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给我举一个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案例及分析
供应链合作伙伴间进行合作的案例分析
经济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不同寻常的转变。现在的竞争主体,已经从以往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而,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成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中国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范例。
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裕隆集团为台湾省内第一大汽车制造厂,其市场占有率高达51%,年销量20万辆)、广州京安云豹汽车有限公司等共同合资组建的,由东风汽车公司控股的三资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风神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模式及其支持技术方法,取得了当年组建、当年获利的好成绩。通过供应链系统,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与供应商、花都工厂、襄樊工厂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了链上成员间的协同运作管理模式,实现了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物流通畅,提高了客户反应速度,创造了竞争中的时间和空间优势;通过设立中间仓库,实现了准时化采购,从而减少了各个环节上的库存量,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库存成本消耗;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合作,各个节点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产品开发、生产、分销、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有效反应,大幅度缩短订货的提前期;通过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生出更强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
一、风神供应链结构
在风神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风神汽车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生产基地设在湖北的襄樊、广东的花都和惠州。“两地生产、委托加工”的供应链组织结构模式使得公司组织结构既灵活又科学。风神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得以有效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并和从原材料到向顾客按时交货的信息流相协调。同时,在所有供应链成员之中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型的业务关系,促进了供应链活动的协调进行。
在风神供应链中,风神汽车公司通过自己所处的核心地位,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进行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各节点企业(供应商、中间仓库、工厂、专营店)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供应、库存、生产、分销等),以资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风神供应链不断增值。
二、风神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为了适应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复杂以及顾客的要求更加挑剔的环境,风神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产品(整车)制造商和分销商(专营店)被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了供应-生产-销售的供应链。风神的供应商包括了多家国内供应商和多家国外供应商(KD件),并且在全国各地设有多家专营店。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在战略、任务、资源和能力方面相互依赖,构成了十分复杂的供应-生产-销售网链。通过分析发现,风神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风神供应链的结构具有层次性。从组织边界的角度看,虽然每个业务实体都是供应链的成员,但是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边界体现出来。这些实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业务关系上是有层次的,这与产品结构的层次是一致的。
其次,风神供应链的结构表现为双向性。在风神供应链的企业中,使用某一共同资源(如原材料、半成品或产品)的实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如襄樊和花都厂作为汽车制造厂,必然在产量、质量等很多方面存在竞争,但是在整个风神供应链运作中又是紧密合作的。花都厂为襄樊厂提供冲压件,在备件、零部件发生短缺的时,相互之间又会进行协调调拨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最终保证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最优。
第三,风神供应链的结构呈多级性。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风神供应链的成员越来越多。如果把供应链网中相邻两个业务实体的关系看作一对“供应-购买”关系,对于风神供应链这样的网链结构,这种关系应该是多级的,而且同一级涉及多个供应商和购买商。供应链的多级结构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困难,同时也为供应链的优化组合提供了基础,可以使风神公司根据市场变化随时在备选伙伴进行组合,省去了重新寻找合作伙伴的时间。
第四,风神供应链的结构是动态的。供应链的成员通过物流和信息流联结起来,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风神公司战略转变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风神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进行更新。而且,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而经常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利用风神供应链的这些特征,风神公司找到了管理的重点。例如,风神公司对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层次区分,确定出了主干供应链和分支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供应链。另外,利用供应链的多级性特征,对供应链进行等级排列,对供应商/分销商做进一步细分,进而制定出具体的供应/营销组合策略。利用供应链结构的动态性特点指导风神公司建立供应链适时修正战略,使之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世界著名的耐克公司之所以取得全球化经营的成功,关键在于它卓越地分析了公司供应链的多级结构,有效地运用了供应商多级细分策略,这一点在风神公司的供应链上也得到了体现,说明充分掌握供应链的结构特征对制定恰当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Ⅱ 关于海尔集团成功的案例分析
CEO张瑞敏指出,海尔电子商务的实施有赖于“一名两网”的优势:名牌就是名牌,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是海尔的显著优势“两网”是指海尔的销售网络和支付网络。海尔在全球的销售、分销、服务网络和支付网络遍布世界各地,我们不相信电子商务会毫无基础地获得成功,因为没有业务流程再造,没有内联网和外联网应用,没有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与空中楼阁无异。
1、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实现了网络管理、网络营销、网络服务和网络采购。依托海尔的品牌影响力和现有的市场分布和服务网络,为电子商务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层转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管理机制上颠覆了金字塔,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流程。
2、企业的主要目标已经从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内部,每个人都应该对市场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海尔集团还设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流推广总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来源,直接向国际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业务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资金流则保证了资金的顺畅流动。
3、海尔有比较完整的营销体系。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销售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下单地点有限制,海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送货。
4、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海尔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并率先推出电子商务商务平台。我们不想炒作概念和主题,而是要进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因此,海尔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撑平台,服务电子商务。
5、展望
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展成为一个公共平台,不仅可以销售海尔的产品,还可以销售其他种类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海尔自身的采购需求,还可以为第三方采购和分销提供服务。
6、我们将以“一个名字,两个网络”为基础,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尔需要利用信息来发展。通过这个网站,海尔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户的信息和反馈。这些用户对海尔的信任和忠诚是海尔最大的财富。
Ⅲ 采购与供应管理案例分析题!!!求救!!
请问如何分析管理案例
公司领导为何头疼?(1) 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4年。公司创立者原先也从事电脑营销工作,由于与原公司的合作出现分歧,他们认为再到别的小公司去替人打工意义已经不大,于是就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6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1997年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一年,微机和外设的销售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员增加了不少,公司有了自己的独立门市,并有点HP专卖店雏形的味道了。
1998年又是一个转折点,公司办公从临街门市搬到写字楼,同时又吸收一名合作者加盟,任销售部经理,公司与他毛利润二八分成。这样,整个公司的经营分成门市和写字楼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各有一名合伙人负责,权责分明。
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发现在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事、除去加盟者之外,其他员工士气和热情不高、公司除了物质上的刺激外,再无其他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但现实的情况是,像该公司这样的规模和经营情况的公司在物质刺激方面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利润率已经很薄了,这是IT产业中硬件销售业的总体态势。其实,即使是那些平均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中的小公司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公司领导者常常为这类事情头疼不已。
问题: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公司发展过快有时候会导致其中间管理层的短截。其子公司在经营方面太过于放其权利。是总公司的职能不能下达到子公司。如果想改进,有几点;1全面收回权利。从新规划其职权。在其管理范围内放权。2培养其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其子公司,使其可以独挡一面,但又不脱离其总公司的控制。3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一批中层管理人才。使其优秀员工管理下边,调动下边的积极性。4使其财政独立,进行管制子公司。5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注入其新的奋斗动力。员工想要的不是福利。。是发展的动力,,。是可以做子公司经理的动力。。
Ⅳ 牡丹江恒丰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公司很好,一直生产,狠不得机器一年都不停,尤其对基层员工好到极致,倒班员工开个3000多,要求基层员工的产量,还有质量,卫生,人就那些,领导还什么都要,我干了6年多了,工资涨了两次,涨完工资后,想办法给你降回去,现在我还是开3000多,而且这人际关系复杂,几乎是个人就认识点上面的领导,没有关系铁的高层领导,想调好的岗位,没戏,有很多地方忙的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下班经常义务劳动,打个比方早上8点下班,收拾两个小时卫生才能回家,各种事也多,这段时间已经招4到5次人了,招一批走一批,在这能干住的,几乎都是结婚且家庭有压力,还没什么本事的人,还想在牡丹江工作的人,在这干,需要能吃苦,能受气,恒丰已经名声在外了,那些上面的领导想办法压榨你基层员工的价值,狠不得你一天24小时的时间都让他买了,且他只出了不到8小时的钱,狠不得拿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就是这么个企业,欺负我们牡丹江城市小,企业少,东北劳动力力便宜,这中劳动强度和我们付出的一点也不成正比,公司效益好是真的,对员工这么好也是真的,这地方不养老,等你岁数大了,自己就会离开了,企业不开除你,你自己就把自己开出了,年纪大根本干不动,出点工伤,领导还左劝,右劝不让抱工伤,且出工伤后公司罚我们工人的钱,每年还交会费,100多,名义上是自愿,实际上就是潜规则,到过年50快钱的东西都发不上,有的车间干脆就不发,平时也什么都不发,这么大个企业把能省的钱都省下了,还有工资条上的取暖费,实际上就是工资,看着好看“取暖费”,我哈哈了,以前没有取暖费这栏,到年底拿你家取暖费票子,交给上面领导能换50元钱,哈哈,上班必须把手机上交,怕影响工作和注意力,不交就罚钱,家里人有事给单位座机打电话,即使你家里有事,给单位座机打电话,也是经常没人接,打个比方,即使你家里有急事,下班拿回手机,你才能知道,夏天车间里热不管你人死活,给有电脑的房间里安空调,人怎么样不管,甚至有些时候还关窗户,即使什么也不干,在那站着都出汗,这就是恒丰基层的人,纯猫流子。替地主流血,流汗,帮地主赚钱,地主使劲压榨你。我说的应该是百分之九十的恒丰基层人的心声,ctmd,打这么多也释放,缓解下压力
Ⅳ 求一个企业采购成功案例
在2002年2月1日之前,沃尔玛并没有自己从海外直接采购商品,所有海外商品都由代理商代为采购。沃尔玛要求刚刚加盟的沃尔玛全球副总裁兼全球采购办公室总裁崔仁辅利用半年时间做好准备,在2月1日这一天接过支撑2000亿美元营业额的全球采购业务。结果,他不但在紧张的时间里在全世界成立20多个负责采购的分公司,如期完成了全世界同步作业的任务,而且使全球采购业务在一年之后增长了20%,超过了整个沃尔玛营业额12%的增长率。那么沃尔玛全球采购业务的秘密何在?
全球采购的组织
在沃尔玛,全球采购是指某个国家的沃尔玛店铺通过全球采购网络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进口商品,而从该国供应商进货则由该国沃尔玛公司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举个例子,沃尔玛在中国的店铺从中国供应商进货,是沃尔玛中国公司的采购部门工作,这是本地采购;沃尔玛在其他国家的店铺从中国供应商采购货品,就要通过崔仁辅领导的全球采购网络进行,这才是全球采购。这样的全球采购要求在组织形式上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安排。
企业活动的全球布局,当今比较成熟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按地理布局,二是按业务类别布局。区域事业部制有助于公司充分利用该区域的经济、文化、法制、市场等外部环境的机会,不利之处在于各业务在同一区域要实现深耕细作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而业务事业部的利弊则刚好相反。
崔仁辅的全球采购网络首先由大中华及北亚区、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区、美洲区、欧洲中东及非洲区等四个区域所组成。其次在每个区域内按照不同国家设立国别分公司,其下再设立卫星分公司。国别分公司是具体采购操作的中坚单位,拥有工厂认证、质量检验、商品采集、运输以及人事、行政管理等关系采购业务的全面功能。卫星分公司则根据商品采集量的多少来决定拥有其中哪一项或几项功能。
全球采购的流程
在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流程中,其全球采购网络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在沃尔玛的全球店铺买家和全球供应商之间架起买卖之间的桥梁。
“我们的全球采购办公室并不买任何东西。”崔仁辅解释说,全球采购网络相当于一个“内部服务公司”,为沃尔玛在各个零售市场上的店铺买家服务——只要买家提出对商品的需求,全球采购网络就尽可能在全球范围搜索到最好的供应商和最适当的商品。全球采购网络为店铺买家服务还体现在主动向买家推荐新商品。沃尔玛全球采购的流程分为重复采购和新产品采购两种。所谓新产品,就是买家没有进口过的产品。对于这类产品,沃尔玛没有现成的供应商,就需要全球采购网络的业务人员通过参加展会、介绍等途径找到新的供应商和产品。由于沃尔玛的知名度很高,许多厂商也会毛遂自荐,把它们的新产品提供给全球采购网络。然后,全球采购网络就会把这些信息提供给买家。
供应商伙伴关系
在全球采购中,全球采购网络不仅要服务好国外的买家,还要在供应商的选择和建立伙伴关系上投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厂商,我们挑选供应商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崔仁辅介绍说,第一个标准是物美价廉,产品价格要有竞争力,质量要好,要能够准时交货。
第二是要求是供应商要遵纪守法。“沃尔玛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希望供应商能够像我们一样守法,我们要确定他们按照法律的要求向工人提供加班费、福利等应有的保障。”
还有一点就是供应商要达到一定规模。“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的采购不要超过任何一个供应商50%的生意。”崔仁辅解释说,虽然从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的量越大,关于价格的谈判能力就越强,但是供应商对采购商过分信赖也不完全是好事。如果供应商能够持续管理和经营,那还可以;如果供应商在管理和经营上出现波动,那就不仅仅是采购商货源短缺的问题。一旦采购商终止向该供应商采购,该供应商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由此也会产生较大的社会问题。“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Ⅵ 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分析 懂的同学 速度来了
以下是我的个人想法。。。
问题一中的B工厂应该是A工厂吧?
注意,这是一家大型连锁零售集团,有800家商店卖场,如果A工厂免费供货,这个供货的成本是由A来承担的,但是这样一来就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可能之一:A将运输供货的成本转嫁到产品中,通过降低产品质量等手段来收回这些成本。
可能之二:供货时间是否能保证及时送达?如何保证?这一点A工厂也没有提供,如果供货不及时,对集团造成的损失将由谁承担?
关于选择谁作为供应商:要看哪家更方便更快捷的给这800家商店卖场供货。看哪一家能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