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列举,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它们怎样反映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指标大致分为:
1,经济总体指标,此类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需求类指标,反映投资和消费状况的指标都列入此类。
3,货币类指标,和货币政策有关的指标。
4,财政类指标,与财政政策有关的指标。
5,部分经济领先指标以及市场运行指标。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
宏观经济学是分析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依据宏观经济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后,更具体的工作就体现在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解读方面了。供参考。
② 宏观经济分析的经济指标分为哪几类
GDP,失业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货币流通量,进出口,solow 模型里面些东西,大概就这些吧
③ 分析宏观经济对给我们什么影响
一、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 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其变化与结果都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接触到,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指标在经济运行中互为条件,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如果国民经济运转出现异常,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内在联系,才使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宏观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熟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1)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指在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总和指标,从指标的数字来看表现为绝对数。它反映了某种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标志总量与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单位总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都属于标志总量,而企业总数、机构总数、职工总数等则属于单位总数。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基本指标。同时,总量指标还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因此,总量指标是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正确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总量指标的涵义、范围,分清它与有关指标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时,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涵义与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指标来进行分析。 其次,不同种类的实物总量指标的数值不能加总,只有同类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石油产量与电视机产量显然不能加总,而同为农作物的小麦产量与棉花产量也不可混为一谈。 最后,同类现象的总量指标的数值其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才能加总,否则必须先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它表明了各种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等,其中,百分数是最常用的一种。 相对指标的优点在于它把反映分子分母两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进行了抽象,因而便于在现象间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指标能将社会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作出明确的说明。例如,通过将工业总产值与工农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或将报告期某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基期该产品产量进行对比等,可以表明经济现象的结构、发展速度和相对强度,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据。另外,相对指标还能将现象的绝对数的差异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它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主要用于反映计划完成情况。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它是总体中不同性质的各部分有关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外贸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另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比较相对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某一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表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各国、各地或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比如甲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乙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两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第四,动态相对指标。它是某一现象的报告期数值与同一现象基期数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例如我国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918亿元,1993年为34,477亿元,1994年为1993年的111.6%,即增长11.6%(按可比价格)。
④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指标是体现经济情况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专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属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宏观经济指标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10月15日(周四)上午9:3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并回应热点问题,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
⑤ 土地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分析的指标有哪些
(1)分析目的。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土地供应,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国家制定土地开发利用政策、合理引导投资需求、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等提供依据。
(2)分析指标项:
①宏观经济指标。GDP总量(人均指标、增长率指标)、结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及其变动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及其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以及变动情况(按季度或年度)。
②相关经济指标。房地产投资的用途结构、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银行房地产信贷情况、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等指标及其变动情况。
③协调关系分析。土地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量的变动情况与宏观经济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动的协调关系。
⑥ 什么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指标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的指标包括经济稳定增长、较少的失业、平稳的物价水平和平衡的外贸收支。相应地,证券分析人士在考察宏观经济状况时经常用的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就业、失业率,反映通货膨胀情况的物价指数和反映国际收支平衡的进出口总额以及汇率等。 这一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政策资金护盘和更加复杂的因素……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货币总值。这一数值只反映经济增长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正负,反映出经济发展在一轮周期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来判断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是否厚实,经济增长速度快,股市发展的基础也就是厚实。 就业与失业情况反映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劳动力的利用情况。在一个高失业率的社会,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如果存在较高的失业率,而生产目标又是既定的,资本的需求就会增加。失业率大小反映出经济运行健康与否。由于我国下岗工人与隐形失业的存在,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包括证券市场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失业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危及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 通货膨胀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或零售物价指数表示。由于食品在物价指数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一般人们把粮食价格称为“百价之首”。当一个地区出现粮食丰收,而地区内外对这一地区生产的粮食的需求又保持不变时,粮食价格会相应下降,物价指数也会回落。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同样,通货紧缩也有害于经济增长。因此,既要扼制通货膨胀,也要防止通货紧缩。 外汇收支情况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在交换商品与劳务方面的结果。进出口大致平衡是一个理想的目标,通常人们遇见的是贸易顺差或逆差。贸易顺差,意味着一国出口大于进口,外汇储备会增加。贸易逆差意味着一国外汇储备会逐渐减少。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看,顺差多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出现了逆差,也不一定说明经济发展得很糟糕。
⑦ 证券投资宏观分析常用的经济指标有哪三类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宏观经济学是分析师专进行宏观经属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依据宏观经济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后,更具体的工作就体现在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解读方面了。
这里将指标大致分为:
1,经济总体指标,此类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需求类指标,反映投资和消费状况的指标都列入此类。
3,货币类指标,和货币政策有关的指标。
4,财政类指标,与财政政策有关的指标。
5,部分经济领先指标以及市场运行指标。
⑧ 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原则包含以下哪方面a指标含义
宏观抄经济指标的分析原则包含以下(保稳定促发展)方面。
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供参考。
⑨ 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一、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 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其变化与结果都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接触到,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指标在经济运行中互为条件,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如果国民经济运转出现异常,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内在联系,才使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宏观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熟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1)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指在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总和指标,从指标的数字来看表现为绝对数。它反映了某种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标志总量与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单位总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都属于标志总量,而企业总数、机构总数、职工总数等则属于单位总数。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基本指标。同时,总量指标还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因此,总量指标是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正确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总量指标的涵义、范围,分清它与有关指标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时,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涵义与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指标来进行分析。 其次,不同种类的实物总量指标的数值不能加总,只有同类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石油产量与电视机产量显然不能加总,而同为农作物的小麦产量与棉花产量也不可混为一谈。 最后,同类现象的总量指标的数值其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才能加总,否则必须先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它表明了各种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等,其中,百分数是最常用的一种。 相对指标的优点在于它把反映分子分母两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进行了抽象,因而便于在现象间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指标能将社会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作出明确的说明。例如,通过将工业总产值与工农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或将报告期某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基期该产品产量进行对比等,可以表明经济现象的结构、发展速度和相对强度,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据。另外,相对指标还能将现象的绝对数的差异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它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主要用于反映计划完成情况。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它是总体中不同性质的各部分有关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外贸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另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比较相对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某一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表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各国、各地或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比如甲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乙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两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第四,动态相对指标。它是某一现象的报告期数值与同一现象基期数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例如我国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918亿元,1993年为34,477亿元,1994年为1993年的111.6%,即增长11.6%(按可比价格)。
⑩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国际上通用的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它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际收入两部分组成。国际上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最常见的经济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宏观经济形势好坏而言,最佳状态是温和通胀,即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保持通货温和膨胀。
就业率,也会被引述为失业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的高低决定的,政府往往根据就业率的高低来制订各项财经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其他国家在一定时期进行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交易的记录。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两部分。经常项目收支主要包括贸易、劳务和单方面转移。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直接的作用结果是汇率。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则该国货币坚挺,有升值潜力;反之长期逆差则货币疲软,货币有贬值可能。
更多相关精彩图片请进入『国家摄影』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