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网络传播书籍对比分析

网络传播书籍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2 10:28:36

⑴ 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关于网络受众分析的。请问我应该看哪些参考书比较好

《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

⑵ 网络营销书籍哪些比较好

如果您想真的在网络营销方面有所成就,建议您去看看关于搜索引擎开发、数据库、通迅协议、网站程序、市场营销、CRM管理系统和OA系统的思路、管理类的书。上面这些方面都会有很大帮助,当然也可以看看网络营销的,不过意义不是很大,那个需要敏感的去分析,不断的去总结去对比。一般有书在市场上发售了书上的知识也就过时了。这个发展很快。

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有哪些必读书籍

1、《引爆点》,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罗永浩个人演讲首推图书,做新媒体离不开传播,大量10W+爆文引爆的背后是为什么?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告诉你信息是如何引爆的。

内容简介:

《引爆点》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常会像传染病暴发一样迅速传播。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全城流感;几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能引发大规模流行风暴。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达到临界水平并爆发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格拉德威尔走访了宗教团体、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优秀的推销员,他分析了几种有利于开创流行潮的性格特征,剖析了种种极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种风尚、吸烟现象、儿童电视节目、商业广告等,并阐明背后的导火索,揭示出引发流行并保持势头的原则和方法。这样的引爆点,正是你想成为出色的父母、市场部经理、政策制定者和生意人的秘诀所在!

⑷ 关于传播效果研究书籍和文献

建议看一下李彬的传播学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科书,都不错的国外一些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方面的文献和理论一般在书店或图书馆都有吧去逛逛吧

⑸ 与网络传播专业相关的书籍

考研的话,最好先确定考哪个学校,然后那个学校一般都有参考书推荐

⑹ 给我推荐一下网络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看那些书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方向是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类普及性读物

(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胡泳、范海燕:《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

李凌凌: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建议除此之外多读一些新闻传播类的东西,网络传播毕竟是新兴学科。

(1)理论部分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6

彭兰:《花环与荆棘——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历史部分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起陆续出版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业务部分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董广安:《新闻写作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4)研究方法类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上、下册),华夏出版社,2005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美)沃纳·J·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1

肯恩·麦克布莱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世界 多种声音》,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⑺ 网络和书的区别

并不是网络的知识包罗万象就一定多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书本上的知识,比如说一些年代久远的经典巨著,网络并不包含上面的全部精华。而且毕竟相比较与网络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的过程要更复杂一些,花费的时间也更长,所以网络网络上的定西很多都是良莠不齐的,文化糟粕在书本上相比会少很多。但如果不是做学术研究,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网络无疑是便捷的好选择。有任何问题,网络一下,你就知道。

⑻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图书

《网络传播学》
作者:彭兰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300103761
开本: 16
定价: 38.00 元 第一章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节互联网的主要技术
第二章网络传播的渠道
第一节网络的技术平台属性
第二节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
第三节网络的经营平台属性
第四节网络的虚拟社会属性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第二节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第三节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第四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四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第一节网站传播
第二节即时通信传播
第三节网络社区传播
第四节博客传播
第二节即时通信传播
第三节网络社区传播
第四节博客传播
第五节搜索引擎传播
第六节RSS传播
第五章网络传播的符号系统
第一节网络传播中的文字符号
第二节网络传播中的图形、图像符号
第三节网络传播文本的总体特点
第六章网络中的专业新闻传播者
第一节网络中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构成
第二节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中的竞争与合作
第三节新闻网站的任务与业务构成
第七章网络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中国网络媒体的受众构成
第二节网络受众的需求
第三节网络受众的总体特征
第四节网络受众的代际差异
第五节网络受众的类别划分
第六节网络环境下的受众心理
第七节中国网民的阶段性典型特点
第八节作为信息消费者的受众.
第九节作为新闻生产力的受众
第八章网络传播的结构
第一节研究网络传播结构的意义
第二节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传播结构
第三节网络传播中的意见传播结构
第四节从传播结构看网络传播的“把关人”
第九章网络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网络传播效果的含义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
第三节网络传播与“沉默的螺旋”
第四节网络新闻传播效果评估
后记
…… 第一章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网络传播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这样一种基本的技术平台的,了解这一平台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是理解网络传播特性的出发点。
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称为一个节点。

⑼ 网络研究的相关书籍

本书为英美等国多位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汇集,它从传播、社会,文化、政治及经济等多种角度对网络这一全新的媒介及其所孕育的网络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与领域非常广泛,这些研究揭示了个体。社群、企业、民族等对网络的不同层面的需求,以及运用网络的不同方式,也揭示出网络中各类成员及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本书既描绘了英美等国网络媒介研究发展的纵向线索,也勾勒出了网络研究领域的全面轮廓,同时还提供了多种网络传播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对于中国的网络媒介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⑽ 传播学经典书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而“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像,这些想像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像之间的主要连接物。议程设置过程描绘了舆论在一个民主制中如何发挥作用。40年后,科恩继续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指出新闻界在告诉人们“怎样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当然,直到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的文章发表在《舆论季刊》上,议程设置才被命名。李普曼作为最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的学者之一,对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经典论著《公众舆论》也因为对上述传播学问题的精辟论述而经久不衰。

阅读全文

与网络传播书籍对比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4全国多少家信托公司 浏览:527
红枣期货涨停原因 浏览:976
罗牛山信托 浏览:904
外汇避险情绪 浏览:309
贵金属k线图基础知识及k线图图解 浏览:313
保险理财论文 浏览:445
外汇还行吗 浏览:165
贵金属交易普通委托 浏览:528
股票潜龙出水 浏览:209
定向信托产品 浏览:126
格力公司放贷款及垫款 浏览:850
优选金融信托 浏览:831
安信信托未兑付产品 浏览:924
信托牌照数量 浏览:693
精硕融资 浏览:68
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浏览:419
中孚国际外汇招商 浏览:667
短期融资承销 浏览:886
贷款抵押钥匙可以吗 浏览:679
海诚信托 浏览:535