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成本的变动分析

成本的变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9 12:28:12

⑴ 单位成本变化怎么分析

分析单位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又称固定费用)相对于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
与固定成本相反,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
简单说,您工厂的房租,机器的折旧,不会因为业务量的增减发生变化就是固定成本,发生的水电费、原材料的消耗,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发生变化,就是变动成本。分摊到每个最小单位,就是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固定成本。
然后你再分析,什么原因,某个成本增加或减少,在什么区间,成本保持在较低的区域,超过这个区间,成本大幅上升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等等等等。

⑵ 我们用什么指数来分析某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1、完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 单位生产成本=(10+5+7)+(4000/1000)=26 期间费用=4*600+1000=3400 销售成本=26*600=15600 营业利润=40*600-26*600-3400=5000 2、变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固定制造费用不计成本而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单位生产成本=10+5+7+4=26期间费用=1000+4000=5000

⑶ 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分析。

收入:
一、6 000×10=60 000
二、6 000×10=60 000
三、6 000×10=60 000
成本:
一、6 000×(4+24 000/6 000)=48 000
二、6 000×(4+24 000/8 000)=42 000
三、4 000×(4+24 000/4 000)+2 000×(4+24 000/8 000)=54 000
利润:
一、60 000-48 000-6 000=6 000
二、60 000-42 000-6 000=12 000
三、60 000-54 000-6 000=0

你们老师的答案没有错。我刚开始学这部分的时候也老做错,其实关键在于掌握利润表和成本计算这些基本的知识,按照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⑷ 分析成本曲线之间变化关系

AFC是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每个产品分摊到的固定成本变小。AVC是平均可变成本,一开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的可变成本是减小的,但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由于管理变得复杂等原因,产品的可变成本就会逐渐增大。AC是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加平均可变成本。所以也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是最低点在AVC的右边,因为AFC是一直减小的。MC的边际成本,我觉得这个图有点问题。边际成本也应该是先下降再升高的。MC与AVC和AC的最低点相交(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无关)。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额外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需要的成本小于之前的平均成本,所以平均成本变小。反之,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会逐渐增大。

⑸ 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编辑本段]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A1×B1×C1
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N1=A1×B1×C1-----------(4)
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
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
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
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
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
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
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
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
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4、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 相关比率法 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资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 构成比率法 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 动态比率法 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⑹ 财务变动成本怎样分析

(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差=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Q实( P实-P标)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Q实-Q标)P标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1)价差: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2)量差: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1)价差: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2)量差: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价差: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量差: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⑺ 为什么可以分析存货各月成本变动,而不需要分析应付账款各月变化

我们从两者对报表的影响来区分一下。存货成本是会影响到生产成本的,生产成本或者销售成本是会影响利润的,而应付账款对利润没有这个影响。比较同一年度内各月存货单位成本变动,相当于分析各月生产成本的变动趋势,进而可以分析其对利润的影响,甚至注册会计师通过对存货的成本分析,判断企业是否通过调节存货成本进而调节利润。所以,分析存货各月成本变动是有必要的。然而,应付账款各月变化的分析显然没有什么必要了。

⑻ 怎样分析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对产成品成本的影响

直接材料费用的分析应根据企业单位产品耗用材料的消耗量和材料的单位价格两个因素进行分析。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费用=直接材料的消耗量×材料单位价格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差异额=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实际费用-单位产品直接材料计划费用
或=单位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额+单位产品材料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额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数量变动的影响额=(材料实际单位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位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位价格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位价格变动的影响额=(实际材料单位价格-计划材料单位价格)×材料实际单位消耗量

⑼ 如何分析存货成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存货成本变动?指原材料变动吧。原材料-通过制造->产成品-通过销售->销售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在成为产成品销售后这一环。具体要看存货计价原则及生产销售周期。应该是容易理解的。

⑽ 如何进行成本分析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正确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

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进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

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对正在执行的成本计划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

3、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所作的分析。事后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

(10)成本的变动分析扩展阅读

成本组成

1、持有成本

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实际上,现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部分。

2、转换成本

现金的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3、短缺成本

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阅读全文

与成本的变动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经均线指标 浏览:459
太原融资吧 浏览:605
美亚娱乐股票 浏览:68
股票中的数学 浏览:774
英联股份募集资金 浏览:554
以店融资 浏览:6
钛业股票代码 浏览:867
002514股票行情 浏览:686
工业40相关的基金 浏览:324
经济学外汇 浏览:536
住房贷款合同下来了担保 浏览:221
洛阳银行好贷款吗 浏览:608
丰巢上市融资 浏览:976
哪里可以购买外汇 浏览:805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研究 浏览:760
工行账户贵金属平仓时间 浏览:143
外汇公转私 浏览:704
贷款外核 浏览:776
汝州融资 浏览:941
商票理财平台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