药及医疗器械、印刷、食品加工、服装、石油化工等,重、轻工业各行门类之全堪称中国之最。产品不仅满足上海,支援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各国。另外,上海还拥有像宝钢、金山石化、石洞口发电厂等国家大型企业,更增强了上海作为全国工业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虹桥、漕河泾、闵行、浦东等开发区的兴起,一大批独资、合资企业的迅猛发展给上海这个古老的工业城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