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人民币暴涨再度引发高度关注。
离岸人民币连续两天暴涨逾1600点,突破6.80,在岸人民币昨天也大涨近700点,令市场叹为观止。
分析认为,此轮人民币大幅上涨,短期内可能令人民币阶段性稳定,中长期来看对黄金、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任泽平:利好股市和黄金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美元走弱、国内经济L型筑底等为人民币短期走稳提供了基本面环境。随着负面因素退潮,曙光乍现,利好股市和黄金。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上任,对其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市场重新调整预期,美元指数回落,1-2季度黄金可能有机会。
随着特朗普效应开始逆转缓解新兴市场压力、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钱荒退潮、汇率维稳、监管层协调解决“萝卜章”事件、供给侧改革加码推进,负面因素消退,债市趋稳,股票市场受益于企业盈利改善和供给侧改革驱动,基本面扎实,回调提供了买入机会,抗通胀、受益改革和超跌成长股是未来主线。
屈庆:利好债市?未必!
周四离岸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并带动在岸人民币升值,也一度带动国债期货止跌反弹。市场上确实有观点认为,前期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汇率对利率形成的压力,导致了利率的反弹;那么如果人民币开始升值,意味着利率有下行空间。但是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
首先,离岸人民币的升值原因在于资金利率高企,导致了做空力量的逆转,本质上是用高利率来稳定汇率。那么高利率是汇率稳定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汇率稳定的结果。
其次,本次离岸人民币的升值,只是在贬值趋势之中的阶段性反弹,并没有扭转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那么过去的人民币贬值对利率下行的约束依然存在。
最后,此前我们分析过,真正能缓和债券压力的,还是要看人民币伴随着基本面改善后的自我企稳。例如,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得到缓和,经济企稳后等等。而目前是利率高企后的被动升值,这反而意味着债券利率作为汇率稳定的牺牲品,并不具有下行空间。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人民币的强劲反弹,确实情绪上缓和债券的压力。但是从节奏上看,人民币阶段性升值结束,债券调整的压力可能再度增强。
姜超:要缓解贬值压力,长期应控房价!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的目光则放得更加长远。他认为,人民币短期或将保持阶段性稳定。但长期看,稳定汇率靠抑制地产泡沫、加快改革。
从经济增速、顺差和利率角度比较,人民币都要好于美国,但是过去几年的中国房价涨幅远超于美国,而且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已经超过美国、但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汇率贬值的压力主要源于房地产泡沫。
由于中国对美国有着巨额的贸易顺差,因而特朗普放言要给中国征收45%的关税,以及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这意味着有着巨额顺差的中国汇率如果再继续贬值,也会有越来越大的外部政治压力。
长期来看,要解决人民币贬值压力,必须要严格控制房价增速、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为经济增长找到新的动力。
韩会师:关键是扭转长期贬值预期
建设银行人民币研究员韩会师也认为,对人民币空头进行短期内疾风骤雨式的打击很容易,但依靠短期行为很难彻底扭转弥漫市场已近3年的人民币贬值预期。
一旦企业和民众个人将当前人民币的快速飙升理解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或者纯属意外的市场偶发现象,贬值预期反而容易受到刺激。
对于大国的国际收支安全来说,将目光放在短期内人民币的飙升能打爆多少空头意义有限。
如何保持政策的连贯性,通过人民币的波动给市场清晰传递出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规则,令市场不再依赖过去的贬值经验猜测未来走势才是真正重要的。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1-06,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Ⅱ 任泽平:全球股市暴跌,根本原因是什么
点评:
(1)核心观点:近期全球股市暴跌,风险偏好下降,催化剂是美联储加息、人民币汇率贬值等,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和资产价格泡沫的严重性。
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7-8年的恢复,但根基不牢,美国火车头复苏脆弱,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之困。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关键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2016年全球经济脆弱性增加,是否进入“七年之痒”的周期里?元旦过后的全球股市暴跌,是正常的短暂调整还是危机前兆的风暴前夜?面对挑战,供给侧改革是唯一出路,是该决断的时候了。随着供给侧改革破冰攻坚,各界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将更有信心。
(2)新年伊始,全球股市暴跌,大宗重挫,黄金债券等避险资产上涨。
元旦以来,全球股市暴跌,截至1月16日,标普500指数下跌8%,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0.4%,德国DAX指数下跌11.2%,日经225指数下跌9.9%,上证综指下跌18%,巴西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股市也出现大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其中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22%,LME铜下跌7.8%,DCE铁矿石价格下跌5.4%。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较大,港币大跌,联系汇率制面临挑战,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大贬。避险资产获青睐,美债收益率一度跌破2%,中国国债收益率跌至2.7%附近,黄金上涨2.6%。
(3)催化剂是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等。
首次加息后,近期美国通过逆回购(Reverse Repo)回收大量流动性,与之相佐证的数据是1个月期的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考虑到美国是全球流动性的“总阀门”、各国经济脆弱性以及2009年以来流动性过剩堆积了大量资产价格泡沫,美国回收流动性重创全球股市和各国汇率。
当前国际经济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三轨分化,美联储加息回收流动性,但新兴经济体仍处于严重衰退期,巴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同时,西方国家有可能结束对伊朗(OPEC第二大原油输出国)的经济制裁引发原油再次暴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打击全球风险偏好。
(4)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和资产价格泡沫的严重堆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均采取QE、财政刺激等手段应对,供给侧改革进展有限,全球缺少创新浪潮和新增长点,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实体经济复苏进程脆弱。世界经济呈三轨特征:
第一轨,美国2008年11月以来实施了三轮QE,并长期保持零利率,走向弱复苏并在2015年12月首次加息。需要看到的是,美国经济此轮复苏主要是靠大规模货币宽松、刺激股市房市泡沫(全大幅创新高)、页岩油气革命收窄能源进口贸易逆差、制造业成本降低引发制造业回流的再制造化等,跟上世纪80年代末供给侧改革之后引发的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及其黄金增长周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火车头的美国更多地是通过QE和美元贬值将调整成本分散全球承担,而不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创新引领全球走出危机。第二轨,欧日在2014年以来通过QQE、负利率、汇率大幅贬值(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欧元日元贬值幅度高达20%-30%)等货币刺激,经济筑底改善,采取的手段仍然是将调整成本分散全球承担(2014年5月-2015年5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供给侧改革基本没有进展。
第三轨,中国经济正经历转型之痛,2008年前后刘易斯拐点出现,劳动力成本加速上涨,加工贸易比较优势削弱,2014年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房地产投资及其相关的重化工业投资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国内一线房市价格泡沫、三四线城市库存泡沫、股市估值泡沫、重化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但面临体制性出清困难、银行体系大量隐性不良、影子银行体系高利贷维续旧增长模式等因素叠加,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管制放开不够,减税力度过小。
(5)七年之痒?全球市场休养生息?
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7-8年恢复,资产价格也出现了多年繁荣,堆积了较大的泡沫。但背后经济复苏的根基脆弱。一方面,复苏主要依赖于各国央行轮番刺激,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经济恢复力量减弱;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关键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正面临转型之困。而作为“火车头”的美国也开始显露疲软迹象,标普500指数ROE从2014年10月的15.2,下降到2015年12月的12.6,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从2014年10月的59,下跌到2015年12月48。
(6)新兴市场是高危区。
一方面美国率先搞QE、零利率、贬值等分散调整成本,产能出清和去杠杆率先完成,率先走向复苏,随后欧日加码搞QQE、负利率、贬值等,经济筑底改善,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尚未产能出清和去杠杆(中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和巴西等资源型产业产能过剩),全球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另一方面,美国正进入加息周期,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态势可能逐步逆转,新兴市场成为最脆弱的一环。
Ⅲ 离岸人民币暴涨对中国股市利好还是利空
你好,离岸人民币暴涨对中国股市是利好。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美元走弱、国内经济L型筑底等为人民币短期走稳提供了基本面环境。随着负面因素退潮,曙光乍现,利好股市和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