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移动成本分布的高级分析

移动成本分布的高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1 09:49:51

股票 移动成本分布的获利比例是什么意思

移动成本分布(BV)是一种独特的指标,通过对股票成交换手的动态分析和研究版,透视出权股票成本转换的全过程,并形象地标明股票不同时间段不同价位持仓筹码的分布量和变化情况。确切地说它不能称之为指标,因为它没有指标那种确切性,没有指标的交叉、背离及数值信号,它却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股票的成本分布事实,然而这种事实的展示无疑对庄家构成了威胁,却能使投资者有效地研判股票的成本结构,并以此指导自已的实战操作。

移动成本分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大的透视性,它可以形象而直观地显示股票的成本结构,并将每一个阶段的持仓成本分布变化毫无保留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因此,BV的功用在于其显示的成本分布图是与日期有关,只要移动定位游标(即日期),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成本分布随着日期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从而判断市场的持仓兴趣。

这个指标不存在准不准确的问题,它是根据过去成交情况做出的统计,要做假就只能是主力自己对倒形成大量的虚假成交.

⑵ 移动成本分布

移动成本分布图,一般来说都处于一个股票软件的右侧,用于观察股价运动过程中筹码的变化情况,如果一支股票经过长期下跌,高位套牢筹码峰逐渐消失完毕出现在低位堆积,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机构的吸筹行为基本上接近尾声,而如果这支股形态出现突破临界点状态,那买入就要积极点.而一支股经过一波大幅度拉升后,底部的筹码逐渐消失出现在高位堆积,这个时候,你心里就要谨慎点了,就算机构没完全出货可能该股也要经历一次时间较长的洗盘过程了.直到浮筹被洗干净了形态再次出现突破临界状态为止.如果一支股价在经过了连续拉升后,股价都涨了100%了,底部筹码都还没动,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个长线主力.未来该股可能还有不小空间.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⑶ 移动筹码分布图中的获利比例越大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筹码获利比例:

当一只股票当天的收盘股价的筹码获利比例在0%——6%时,那意味着这只股票进入超跌区。当一只股票从低位震荡至当天收盘股价的筹码获利比例在 6%——20%时,一般情况下,这就是这只股票的小幅震荡反弹区域。

当一只股票当天的收盘股价的筹码获利比例在20%——50%时,如果是从上向下跌下来的,这只股票处在弱势状态,形态已经完全走坏。这时我们要避免去碰它。当一只股票当天的收盘股价的筹码获利比例上升至50%——80%时 ,那么就意味着这只股票的强势区也叫持股区 。

最后当一只股票当天收盘股价的筹码获利比例在80%——100%时这时就是一只股票的获利区域,同时这也是一只股票开始聚积风险的区域这个时候你想介入就要对股票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了,因为到了这个位置的股票后市运行差异很大。

(3)移动成本分布的高级分析扩展阅读:

筹码分布理论:

筹码分析理论是形态分析的根本基础,只有透彻地掌握了筹码分析理论,才可能准确地进行形态分析。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筹码分布”这个名词。过去也常用这个词,但用“筹码结构”更贴切一些。

筹码分析理论,就是根据筹码流动的特点,对大盘或个股的历史成交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其筹码结构,然后根据这个筹码结构来预测以后的走势。筹码分析理论的自然规律基础,是筹码流动的特点。筹码流动的特点,也是心理学的内容。

简单说,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卖出比例与持有时间和盈亏比例的关系。这是一个双变量函数。由于根本无法知道每日卖出的真实数量(因庄家对敲),或散户的操作情况,所以根本不可能给出这个函数的精确表达算式。

亏损比例越大,持有时间越长,则卖出的比例越大;而亏损比例越小,持有时间越短,则卖出的比例越小。

大概是一个负幂关系。获利方面,卖出比例与持有时间无关,获利0%-20%,卖出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过了20%,基本和获利幅度无关。换句话说,获利的筹码,卖出比例近似为一个恒定的值。整体上讲,获利筹码的卖出比例要明显高于亏损筹码。

简单描述这个规律,就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我之所以用“筹码结构”,而不用“筹码分布”,是因为这个结构既包括时间分布,也包括空间分布。筹码结构是一个散点图,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筹码单位。

⑷ 如何看懂移动筹码分布图

在整个移动成本分布图中,可以显现从股票上市以来的所有筹码的搬移过程,但是,在整个分布图中我们无法得知筹码与时间的关联,无法反映筹码的时间性,也就是无法知道在整个筹码分布中的筹码沉淀情况和筹码活跃情况。

为了进一步反映筹码的时间性,就产生了新的移动成本分布——火焰山。在筹码的价格特性以外,引入了筹码的时间特性,以颜色的不同区别不同时间概念的筹码。

如下图所示,显示了N日前的成本分布,显示的色彩是由大红色到金黄色,时间越短,颜色越红,时间越长,颜色越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各个时间段的筹码叠加的原因,所以其色彩图也是叠加的。

暗黄色代表100天之前产生的筹码分布。
淡黄色代表60天之前产生的筹码分布。
蓝色代表30天之前产生的筹码分布。
暗绿色代表20天之前产生的筹码分布。
绿色代表10天前至前20日之间产生的筹码分布。
红色代表1天前至前10日之间产生的筹码分布。

柱状图代表当天最新产生的筹码分布。(一般较小,不容易看见,只有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才会较明显。)

这样我们就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到筹码的沉淀状态和活跃程度。完全揭示了庄家吸筹、拉升、派发的整个过程。

⑸ 怎么看移动成本指标

移动成本分布(BV)是一种独特的指标,通过对股票成交换手的动态分析和研究,透视出股票成本转换的全过程,并形象地标明股票不同时间段不同价位持仓筹码的分布量和变化情况。确切地说它不能称之为指标,因为它没有指标那种确切性,没有指标的交叉、背离及数值信号,它却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股票的成本分布事实,然而这种事实的展示无疑对庄家构成了威胁,却能使投资者有效地研判股票的成本结构,并以此指导自已的实战操作。

移动成本分布的移动特性在于,可以选择任意交易日作为测试成本分布的基准点,形象直观地透视出相对于这个测试基准点股票的筹码分布状况;此外,通过不断移动改变测试基准点,动态地透视出各价位持仓量的增减变化,从而全面地透视成本转换的全过程。

移动成本分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大的透视性,它可以形象而直观地显示股票的成本结构,并将每一个阶段的持仓成本分布变化毫无保留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因此,BV的功用在于其显示的成本分布图是与日期有关,只要移动定位游标(即日期),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成本分布随着日期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从而判断市场的持仓兴趣。

移动成本分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象形性和直观性。它通过横向柱状线与股价K线的叠加形象直观地标明各价位的成本分布量。在日K线图上,随着光标的移动,系统在K线图的右侧显示若干根水平柱状线。线条的高度表示股价,长度代表持仓成本数量在该价位的比例。

也正是由于其象形性,使得移动成本分布在测定股票的持仓成本分布时会显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正是股票成本结构的直观反映。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和不同的实战含义。

1、单峰密集是移动成本分布所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密集峰形,它表明该股票的流通筹码在某一特定的价格区域充分集中。形态特征:成本分布在某一价格区域高度密集,形成一个密集峰形。在这个密集峰的上下几乎没有筹码分布。形成机理:在单峰密集区域,流通筹码实现了充分换手;上方的筹码割肉,在单峰密集区域被承接;下方的筹码获利回吐,在单峰密集区域被消化。几乎所有的筹码在单峰密集区域实现了成交换手。

⑹ 移动成本分布的移动成本分布的形态

移动成本分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象形性和直观性。它通过横向柱状线与股价K线的叠加形象直观地标明各价位的成本分布量。在日K线图上,随着光标的移动,系统在K线图的右侧显示若干根水平柱状线。线条的高度表示股价,长度代表持仓成本数量在该价位的比例。
也正是由于其象形性,使得移动成本分布在测定股票的持仓成本分布时会显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正是股票成本结构的直观反映。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和不同的实战含义。 单峰密集是移动成本分布所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密集峰形,它表明该股票的流通筹码在某一特定的价格区域充分集中。单峰密集对于行情的研判有三个方面的实战意义:
1、当庄家为买方股民为卖方时,所形成的单峰密集意味着上攻行情的爆发。
2、当庄家为卖方股民为买方时,所形成的单峰密集意味着下跌行情的开始。
3、当庄家和股民混合买卖时,这种单峰密集将持续到趋势明朗。
正确地研判单峰密集的性质是判明行情性质的关键所在,也才会有正确的操作决策。
根据股价所在的相对位置,单峰密集可分为低位单峰密集和高位单峰密集。
形态特征:成本分布在某一价格区域高度密集,形成一个密集峰形。在这个密集峰的上下几乎没有筹码分布。
形成机理:在单峰密集区域,流通筹码实现了充分换手;上方的筹码割肉,在单峰密集区域被承接;下方的筹码获利回吐,在单峰密集区域被消化。几乎所有的筹码在单峰密集区域实现了成交换手。 形态特征:股票筹码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价位区域,分别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密集峰形;上方的密集峰,称为上密集峰;下方的密集峰,称为下密集峰;中间的密集峰,称为中密集峰。
形态种类:根据上下峰形成的时间次序不同,可分为下跌多峰和上涨多峰。
1、下跌多峰
下跌多峰是股票下跌过程中,由上密集峰下行,在下密集峰处获得支撑形成下密集峰,而上密集峰仍然存在。
形成次序:上密集峰、下密集峰。
形成机理:上密集峰被击穿,股价下行在下密集峰处受到支撑,止跌企稳。上密集峰的部分筹码割肉至下密集峰,形成多峰密集。通常上密集峰称为套牢峰,下密集峰称为吸筹峰。
多峰密集中最典型的是双峰密集。
双峰密集是由上密集峰和下密集峰构成,对股价的运行有较强的支撑力和阻力。当股价运行至上密集峰处常常遇到解套压力,受阻回落;当股价运行至下密集峰处常被吸筹承接而反弹。为此,也可将上密集峰称为阻力峰,下密集峰称为支撑峰。
峰谷:双峰之间称为峰谷。峰谷常常被填平,使双峰变成单峰。由于双峰的上峰为阻力位,下峰为支撑位,股价通常在双峰间上下震荡运行,最终将上下峰消耗掉,在原峰谷的位置形成单峰密集,这就意味着吸筹整理阶段告以段落。
当股价处于下跌双峰状态时,一般不会立即发动上攻行情。因为如果股价迅速突破上峰,展开上攻行情,就会使市场获利分布不均匀,下峰获利较高,如果市场追涨意愿不高,庄家就会面临下峰的获利抛压和上峰的解套抛售的双压力,给庄家的拉升带来困难。
必须指出,峰谷仅对下跌双峰具有意义;只有下跌双峰才会在峰谷处形成二峰合一的单峰密集。
2、上涨多峰
上涨多峰是股票上涨过程中,由下密集峰上行,在上密集峰处横盘震荡整理形成一个以上的上密集峰。
形成次序:下密集峰、上密集峰。
形成机理:股价突破下密集峰形成上行趋势,经过一段涨幅后作震荡整理。在此阶段由下峰处跟进的筹码在上峰处获利回吐,继续看涨的投资者在上峰处再次跟进,形成了上峰密集。上峰密集的筹码全部来自下峰,是下峰部分筹码移位上峰的结果。
对上涨双峰的行情研判主要观察上下峰的变化对比。在上涨双峰中,下峰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它充分表明了庄家现阶段仓底筹码的存有量。如果上峰小于下峰行情将继续看涨,反之随着上峰的增大,下峰迅速减小,是下峰筹码被移至上峰的表现,此时庄家出货的可能性增大。
下跌多峰密集通常最下方的峰为吸筹峰,也称支撑峰;相对于吸筹峰,每一个上峰都是阻力峰。筹码通常经震荡整理在最下峰处形成峰密集。上方的每一个峰将被逐渐消耗。下跌多峰中的上峰通常是庄家派发区域,其峰密集是庄家派发的结果,上峰筹码主要是套牢盘。
上涨多峰通常出现在做庄周期跨度较大的股票中,该类股在长期上涨过程中作间息整理,形成多峰状态。它表明庄家仍没有完成持仓筹码的派发。 形态特征:成本分布呈现不均匀松散的分布状态。
形态种类:根据趋势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
形成机理:在一轮行情的拉升或下跌过程中,由于股价的波动速度较快,使得持仓筹码在每一个价位迅速分布;对于单交易日而言,其筹码换手量增大,但整个价格波动区域呈现出筹码分散的状态。
必须指出,成本发散是一个过渡状态,当新的峰密集形成后,成本发散将随着峰密集程度的增大而消失。
成本密集是下一阶段行情的孕育过程,成本发散是行情的展开过程。成本分布的密集和发散将投资行为鲜明地分为两个阶段,成本密集时是决策阶段,成本分布发散是决策的实施阶段。一旦成本密集就意味着发生了大规模的成交换手。这种大规模的成交换手意味着行情的性质将发生改变。

⑺ 在移动筹码分布中怎样辨别主力成本

在市场的每波行情中都会出现一些涨势非常好的股票,股价上涨幅度达到翻倍的情况也很正常。这些股票在市场上由于数量比较少,并且涨幅也比较大。所以投资者也就最希望自己能够买上这样的股票。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都在研究如何捕捉这种股票的方法。其实一个股票上涨幅度的大小跟很多因素有关系,不过最直接的还是主力必须有大量持仓,另外就是必须有行情的配合。在有些股票上也存在一些其它情况,比如上市公司基本面短期发生恶化,但是主力能够预测到未来公司的基本面会发生转变,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基本的利好。所以主力就会在市场不看好的时候,在低位利用利空消息等来打压吸筹,在吸取够一定的筹码以后,一个是等待行情的来临,另外一个是等待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转变。不过股价是在基本面即将发生转变前就开始上涨的,等到基本面发生转变的时候主力已经把股价拉升到一定的高位。在市场主力在利用基本面上一般会在低位利用利空来吸取筹码,在高位利用利好来出货。这种涨幅比较大的个股在低位或者启动之初,特别是主力的筹码已经吸足,行情又来临之后,就会启动。在这个启动初期如何把握和判断这类股票,主力掌握筹码的多少,这是判断一只股票上涨幅度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主力手中拿有大量的筹码,控盘程度就要高,那股价上涨幅度上也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涨幅。关于主力吸货的多少,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在高位套牢的散户筹码是否已经在低位割肉。另外在低位是否出现振荡的吸货走势,如果在低位股价出现了来回上下振荡走势,并且在振荡的过程也出现了高位筹码向低为逐步转移的特征,这是一个简单的主力吸筹的现象。在高位套牢筹码逐步下移的过程,主力在低位的振荡由于下跌的停止和在吸货振荡中的短线上涨,也会吸引一些散户投资者买进。这就存在一个主力在底部区域内持有多少筹码的情况出现。如果主力没有拿到足够的筹码或者不是太多,也可能行情已经来临或利好消息就要马上出台,在这个时候主力也会利用行情和消息拉高股价。虽然股价会出现上涨,但是上涨的幅度就有可能不会出现翻倍,也许只有30%到50%左右的幅度。如果主力可以达到大量控制筹码的程度,在股价的拉升幅度上就要相对高一些。如果能在底部可以从股票的K线走势特征中分析和判断出主力的控盘程度大小,那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把握主力后期股价上涨幅度的大小。

在下图是一只股票的历史走势图,可以看到在图中股价出现了很大的涨幅,简单的看可以看到在底部出现了一定的振荡。可以看到在A方框内的前半部分,股价振荡过程中,对应的成交量也出现了一定的放大现象。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是,在一个股票上主力开始进住吸货时,是在什么时候是最容易吸取筹码。有一点那肯定是市场活跃的时候,买卖成交比较活跃时,主力才可以从中很快的吸取到筹码。反过来如果市场成交很清淡,没有人买卖那主力也就很难在其中吸取筹码。成交活跃的过程一般是在行情来临时和行情上涨过程中出现。因为行情的出现,在个股上涨上就出现一定的分化,上涨时间有早有迟,上涨幅度有大有小。那些持有上涨比较迟个股的投资者就会有一个比价心理,怎么自己持有的股票涨的如此慢,在这种比价心理的影响下,也会出现持有上涨较慢个股的投资者会卖出自己的股票,去追逐那些自己认为涨势较好的个股。也正是这种比价心理,所以主力真正吸取筹码的时候,会在行情来临时利用这种比价心理,压制股价的上涨,使投资者卖出手中的股票,主力也就可以从中拿到筹码。在市场每波行情中出现的一些上涨幅度比较高的个股中,都可以看到有很多这种情况出现。在行情来临个股出现大的上涨时,其实仔细观察才发现主力是在上波行情中吸取的筹码,这次行情主力直接开始拉升没有吸货阶段,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一些做中长线的庄家主力。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在股价上涨的阶段M区间,这个阶段是99年的5.19行情,当时的科技网络股等都在短期内出现翻倍的上涨,行情属于一种井喷式的行情。市场上连续涨停的个股不在少数。但是可以看图中的个股却是一个上下振荡的走势,稍微有一些上涨就会出现下跌,这在投资者的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投资者都希望股价也跟市场的热点板块一样连续上涨,但是股价出现短线上涨后的下跌就使投资者会对该股票丧失信心,那也就会卖出换股。在5.19行情结束后股价随大盘出现回落,在主力利用行情吸筹后,不会马上拉升股价,而是随行情的结束而使股价回调。在这个过程中主力也会少量的吸取筹码,但在股价的下跌幅度上主力会有一定的护盘动作,一般不会使股价跌破主力的吸筹区,也就是前期振荡吸筹区的最低价。在图中可以看到在行情下跌中股价下跌到A振荡吸筹箱体的下沿L点时,股价便出现了止跌。随后行情的来临,股价出现上涨,在K区域内股价连续上涨把股价拉升到了主力成本位上方,也就是筹码密集峰B上沿。然后在C区域内放量突破筹码密集峰高点,股价就正式进入了拉升获利空间阶段。拉升股价后,在高位F点出现了高位振荡放量的现象,这也是高位主力出货的特征。一般主力经过大幅度拉升股价后,由于主力的持仓量较大,在出货上也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会在高位用一些时间来出货,在出到一定的程度后或者行情将要结束时主力会采取再次放量对敲拉高股价的方法来出剩余的筹码,给市场制造一种股价再次上涨的假象。可以看图中E点的情况,股价出现上涨,成交量也在H点出现放大,由于主力在高位已经出了一部分的筹码,所以在这次放量上成交量并不会大过前期高点放大的成交量。在一些上涨幅度比较大的个股上特别是一些行情中的龙头板块,在高位放量以后出现高位横盘特征,一旦再次出现放量并且大盘指数上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幅度以后,这时候应该尽快离开这种股票,以免出现长期被套的情况。这种股票在经过大幅度的炒作后,股价一般会有一个两到三年的休整期,在这个修整期股价最少也会下跌到行情发动股价上涨的初期。所以如果不及时卖出,那被套的幅度会很深,承受的损失也就会很大。在每波行情中龙头板块出现翻倍上涨后,在高位一定要舍得卖出,不能有侥幸心理,特别是在最后一次放量上涨阶段。还有在结束上涨阶段后,趋势转变为下跌阶段,也仍然是卖出的时候,过多的留恋只能使亏损不断加大。因为主力已经出逃,股价已经失去了护盘的主人,所以股价也就会在没人控制的情形下出现缓慢的下跌回落。

在这类股票的发展变化中有一点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底部行情来临时出现的上涨,也是图中K区域。在这种上涨过程中可以看到有一个特点是穿越了筹码密集峰B,这个穿越筹码密集峰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主力做多的意愿。但在穿越筹码密集区的筹码比例上和穿越过程中成交大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比如穿越的比例,如果上涨只穿越了筹码的很小一部分,那么这也不能代表主力的控盘程度大。另外一点是穿越过程中的成交量大小,如果在穿越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成交量越大,说明主力前期掌控的筹码越少。在穿越筹码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成交量越小也就表示主力掌握的筹码越多。不过首先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既然能够穿越筹码密集峰就说明主力有一定的控盘能力,首先穿越筹码的比例大小,穿越的比例越大说明主力控盘的程度越大,穿越大比例的筹码过程中表现出的成交量越小则主力的控盘程度更大。在上面图中主力使股价上涨穿越筹码密集峰B点的情况放大图形后可以看到其中的特点所在。下图为K区域的放大图。放大后的情况可以看到在穿越筹码密集峰时是一个连续涨停的情况,由于当时该股为ST所以上涨幅度的涨停都以5%的涨停价位完成。在穿越筹码密集峰的过程中一共出现了5个涨停板,这五个涨停板的换手分别为0.34 %、0.82% 、1.05 %、0.41%、 0.52%。这几个交易日的换手率都是一种缩量的状态,无量穿越说明主力所掌握的筹码程度是很大的。在第五个涨停后出现了一个开盘高开后涨停又打开的情况,并且出现了6%的换受率。在高开涨停后的价位是前一波行情最高点,主力的控盘程度达到多高也不可能100%的控盘,市场上存在的散户流通盘还是有的。在经历了被套后,如今解套后,也就会出现一定的解套抛盘。另外一个是在短线经过连续5个涨停板的上涨,也会使市场出现一定的跟风盘。股价从底部B点开始上涨到穿越大量筹码后的A点,在B点的位置时市场的套牢盘为99.5%,在经过六个交易日的上涨后股价达到A价位的时候套牢盘为13.8%,这六个交易日穿越的筹码为85.7%,也就是说在六个交易日内给市场上持有该股的85.7%投资者解套,换手率加起来一共六个交易日为9.35%,就使85.7%的人从亏损到获利。如果这些套牢盘为散户所有,那么主力是否只用如此小的成交量就可以给市场解套,答案是不可能的。如果散户持有大量的筹码,在逐步解套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卖盘,也就不会出现连续缩量涨停的情况。这种连续缩量上涨代表主力持有大量的筹码,而不是散户投资者。这种现象的出现只是行情已经来临主力为了把股价拉回自己的成本位,所以会采用连续拉升手法。另外一点也是行情的来临主力不希望在底部让散户有时间来买进便宜的筹码。通过这种短线拉升股价,也会使价位得到一定的提高,经过上涨后散户也就存在一定的短线恐高心理,再加上是连续涨停,买进机会不是很多。这种方法主力是可以在尽量不让散户的影响下使股价回归主力的成本位。

⑻ 怎么看移动筹码分布图

主要看筹码的集中与分散,如果筹码呈峰状,表示筹码高中,没有明显的峰状,就是筹码分散。
筹码峰分单峰、双峰和多峰,低位单峰后市上涨,高位单峰后市下跌;
其它的自己分析。

⑼ 炒股软件里的移动成本分布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什么情况会影响它的准确性

移动成本分布(BV)是一抄种独特的指标,通过对股票成交换手的动态分析和研究,透视出股票成本转换的全过程,并形象地标明股票不同时间段不同价位持仓筹码的分布量和变化情况。确切地说它不能称之为指标,因为它没有指标那种确切性,没有指标的交叉、背离及数值信号,它却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股票的成本分布事实,然而这种事实的展示无疑对庄家构成了威胁,却能使投资者有效地研判股票的成本结构,并以此指导自已的实战操作。

移动成本分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大的透视性,它可以形象而直观地显示股票的成本结构,并将每一个阶段的持仓成本分布变化毫无保留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因此,BV的功用在于其显示的成本分布图是与日期有关,只要移动定位游标(即日期),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成本分布随着日期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从而判断市场的持仓兴趣。

这个指标不存在准不准确的问题,它是根据过去成交情况做出的统计,要做假就只能是主力自己对倒形成大量的虚假成交.

⑽ 远期成本分布、近期成本分布如何结合起来看

远期成本和所谓的近期成本都是之股票随着交易过程中股价的抬高的移动线而已...远期成本即所取的期间较长近期的就较短
远期高于近期说明交易平淡,近期高说明平均成本叫高交易活跃

阅读全文

与移动成本分布的高级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信托网 浏览:559
中国银行与信托 浏览:161
外汇管理政策考试 浏览:561
厦门中信信托 浏览:380
马鞍山住房贷款银行利率 浏览:10
怎么看外汇k线图 浏览:2
下列不属于金融资产 浏览:151
周末去哪儿融资 浏览:365
新日股票吧 浏览:363
西亚信托么司 浏览:570
微信理财只限 浏览:346
长期应付款融资租赁 浏览:874
外汇申请是为什么 浏览:482
危废融资计划 浏览:973
应该买什么样的股票 浏览:656
银行保险理财可靠吗 浏览:563
成都最正规的外汇公司 浏览:256
投资公司外汇实操部需自己开户吗 浏览:32
伞形信托区别 浏览:685
2014全国多少家信托公司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