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市国资委有那些刊物
也有个别省市的国资委主任由副省长兼任准确地说,不算政府组成部门。国资委主任一般都是正厅局级,国资委是市政府的特设机构,代表市政府履行国资监管职责。但现实中和政府组成部门几乎是一样的,有的省市的国资委党委书记市省委常委
⑵ 上海国资的介绍
《上海国资》是由上抄海市国资委、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国盛集团联合打造的专业财经媒体。依托强大的专家学者顾问团队和采编团队,为读者提供丰富深刻的国资国企新闻资讯。经过十余年的精耕细作,《上海国资》已经成长为中国国资运营管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2009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⑶ 罗新宇的介绍
1、男 ,现任《上海国资》杂志总编,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中介专员委员会副主任;2、男,现任南京军区机关医院数字口腔中心医师;3、男,汉族,1975年2月生于江西吉安,现任广东省地理学会会员,中学一级教师,东华初级中学地理科科长。
⑷ 罗新宇的《上海国资》杂志总编
罗新宇男 《上来海国自资》杂志总编,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中介专员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武汉大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湖南人。曾担任中国青年报记者,新华社记者,《了望东方周刊》总编助理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会员部总经理。主要研究领域:国资国企改革、金融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产权市
场,主编著作《国资新思维》、《企业并购实务》等。
⑸ 请问炒股看哪些报刊、杂志、书籍好
1、 了解股市知识:看《炒股必读》《股市理论》。
2、掌握炒股理论: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电脑炒股入门》《精典技术图例》《分析家筹码实战技法》《陈浩先生筹码分布讲义》。
3、看看分析逻辑:如:《投资智慧》《投资顾问》《证券分析逻辑》。
4、看看股市小说,培养心态:《大赢家》《股民日记》《风云人生》。
5、阅读大师书籍:如:黄家坚的《股市倍增术》;唐能通的《短线是银》之一、之二、之三、之四;陈浩、杨新宇先生的《股市博奕论》《无招胜有招》。
⑹ 上汽包括哪些品牌
上汽包括的品牌:
1、荣威
荣威是上汽旗下的唯一的自主品牌,荣威的品牌是国产的,但是技术来源于之前收购的罗孚,罗孚是英国汽车品牌,上汽只是收购了技术,没有收购品牌。
2、MG
MG跟荣威一样,也是来源罗孚,2005年南汽收购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2007年,上汽又收购了南汽,也就一起收购了MG,严格意义上说,MG不能算是自主品牌。
3、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神车,品牌是自主品牌,但是确实实实在在的合资公司,是由上汽、通用、柳州五菱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生产。
4、宝骏
宝骏是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创建的自主品牌,同五菱一样,也是合资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总裁甘文维将宝骏列为与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并驾齐驱的通用在华的第四大品牌。
5、上汽大众
上汽大众以前叫上海大众,成立于1985年,是上汽与德国大众合资,上汽股份占50%,德国大众占40%,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
6、上汽通用凯迪拉克
2004年6月7日,上海通用汽车发布凯迪拉克品牌,凯迪拉克是通用旗下的豪车品牌,代表车型:xts。
7、雪佛兰
2005年上汽通用发布雪佛兰品牌,目前国内已经成为雪佛兰全球重要市场,代表车型:科鲁兹 。
⑺ 建工集团属于什么单位
以上海建工集团为例,属于国企。
海建工是上海国资中较早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前身为创立于1953年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1994年整体改制为以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为资产母公司的集团型企业。1998年发起设立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0年和2011年,经过两次重大重组,完成整体上市。
(7)上海国资杂志扩展阅读:
上海建工己逐步形成了建筑承包、相关工业、房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等产业板块,近几年,综合营业额连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自1998年起,连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前50名。
公司通过内部归并,公司现存全资子公司有七家,即: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⑻ 找个国企改革方面的专家,有推荐的吗
专家不太认识,给你推荐下这方面的书和影视吧
《国企改革三十年》作者:湖南人民出版内社总编室主任容 许久文
《经济中国:国企改革》(刘永佶)ISBN: 9787513619196 出版时间: 2013-01-01
《国企改革三十年亲历记》作者:宗寒 著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01
《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周刊
纪录片《国企备忘录》
《国企》杂志
⑼ 张学森的主要论文
1. 《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载《法律与社会》,1996年第1期。
2. 《国际冒牌货贸易的法律问题》,载《经济与法》,1996年第8期,第22-25页。
3. 《论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载《宁波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2~120页。据该文修改成文的论文《论世界贸易组织的几个法律问题》,于1996年11月获华东政法学院“第三届韬奋学术节”优秀论文一等奖。
4. 《论大陆架划界争议中的公平原则》,载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法学研究生》杂志,总第16期,第32~35页。
5. 《浅谈国际贸易中冒牌货之法律问题》,载黑龙江省法学所主办《法学与实践》杂志,1996年第6期(总第72期),第15~18页。
6. 《美国商业银行法的新发展》,载上海市法学会主办《上海法学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总第89期)“外国法制”专栏,第45~47页。
7. 《国际保理及其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法律问题》,载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法学研究生》杂志,第19期(1996年冬季号),第54~60页。
8. 《证券纠纷案件的新特点》,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22日。
9. 《国外投资银行业:发展特点及其借鉴》,载国家对外经贸合作部主办《国际经济合作》杂志,1997年第2期(总第134期)“国际金融”专栏,第48~51页。
10. 《“其士”内幕交易案审结,香港证监会以败诉告终》,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25日。
11. 《海外官司获胜,国内债务难偿——海虹控股有关公告的情况分析》,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31日第1版。
12. 《基础已经奠定,架构已经形成——析我国会计师从事证券业务有关法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3日。
13. 《透支纠纷是非曲直可断定》,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6日。
14. 《品牌不能乱喊价,无形资产评估必须依法进行》,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10日。
15. 《陈年老帐怎么算,解放前“老股票权益申领须依法行事》,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15日。
16. 《国有股权管理的配套法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0日,第1版。
17. 《规范国有股东行为,推动股份公司发展》,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1日,第1版。
18. 《亦喜亦忧谈质押——关于上市公司法人股股权质押的法律思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1日。
19. 《谈香港加快处理内幕交易案》,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3日。
20. 《国有股权益不容侵害》,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9日。
21. 《连环纠纷尚未了,质押担保接踵来——析让人眼花缭乱的法人股“运作”》,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日。
22. 《法律意识增强,行为更须规范——中国上市公司中报述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16日
23. 《遵守自律规范,推动市场发展——谈〈全国保险业公约〉的启示》,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0日。
24. 《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谈新刑法实施对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的意义》,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
25. 《贯彻罪行法定原则——析新刑法中有关“证券犯罪”的条款》,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
26. 《如何认定证券犯罪》,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
27. 《纠纷初审结,分歧未消除——宁波华通500万股法人股股权争议双方均称将上诉》,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日。
28. 《抓住机遇,难中求进——析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焦点》,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5日第1版。
29. 《联交所规范公司运作不手软,21家上市公司被停牌》,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7日。
30. 《既是稳定调节器,又是发展推动力——析投资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促进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2日,第1版。
31. 《牵线搭桥,功不可没——谈证券商载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积极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9日第1版。
32. 《建章立规重治理——析我国部分省市规范股份公司运作的做法》,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20日第1版。
33. 《有突破才有发展——谈上市公司业务突破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26日第1版。
34. 《用好证券市场的“壳”资源——上市公司“换壳”对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2日,第1版。
35. 《股份合作制不是过渡形式》,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7日。
36. 《股权转让缘何日趋活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8日,第1版。
37. 《积极探索股票案件审判工作》,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2日。
38. 《健全法规,规范行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运作与转让的法律思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3日。
39. 《股权运作,规范现行——中国第一次规范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研讨会综述》,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6日。
40. 《企业投融资效率亟待提高》,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2月3日。
41. 《股市投资须防盗》,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2月25日。
42. 《引入投资银行机制,推动证券公司发展》,载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主管,对外开放办及特区办主办《开放潮》杂志,1998年第3期(总第27期)第36~37页。
43. 《关于完善我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思考》,载《上海投资》杂志,1998年第九期(总第123期)“法苑”专栏,第59~62页。
44. 《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主业大转换透视》,载上海市国资委主办《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5期“财经广场”专栏,第17~21页。
45. 《日益活跃的股权转让原因透析》,载《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5期,第22~24页。
46. 《发展直接融资此其时矣――关于提高我国企业投融资效率的思考》,载《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10期“财经广场”专栏,第23~27页。
47. 《期货公司越权平仓改单,法院判承担赔偿兼堂费》,载《香港商报》1998年11月20日B6版。
48. 《期货市场国际规范的新发展》,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49. 《GLOBEX及其法律意义》,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50. 《国际期货市场法律规制的历程、现状和原则》,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
51. 《英国期货市场的立法与自律监管》,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
52. 《日本期货立法的特点》,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53. 《美国期货立法探析》,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
54. 《证券法对外资股市场的影响》,载《香港商报》1999年1月7日,第D1版。
55. 《欧元:How do you do? 》,载《上海国资》杂志,1999年第1期第43~46页。
56. 《透视香港创业板市场――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新途径》,载《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4期“关注金融”专栏,第19~21页。
57. 《中国大陆设立创业板市场的障碍与对策》,载办《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5期第35~37页。
58. 《产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引人关注》,载《上海证券报》1999年10月19日。
59. 《香港二板市场“特别快车”》,载《上海国资》,1999年第10期,第页。
60. 《创业板,香港的“那斯达克”? 》,载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环球企业家》杂志1999年第11期。
61.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载《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6期(总第36期),“特别栏目”“加入世贸组织:影响分析及前景展望”,第25~26页。
62. 《中国证券市场直面入世冲击波》,载《上海国资》杂志,2000年第1期,第42~45页。
63. 《发挥监督功能 规范市场运行——论证券新闻与证券法制的辩证关系》,载《中国记者》杂志,2000年第3期。
64. 《中国信托业的创新与发展》,载《上海证券报》2001年3月26日第1版。
65. 《信托业迎来发展新契机》,载《上海证券报》2001年3月26日。
66. 《网上证券交易推动证券服务迈向更高层次》,与孙克任博士合作,载《上海国资》,2001年第2期,第40-42页。
67.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及其影响》,与孙克任博士合作,载《上海国资》,2001年第7期,第27-30页。
68. 《询价制是否带来市场博弈新格局》,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2月2日。
69. 《法律环境堪成有利,信托公司直面外资参股》,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7日。
70. 《信托业务创新有制度优势》,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7日。
71. 《证券法修改应注意与公司法协调》,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9日第8版。
72. 《2005:信托机构厉兵秣马》,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11日。
73.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律问题研究》,独著,10000字,上海经济法论坛2006年首届年会论文,大会宣读,2006年7月15日。
74. 《构造我国金融期货法律体系》,独著,8000字,载《国际金融报》2006年8月17日第六版“论坛”专刊整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第104-108页。
75. 《国外证券税制发展特点及其借鉴》,独著,10000字,上海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财税法学理论研讨会核心论文,2006年11月18日大会宣读;刊载于《东方财税法研究》(2007),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载第88-100页。
76. 《论金融期货交易所及其独占权制度》,独著,4000字,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第45-47页。
77. 《关于财经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承办“财经院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主题评论,2007年5月24-25日,山西太原。
78.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十大法律问题研究》,载陈大钢主编《创新型国家与经济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22-134页。
79. 《中国法律翻译的回顾与建议》,独著,13000字,上海市浦东新区翻译协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浦东翻译论坛—“翻译推动浦东法治化进程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Legal Transl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主题发言论文,2008年9月20日。
80. 《金融法若干术语的英汉翻译与应用研究》,独著,12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60-67页。
81. 《商事调解及其在金融纠纷解决中的应用》,独著,8000字,为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2009年商事调解员大会撰写的论文,2009年6月18-19日。
82. 《金融监管及其国际化的法律问题》,独著,17000字,中国国际法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2009年6月20-21日于华东政法大学及上海银河宾馆。
83.《研讨金融法治建设,普及金融法律知识》,独著,7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8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化法制环境研究》,独著,12000字,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城市金融法治论坛”学术论文,载中国法学会、同济大学《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城市金融法治论坛论文集》(上)第1-12页。
85.《WTO体制下大中华经济区的法律问题》,独著,12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86. 《关于我国财经类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上海金融学院产学研开放式合作与管理为视角的研究》,独著,18000字,被2010年全国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举办了首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采用,编入其年刊《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于2011年4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87.《关于浦东新区科普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吴大器、丁海涛、张学森 合著,12000,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