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析通胀(或通缩)给经济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1,小企业经营困难关门。因为很多产品的原料涨价了,人工费提高(工资会随食品之类的生活必需品的提高而提高),而产品价格又不可能升的很厉害。在种情况下企业的投入必须很大才能支持经营。资金紧张的与信用不高的小企业就很可能无法继续进而破产。
2,就业压力提高。企业破产后这些失业的人就会打动劳动力竞争的加剧,进而有降低工资的趋势。
3,出口减少,汇率上扬。对于我国来说,通货膨胀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要更大,因为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还有第三个因素即本币的升值。这必然带动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并造成出口减少,这点你可能看看最近珠三角的情况。(我们公司上周就因为我上面说的原因死了俩供应商),这有同时也促进了失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影响对各个阶层的人影响是不一样的:
1对收入低的百姓影响最大,因为这些人基本是靠低微的工资生存,几乎没有留余,物价上涨,这部分人的绝大部分收入可能都将花在食品及生活用品上,虽然工资可能会稍微提高,但是却很难说能赶得上无价的上涨。所以相对生活水品就更加恶劣。
2,对小生产厂家次之,但仍然影响很大,比如说原来一个小企业主只要每年投资10万,就可以获得利润20%,现在假如工资由于物价上涨而总成本上升7%,原料上涨而总成本上升5%,其他费用不变的话,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利润将降为8%,困难的是这时即使要获得这个已经减少的利润,要投入的资金已经不是10万而是11.2万,所以这时投资同样规模的生产所需货币资本更大,而已经投入的生产也需要比原来更大的流动资本周转,这本身会淘汰一部分企业。
3,对大型生产企业或者集团型企业影响较少或者没有影响 ,这种资本强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降低价格减少利润的办法搞垮其他的小竞争者。因为就像亚当.史密说的那样,“钱能生钱”。大企业主完全可以通过他们在销售数量上的增加弥补他们在利润上的减少造成的损失。
4,对商人有利,大销售商可以通过他们在信息不对称上以及销售渠道的优势对商品进行投机,这点在物价昂贵的状态时更容易做到。而且由于物价上涨时生产厂家销售产品困难更大。所以这时商人阶级的定价权就会更大。
『贰』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想比较之下哪个对经济的影响更大
一、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区别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2、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二、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一般地说,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三、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刺激国内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影响都大! 出现这情况,都不好
『叁』 通货紧缩的影响有哪些
1.加速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得企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将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结果社会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二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的加重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三是物价下跌引起的企业利润减少和生产积极性降低,将使失业率上升,实际就业率低于充分就业率,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
2.导致社会财富缩水
通货紧缩发生时,全社会总物价水平下降,企业的产品价格自然也跟着下降,企业的利润随之减少。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使得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相应降低。而且,产品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单个企业的产品难以卖出,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周转不得不增加负债,负债率的提高进一步使企业资产的价格下降。企业资产价格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净值的下降和财富的减少,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供给的相对过剩必然会使众多劳动者失业,此时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使工人的工资降低,个人财富减少。即使工资不降低,失业人数的增多也使社会居民总体的收入减少,导致社会个体的财富缩水。
3.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考察,即社会财富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以及社会财富在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从总体而言,经济中的债务人一般为企业,而债权人一般为居民。因此,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也就是在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分配。
4.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有损于债务人。通货紧缩使货币越来越昂贵。这实际上加重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使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甚至使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崩溃。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货币升值是引起一个国家所有经济问题的共同原因”。
『肆』 通货紧缩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不能促进消费吗
一、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物价下降压力。据悉,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7%,今年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8%。
不过我国物价下降不同于日本的通货紧缩,因为一方面我国的物价下跌是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存,另一方面我国物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速度高于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国家的物价下跌迟早会对我国产生影响。及时寻找应对通货紧缩的措施,对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的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抵御通货紧缩,应及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目前有不少产品和服务供过于求,同时也有不少居民因收入水平不高而无力购买其中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这是典型的因供给过剩而导致的物价下降。
二、通货紧缩并不能促进消费
事实上,防范通缩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主要以消费逐渐取代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消费带来的增长可以解决由投资带来的增长的很多后遗症,比如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向海外过度出口带来的外汇储备无形增加等问题。
(4)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控制通货紧缩的措施:
1、我国要根据每年GDP的增长速度,建立增加平均工资水平的制度,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同步增长。
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工薪阶层与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这些人收入的提高,将直接促进我国产品的消费(富人则可能由于购买进口商品而促进外国产品的消费),也只有提高广大的一般城市居民与农村人口收入,才能提高全国的整体消费水平。
2、应加快市场体系的建立,破除某些地方政府对落后企业的保护,用市场力量消灭盲目投资。
导致我国某类产品供过于求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体系尚未真正建成,以至于盲目投资的企业即使其产品没有竞争力,甚至是伪劣产品,也能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获得利润。
因此,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落后企业的保护,也是防止整体物价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3、应加快金融体系改革,疏通货币流通渠道,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金融体系改革有两大课题,一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国有商业银行尽快成为真正的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
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完整的金融体系,使急需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及时得到资金,通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此外,还要加快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建设,在适当时候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金融机构能根据市场定价,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
4、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对未来的预期。
目前我国不少居民不敢大胆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生老病死以及子女教育等有比较大的顾虑。因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不但敢用今天的钱来消费,而且还敢于用明天的钱消费,这将有助于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5、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扩大产品出口。
扩大产品出口,以国外的需求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是解决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伍』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
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通缩的危害表现在:物价下降了,却在暗中让个人和企业的负债增加了,因为持有资产实际价值缩水了,而对银行的抵押贷款却没有减少。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
从过去的经验看,抑制通货膨胀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当经济进入上升时期之后,物价增长的加速度总是要明显快于经济的加速度。然而,从近3年来经济运行的情况看,物价问题似乎成了一个“被夸大了”的问题。
另外,从过去的经验看,物价是经济的一项滞后指标,通常是在经济高峰过后一年左右才达到它的顶点。
物价出现异化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即经济运行环境变了。本轮经济景气周期是我国买方市场出现之后的第一个周期,在消费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物价水平自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扶摇直上。
『陆』 通货紧缩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仍有争论,但对于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柒』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
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是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和失业效应。
1.通赁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
这里所谓的“财富”,是指全社会的财富总量而言,财富“缩水”即全社会财富的减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1998)在分析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区别的时候,认为通货膨胀的财富再分配就其总额而言是上升的,而通货紧缩却意味着财富总额打了一个折扣。言下之意很明确,即通货紧缩将使全社会的财富“缩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牵头的一个课题组的研究也认为,在通货紧缩的宏观环境下,财富“缩水”将是中国面临的更深层次问题。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社会财富可视为居民财富,企业财富和政府财富的加总。在不考虑财富在国际间转移的条件下,如果能够证明居民,企业及政府的财富都因通货紧缩而减少,那么通货紧缩使社会财富“缩水”的结论无疑是成立的。
企业财富的缩水
企业是社会的生产者,其财富主要以企业资产的形式体现。因此,企业财富的缩水,也就是企业资产价格的下降。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资产价格一般来说都是下降的,其推理过程如下:
通货紧缩使得全社会物价水平普遍下降,其中自然包括企业产品价格的下跌。产品价格下跌使得企业盈利减少,这就意味着企业赢利能力的减退。而市场对企业资产的定价一般是以它的赢利能力为标准制定的,因此盈利能力降低,其资产价格就要相应降低。
通货紧缩使企业资产价格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负债率上升。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大多利润降低且产品销售不畅,在此条件下,企业的债务率一般是上升的;此与同时,在名义利率下降的程度不及物价的下降程度时(名义利率一般是保持不变或下降的程度小于物价下降的程度),企业惜人的每一笔债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实际将不得不偿还更多的钱(里面含有“通货紧缩税”),这样就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加重的债务负担一方面直接削减了企业的净资产,另一方面又使企业陷入债务的泥潭。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温·费雪所说的: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负债人越是还债,他们的债就越多。”
2)居民财富的缩水
收入是居民财富的源泉。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下岗失业者较多,劳动力市场是明显供过于求的,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工资将会降低。考虑到工资本身的刚性或粘性,即便工资没有降低或小有上升,那也因下岗失业者的收入绝对减少,居民整体的收入雄以达到正常的增长。近年来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的明显放慢可以支持这一结论。
居民的已有资产也将缩水。居民所拥有的资产,大多为消费用的资产。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消费者资产的价格也是大幅降低的,无论是彩电、冰箱等老的“三大件”,还是目前的住房、汽车等新的“三大件”,以普通型桑塔纳轿车为例,其 1996年的市场价格尚在16万元左右,1997年降到了14万元左右,到了1999年已经降到了11万元;这就是说,如果某个家庭在1996年购入一辆桑塔纳轿车,标志着这个家庭拥有16万元原值的资产,而到了1999年,剔除折旧的因素,这辆车可用于抵押的价值已经只剩下11万元。由于这些消费用资产占居民家庭财富主要部分,其货币价格的降低,自然也就意味着居民财富缩水。
3)政府财富的缩水
政府的财富,可以分为存量和流量两个部分。其存量部分,如属生产性的资产,可视同前面所分析的企业资产,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是收缩的;如属消费性资产,则可视同居民的消费品,其价值随着消费品价格的降低而缩水。政府财富的流量部分,为政府的收入与支出。集中反映政府收支状况的指标,自然是非“政府赤字” 这一指标莫属了。自1998年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有了明显的增长。赤字的增加即意味着政府对社会负债的增加,同时也是财富的缩水。
2.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经济衰退属于通货紧缩的表象之一,经济衰退应包含于通货紧缩之中,因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也就无从谈起。但考虑到通货紧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价格水平物价持续与普遍的下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可以理解为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对于经济的促退作用。
物价的普遍下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经济产生促退作用:
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使得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价格降低,从而使其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严重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这将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或停产,进而使全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抑制
物价持续与普遍下跌将使实际利率上升,这是一种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制度安排。因为债务人在向债权人偿还债务的时候,由于物价一直是下跌,偿还同样的货币,实际上包含了更多的价值,债务人越是还债,其债务就越重。必须承认的是,社会上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加重,无疑会使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物价下跌使生产者的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降低,这又将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减少,加重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状况;非自愿失业增多,标志着社会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指标看,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基本是同步的。
3.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
如果说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就业效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对于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只有加重失业的可能而没有促进就业的可能:
通货紧缩意味着投资机会的锐减,亦即可能容纳就业的机会的锐减;
通货紧缩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企业减产甚至停产的增多,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企业下岗人员自然增多。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近几年已经到了新增劳动力进入社会的高潮,每年新增劳动人口在1000万以上。在通货紧缩使投资与消费需求普遍不振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矛盾十分尖锐。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即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以及社会财富在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从总体而言,经济中的债务:人一般为企业,而债权人一般为居民,因此社会财富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也就是在居民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捌』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减少,则会因总投资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一般总是快于名义工资的提高速度,因此企业利润会增加,又会促进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负相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损害经济的发展。较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性投资下降。通货膨胀会降低投资成本,诱发过度的投资需求,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采用全面的价格管制措施,降低竞争性和经济活力。
3、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正负效应会相互抵消
(二)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三)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
1、固定收入者损失,浮动收入者得到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损失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4、国家得到,居民受损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二、(一)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出售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玖』 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政经作业
通货紧缩
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於供过於求的状况。通货紧缩对经济与民生的伤害力比通货膨胀还要厉害。多位学者认为,通货紧缩(deflation)是
未来世界
经济所必定面临的严峻课题。
实质债务加重→
贷款人
减少开支、出售资产→企业获利下降进而删减劳工成本、贷款人收入与资产价格下降→贷款人实质贷款增加、经济需求减少(恶性回圈开始)。
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通货紧缩是由於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振国内
有效需求
为优先,再辅以政府配合扩大
公共支出
,才可望舒缓通货紧缩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