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中产家庭移民美国值得吗

上海中产家庭移民美国值得吗

发布时间:2021-06-29 10:52:18

Ⅰ 为了孩子移民美国值得么

其实
移民,真的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最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但美加新澳能满足你梦想的大小城市多如牛毛! …... 说俗一点, 中国的房价几乎可让你落脚世界任何一个城市, 还没有户籍的枷锁限制你流动. 而且, 走远一点, 走到一个多族裔多文化可以领略多种风情的地方, 那不是更令人向往?
也许, 你渴望内心丰富的慢生活?

三十多年来, 中国人人都跑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而如今看似已经小康了, 可你猛然发现, 人家哪里只满足于小康啊, 分明是在中康大康大大康的层次上对你挤眉弄眼呢。你说物欲追求没有极限, 你说人还是要有精神情操和心灵信仰, 你说有时间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 可当众人都对百万千万亿万富豪顶礼膜拜的时候, 当别人都在打了鸡血的状态下你追我赶的时候, 你哪还有采菊东篱下的仙气? 哪还能心如止水不浮躁? 还能悠然构造世外桃源?
出国吧, 到欧美国家看看, 也许你有机会找到自己内心的模样, 也许你能慢下来思考: 一直被潮流推着走的我, 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也许, 你已厌烦了世俗观念的折磨?

你傲然于世, 追求真爱, 不愿屈从现实宁可做优质剩女, 却会有一大堆人在你背后窃窃私语, 飞短流长, 揭你隐私, 挑你毛病。 是的, 没几个人能有徐静蕾的胆量和能量。 在中国, 女人不结婚, 你有病啊?
你积极进取, 努力工作, 就为让心爱的人感受到你的付出. 只可惜, 你依然买不起房, 因此也结不了婚----所以棒打鸳鸯散, 所以岳母只能称阿姨----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么把幸福和房子捆绑销售的.
移民国外就能买得起房了吗? 当然未必. 但不会有人干涉你的爱情自由, 更不流行什么”男孩是建行, 女孩是招行”的婚嫁观念. 男耕女织, 男女平等. 租房买房都可以做婚房, 只要你付出劳动去奔忙.
也许, 你就是想赢得做父母的主动权?

当孩子考了93分而你觉得挺不错时, 老师告诉你, 全班平均分是98.5分, 同事告诉你他孩子是98分, 邻居告诉你她孩子是99.5分! 哼, 区区几分之差算个屁, 我不听不听不想听! 可暗夜里你已被攀比的魔咒撕裂得心力交瘁。该表扬孩子还是把他训斥一顿? 该屈从于分数还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唉, 你哪里还是当爸妈的, 分明就是在替分数管教孩子的傀儡。 养育养育, 孩子能养而不能育, 你究竟有多少真正做父母的权利?
也许, 你只想要一片思想自由的天空?

打开电脑, 各种搜索词被禁, 各种世界通用的网站被蔽, 各种敏感议题被关闭。 你的脑子都木了不是吗? 可以骂小三骂小偷可唯独不能骂zf, 可以赞祖国山河赞人民英雄赞伟大中国梦可偏偏不能赞骆家辉的亲民作风 ……
也许, 你单纯地就想做个好男人?

在国内, 男人在外应酬而经常不回家吃饭是常事,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缺失也已是社会现象。男人疼不疼老婆不要紧, 要紧的是能不能飞黄腾达; 女人幸不幸福不在心里----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单车后面笑。
而移民国外, 等于是进到了改造男人的学校。 管你是开宝马还是骑单车, 自己高兴就好, 这个社会既没人羡慕你也没人嫌弃你, 所以你老婆也不会死命去逼你, 相反, 更愿意你花时间做个好三陪----陪吃陪玩陪孩子。 欧美的男人, 在外可以打拚, 在家可以洗碗; 爬上可以修屋顶, 下地可以修管道; 前院可以铲雪, 后院可以种菜. 疼老婆的男人会减少应酬, 妻管严的男人有福相, 西方社会也是一样的习俗噢. 看看好莱坞的帅哥明星们, 有几个不是好奶爸?人家老外可都是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原始幸福感的!
也许, 你也有圆梦的机会了?

我们一直都说要鼓励孩子去追求理想, 但其实我们自己也是有梦想的。 移民出国, 你已经完成了拚爹的基本任务了. 移二代的未来怎么也好过漂洋过海的第一代吧? 所以, 我们不妨自己圆梦去吧.
也许, 你大学所学的专业并非你最爱,而移民给了你重新定位自己的机会并在新的一行干得还不错; 也许, 你是个很好的工匠, 乐意泡在车库里摆弄你的工匠台, 前庭后院修修补补的水平也不输专业技工; 也许, 你可以拥有一艘小船出海, 或一个湖边度假屋, 或一个森林农场等等, 因为那些都不是非富则贵的专利; 也许, 你可以早早退休, 但并不是围着孙儿转, 而是背着相机去跋山涉水的摄影发烧友; 也许, 你会影响下一代, 协助孩子去做非洲慈善援助的爱心大使而不仅仅是紧盯着年薪多少的琐碎一族……

Ⅱ 一个普通的上海人,移民美国值得么

那要看是为了什么而移民。
如果在美国有工作,有事业,老婆孩子都在那儿,那还是有必要的,值得。
如果没什么事一个人移民到美国,离开了家人、朋友,离开了熟悉的故土,到异乡去无所事事、孤独终老……那就不值了!

Ⅲ 移民到美国要多少钱一般中产家庭可以移过去吗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宽泛,因为中产家庭也说不上有钱没钱。毫无疑问移民就跟买车一样,需要花费一笔不少的费用。然后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决定车的价格。想移民的话还是到4S(移民公司)问问,试驾是不用花钱。津桥有20多年了吧,在北京这边是佼佼者。

Ⅳ 33岁资产一百万的男人移民到美国值得吗有什么建议

美国的金融危机比中国严重多了,N多的人没工作。你觉得以现在的英语能不能进行日常交流?能不能听懂老板要让你做什么呢。
都有家世的人了,我觉得你选择还是留在国内比较好。我国外的同学打工都不一定找得到地方。何况你才过去呢?
既然你是学计算机,十几年了,经验有了技术应该也不差,自己创业过也就了点管理经验,也就是说大部分岗位你都能胜任了。为什么一定要出去呢。
说实在的现在的大环境是国内比国外好
另外别去移民。全家移民费用要几十W。没必要花那冤枉钱

Ⅳ 如何看待中产阶级争相移民美国

你好,美帝是富豪的名利场,穷人的伊甸园(稍微夸张了点),中产的,确实不好说。是中产阶级的什么?悲观的人说是噩梦,乐观的人说是机遇和挑战,自由派的人不好给出简单直接的答复,还是那句话:各有利弊,各取所需。对这位“移民爸爸”和未来的准移民父母们,移民美国绝对不是之前苦难的救赎,而是另一场充满惊奇的旅程的开始。是的,会很惊奇
1、关于教育和学区。
是的,美帝也有学区房,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帝的学区房考验的仅仅是父母的财力。好的学区内(顶级除外),教育资源更为丰富,大部分公立学校的评分都在 9 以上(10 分最高,私立除外)。
学区内都有可售卖房屋和可出租的公寓。经济条件好一点,买一套学区房就意味这你的孩子们可以无条件享受这里公立学校的免费教育,从 K 至 12 年级,就是国内的学前班至高三的阶段。 经济条件差一点,可以租住学区的公寓。只要是这个学区的居民,对,不是公民,提供你的居住证明(水电费账单和驾照),你的孩子就可以在这里接受免费的公立教育。这时候有人也许会说了,谁说免费,学校不经常请求家长(微博)们捐款吗?那是请求,而不是要求,你可以选择捐或不捐。这里的实际情况是:亚裔移民和传统白人家庭(不是种族歧视)通常都会捐款,取决于家庭情况,几十到几百美元不等。而其他没有列举的族群捐款较少。
回到房屋的话题,学区房的价格从几十到上百万美元不等,同样取决于地段和学区高低。这里需要指出一点是:美国的房屋增值非常慢,每年需要缴纳房产税,一直交到房主过世且继承者继续交下去。以南加州为例,这里的房产税是购房总价的1.5%,交上 70 年就又是一套房子钱。而且是以购房成交价为收税标准的,就会出现高价购入者税更高的问题。好学区的租住公寓价格也会很高,唯一的价格杠杆就已经将社会阶层划分,同学区的孩子们基本都是条件相当的家庭出身,不会有特权,但是有特供(很多学校有专门针对残疾孩子的课程和服务,让残疾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买房 or租房?根据自身条件决定。无论租买,都有一套也挺复杂的流程和 tricks,以后另行剖析。
2、关于就业或创业
来了美帝还需要生活,收入来源是什么?这里以全家移民来美帝的情况分析,大雁家庭(专指父亲国内赚钱,母亲带孩子国外生活,父亲像大雁一样每到一个季节飞过去跟家人团聚)是另一个话题。投资移民过来的人不好去申请低保,那么先说说就业。如果移民家庭来自高知或特别技能家庭且基本英语过关,那么恭喜你,也许你还有机会重操旧业。码农最容易找到工作,但是你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可以看到底了,staff、senior staff、manager? That is it!是的,如果你在国内还是管理层或不大不小的领导,你趁早要放下身段,美帝这里不缺本土管理者和印度管理群,东亚裔大部分都是从事技术性较高的执行层面,看看今年奥斯卡对亚裔的歧视就知道了,那是事实。
特别技能就是乐、舞、体育。也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和自营。另外的一些人,具体点就是文科出身(文商,经管史),很遗憾的告诉你,你求职的概率非常低,如果你还想做一份和国内一样体面的工作的话。华人企业大部分是 SMB 或小作坊,容不下你这样的大牛。美帝本土企业对语言和人脉的要求较高,也许你并不适合。如今的移民已经不是 20,30 年前偷渡或庇护过来的阶层,餐馆、干洗店或华人中介都可 以容身。曾经在国内顶级写字楼出入的白领们,在美帝等待你们的也许就是繁忙枯燥的家庭生活或者放下身段的下里巴群。大专生凤姐目前的职业生涯也仅是法拉盛一家美甲店的美甲师,她的网红身份也并未帮助她拉到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生意。找不到工作,靠什么生活?这个问题需要提前想好。
创业?好主意。美国的创业环境非常宽松,注册公司的手续简单便宜,只要你做好规划,找准市场,找好伙伴,不差资本,恭喜你,你可以在另一片天空尝试下你的宏图壮志。这个征途,还有更多有(jian)趣(xin)的经历等待你。 可以说明的是,这里不需要潜规则,不要找关系,不需要看政府部门的眼色。 怎么样?有钱有项目还有靠谱伙伴的人,试试吧。
3、医疗保险
这是美国最为艰苦的话题,作为移民的你们也不例外,甚至更难。从国内大城市移来的你们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首先,保险!保险!保险!没有保险看病非常难。这里先讲一下美国的医疗体制,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Universal Healthcare 的国家,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全民医保,一会会讲一下 Obama care,忙着质疑的人可以暂时收下声。美国的医院和诊所大部分是私营,对,私营就需要考虑营收,所提供的服务就会考虑到成本和效益。公立医院非常少,大多在较差的区域(此处自行脑补一下什么是较差的区域)。
医院是用来接受急诊和手术的地方,检测(检查与化验)有专门的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对,也是私营,而诊所就是类似国内门诊,是由各个医生或一群医生单独运 营的。这三个地方也许很近,更多的时候是在几个相距很远的地方(远到驾车也很久)。如果你有个头疼脑热想马上看医生,抱歉,没有预约,你看到医 生的概率为零。除了某些儿科,大部分医生不接受 walk in。你只能去医院或某些医疗机构看 Urgent care 或 Emergency。等待你的将是天价诊费,多么天价,以后分解。即使在有保险的情况下,个人支付的部分也将会在几十到几千美金不等。如果没有保险,那就哭泣着回国或者等着上美国信用机构的黑 名单吧(这将是个非常严肃和严重的问题)。
举个最小的例子,一项 B 超检查的费用就有可能是上千美元甚至更多。其他的还是下回分解。如果你有雇主,就是你的公司给你和你的家庭买了医疗保险,那么恭喜你,只要没有大病的情况下,一个家庭一年自付的医疗花费大概不会超过 6000 刀(不是绝对)。如果你没还有雇主,想自己买保险,可以买之前提到的奥巴马医保,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保险费用在 9000 刀左右(交给保险公司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每次看病付给医生和医院的 co pay 或dectable,费率不等。
也许有人会说,我身体好,不买保险不行吗?以前也许可以,奥巴马医保实行后,不买医保就会被罚款,900 刀左右一年。很多 “健康”的移民家庭选择交罚款而不买保险,也是一条路,自己衡量吧。既 不买保险,也不想交罚款怎么办?呃,有个叫做医疗白卡的东东,可以搜索下,看看你是否符合申请资格(投资移民的家庭就不要想了)。网上也有很多说明的文章,这里不说。
其次,说完保险,说看病。大部分移民的英语都不够好,跟本地医生交流很困难,所以很多人都挤着去看华人医生。嗯,那就等待漫长的排期吧,热门的华人医生也许不会接收新病人,接受病人的医生的预约也许在几周以后。你没有看错,几周以后。
比如你胃疼,想看看医生,你先需要确定你想看的医生是在你的保险 cover的网络内,简单的说,不在你保险网络的医生你别看,看不起。好,你打电话过去说我胃痛,想看医生,接电话的永远是前台或护士,医生是没有时间跟你说这些的。前台说,好,下个月几点你可以来看。下个月?我疼的厉害啊!对方会说赶紧打 911 或者去看急诊啊,我们更不能看你了。WHAT?你懵了,可这就是你唯一的出路。不然就赶紧买些 OTC 的胃药吃了,坚持到看医生的那一天。
等你看到了医生,医生说,你这个状况我需要做检查才能确定下一步治疗。这有几个检查,你打电话去预约检查时间,查完了我告诉你下一步情况,你再约我的时间。于是你拿着电话打过去预约一个胃镜,对方告知,两周后有时间,你来吧。啥?两周后。Plus,你这个检查还需要你支付额外的几百刀 copay 或 dectable,这是保险不 cover 的。WHAT?还要交钱?是的,你要是一下交不起可以分期付款啊,对方好心地提醒你。两个月过去了,你终于检查也做了,钱也交了,医生告诉你,你上次发作就是一次急性肠胃炎,通过你自己吃的 OTC 药已经好了。所以我不用给你开处方药了,你回去自己多注意保养就可以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想起可爱的神兽们(不好意思解释了,自己度娘去)。 呵呵呵呵。这只是一个例子,在美国看病还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还是以后分解。比如看牙医,比如配眼镜。很多中小公司是不给员工买牙医和视力保险的,太贵。而大部分中国人的牙口都不好,在美国看牙医的故事早就可以写成书了。很多人选择假期回国看牙,其实那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探亲访友和看病,经济又实惠,一举多得啊。

说完这三件事,保守的自由派总结一下吧。中产阶级来美帝,如果是为了给孩子一片干净的天空,一瓶纯净的饮用水,一盒安全的午餐,和一段相对轻松的童年,而你也做好了应对如上一切可发生的挑战的心理和财力的准备,那么来吧!这里是普通人的乐园,没有特权,不需拼爹,不豪不权也可以过相对有尊严的生活,而不会有太多的眼色和白眼。如果你是天才或极客,曾经的环境让你觉得格格不入,美国也是很好的选择,没有人敢对你公开评头论足。只要你不触犯法律,不影响他人,你完全可以醉心与你自己的世界而无需担心来自外界的压力。
再次强调:心理和财力!没有这两方面的准备,移民美国不是一项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另一场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行程。内心不够强大,财力不够充分的人,建议还是在越变越好的天朝安居乐业,一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继续努力。
望采纳谢谢! 本司加拿大技术移民30万人民币,不成功不收费!!

Ⅵ 中国移民在美国生活到底怎么样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好几种情况。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在中国算是中产阶级的人,移民到了美国,如果是没钱没势的话,那么也只能当蓝领阶级。但如果你有钱或者有权,结果又不太一样。我们其实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零几年时可以说是移民的热潮了。但是你看看现在谁会因为去美国留了个学,就想要上天一样的骄傲呢。国家越来越强,其实移不移民都没差。

Ⅶ 移民美国好不好

转一篇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移民的理由。
很多人都开始选择另一种生活,尝试另一种可能,其中各有不同的原因。
杰西卡,这是她在外企工作用的英文名,她先后在两家外企工作,第一家服务了10年,第二家服务至今也有6年了,这两家公司大名鼎鼎,在世界500强里都排在前50名。杰西卡2004年在美国总部工作了一年,把3岁的女儿送到当地幼儿园。入园第一天,还不懂英语的小闺女就参加了地震演习训练,加州属于地震多发地带,幼儿园和学校时常举行演习。每天早上,女儿到幼儿园之后,老师会带着孩子高声朗诵一句口号:“我们对待别人,不能用我们不喜欢别人对待我们的那种方式。”这个略微复杂一点儿的句子翻译过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时,杰西卡的丈夫是以家属身份去美国的,每天接送孩子、买菜做饭的事情更多由他承担。工作期满,丈夫对“家庭妇男”的身份感到厌倦,一家人告别加州的明媚阳光,回到北京。在北京,夫妻二人都是“精英大白领”,每天忙忙碌碌。到2010年,国内忽然接连发生几起校园凶杀案,有杀手闯入小学杀害孩子,北京的小学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丈夫忽然跟杰西卡念叨,我们移民吧,去加拿大。这个目的地的选择没费什么时间,他们服务的都是美国公司,对北美最熟悉。加拿大的情况也相对简单——温哥华适宜居住,可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多伦多的机会更多。从移民的念头萌发,到办完相关手续,杰西卡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其间还成功传染了一位上海同事,同样办理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续。现在,杰西卡一家三口等着加拿大的审批,一旦获批,就准备奔赴“新大陆”。她也有心情回顾这10多年的职场生涯:“我在美国总部工作那一年,发现那里是弹性工作制,很多人都是早上送孩子上学之后就到公司,这样下午4点多就能下班,回家去喂宠物,享受家庭生活,从来不加班。这种比较正常的工作状态,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跨国公司都把中国大陆当做最重要的市场,定下非常高的目标,我们这些职员就要贯彻执行,都跟着这个目标拼命,其后果就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无法消除的焦虑感。我们这些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人,算是赶上了好时候,那就是外企在中国的黄金时期,收入高,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我们的目标就是升职、涨薪水,时不时能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告诉你又有一家大企业给出多少万的年薪。可现在‘80后’的年轻人进入公司,外企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我们就是很普通的打工者。现在,房价飞涨,要想过体面的生活并不容易,可上升渠道比以往更为狭窄,人际关系——那种内部和外部,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竞争,让你待在公司里极其紧张。”
杰西卡的这种紧张感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她在美国考下了驾照,在中国却从来不开车。“我前两天带女儿出门,打出租车,出租车上的乘客要下来,我们要上去,后面过来一个奔驰跑车,一直就在按喇叭,我们上了车开走,那辆车还在后面跟着按喇叭。我就对司机说,不要回头,不要惹他,这时候我就想起北京那起‘英菲尼迪车祸案’——北大、清华毕业的夫妻俩,和我们一样是‘白领’,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去看病,结果被后面的车给撞了。还想起最近看到的新闻,说有些‘少爷’,车里都带着枪。我不知道物质丰富后带来的这种膨胀感会让他们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害怕会碰上这样的人,我害怕这样的人,可在一个正常的地方,一个人没必要害怕另一个人。”
杰西卡说她在美国工作那一年,成了一个基督教徒。她的婆婆80多岁,住在山东老家,一直是个教徒,可她自己从来没想过成为教徒,在美国那一年,一家三口每到周日就去教堂,如今,女儿会用耶稣的教诲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她们学校搞一个班会,本来我女儿和另外一个女生被确定为班会主持人,可到班会召开前,我女儿的主持人资格被取消了,另外那个女孩子说我闺女长得难看,黑,不能当主持人。我女儿就打电话给我,问:‘妈妈,我长得难看吗?’我只能说:‘闺女,你长得很美,每一个人都是美丽的,都是平等的。’我不知道怎么宽慰她,她却在电话里说:‘没事儿的,耶稣说过,要服务于别人,要做头也要做尾。’她能这样想,让我觉得宽慰。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和社会、学校的教育在竞争。我们的孩子,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终有一天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成为一个我们不希望成为的人。”
与杰西卡不同,陈先生的移民加拿大之梦还遥遥无期,他1997年在南京办理第一次加拿大技术移民,1999年办理第二次,2003年在西安开始第三次,如今在办理第四次申请,他在电话里承认:“这个梦想离我自己是越来越远了。”他的移民之梦起源于1995年在乌克兰的留学生涯,那个地方的壮美风光和淳朴民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什么奢华的生活,就是完美的自然环境,大家买一毛钱的樱桃吃,都会高兴,在市场上买点儿东西,顾客都会轻声细语地问,这个东西能便宜一点儿吗?不会粗声大气的说话。我看过《瓦尔登湖》那本书,我的梦想就是能在那么一个美丽的地方生活,如果我不能移民,那我过些年退休了就去新疆找这样的地方。”陈先生服务于一家大型电器公司,在南京、西安、广州、海南等地辗转工作了10多年,电话中谈起为什么想移民就激动起来:“不公平啊不公平,我辛辛苦苦打了10多年工,每年给企业创造4000万元利润,可工资一直那么少,公平吗?我在西安买了套房子,繁华地带30多层高楼,到现在已经7年了还办不下来产权证,谁能知道这样的楼手续不全,我的投资得不到保障,这公平吗?”在接到我的电话之前,陈先生刚在网络上跟人吵完架,他说他希望某人能出任总理,因为他意识到了贫富差距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谈起国家大事,陈先生愤怒了:“那么多的孩子失学,可那么多人开着奔驰、宝马,这公平吗?都说我们自己的红旗轿车好,可那些当官的谁买红旗轿车了?他们爱国吗?一辆玛莎拉蒂,多少人议论啊,这样一辆车4000多万元,能养活多少老百姓?这不还是发动机上弄个铁盖子,凭什么卖那么多钱?美国的次贷危机,他们享受好生活,浪费那么多资源,要我们买他们的国债,用金融衍生品来坑蒙拐骗,这个世界蕴藏着更大的不公平。”陈先生越说越激动,但很快就自嘲起来,“我说这些话,都是愤青言论,和我的年纪不相符,我的这些想法也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这是我的纠结所在,我希望能到瓦尔登湖那样的地方,把这些混乱的念头都抛开。”陈先生承认,技术移民逐渐缩紧,投资移民需要的钱他承担不起,第四次申请的结果可能还是失败。
对于西宁的小向而言,钱从来不是问题。他出生于1982年,父母做生意,他在成都上大学,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看见那些家在外地的同事,为了攒钱买房子累到吐血,于是辞职,回到西宁接手家里的生意,感叹西宁的闭塞,办完了新西兰的创业移民,打算把生意做到新西兰去。“上大学时我还是一个爱国青年,整天讨论光复台湾;可另一方面,为了加入学生会,又没脸没皮,请老师吃饭,请高年级同学吃饭,我猛然发现,我们对权力、对官职的崇拜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很多同学都会说,我既然改变不了现状,我就要加入其中。这时候我才开始自我教育,要把我以前学到的那些假的东西一行行删除,然后重新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国家究竟是怎样定义的,中国人这三个字的重点到底是中国还是人。我的一位朋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入托前,父母对他的教育是,要学会打架和骂人,这样才不会吃亏。我可不愿意将来我的孩子重复一遍这样的生活,他们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坏人,见死不救,只知道吃喝拉撒。我还年轻,我只想过心地干净、有朝气的生活。”小向说,在新西兰工作一年之后就能获得绿卡,然后再考虑换国籍。
杭州的老王,已经在去年10月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他选择了墨尔本,墨尔本刚被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老王给这座城市打了99分。“空气、环境、政府服务,这些都无可挑剔,扣掉的一分,是这个城市略显陈旧,土了一点儿。不过,这里的确适合人居住。我从1994年开始做外贸生意,曾在莫斯科、约翰内斯堡长驻,以我的经验,外国人在异地总有一些紧张感,很难交到朋友,可我在墨尔本待了不到半年,手机里就多了40多个人的电话,都是我新结识的朋友,有黑人,有白人,有越南人,那里很容易交到朋友,每个人都与人为善。孩子在那边也很幸福,下午3点放学就去公园玩,在国内,他每天晚上写作业写到八九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我现在料理自己的生意,一半时间在国内,一半时间在澳大利亚,可我的孩子已经不愿意回来了,他习惯了那边的生活。”老王谈话极为从容,“我在国内生活也非常好,不会为钱发愁,可我们也有不安定的感觉,像我这样收入的人,买一套房子都非常困难,我真不知道以后人们怎么生存,现在我逐渐把财产转移到澳大利亚,就是为了安定。但我对国家不会有任何激愤的批评,毕竟我得到了利益,没有受到过任何迫害,我只是想能生活得更好、更放松。”
“我就是希望他能回到我小时候那样子——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
“我不知道物质丰富后带来的这种膨胀感会让他们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害怕会碰上这样的人,我害怕这样的人,可在一个正常的地方,一个人没必要害怕另一个人。”

Ⅷ 上海本地人想移民美国,选择什么移民方式比较好

根据你的年龄,最高学历、以及职业,英文程度、家庭资金和资产确定能办理那种美国移民,跟你是中国那个城市的人关系不大。

Ⅸ 为子女移民美国,从国内中产到国外小保姆,值得吗

楼主的标题是否“为子女移民美国,在国内是中产,到国外聘请小保姆,值得吗”?
是否值得见仁见智。但在美国请小保姆,首先要注意不能触犯法律:小保姆的年龄不能是未成年;每天工作不能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5天,超出时间雇主需付加班工资(包括法定假日必须休息);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法定时薪等等,一但触犯十分麻烦。

Ⅹ 移民美国的利与弊有哪些

一、移民美国对子女的好处
1、美国移民子女可自由留美工作 
留学生在美国完成学业以后,首先要解决的是身份问题。美国F-1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一年的OptionalPractical Training (OPT)资格。如果学生在毕业后60天内仍未申请到OPT,就必须离开美国。拿到OPT签证后,寻求一份工作,再由雇主出面将F-1学生身份转为H-1B受雇身份。 
留学生持有H-1B签证可以边工作,边申请绿卡,但一般申请周期长达6-7年。并且每年有限配额以及采取抽签的模式将多数学生拒之门外。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大学外籍毕业生有14.3万人,中签率为15%,接受申请时间为一个半月;2016年,美国大学外籍毕业生有22.4万人,仅有65000个签证配额(另有2万个名额供获得美国硕士或以上学位的人才申请,不列入年度配额)。且预计申请大门开放五天后,即会出现超额,而一旦满额即会关闭申请。对比H1B的严峻形势,选择EB-5投资移民的子女则无需担心这个问题,获得绿卡后可以合法定居在美国工作或继续深造。
2、美国移民子女易进顶级名校 
拿到绿卡后的永久居民子女,将和美国公民享受同等教育,读美国名校的机会较留学生更大。一般名校,每年留学生招生人数约为总数的5%-10%,而且面向全世界招生。以哈佛大学为例,近7年来,每年仅录取7名中国留学生;90%-95%的名额留给永久居民或公民,每年录取的本土学生在2000名左右。
3、美国移民子女学费可减免2/3 
美国全部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即零学费(贵族私立寄宿学校除外),学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在美国接受教育,比起美国当地居民,国际学生的学费则要高出很多。子女去美国留学四年本科算下来起码需要100万元人民币,但本地学生费用仅仅是国际生的三分之一,并且当地学生还可以申请助学金。投资人通过EB-5投资移民拿到绿卡后,可以让小孩在上大学之前,享有与美国公民一样的学费。另外,绿卡持有人还可以在入学前即建立合法居民身份并享有州民学费。 
二、移民美国的坏处 
1.地理环境不同:美国国家地域广阔,在不同地区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在一些地区生活费用很低,而在另一个地区,生活费用则非常昂贵。 
2. 文化隔离:美国各个地区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就是说,可能在一个文化少样化的地区落户,这可能导致一个很大程度的文化隔离。 
3.家庭的距离:移民后,会容易让人想念家乡,遥远的距离会导致出现孤独,悲伤以及感情失落。 
4.适应环境:不论移民多么运筹帷幄,依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而且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是摆在很多移民面前的挑战。

阅读全文

与上海中产家庭移民美国值得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经均线指标 浏览:459
太原融资吧 浏览:605
美亚娱乐股票 浏览:68
股票中的数学 浏览:774
英联股份募集资金 浏览:554
以店融资 浏览:6
钛业股票代码 浏览:867
002514股票行情 浏览:686
工业40相关的基金 浏览:324
经济学外汇 浏览:536
住房贷款合同下来了担保 浏览:221
洛阳银行好贷款吗 浏览:608
丰巢上市融资 浏览:976
哪里可以购买外汇 浏览:805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研究 浏览:760
工行账户贵金属平仓时间 浏览:143
外汇公转私 浏览:704
贷款外核 浏览:776
汝州融资 浏览:941
商票理财平台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