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我国经济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我国经济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发布时间:2021-06-28 10:07:12

① 你好,运用所学宏观经济学知识评述我国经济形势、经济政策。有对2012年当前的分析

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及应对方略摘要: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各界关注。通过剖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各层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缓解贸易矛盾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五个方面入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利大于弊,影响是积极的。在当前升值已成事实的背景下, 我国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来稳定与优化经济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因经济波动(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损失。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一.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汇率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正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对于我国前一阶段人民币升值的举措究竟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谓是见仁见智。有些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于克服通货紧缩,二是不利于吸收外资,三是容易诱发金融风险。一旦人民币升值而钳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不会缓解东亚地区通货紧缩的压力,反而会使东亚地区经济变得不稳定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有很大好处的。比如可以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可以缓解目前国内经济过热的局面,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等等 。 本文认同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的观点,本文的结构是:首先叙述了盯住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与改革的发展要求以及表现出来的缺陷;接下来从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缓解贸易矛盾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五个方面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升值提出了几项相应的后续措施,以此来扩大升值的积极影响,稳定与优化经济环境。 二.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及应对方略 在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阶段、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与互动明显加强。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政策都比较关注,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一直没有平息过。近期,中国政府终于做出决断:对人民币汇率做了小幅度升值调整。面对国内各界对这一举措的褒贬不一的论断,通过对我国经济各个层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是利大于弊的,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升值政策后采取的相应后续对策来进一步扩大这种好处和促进作用。 1994 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迄今已有15年了。15年来,国际经贸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盯住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与改革的发展要求。它表现出来的缺陷有: 首先,固定的名义汇率已丧失其真正的经济意义,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难以形成市场出清的均衡汇率。实际中,结售汇和资本管理制度在压抑外汇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很大一部分外汇供给,而央行的持续干预以及事实上的最大市商的地位,抹平了一切真实的供求差异。央行确定的基准汇率并非市场真实供求均衡的结果,也无法反映市场的变化。 其次,固定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存在根本冲突,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货币政策自主权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要优先于汇率的稳定性。但人民币对美元无弹性的汇率将我国经济与美国紧密联系,这使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制定受到很大的限制。 再次,名义汇率固定激励着资本投机,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一个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框架下,市场的动态均衡是由国际套利资金自发维持的。而在政府维持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尽管汇率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但其潜在的炒作火力空间却在不断扩大。一旦因客观情况的改变使这一制度难以维持,大量国际市场上投机性基金等游资的攻击,将以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方式释放这一获利空间,从而给一国货币制度带来灾难性后果。 正因为我国已有的汇率制度存在的这些致命性的缺陷,因此,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重新选择已是势在必行了。人民币作出的小幅度升值调整就是我国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重新选择的契机。一项新的举措的好与坏往往众说不一,虽然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会有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以人民币升值为代表的汇率制度改革是利大于弊,最终也会提高整个中国的经济水平。 我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影响是积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可以迫使我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努力。 人民币的升值,将导致流向出口部门也就是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就会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向有利的方向调整,最终资本会转向投资国内市场,当货币升值后,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使这些产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革,增加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这是伴随着汇率下降产生的。在对很多产业有巨大的冲击的同时,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总体走势来说还是有益处的。 (二)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进而有助于我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 中国主要以“价廉物美”打进世界市场。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一定的伤害,最终导致出口的减少。但同时,从长远看,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分析,升值的确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出口贸易结构,改善我们的贸易条件,从而对出口企业也会有正面推动作用。 从贸易结构上来说,我国本应该是一个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大国,外需比重不宜过大,没有必要一味地扩大出口规模,调整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促进外贸出口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已是势在必行。此次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助于提升我国目前出口贸易结构,同时增加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购买力,促进外需与内需协调发展,加快启动国内需求,形成内外贸结合的发展态势,从而起到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稳固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作用。

② 索洛模型是如何分析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的

模型假设
1该模型假设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储蓄-投资转化率假设为1;
2该模型假设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递减,即投资的规模收益是常数;
3该模型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生产技术假设,采用了资本和劳动可替代的新古典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而解决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不能自发相等的问题。
因为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劳动数量既定,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确保经济增长稳定在一个特定值上。该模型没有投资的预期,因此回避了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不稳定,就此可得出结论:经济稳定增长。
模型变量
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
内生变量:投资
模型的数学表达
Y=A*F(K,L)
K=SY-aK (a——折旧率)
f(k)=C/L+k+nk
其中,K——资本;L——劳动;A——技术发展水平;I——毛投资;S——储蓄;k——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资本密度;s——边际储蓄率;n——人口增长率;g——技术进步率;<math>\delta</math>——资本增长率;y——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模型结论
经济增长的路径是稳定的。
鼓励技术创新;增强资本形成;提高人力资本
对该模型的批评评论
储蓄率不是常数,决定储蓄率和相应的投资取决于经济个体的决策,即家庭和厂商效用最大化的权衡。
索洛模型的问题研究:
1、一国长期生活水平与诸如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等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
2、一国经济增长率如何随时间变化。经济增长是否出现平稳、加速以及停滞三种状态。
3、就生活水平而言,是否存在是贫穷落后国家赶超富裕国家的经济力量。

③ 请谈谈你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

总得来讲,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属于繁荣的发展时期,每年GDP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但也存在严峻的挑战。这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在外部环境而言,我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面临着消费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物价下降,失业率上升的问题。同时,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影响,我国的外贸受到巨大的冲击,2009年全年,我国外贸总额预计接近2.2万亿美元,降幅约为16%;实际使用外资850亿美元左右,下降约8%;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20亿美元。从内部环境来说,以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投资过热现象依然对经济造成严峻的挑战。受国际环境影响。中国产业面临转系时期,收入的贫富差距,东西部发展差距和物质生活与生产力的矛盾等社会问题依然严峻。最后,以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的宏观调控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措施为……货币政策措施为…… 详情预知拨打629915!!

④ 如何评价和预测东道国的经济稳定性

二战后,FDI作为国际资本新的流动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生产资源跨国流动为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大量FDI在助推东道国经济高速扩张的同时,对增长质量的影响却并不都是积极的。近年来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FDI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过度依赖外资而导致东道国经济增长质量低下的弊病逐渐凸现。
第一,仅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引资行为对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大多数发展中东道国而言,FDI在推动当地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二,政府行为对FDI的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第三,FDI对亚太地区的增长效率产生了有限积极作用;FDI对拉美地区的增长稳定性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FDI普遍降低了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第四,FDI总体降低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但考虑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⑤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二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当前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第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当前,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力争使物价涨幅在后几个月降得多一些,为今后一个时期稳定物价创造条件.
第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经济增长速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力量,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业态,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要高度重视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措施稳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对工业生产、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求取得更大进展.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先决条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要遏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积极构建居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机制.

⑥ 区域稳定性综合分析与评价

一、定量化评价指标的选定与分级

本次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以孙叶、谭成轩所著《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所列评价指标为依据,选择6项评价指标,按照定量化判别要求,总得分均为10分,分别分配权重、分档取值,确定其得分标准和划分等级(表2-3)。

表2-3 评价指标权重、分数线与相对稳定的等级划分综合

续表

(据孙叶等,2001,略加修改)

二、区域稳定性特征分析

1.表层地壳结构与岩土力学性质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壳由鲁东、鲁西两大地质块体组成,其分界位于著名的郯庐深大断裂中段沂沭断裂带。东部的鲁东断块主要为山区、丘陵地貌,西部的鲁西块体主要由鲁中的泰、沂、蒙山区和华北平原东北缘的鲁西沉积平原构成。从现代构造性质分析,西部及北部(主要是渤海及其西南沿岸区)的华北平原断陷区是现代裂谷构造,而且鲁中、鲁东上升的山区为裂岭构造。虽然两大地质块体有着不同的发育历史和结构特征,但其地壳厚度、深部介质层状结构及其物性条件并无很大差异。在上述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东、西两大块体沿着尚未愈合的沂沭断裂带挤压扭动,并伴随不均匀的升降差异活动。同时块体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破裂,引起已有的或正在产生的北西与北东向两组断裂的新生活动,两组断裂构成一幅网格状图像,在两组断裂交叉部位的一侧还形成了一些三角形断陷盆地。

2.深部地壳结构构造与深断裂

该地区大致以沂沭断裂带为界,鲁东地区为重力高值区,鲁西地区为以泰安、沂源为中心的重力低值区,沂沭断裂带总体处于鲁东重力高和鲁西重力低的交接部位。总体处于重力高值区,潍坊以北则显示重力高背景上的局部重力低值异常,重力异常总体展布方向和形态与济阳盆地相同。

3.地块升降与现今地壳活动速率

鲁西、鲁东隆起部位仍以上升为主,上升速率一般为1~2mm/a,胶东半岛荣成-青岛间上升速率较大,为3mm/a。沿沂沭断裂带为一相对下沉凹槽,年速率为0~1mm/a,并在沂水一带形成鞍部。

4.断裂及其活动性

由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主要断裂构造形迹分布图(图2-1)和半岛城市群地区主要断裂构造表(表2-1)可以看出:

济南一带有长清断裂、蒙山断裂、文祖断裂、白泉庄-五色崖断裂、金山-姚家峪断裂等,其中以文祖断裂为主要断裂,影响范围较大。

淄博一带有金山-姚家峪断裂、淄河断裂、上五井断裂、九山断裂、益都断裂,还有摩天岭-大山背斜、送树岗-大罗聿复向斜、鲁山-黑坊-快堡复向斜、鲁山-石槽-张家哨向斜(局部)。其中对该区起关键影响的断裂有淄河断裂、上五井断裂、益都断裂。地面表层有明显的镶嵌结构,构造较复杂。

潍坊一带集中了山东半岛几个较重大的断裂,即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坳陷。主干断裂带与结构复合部位,构造复杂。

青岛、日照一带有山相家-郝官庄断裂、百尺河-廿五里夼断裂、瓦店铨园断裂、张仓断裂、市美-日照断裂,其中以后者影响为最,表层属碎块结构,构造中等发育。

5.现今地应力与能量

现代构造力场是地壳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的基础,华北地区现今处于以北东东向主压应力、北北西向主张应力近水平作用的应力场之中,且应力场方向和状态基本稳定。华南地区应力场方向有所不同,以北西西向挤压和北东东向引张作用为其基本特征,力的作用方式亦近乎水平。华东地区介于华北、华南之间,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力场方向为近南北向,力的作用方式接近水平且比较稳定。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南部、华东地区北缘,应力场主要沿袭华北地区特点,但已受到华东应力场的某些影响,主张应力场方向较华北北部地区稍向东偏,主压应力轴平均为80°左右,而主张应力轴约350°,应力状态基本稳定,作用方式接近水平。现今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区域主干断裂的交角均大于55°。

6.主要内动力地质灾害

地震烈度是评定地震震动和破坏强弱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其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但主要是受地震震级、震中距离及地基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震源深度、错动方式、地质结构、地形及地下水埋深等也影响和控制着地震烈度。

从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区划(表2-4)上可以看出,研究区烈度区划为Ⅵ度和Ⅶ度,其中垦利—东营—博兴—周村一线西北为Ⅵ度区,该线西南至高密以西位于郯庐强震构造带上,为Ⅶ度区;莱州—招远—福山—乳山一线东北地区为Ⅶ度区,该线西南至高密地区为Ⅵ度区。

表2-4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各市地震烈度分布

三、区域稳定性模糊综合分析与评判

1.评价对象集、因素集和评价集

以主要构造断裂与新构造运动为分界线,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划分出19个区域作为评价单元(图2-5)。

图2-5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分区略图

2.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评价因素集中每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各个评价因素在综合评价中占有不同的比重即权重,根据《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孙叶等,2001),对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如下:

1)表层地壳结构与岩土力学性质(F1),权重分配为17%。

2)深部地壳结构构造与深断裂(F2),权重分配为13%。

3)地块升降与现今地壳活动速率(F3),权重分配为10%。

4)断裂及其活动性(F4),权重分配为20%。

5)现今地应力与能量(F5),权重分配为15%。

6)主要内动力地质灾害(F6),权重分配为25%。

因此,权重向量为:A={0.17,0.13,0.10,0.20,0.15,0.25}。

3.各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在对地壳稳定性评判中,采用0~1之间的数来反映第j个影响因素对评价集中不同级别的影响程度(隶属度)。同一指标随数值变化,其隶属同一级别的隶属度也随着变化,而同一指标数值隶属于不同级别时隶属度也不同,由此,建立了代表隶属度和指标数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函数。评价指标中的连续变量的分布特征确定所采用的隶属函数应为正态分布函数。

根据6项主要评判指标,按照判分标准分别获得各个评价区的总体质量矩阵及得分,见表2-5。

表2-5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地壳稳定性待评区总体质量矩阵一览

4.区域稳定性模糊评判

按照不同稳定等级的隶属度值,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级判定,见表2-6。根据各评价区相对稳定性模糊评判计算结果,绘制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区域稳定性综合评价图,见图2-6。

依据最大权重原则,计算地壳稳定性各等级在8城市行政区域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山东半岛城市群8城市区域稳定性综合评价图表,见图2-7和表2-7。

表2-6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壳稳定性等级判定

Ⅰ:稳定区;Ⅱ:基本稳定区;Ⅲ:较不稳定区;Ⅵ:不稳定区。

表2-7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8城市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

图2-6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稳定性综合评价

图2-7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8个城市区域稳定性综合评价

四、区域稳定性评价结果

归纳以上分析,可获得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震环境及其区域地壳稳定性的总体评价结论如下:

(一)区域地震环境综合分析与评价

1)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隅,主要处于郯庐地震带内,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达7级。

2)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遭受的地震破坏和影响既来自本区5级以上地震,也来自周围地区,特别是郯庐地震带的7、8级地震有波及,历史上个别地区的最高地震影响烈度达Ⅹ—Ⅺ度,部分地区达Ⅷ—Ⅸ度,其他大部分地区达Ⅶ度,是地震影响烈度较强的地区。

3)预测该区未来50年内仍有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局部地区最高地震烈度可达Ⅶ度。

4)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的中部、北部是未来地震加速度峰值的高值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讲是具有更高地震破坏力的地区,应该在经济建设的城市规划中特别重视防震抗震工作。

(二)区域地壳稳定性综合分析与评价

在对该区域地震环境与地壳稳定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和控制该区地壳稳定性的六大因素,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该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1.区域地壳稳定区(Ⅰ)

区域地壳稳定区为济南市。济南市位于泰山山脉以北,在大地构造上南部为鲁西台隆鲁西拱断束,北部为华北台坳济阳凹陷。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一般为500~1000m,北部为山前平原区,海拔高程为25~32m。分布有广饶、肥城断裂,西邻聊考断裂带,处于济南单斜断块构造内,基底为泰山群变质岩,盖层为古生代地层,断层不太发育。济阳以北为坳陷区,沉积较厚的新生代松散层,仅分布有古近-新近纪活动断裂。区内除在长清、平阴发生过5、5.5级地震外,地震较少。因此认为,济南总体为一稳定区,长清-平阴、济阳附近为基本稳定区。

2.区域地壳基本稳定区(Ⅱ)

区域地壳基本稳定区的城市包括青岛、烟台、威海和淄博。

青岛地区新构造时期的断裂活动强度与幅度随着时代变新愈来愈弱,第四纪以来,在总的间歇性上升的背景上,北东向断裂某些段落在中更新世产生较弱的运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在青岛市地区没有发生过MS≥5级地震,而弱震在市区周围零散,均为一些2.0≤ML≤2.9的地震。因此,本区总体断裂构造活动水平不高。

烟台周边(含海域)地区NNE和NWW向两组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断层发育;第四纪活动断裂以鲁中NE向沂沭断裂及NWW向海域烟台-长山岛-渤海断裂规模大、活动性大。而烟台周边隆起区内第四纪活动断层规模较小。根据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及所反映的地貌形态、物质组成的特点,除黄县断陷盆地外,烟台地区大部分为较稳定的缓慢上升的低山丘陵区,其南部、北部在运动形式及活动幅度上又有所不同。烟台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基本上继承了以东西背斜为基础长期上升的特点,但北侧较南侧上升强烈,并因北西向断裂的活动,使整个地区由北东向南西掀斜式上升。沿海地区海蚀台地、夷平面的多级性,说明了这些掀斜式上升具有间歇性和颤动性的特点。

威海市和淄博市总体上新生代活动断裂不发育,弱震密度低。

3.区域地壳较不稳定区(Ⅲ)

区域地壳较不稳定区为东营市与潍坊市地区。该区大部分地区属鲁西北平原。区内发育数条古近-新近纪、第四纪活动断裂,相互切割、交汇、错开,如广南断裂、益都断裂、淄河断裂等。区划地震裂度Ⅵ,局部Ⅶ,历史上发生过5级地震,弱震密度高。

4.区域地壳不稳定区(Ⅳ)

区域地壳不稳定区域为日照市地区。该地区受郯庐断裂带的影响,弱震活动频繁,预测有6级地震发生,地震区划烈度为Ⅷ度。区内包括昌邑-大店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总体呈NNE向展布,且存在第四系隆起或断裂水平与垂直位移现象,有第四纪活动断层,局部地壳莫霍面埋深较浅。

⑦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性

经济稳定的含义是指实体经济的物价稳定性。物价水平的波动最直接最明显反应经济的稳定程度。

⑧ 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环境是怎样的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2、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当前,世界经济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体保持增长。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按年率计增长4.1%。日本经济稳健增长,通货紧缩状况基本消除。欧盟经济预计全年将增长2.1%,增速快于去年。

3、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较快增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国际贸易保持较快发展,新一轮跨国并购方兴未艾,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据联合国预测,全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3.6%。

阅读全文

与我国经济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冠下融资 浏览:965
2000台湾和人民币汇率 浏览:630
伞形信托要多少钱 浏览:344
基金合伙人lp 浏览:918
最最新镍板价格 浏览:34
购信托产品什么网站好 浏览:121
外汇可以过夜吗 浏览:71
外汇人工智能软件 浏览:178
贷款10万5年还清月供多少 浏览:883
文化产业融资问题 浏览:978
大连正规外汇公司 浏览:453
沈刚股票 浏览:961
钯金期货一手多少克 浏览:568
投资经理王晓明 浏览:588
证券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浏览:660
股票贴现率为多少 浏览:364
信托还是证券 浏览:162
股票开题报告 浏览:13
期货开户新闻 浏览:133
重庆鸿徒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