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能停车场系统设备的发展历程及市场前景分析
智能停车场系统从十几年前的刷卡管理,到后来的蓝牙远距离读卡识别,再到后来的是车牌识别停车场系统,现在的停车场完全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车主通过车牌识别进出停车场、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缴费,随着车辆的逐渐增多,目前停车行业市场前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道尔停车场运营者首选。
㈡ 智能停车场有哪些类型呢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智慧停车场系统。“停车难”是各大城市的通病,着力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各界共识。对此,除了新增停车位外,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盘活停车位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优化停车位使用效率,智慧停车行业正吸引众多企业和资本关注。无论从政府角度出发还是从民生角度出发,智慧停车的市场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个亿万级的市场。智慧停车已成为各地政府、企业和民众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前景看好等众多利好的支持下,智慧停车被人誉为“获取互联网入口的下一个主战场”。
智慧停车行业当前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盈利模式有众多可能性,发展潜力巨大。
㈢ 智慧停车市场现状怎么样
智慧停车引起资本关注
“停车难”是各大城市的通病,着力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各界共识。对此,除了新增停车位外,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盘活停车位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优化停车位使用效率,智慧停车行业正吸引众多企业和资本关注。
利好政策出台,智慧停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无论从政府角度出发还是从民生角度出发,智慧停车的市场都具有广大的前景,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智慧停车已成为各地政府、企业和民众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具体而言,政府层面目前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支持、推动智慧停车的发展。例如,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智能化停车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智慧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引导车位自动查询、电子自动收费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态的发展,提高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仅为14.5亿元,到2016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已增至62亿元。截止到2017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达到了80亿元。随着后期城市停车难、停车贵等问题凸显,智慧停车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需求。预计2018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以2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加,并且预测到了2020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54亿元。
2010-2020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类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目前,智慧停车行业主要有五类主体参与竞争:
第一类是停车设备供应商。停车场作为具有产权归属的资产,归属于所属的地产物业管理公司,而停车场设备及管理系统、后续的运营服务则由专门的停车场设备供应商提供。
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停车场设备商代表是捷顺科技,捷顺科技成立于1992年,致力于智慧停车、智慧社区和智慧商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出入口智能管理和智慧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截至2018年6月底,捷顺科技累计签订智慧停车车道数超1.41万条,涉及车位数超165万个,日提供停车服务超310万次;其中签订车道数较2018年初增长74%,日线上订单交易笔数超22万笔,较2018年初增长120%;实现智慧停车运营收入134.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3.41%,占同期营收比重达0.44%。
第二类是安防设备供应商。由于在视频技术、可视化管理、门禁管理等综合能力方面比其他竞争着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也是智慧停车行业内非常强劲的竞争者。目前,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设备供应商都有意发力停车场业务。
第三类是市政交管部门。市政交管部门掌握路侧停车位及路外公共停车场,具有资源优势,同时财政雄厚,整合能力强。例如,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通过宜停车APP收揽了各区路边停车位资源,提高了停车效率。
第四类是互联网创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切入智慧停车业务的模式多是基于智能硬件或大数据,或与物业公司、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对接B端停车场、物业,连接C端车主,典型代表如ETCP。
ETCP成立于2012年,集团总部位于北京CBD核心商圈,在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设有分(子)公司近20家;为建立以停车为入口的商业生态体系,ETCP投资控股和参股相关企业10余家。与传统停车场相比,ETCP停车场优势很大,如通行效率高、手机实现车位预订、联网管理等。
第五类是互联网巨头。例如,蚂蚁金服便先后多次在智慧停车领域布局,2016年与ETCP达成合作,2017年在上海虹桥机场设立试点停车场,2018入股捷顺科技。
㈣ 智能停车系统的潜在竞争者分析怎么分析呢
基于移动设备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应用前景分析
㈤ 停车位APP市场分析
停车位APP市场,互联网巨头下一个争夺领域
随着车辆激增,停车位紧张,到陌生的地方,不知道附近是否有停车场?如今互联网流行的移动支付,被运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于是乎,专门为停车缴费的App应运而生。
最近仔细研究了几款停车app,玩转停车、宜停车等,目前已经上架的app基本上是以信息展示为主,即用户到达某个地方,寻找附的停车场,app提供附近停车位信息展示,部分app资源切入较广,可以显示附近的停车位空余数量,部分提供预定功能,但是固定某车位预定。上海交管局拟开发的app相对比较先进,可以利用公交卡刷卡扣费,但前提是该车位属于交管局管理。到2015年12月为止,停车APP行业还没出现一个叫得响的“神器”,也就是说,还不能算是一个“行业”。停车是最刚性的需求,尤其是一二线大城市,停车难是一切城市消费的痛点。
情人节当天谣传多日的滴滴和快的合并被证实,全世界知名的两个烧钱创业项目总算结束双方的战役,这让双方的投资人可以过个安稳年,如果2016年腾讯、阿里真打算用投资滴滴、快的级别的钱构建一个汽车消费入口,停车APP无疑是首选。
其一,停车是最高频的汽车消费,无论是用户接触频率还是从支付频率看,都远远高于打车,而且车和人是合一的,没有什么汽车消费入口能像停车APP这样完美。
其二,停车是最刚性的需求,尤其是一二线大城市,停车难是一切城市消费的痛点。智能停车APP解决了刚需问题,同时如果解决了这个痛点,由此带来的商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其三,停车的客单价看起来不高,但从频率看,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客单价并不低,而停车的沉没成本是一定的,提高利用效率创造的利润非常高,而且从支付便利的角度看,车主预支付的可能性非常高,由此带来的资金沉淀的商业价值也非常可观。
其四,停车作为汽车消费入口是显而易见的,关键停车还是一切消费的入口。对于汽车社会而言,如果从停车位置还不能判定消费需求,那O2O和大数据就彻底是谎言了,顺着这个思路各位就不难知道医院、幼儿园、政府机构周边的停车场资源有多么珍贵。
其五,停车位分时共享的价值远远大于车辆分时共享,反正将来要分享汽车的人还得先找到停车位,对吧:)但是虽然这么大的金矿,关键是停车APP的门槛非常高,打车APP面对的只是出租车公司,是国有企业,而停车APP面对的则非常复杂,不仅有各类停车场产权实体,对于大量路侧停车还有政府机构。这些资源门槛决定了一般互联网创业者很难全国性复制这种服务。如果仿照滴滴打车的成功,采取车主发单加小费、车场接单的机制,这又是典型的照猫画虎。如果该模式能够成功,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停车的Uber,而是Parkme笑到最后呢。简单说一点,繁忙的车场你交了小费,就一定能停进去吗。
所以虽然停车app市场潜力巨大,但想要加入这个市场,最好与各地交管局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快速切入市场,其它的资源智能靠地推人员撒网了。
求采纳,谢谢!
㈥ 智能停车行业市场前景如何,有没有好的项目推荐下
智能停车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汽车业兴起与城市化推进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我国智能停车行业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得以迅速的发展,特别近十年内发展十分显著。在信息化、高效化的当今世界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智能停车行业还存在居多的问题,需在发展中得以完善和进步。
智能停车行业的兴盛是市场需求的体现,汽车数量的极速增长,城市化的飞速进展,给城市停车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传统的交通技术和手段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为智能停车行业创造了机会,尽管目前这个行业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要在全国全面铺开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该行业具有:潜力大,发展速度快,普及化速度慢,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大等特点。
智能停车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程度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就目前我们公司而言,主要市场还是在东部沿海开发城市,因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快,政策倾向性比较明显,就拿上海为例:该城市属于我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大型都市,其经济地位和城市发展水平以及政策支持都占据优势,所以停车场管理系统等智能停车产品在该城市得以充分利用和发展。但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并不能代表像将来智能停车行业的发展主要方向,我们认为该地区智能停车的可持续不是很强,市场相对饱和,但市场延伸范围仍会加大。因为智能停车行业主要包括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停车场区位车位诱导系统、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车牌识别等系统,而一般城市智能停车主要还是从停车场管理系统入手,该系统主要运用于停车场及道路交通管理,所以它的发展受房地产的限制、城市智能停车场发展程度的影响,尽管智能停车行业是新兴行业,但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其最早入驻的地方,同时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程度比较深,行业竞争比较大,因此停车场管理要求的智能化程度更高,这个时候城市诱导系统、区位车位诱导系统发展反而更加明显,相比之下,智能停车场管理将可能在后起的发展城市更加突出,内地中大型城市将会成为市场焦点。
国内目前主要有几家这块的服务商,其中东莞帕马(www.myapa.com.cn )觉得非常不错:东莞市帕马智能停车服务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城市静态交通信息化服务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城市临时占道停车的投资运营;停车场投资、建设、经营管理;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局域网的建设、信息发布;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动漫制作;科技中介;代理、发布国内外广告业务。
公司自行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静态交通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解决城市在静态交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车位不足、车位信息不畅通、车位使用率低等问题,使城市交通管理朝着智能、规范、环保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公共形象和文明程度。
㈦ 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怎么样
“停车难”是各大城市的通病,着力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各界共识。对此,除了新增停车位外,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盘活停车位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优化停车位使用效率,智慧停车行业正吸引众多企业和资本关注。
无论从政府角度出发还是从民生角度出发,智慧停车的市场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个亿万级的市场。智慧停车已成为各地政府、企业和民众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前景看好等众多利好的支持下,智慧停车被人誉为“获取互联网入口的下一个主战场”。
智慧停车行业当前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盈利模式有众多可能性,发展潜力巨大。
㈧ 国内的智能停车系统的发展如何
目前,停车场管理行业发展的相当迅猛,不仅是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加入,更多的还是结合了大数据等高级的科学技术,云停车平台就是诞生中的一个新机遇。同时伴随着有车一族数量越来越庞大,加剧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停车问题也迫切的需要得到解决。
为了逐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多停车管理行业的公司都在大力发展智能停车事业,一些智能的车牌识别系统伴随着云停车服务,使得用户停车取车操作简单便捷,寻找车位耗时也大大减少,云停车平台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所诞生的产品。
云停车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所辖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突破了单一停车场运营管理的信息孤岛,实现了集信息采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财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加上车牌识别系统的加入,用车客户只需在出门之前用云停车查找相关适合自己的停车场,提前预定就能在到达时根据指定的步骤能够快速的停好自己的车辆,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时间。
其中,车牌识别在高速公路车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车牌识别技术也是识别车辆身份的主要手段之一,车牌识别技术成为车辆身份识别的主要手段。
此外,云停车还可及时向管理人员提供车场管理的决策性实时数据,并且将围绕车生活不断提升增值服务,如车位预定、优惠券、车位服务等,在解决停车痛点时,也创造了停车新体验。
云停车平台的出现,的确大大的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也是实现智能停车场、智慧停车的曙光,智能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属于静态交通管理,除了信息化植入还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如进出口规划,取车管理,还要在收费,查询,找车位等方面有良好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