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锅炉有哪些危害因素
除了噪声,粉尘,含SO2的尾气外,还有排污的沸水,会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当然,由于人为操作不当,使锅炉爆炸,是绝对不允许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⑵ 直流锅炉有何特点对调节有何影响
1、直流锅炉是指靠给水泵压力,使给水顺序通过省煤器、蒸发受热面(水冷壁)、过热器并全部变为过热水蒸气的锅炉。
2、直流锅炉是指靠给水泵压力,使给水顺序通过省煤器、蒸发受热面(水冷壁)、过热器并全部变为过热水蒸气的锅炉。由于给水在进入锅炉后,水的加热、蒸发和水蒸气的过热,都是在受热面中连续进行的,不需要在加热中途进行汽水分离。因此,它没有自然循环锅炉的汽包。在省煤器受热面、蒸发受热面和过热器受热面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点,随锅炉负荷变动而变动,没有汽包(锅筒),由给水泵的压力使给水经预热、蒸发到过热,一次流经各级受热面而产生额定参数和容量蒸汽的电厂锅炉。其蒸发区的循环倍率为1。
3、直流锅炉由于蒸发和过热受热面没有明显的界限,故在其蒸发受热面中有时会出现流动不稳定和脉动等问题,需要在管组入口加装节流孔板,在进、出口联箱间加装呼吸联箱等措施来改善。另外,在蒸发受热面中会出现膜态沸腾(即受热面上生成的汽泡因来不及脱离而连成汽膜)现象,不利于热传导,以致造成管壁超温,影响锅炉运行安全。对此,可在高热负荷区的水冷壁中加装扰流子或采用内螺纹管等,以推迟膜态沸腾的出现。也可采用烟气再循环或调整燃烧器布置方式等措施以降低炉内最高热负荷。
直流锅炉中工质的流动无自平衡性,即吸热量多的管子因工质的比容增加,阻力加大,反而使通过的流量减少,产生了热偏差。因此,UP型直流锅炉多采用中间混合器,将水冷壁管中的流体在中途引出炉外进入混合器,使各管中流体的热焓、温度和压力充分混合均匀后再流回水冷壁以消除各管间的热偏差。混合的次数、位置和方法取决于锅炉的容量和特性。
由于运行条件对锅炉的调峰特性要求越来越高,直流锅炉对负荷变动的适应能力得到了重视。而具有螺旋上升管圈的直流锅炉对炉内热偏差的敏感性最小,管子间不存在两相流体分配问题,也不需要在管口装设孔板,因而具有良好的低负荷运行特性。
但对给水品质和自动调节要求高,汽水系统阻力大,给水泵的耗电量较大。
⑶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分类有哪些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分类有: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可分为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和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类可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10类。
(3)直流锅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扩展阅读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借用科学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各行各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各有不同,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物质、能量及其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全面的分析辨识。同时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⑷ 锅炉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
因素:
1、介质的压力。如蒸汽的压力,有机热载体的温度压力及泄漏;
2、余热利用的气体压力及有无爆炸性,有无毒性,如煤气换热器防空气和煤气的泄漏和混合;
3、提氢余热锅炉防冷爆氢脆。
4、高温高压水汽、烟气、锅炉灰渣。
⑸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
CO2地质封存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将CO2灌注到地下一定深度的储层中封存起来,所以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即为CO2。CO2的相关特性如下:
(1)可溶性:CO2是弱双极性,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且它溶解于多数原油,溶解后,原油膨胀,使地层原油体积略为增大,黏度降低。
(2)毒性:CO2不属于有毒物质,但吸入时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吸入气体初期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长时间接触并吸入时会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症,并引起支气管炎等病症,如果CO2浓度过高,将导致人员窒息死亡。
(3)聚集性:CO2气体比空气重,相对密度为1.101(-37℃),可以较高的浓度聚集在洼地、坑池、圆井等低洼区域。
(4)腐蚀性:CO2和水反应生成弱腐蚀性物质——碳酸。碳酸对金属产生无硫腐蚀。
(5)升华性:CO2的沸点是-78.5℃,在较低温度下极易升华为气体。CO2在升华过程中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易造成冻伤事故。
(6)超临界特性:CO2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2 MPa。
(二)工程可能事故分析
1.井喷事故
在CO2灌注过程中,灌注井井筒内的CO2相态是极其复杂的,如果温、压条件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发生井喷,出现井筒内“结冰”等现象。对此要根据灌注工程区块地层压力高低,同时结合钻井时采用的防喷技术,考虑操作因素,分析井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输气管道泄漏
输气管道的泄漏可能由于下述原因造成。
(1)不法分子钻孔盗气;
(2)管道上方违章施工,洪水、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第三方破坏;
(3)管道的内外腐蚀以及施工中焊接、敷设、搬运及护坡等问题;
(4)管材存在质量缺陷、设计失误、或者运营过程中违章操作等;
(5)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CO2酸性腐蚀、低温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等,对设备、管道具有腐蚀性,容易构成对设备、管道的腐蚀,造成泄漏。
3.火灾爆炸
输气站场工艺装置区及线路截断阀室均为火灾危险区域、爆炸危险区域,管道输送含CH4的CO2气体时,为易燃易爆性气体。
管线一旦发生泄漏,有可能会在泄漏源周围形成爆炸性气云团,如遇明火、机械摩擦、碰撞火花等火源,便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急设备及人身安全。
泄漏孔径的大小、泄漏方向、点火延迟时间等因素会导致管道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形式的不同,有可能会引起垂直喷射火、水平喷射火、准池火、闪火等,当系统、压力容器或受压设备处在火灾发生的现场时,系统、压力容器或受压设备内的介质就会受热,体积膨胀,这些设备受火灾影
3.预危险性分析
预危险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一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危险状态的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做一概略的分析而采取的分析方法。
(1)预先危险分析的功能: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完成4个功能:(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3)预测事故出现时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4)判定已识别的危险分级,并提出削减与控制危险的措施。
(2)分级标准:在分析系统危险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7-17。
表7-17 危险性等级划分
4.火灾爆炸危险指数(DOW)评价法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依据工艺装置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生产物料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护措施,按逐步推算的方法,对装置及所含物料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进行客观评价的预测方法。具体预测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单元。包括评价单元的确定和评价设备的选择。
(2)求取单元内重要物质的物质系数MF。
重要物质是指单元中以较多数量(5%以上)存在的危险性潜能较大的物质。
物质系数MF是表述物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它由物质可燃性NF和化学活泼性(不稳定性)NR求得。
(3)根据单元的工艺条件,采用适当的危险系数,求得单元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是确定事故损害大小的主要因素。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是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主要因素。
(4)求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3=F1×F2。
(5)求火灾爆炸危险指数DOW。DOW=F3×MF。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的正常范围是1.00~8.00,如果F3的值大于8.00,则以最大值8.00作为最后的工艺单元危险系数。它可估计生产过程中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坏。
(6)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值查出单元的暴露区域半径R(m),并计算暴露面积A(m2)。
(7)确定评价单元危险等级(表7-18)。
⑹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 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10类。
各行各业的差别较大,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各不同,为了便于准确的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查找事故隐患,提出经济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根据各行业本身特点,划分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情况。
⑺ 煤气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有哪些
1、物质危险性
项目生产涉及的物质主要有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酯塑料(EVA)、聚丙烯塑料(PP)、油墨等,具体辨识如下。
聚丙烯、聚乙烯为可燃物。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辨识,本项目油墨属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2、工艺过程主要危险、有害性
火灾、爆炸产生的破坏和危害主要是热辐射、冲击波和抛射物造成的人员伤害
在生产设施的维护、检修过程中,还存在着电气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
电气设备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触电伤害
3、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
空气压缩机运行产生的噪音、空压机内的润滑油在热空气的作用下氧化而形成碳化物、安全阀、压力表未定期校验
4、储存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
装卸转运过程中违章操作、油墨着火
5、职业危害因素
噪声危害、粉尘危害
6、其他危险因素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
⑻ 余热锅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有哪些
余热锅炉危险因素有几种,典型的是介质的压力。如蒸汽的压力,有机热载体的温度压力及泄漏;二,余热利用的气体压力及有无爆炸性,有无毒性,如煤气换热器防空气和煤气的泄漏和混合;提氢余热锅炉防冷爆氢脆等。
⑼ 有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蒸汽锅炉房存在哪些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危险事故
天然气是最安全的,有泄露保护,自动点火,自动检测,自动吹扫,全自动无需人工操作,了解的人是不会像你这么问的 我们网站有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可以下载,您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